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繼續教育》2017年第7期
摘要:課程作為聯結院校教學各要素的紐帶,是教學訓練活動的核心環節,對教學訓練的效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分析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內涵、定位、原則及內容基礎上,探討了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組織與實施和應把握的幾點要求。
關鍵詞: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
課程設置是院校開展實戰化教學訓練的重要環節,做好“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工作,對教學進程進行有效地控制,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課程內在邏輯體系和學員的認知規律相符合。因此,加強院校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研究,提升實戰化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內涵
“實戰”就是指實際作戰。“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就是按照實戰的要求和標準,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與學”中遇到的系列問題,建立解決“教與學”問題的策略方案,組織實施課程教學。具體地說,“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就是按照實戰的標準,結合具體教學對象、教學資源等情況,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個部分作出整體安排的一種策劃。
二、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定位、原則及內容
(一)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定位
一是定位在“實”上。貼近實戰是實戰化教學訓練的根本要求,也是開展課程建設的基本依據。“實”就是要求在設置課程時要突出當前部隊的實際,而當前部隊的根本任務就是實戰化訓練。因此,課程建設目標與部隊當前實戰化訓練要統一起來,把部隊實戰化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原原本本的反應在課程設置上,使院校的教學目標能夠反映部隊的訓練目標,這樣才能是培養的人才到部隊之后才能發揮實際的作用。二是定位在“戰”上。實戰化教學訓練就是培養具有實戰能力的學員,課程目標制定必須以“戰”為根本,以當前部隊的實戰化訓練為基礎,與當前的軍事斗爭準備相一致,以提高部隊打贏能力為目標,緊跟部隊作戰所遵循的制勝機理搞教學訓練,確保教學訓練與作戰任務相一致,綜合提高學員素質,學員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戰斗意識和戰斗精神。三是定位在“化”上。“化”就是體系化和系列化,現代戰爭作戰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實戰化教學同樣需要體系作為支撐,要求課程目標的制定必須強化體系性。在立足于“基礎課——專業課基礎課——專業課”傳統課程設置的基礎上,積極構建“任職基礎——任職崗位——任職拓展”實戰化的課程任職體系。在確保主干課程前提下,積極拓展綜合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注重課程體系的連貫性,知識結構的拓展性。四是定位在“變”上。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面臨的形勢是變化的,遇到對手的是多元的,具有很強的復雜性。課程建設不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較高的穩定,在制定課程目標時要遵循“變”的機理,能夠隨之根據部隊實戰化的實際情況來及時調整,不斷更新,讓學員具備有應對復雜情況所具有的知識能力,時刻保持人才培養的“新鮮度”。
(二)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原則
一是依據課程標準。做好“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基本依據是課程標準,從課程整體上把握,整合教員、學員、教材、教學條件等各種要素,把教員的教、學員的學、教材的組織以及教學條件的構建統一起來,形成有序的教學整體,同時考慮現有的和可能的教學資源的利用。二是以問題為核心。“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要以問題為核心,從教學對象的現實問題出發,在學員對未知問題求知欲望的基礎上,把握學員已有的基礎知識與新知識的關系,引導學員自主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而不是把教材內容機械地搬到課堂上。以問題為牽引設置講解、討論、點撥、自學等方式,在過程中再激發出新的問題。這樣的教學設置就會留有空間,教員、學員在課堂上就有自由發揮、交流探究的機會。三是彰顯教員特點和個性。“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應根據不同課程、不同教學對象,結合教員自身特點,進行規劃和設置。可以借鑒別人的好經驗、好做法,但不能照抄照搬。“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要體現“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自主為主、倡導多樣”,沒有最優最佳,但要彰顯教員特點和個性,以提高教學效果為最終目標。
(三)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內容
