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理專業教師的科學教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一名物理專業的教師,當然在物理內容的教學上要游刃有余,并且要善于從物理內容出發,加強與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為學生創設足夠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思維,并在教學時尋找思維拓展點,具體可以從兩方面去做.
1.1學習方法科學思維方面的聯系雖然科學中理、化、生內容各不相同,但學習他們的方法思維卻非常類似,如探究學習,其過程從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尋找證據→得出結論→交流與評價,不論是物理內容的探究,還是化學生物等知識,都適用,通過探究,加強了學生合作,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又如一些科學方法方面,在不同內容上都適用,如歸納法和演繹法,在物理內容如固體的熔化通過海波晶體的實驗,歸納出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的一般規律,由于鐵是晶體,所以又可演繹出鐵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的特性.在化學教學上也如此,我們可以通過NaOH的實驗,歸納出堿的通性,由于KOH是堿,所以我們很容易演繹得出KOH有哪些性質.
1.2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科學與傳統教材一個明顯的亮點是科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緊密聯系的,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運用不同的知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教材內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銜接,如證明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如圖1所示具體分析:昆蟲呼吸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與堿石灰反應,導致A管中氣體量減小,氣壓變小,紅色水滴向左移動.在分析中不難發現動物呼吸作用是生物內容,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化學知識,紅色水滴的移動是由于試管內氣壓變化引起的.由此,我們也發現科學教材上越來越離不開各方面知識的融合.
第二方面為典型習題的練習.例1在酒店的活海鮮中,我們只能看到一些在淺水中生活的哈蜊、蝦等海生物,卻看不到活著的鯧魚、帶魚等深水魚類,這是什么原因?解析該題涉及的物理知識是水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深水處壓強很大,生物內容是生物生存與環境相適應,鯧魚、帶魚適合于水壓大的生存環境,一旦脫離深水環境,就無法生存.例260℃的硝酸鈉飽和溶液中懸浮一空心鐵球,當溶液溫度降低到20℃時,會出現的現象是(1)球下沉(2)有硝酸鈉晶體析出解析當溶液溫度降低到2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下降,由于原來是飽和溶液,所以有硝酸鈉晶體析出,并且溶液的濃度減少,直接導致溶液的密度減少,根據F浮=ρ液gV,推斷F浮變小,F浮<G,所以空心鐵球下沉.
2加強對教材的鉆研、不斷開拓創新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熟悉了解科學專業知識,補足補好非專業知識,認真上好每堂課,這只能算基本要求,還需要有強烈的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要不斷的磨課,翻閱大量專業書籍和刊物,這也是物理專業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的過程.(1)教無定法,學習優秀教師的教法,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對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固然重要,但有時變成生搬硬套,也不可取.科學教學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比如現在重視探究教學,固然沒錯,但不要動輒探究,一些傳統的方法如講授法還是在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的,對物理專業教師在上非專業內容時尤其要注意.要因材施教,面向每一個學生,去組織教學,積極實施分層次教學,科學課程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體現現代社會對公民科學素養的基本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科學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多鉆研教材,多分析學情,多設計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發散思維.(2)因地制宜,積極改進,在教學設計中,我們按照教科書上的生物化學實驗開展教學毋庸置疑,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增補一些實驗,如科學教材中K、Ca、Na三種金屬不能與鹽置換反應,可以設計Na與硫酸銅反應實驗,并且尊重學生質疑,積極作出改進、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具體如圖2.
有學生問筆者,熱鐵絲引燃白磷,會使瓶內一部分空氣變熱膨脹而逸出,從而導致瓶內質量減小,作為物理教師,我很清楚學生的質疑是很有道理的,但謹慎起見,我請教了化學專業的教師,并做了改進,在硬質試管底部放一小粒白磷,放在天平上稱量,等平衡后,放入熱水浴加熱,使白磷燃燒,等冷卻擦干試管,再稱量,由于改進裝置為封閉體系,不需打開、降低誤差,很好地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為適應時代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加強各學科領域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深化對科學的理解,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這要求物理專業教師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學習,探索教學改革,引領專業發展,努力提升科學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更快更好發展.
作者:沈偉云單位: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