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內容應該與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應,摒棄復雜的公式推導,結構構造教學與設計計算并重。高職學生的職業面向相對比較確定,比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主要面向施工員、質量員等職業崗位,因此要求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與就業崗位緊密貼合,結構構造教學與結構設計計算并重。
2)加強結構構造教學。在現行的教育模式下,建筑結構的課程教學側重于單一結構構件的設計計算,對建筑結構的構造只是在課程教學中作了適當的補充,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結構構造與結構設計計算是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沒有構造措施,結構在復雜應力條件下的安全性就無法得到保證。因此,在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構造措施的講解,特別是現行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的強制性條文,應重點突出,加深學生的理解。
3)重點培養學生的結構識圖能力。識圖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一項最重要的技能,而由于課程銜接的關系,結構識圖能力的培養又不可能在建筑識圖與構造等課程中完成,特別是平法施工圖的識讀,需要以建筑結構課程內容作為支撐。因此,在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平法圖集,加強學生結構識圖能力的培養,否則,這一核心能力將出現“盲區”。
4)應在《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由于建筑結構課程自身的特點,實踐性教學環節對本門課程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根據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要在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增加教學實踐環節。以我校為例,建筑結構(一)課程共110課時,其中40課時就是實踐性教學環節,重點進行框架結構施工圖的識讀。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現成的教學條件實踐教學,并結合多元化教學方法制定出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案,在授課時綜合運用,這樣就形成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實現了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感性理解,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建筑結構》課程內容復雜、知識點多,學習相對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只有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正確把握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建筑結構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根據課程的不同內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化教學、互動教學、啟發式教學等。
2.1項目化教學
單項訓練項目融入理論教學當中,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每個單項訓練項目作為一個單元來進行教案的編寫,每一個單元的實施采取實際案例,采用能力訓練任務引入、操練、深化、訓練鞏固、總結歸納、課業布置與要求等為主要教學環節的教學法。比如,在進行受彎構件構造教學時,先采取工程實例項目引入,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與訓練,學生通過訓練,加深了對實際工作的認識,增強了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2.2互動教學
主要通過討論項目,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展開討論、解決問題的步驟實施,實現師生間、學生間良好的交流互動。通過討論項目,學生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了結構。
本文作者:何海榮單位:沙洲職業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