首先,做好課程內容的模塊化設置。其主要的思路是:按照部隊實際作戰任務分解,把學員完成任務所需的專業能力進行模塊化設置,將其中的基礎知識確定為具體工作的崗位技能,并且設置指向性課程。對于公共的、專業核心的知識組合成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指向模塊課程和多個核心課程模塊要實現有機組合,最終形成專業及專業方向的課程內容體系。相對傳統的課程內容,模塊化課程內容更加符合學員實戰能力的培養,知識拓展更快,更加靈活。其次,增加課程內容的實踐性環節。實戰化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作戰訓練方式,而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在于增強學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學員實戰能力來源于實戰化的教學實踐。因此,需要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實踐性內容。對原有的教學內容應盡量合并,壓縮學科化的基礎理論內容,瞄準部隊實戰化訓練和未來作戰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設置實踐環節,增加實驗性、檢驗性等教學內容。這樣既能貼近部隊,又能增強學員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再次,把握課程實戰化內容“三性”。一是前瞻性。大力補充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戰法的課程內容,特別是裝備最新的技術成果和訓練方法手段要及時納入課程內容,保證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滿足實戰化教學訓練的需要,用創新內容聯通部隊和指導部隊。二是可擴展性。在滿足實戰化教學訓練的基礎上,在對專業基礎課程精簡的同時,要預留知識框架,保留其知識體系,便于拓寬學員的思維和綜合素質的擴展與提升。三是體系性。在傳統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基礎上,打造專業化的基礎課、綜合化的專業課、多樣化的選修課和動態化的實戰化課例等,實現“體系化的課程”和“體系化的內容”與一體,反映課程設置目標,涵蓋課程思想。
三、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組織與實施
(一)課程前期教學分析
首先是實戰化教學目標確定。有針對性地修訂培訓計劃和課程標準,建設滿足實戰需求的教學法規,規范教學實踐,使任職教育走向科學化的軌道。宏觀上,教學目標的設置要綜合考慮課程標準,進行總體教學目標的引導設置,除了要完成傳統課程教學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外,還要考慮培養學習者的認知能力以及信息素養的提高。微觀上,要將總體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具體融入到單元模塊以及各知識點上。其次是授課對象分析。一門課程應該有其一定的適用范圍,如果對所有對象都適用也就是沒有教學對象。因此,“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要符合特定范圍的授課對象實際。以學員為本的課堂教學,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體實際需要展開學習活動。學員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員設置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員,就是了解學員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置,就是為不同的學員,起碼是不同層次的學員,設置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設置
一是教學思路框架設置。實戰化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是書本搬家和教案搬家,也不是電子講稿演示,必須面向部隊,面向崗位,創新部隊信息采集共享平臺,與部隊的實戰化訓練融于一體,并實時動態更新。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首先,要任課教員對教學內容的優化選擇,刪除不必要的信息,然后根據需要進行分解、重組和簡化,梳理出整門課程的教學思路框架。其次,要根據所提供的課程內容的實質,確定內容的組織表達方式,可通過結構圖、思維圖或概念圖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概括,提供課程內容組織的多種結構視圖,教學設置應該向構想靠攏,應為課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二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置。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是“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課程所表現的知識內容按照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的需要進行分解、重組,要系統分析、準確把握實戰化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將部隊的實戰化經驗及時的納入教學,突出重點可以使教員對課程內容的把握做到“主題明確”,分析難點可以使教員制定出解決難點的策略,做到“引導有法”,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置要到具體的“章節”。三是教學資源的利用。力求多種媒體的一體化安排是進行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基本原則。實戰化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音響。在設置媒體表現形式選擇時,要注重目標導向下的內容的多種表現形式,有效地利用教育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盡可能為教和學提供不同層次的多媒體選擇,為課堂教與學兩者的實踐創設主動參與、積極互動、創造生成的可能。
