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理的研究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轉換法
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在奧斯特實驗中探究電流周圍是否存在磁場時,用小磁針放在其中看是否轉動來確定.圖為奧斯特實驗示意圖.比較甲與乙可得出的結論: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就是通過導體通電時能使周圍的小磁針指向發生偏轉的現象進行判斷;比較甲與丙可得出的結論:電流的磁場方向還與電流方向有關,也是通過小磁針偏轉方向發生變化進行判斷的.此實驗中利用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有力的作用,通過小磁針的受力情況說明磁場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通電導體周圍沒有放置小磁針,磁場也客觀存在.由于磁場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直觀的判斷其是否存在。學習初中物理用到轉換法的地方很多.例如:探究聲音如何產生,探測紅外線、紫外線,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影響電流的熱效應的因素等實驗中都有重要的應用.
很多同學對“模型法”和“轉換法”時有混淆,原因在于沒有準確把握這兩種方法的本質.模型法是通過構建模型(假想的、實際不存在)的特點比較直觀形象,能反映原型(本來就客觀存在的)的本質特征,它們之間只是形似,并沒有任何因果關系.而轉換法是利用所研究的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又客觀存在的原型的性質,轉化為一些直觀的現象,然后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確認,而產生的現象和原型之間客觀實在的因果關系.
二、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推理方法.使用類比,可以跨越各個種類進行不同種類事物的類比,比較本質的特征.為了把要表達的物理問題說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借助于比較熟悉的對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個有相似性的對象的某些特征.如:研究電壓的作用時,借助于看得見而學生比較熟悉的“水壓形成水流”(如圖4a)的實驗作類比,揭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如圖4b).又比如在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的實驗中,為準確記憶通電螺線管的北極與電流方向的關系,以緊握的右拳頭類比為螺線管,四指為線圈并指向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一端為北極.這樣形象直觀容易被學生理解記憶牢固.初中物理利用類比法學習的知識還有電荷的定向移動類比于水流的形成過程,非常容易理解.類比法的特點在于,兩個現象都客觀存在,但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由于要學習的知識比較抽象或者學生不熟悉,利用直觀或者熟悉的現象類比,兩者過程相似或者道理相通,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前者的本質特點.
總之,教學中在學生親歷實驗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方法的總結,認清各種研究方法的本質特征與各自作用的特點,在思維方式上受到啟發,以后遇到有關的實驗設計時,會自覺地運用.比如學習伏安法測電阻之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實驗中缺少電壓表或電流表,其它器材不變,另有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供選用,要求測出未知電阻,應該怎么辦?學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進行設計.這樣既有利于知識學習的順利進行,又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在不斷實戰演練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最終形成能力.所以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各種探究方法的解讀和應用,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作者:李啟剛單位:江蘇省高郵市贊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