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綠色智能建筑對建筑學的要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建筑方案
綠色智能建筑以開敞大空間結構為主,采用鋼結構、框剪結構、框架結構等形式,大空間結構能夠靈活的布局各功能區;在視覺環境上較好,空間簡潔美觀,內部空間舒適、立面色彩宜人;為功能用房及綜合布線留足空間,例如設備間、管道敷設空間、強弱電豎井及配線間等;屋內的凈高不小于2.6米,保證一定的層高,走廊高度不低于2.3米;屋頂設計中采用綠化措施,對太陽能也應該合理的進行利用。
2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
根據國家節能設計標準要求對建筑外圍護結構進行設計,如果建筑的節能要求高出國家標準,那么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具體進行節能效率的計算,對窗墻面積比及體型系數進行控制,使其達到國家及地方節能設計的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積的玻璃墻不宜設計在建筑的北向和西向。進行建筑外墻隔熱設計和外墻外保溫設計時,采暖房間及非采暖房間的隔墻要設置保溫層;外墻外保溫體系選擇時,要在外墻表面使用熱反射涂料。屋面的隔熱、保溫設計時,首先要采用屋頂綠化及遮陽措施,如果是住宅屋面,則應該考慮通風降溫措施,平屋面盡可能的設置架空層,坡屋面可設置閣樓;公建平屋面以選擇淺色屋頂體系,并涂刷熱反射涂料。在地下車庫以及不需要采暖的房間進行設計時,地下室的頂板應該設置保溫層,懸挑部位的房間及首層架空的建筑底板也應該設置保溫層。在進行整體設計時,應該考慮提高幕墻、外墻的熱工性能,玻璃幕墻盡量采用添加惰性氣體的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也可以在玻璃窗外鐵透明反射膜或者涂刷透明隔熱涂料;外窗設計時,外窗的開啟及施工時,都應該保證建筑的氣密性,外窗的氣密性應該滿足GB/7106及GB/T7106中關于氣密性的要求。
3建筑室內環境設計
(1)建筑遮陽。對建筑進行遮陽設計時,要考慮到玻璃材料的遮陽性能,一般情況下,在建筑的南向、西向的外窗,玻璃采光頂及玻璃幕墻等處應該采用外遮陽措施,可調節式外遮陽是最佳的選擇。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房間的日照要求及標準。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在建筑的南向及西向可以種植高大的喬木,還可以種植墻面綠化植物,利用植物來遮擋陽光,實現遮陽的目的。
(2)采光與日照。進行單體建筑設計時,對日照的判斷應該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模擬。如果是住宅建筑,日照應該滿足GB50108規范及地方相關規定中的要求。進行建筑設計時,根據GB5003-2001標準要求,計算窗地面積比,如果比值較小的時候,對房間的采光系數應該進行計算。應該對建筑內部的自然采光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加強,例如采用屋頂天窗、天井、中庭等可以有效的加強內部采光,此外,在外窗設置散光板、反光板等,也可以將室外的光線引入室內。對于地下空間而言,也應該采用多種方法來加強,可以將地下室設計為半地下室,能直接開窗采光,可以設計下沉式庭院,或者使用采光天窗、窗井等方式來獲取自然光線。
(3)通風換氣。如果是群體建筑,那么各建筑立面要朝向夏季主導風向,而主要的房間要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建筑的剖面設計、平面空間組織及門窗的設置,要滿足室內自然通風的條件,在夏季如果室外溫度低于28攝氏度時,首先采用自然通風降溫的方法,如果夏季室外溫度過高,要防止熱風大量進入室內;開窗的面積應該滿足GB50352-2005通則中的規定,開窗位置應該滿足穿堂風的形成要求,最好是選擇在周圍灰塵少、污染小、空氣清潔的地方,如果是高層建筑,還應該考慮風速對窗戶的開啟方式的影響。
(4)隔聲降噪。進行總平面設計時,如果單體建筑對噪聲不敏感,那么可以將其安排在小區的外圍,小區內不應該有交通干線貫穿,如果建筑距離城市主干道比較近,要加強窗戶、墻體的隔聲性能,可以采用廣告牌、陽臺板等措施來阻擋交通產生的噪聲。如果對高噪聲比較敏感的建筑,盡量不良鄰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將噪聲源設置在地下;在設備的選擇上,應該盡可能的選擇低噪聲設備,在設備、系統、機房、管道處,應該采取有效的消聲、隔震、減振措施;對于民用建筑而言,室內背景噪聲及墻體隔聲性能要滿足GBJ118-88規范中的要求,可以采用阻尼板、彈性吊頂及浮筑樓板等措施;醫院、學校、旅館、住宅的門廳,走廊的頂棚及墻面最好采用吸聲材料,大型建筑應該采用吸聲頂棚,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降低人為噪聲的影響,如果空間面積較大,且人員流動較大的空間,吸聲頂棚面積應該占據頂棚總面積的75%以上。
(5)室內空氣質量。由于建筑材料中,很多都含有有害物質及放射性物質,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應該滿足國家相關標準;對于人員密度變化大或者是人員密集的區域的空氣質量監測,監測系統應該具備檢測進風、排風的工作性能,最好能與室內空氣污染監測系統兼容,這樣就能夠實現自動調節通風系統的功能,對室內主要功能區的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進行實時的采集與分析,如果濃度超標,實時進行報警。如果房間功能中,存在污染的問題,可以單獨設置排風裝置;如果是公共建筑,且設置有吸煙室,應該單獨設置通風系統;在進行室內裝修的時候,計算綜合污染物含量,防止過度裝修,人造板材、壁紙、膠粘劑、化纖地毯等盡量少用,嚴禁使用不合格產品,添加有甲醛樹脂的產品也應該嚴禁使用。
4無障礙設計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每一個部位的設計都應該滿足JGJ50-2001規范要求,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最大限度的提供方便;如果是新建住宅,在設計時,應該安全根據無障礙模式進行設計和建造,對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應該根據方便程度和低代價進行考量;對于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建筑而言,應該設置無障礙席位及陪伴席位;在無障礙通道及無掌握設施附近應該設置醒目的標志牌;如果是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應該一次建設到位。
5建筑節材
對于裝飾用的格柵、飄板等構件,應該與導風、遮陽等功能相結合進行設計,在設置時,充分的考慮風能、太陽能的最大程度利用的問題,大量的純裝飾性構件不宜設置。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首先是要考慮建筑的使用壽命問題,對于門窗、墻體等結構材料最好選擇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如果是商業、辦公建筑,出于對室內分隔靈活性的考慮,在隔斷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輕質的、可重復利用的材料。根據建筑所在地的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在滿足安全性、環保性要求的基礎上,可選擇利用廢棄物作為原料生產的建材,例如粉煤灰、海泥磚等墻體材料,廢紙作為原材料生產的保溫材料,麥秸稈作為材料制成的裝飾材料等。生態城市的建設方式仍然是以商品化的方式呈現的,對工業化產品的使用應該提高,降低現場作業,采用干式施工方法,盡量的采用商品預拌砂漿和預拌商品混凝土。在建筑質量得以保證的基礎上,盡量選擇地方建筑材料,不管是主體結構還是局部構件,應該優先選擇地方材料。土建與裝修工程可以進行一體化設計施工。
結語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綠色智能建筑在建筑行業的道路也越來越寬,在設計與施工中的要求也更高。就建筑學而言,受綠色智能建筑的發展所影響,在設計方案的制定、施工圖紙的設計等方面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更注重環保、節能的思想,只要從各個方面遵循綠色智能建筑的設計要求,其發展之路也必然越來越寬廣。
作者:李浩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