(三)教學活動與過程的設置
一是教學內容傳遞策略的設置。在實戰化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員是活動設置的主導者,發揮其教學過程中的促進和引導作用,在進行課程內容的傳遞策略設置時,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員個性特點,選擇課堂面授、自學、研討交流、作業、實驗實作、網上學習等一種或多種傳遞方式。在大多以課堂面授為主的教學中,可選擇正敘、逆敘、跳躍、問題導入等傳遞策略。二是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的設置。一方面,在廣泛運用“理實一體”授課模式基礎上,開展“分類+主戰+導師”小班化教學、“理論實裝一體化”教學、“基于工作流程”模塊式教學、“聯教聯訓聯考”模式教學以及研討式、案例式、專題式和想定作業式教學。另一方面,著眼體現實戰化要求和學為主體理念,優化改進課堂教學設計,加強教學深層互動,杜絕滿堂灌現象。三是學習活動評價的設置。教學評價是依法治學、從嚴治教水平,提升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抓手,也是根據實戰化課程標準對教員的業績所進行的一種鑒定或價值判斷。課程學習評價注重評價人員多元化,評價內容多方面化,評價方式多渠道化,從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真正做到“以評促學、評教結合”的動態課程評價體系。
四、抓好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幾點要求
(一)建設一支實戰化的教員隊伍
高素質的教員隊伍是院校任職教育實戰化教學的根本保證。當前,部分教員對實戰化教學缺乏系統深入研究的問題在院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這是制約實戰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瓶頸。為此,一要創新聯合培養模式。依托對口部隊,采取參加或觀摩對口部隊的演練、聯合軍演等活動,實地體會作戰氛圍,掌握部隊作戰訓練前沿動態,使教學訓練工作更加貼近部隊作戰訓練需要;二要把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立足現有條件和著眼未來發展結合起來。結合不同的教學訓練任務,豐富教員的實踐經驗,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員教學能力建設;三要積極開展實戰化教學試點。通過問題研討、想定作業、綜合演練等實戰化教學方法,讓教員在“干中學、學中干”,總結成功經驗做法,培養實戰化教學骨干力量,以點帶面,形成輻射,帶動教員隊伍實戰化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
(二)打造實戰化課程教學施訓環境
一是建設裝備一體化教學訓練中心。實裝是院校任職教育實戰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院校應積極向上級機關申請教學實裝或模擬訓練器材,開發虛擬仿真訓練系統,為新型裝備的號手訓練、裝備單元(分系統)訓練、武器系統訓練以及實戰背景的綜合演練等創建逼真的訓練環境,為實戰化教學提供保障條件,讓學員在訓練中體驗實戰、適應實戰。二是積極推進與部隊的聯教聯訓。利用部隊實裝進行任職教育培訓,既能解決院校新裝備教學保障條件不足的問題,又能讓學員在部隊訓練場體驗實戰環境,還能密切與部隊的關系,提高教員隊伍的能力素質。三是建設實戰化的校園文化環境。軍隊院校要發揚我軍的優傳統,從教、學、考、研、管等方面入手,建設優良校風;創建團結、創新、競爭、和諧、健康向上的軍事人文環境;通過校園廣播、局域網絡、宣傳欄等,積極宣揚實戰化練兵、信息化作戰的典型案例,課堂和訓練場上,注重營造濃濃的“火藥味”,構建打仗校園文化氛圍。
(三)建設相配套的實戰化教材體系
教材是一門課程系統的知識內容,是教與學兩個教學主題之間聯系的重要橋梁之一,是教學的基本元素,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與部隊共用建立一套教材體系是開展實戰化教學重要方式,是保證教材體系貼近部隊的重要方法。一是在教學的編寫人員上,要積極吸納部隊人員參與。二是在教材的內容上把部隊的基礎訓練課程、合成訓練課程和集成融合訓練教程積極納入到院校教學中來。教材內容注重解決部隊實戰化訓練中實際問題為根本,實現教材從“全”向“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這樣便于部隊與院校有機銜接,更有利聯通部隊,適應部隊。
五、結語
“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的質量將影響課程教學的效果,做好“實戰化課程教學設置”工作,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課程內在邏輯體系和學員的認知規律相符合,設置科學有效的學習活動,對學習進程進行有效地控制,進而推動院校教學進一步“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
參考文獻
[1]張旭東.通指裝備維修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與實戰化教學訓練方法探要[J].通信學院學報,2015(2).
[2]方江.艦副長班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海軍,2016(2).
作者:丁友寶;楊彥明 單位: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島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