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國標測試成績的課堂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國家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文件,是檢查和提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學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發展的重要依據。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標準》測試工作,以促進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影響《標準》測試成績的因素有很多: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個體的差異、測試儀器的使用、學生對測試的態度、場地和天氣等。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學在學校的主要形式,對《標準》測試成績起重要作用。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查閱關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體育課堂教學”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作為參考。
1.2.2數據統計法
測試對象為廣東省開平市第一中學2016年9月入學的高一級學生共998人,男生430人,女生568人。對2016年11月第1次測試和2017年11月第2次測試的成績進行數據(優秀率和良好率)統計分析。
1.2.3訪談法
對部分學生進行體育課堂后的訪問,收集意見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兩次測試成績沒人不及格(除免測),優秀率、及格率及各項成績離散程度相差不大,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表1)第2次測試結果優秀率和良好率明顯比第1次提高,優秀率提高10.06%;良好率7.26%,實踐證明這一年的體育課堂教學取得成效。
2.1開學第一課,讓學生明白測試的意義
通過《標準》測試,學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體質與健康的狀況,監測自己的體質與健康狀況的變化程度。幫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地設定鍛煉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鍛煉策略,制訂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學期第1次課堂,就要對學生講解《標準》測試的意義,我們為什么要進行測試。態度決定一切,端正思想,讓每一個學生持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測試。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很好,測試時不認真,很隨意,認為測試成績與自己學業沒關系。對于這種學生,需要更多的教育和輔導,讓他明白測試的意義,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認真對待平時的練習、模擬測試和考試,想盡一切方法為提高成績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2.2利用課堂教學對測試項目及評價要求詳細講解
根據《學生體育健康標準》的要求,高中需要完成8項測試,分別是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000m(男生)/800m(女生)和引體向上(男生)/1min仰臥起坐(女生)。每一項測試都有各自的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每一項測試所反饋的信息,這些都需要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然后再對每一次練習和模擬測試進行評價,有效的評價可對學生產生一種有效的激勵作用,使自己為提高成績而更加努力。例如,坐位體前屈測試反映的是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柔韌性差意味著相應的關節和肌肉缺乏運動。測試時要注意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特別是腰部。測試過程中要把鞋子脫掉,膝關節不能彎曲,手要緩慢向前推,不能讓同學幫助推背部。又如50m跑成績可綜合反映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身體的協調性、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力量和耐力。測試時要注意穿短褲和運動鞋,做好準備活動,采用蹲踞式起跑,沖刺時胸部要壓線。
2.3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學內容始終以提高身體素質為目標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一切體育技能的前提,《標準》測試每個項目都是以身體綜合素質為基礎,是人體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平衡、協調。例如,50m是速度,1000m/800m是耐力,坐位體前屈是柔韌。每節體育課,我們在備教材和設置教學內容的時候,都要以如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貫穿課堂教學。例如,一節籃球運球課,通過提高運球的時間來鍛煉學生的耐力素質;足球傳接球課,可以用搶截球游戲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靈敏性。其次,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對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相互幫助和鼓勵,學生在一種良好的環境下進行練習,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對技能的掌握。
2.4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差異,取長補短,整體提高
個體差異是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個難題,每位學生在課堂中都表現出不同的運動特點和差異,如性別、身材、能力等。我們要關心和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需求,發掘他們的潛能。例如,男生在速度、力量上占優勢,在跑、跳和球類運動中有優勢,立定跳遠成績明顯比女生好;而女生在柔韌、協調、靈巧方面有優勢,坐位體前屈成績相對比較好。有的學生身體較矮小,其靈活性較好,善于技巧項目的練習,但力量較差。有的學生某一項測試成績很好,其他都很差。這些情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遇到,這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情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練習方法,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加強薄弱項目的練習,取長補短,全面提高《標準》測試的成績。
2.5每節體育課保證一定的練習密度和強度
每節體育課練習密度在60%、強度145b/min左右,是提高肺活量和耐久跑成績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學校體育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就是一堂課下來,學生運動的時間少,一點汗也沒有出,這是由于課的密度和強度不夠。體育課的密度和強度,是決定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合理的練習密度和強度,身體才會承受各種肌肉疲勞,日積月累,學生的心肺功能就會慢慢增強。教師要合理安排好課的練習密度和強度。例如,密度和強度過高會導致學生的身體無法承受,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過低又無法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學生身體素質沒有提高,體育課也就失去了意義。根據課的類型,如新授課,教師講解和示范的時間用多了,學生練習時間相對變少,這種情況有可能出現課的密度和強度不夠,我們可以在課的最后安排5min左右的高強度體能素質練習,提高運動負荷,以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3結論與建議
提高《標準》測試成績是一個復雜的課題,其中包括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訓練、飲食營養和生活習慣、測試方法和儀器的使用以及學生自身特點,它是一個多因素、多層次、多環節的過程。本文僅從課堂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即端正學生思想,測試的意義和項目要求的講解、以身體素質為目標貫穿課堂教學、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教學過程關注個體差異;課堂的練習密度和強度等,以此達到提高《標準》測試成績,增強身體素質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Z].2014.
[3]魏軍義.淺談如何完善高中生的體育健康測試[J].考試周刊,2017(9).
[4]李風琴.關于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
作者:譚揚威 單位:廣東省開平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