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法學實習論文范文

法學實習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法學實習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法學實習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畢業論文模式 獨立學院 法學專業 案例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傳統模式運行現狀分析:“法學院”內畢業論文存廢之爭

進入21世紀以來,有關“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一直受到媒體與學界關注,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熱點話題。而《光明日報》在2012年5月7日、8日和18日分別刊載《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可不可行》、《本科畢業論文存亡不應一刀切》、《畢業論文應加強而非取消》三篇文章,則直接讓這一場“存廢之爭”白熱化。相比其他人文社科專業,法學教育天然具有學術研究性和職業技能性雙重性特點,則直接導致各大高校法學院將這場“存廢之爭”延伸到實踐。

支持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問題不是應不應該取消,而是應該如何加強,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地方高校,同樣不例外”。①但大部分認為畢業論文制度應該堅持,但應該改良,是“對學生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訓練,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獻檢索與運用、邏輯思維、動手、寫作能力”。②大部分高校法學院實踐中也持這種態度。取消者認為,“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不在于邏輯”,應用型人才目標定位下高校法學教育應該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視科研創新為生命的畢業論文與法律實踐性和應用型培養目標相悖。悖論下畢業論文已是“人神共怒”,“與其目前這種尷尬局面,不如放棄”。③2008年底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宣布取消畢業論文,以案例分析取代畢業論文。折衷者認為,應該對待畢業論文應改變原來“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改革傳統畢業論文模式,適應法學教育對科研創新能力和職業應用能力的雙重要求。代表性模式是武漢東湖學院法學院實施的“雙軌制”。

正如有學者言,孤立地爭論畢業論文的“存”抑或“廢”本身沒有任何意義。畢業論文只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一環,任何脫離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爭論都是空談。換句話說,如果畢業論文有利于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則應該堅持加強;反之,則應該改革甚至取消。高校教育大眾化趨勢下,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逐漸分化。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其法學教育定位為培養法律實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相比研究性法律人才,應更重視學生法律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至于傳統畢業論文模式是否可以適應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需要,筆者以為將模式放到獨立學院培養目標下重新評析至關重要。

2 模式創新的必要:傳統畢業論文模式評析

2.1 與培養目標不合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本科辦學的新生力量,更多是依母體高校優質教育資源托建而成。然相比母體的法學院系“研究型”或“高端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獨立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卻存在本質的差異,更多應定位為“普通應用型”或“高端輔助類”法律人才,具體包括基層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律師助理、司法執行人員以及在公司企業等其他機構從事法律業務的人員等。顯然應用型培養目標下,各獨立學院法學院專業應該強調的是對學生法律實務能力的培養,即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照搬母體院校模式強調學術創新能力。故視學術創新為生命的傳統畢業論文模式與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合。也正如有學者言: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要求,說到底是對大學培養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區別對待。不同的大學定位,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對畢業論文的要求也應有所不同。④

2.2 與重實踐理念不合

畢業論文屬于學術論文范疇,學術論文“不是寫出來的,是做科研做出來的,不進行科學研究寫出的文章不是學術論文”。⑤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畢業論文寫作一門課程能解決的,不是指導老師一個人能解決的”,⑥而是需要大量的“前伸性”工作,即把撰寫法學本科畢業論文的科研能力培養拓展并延伸到整個法學教育培養過程,在日常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應重視對學生科研理論創新能力的培養。顯然這種能力培養理念,是與傳統“研究型”大學“重理論”教學理念相一致的。而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獨立學院教學理念由傳統“輕實踐”轉變為“重實踐”已成趨勢與必然。當下獨立學院法學教育改革,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都重在圍繞“實踐性”展開,突出法學實踐教學的質量決定了法學本科教育的質量。總之加強獨立學院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重中之重,顯然不是畢業論文所強調的科研創新能力。

2.3 與學生智力不合

獨立學院生源特點是獨立學院“獨”特性之一,與普通高校招收的“一本”、“二本”學生相比,他們在基礎知識、知識結構、綜合素質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傳統畢業論文模式的目標定位上顯然還是按照“一本”、“二本”的生源特點進行要求與設定,以此來指導獨立學院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勢必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打擊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能感到力不從心。正如有學者言,“幾乎所有高校都要求畢業論文具有創新性。其實“創新”別說對大學生,對我們大學生的老師一生也未必能完成幾個。我們可以鼓勵創新,但不能把社會對高等教育中拔尖人才的期冀當成大學本科生的基本目標。”⑦筆者以為,忽略生源特點地強調畢業論文創新,強調“教育公平”是不切實際的,畢竟不可能讓所有大學生都寫出有創新、有學術價值的畢業論文。

綜上所述,傳統畢業論文模式難以適合獨立學院法學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必須對其進行比較徹底的改革和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構建一套更強調應用型和實踐性的畢業論文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3 模式創新的途徑: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構建

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將學生畢業設計與法學專業學生在司法機關、律所的畢業實習結合起來,圍繞實習過程中接觸的經典案例,采用案例選擇、文書設計、模擬審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傳統畢業論模式,實踐性是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的靈魂。一方面,強調整個設計以具體案例為中心,要求學生從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種角色的視野去閱讀案例,并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和解決案例中發現的問題,目的性強,有效地避免脫離實際的傾向,真正起到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另一方面,強調把設計與畢業實習結合,突破往常“閉門造車”,要求學生在法院(或檢察院、律所)實習時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畢業實習質量,也加強了“法律人”素質的培養。

3.1 案例選擇

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強調對學生法律實務能力的考核。按照這一模式,不僅對學生實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的指導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案例選擇是整個模式的基礎,所選案例的實踐與理論價值將直接決定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相比法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中案例選擇注重專業性、典型性、現實性,以達到緊扣專業課程教學具體內容,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氛圍的目的,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下的案例選擇考慮綜合性、疑難性、不確定性三個因素,這樣才有助于對獨立學院法學專業學生法律實務應用能力的綜合考核。

其一,綜合性。畢業(論文)設計是對法學專業學生四年法學知識與技能學習的整體考核。我國著名法學教育家孫曉樓先生認為,法律人才需具備三個要件:一是法律的學問;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會的常識。所選擇的案例涉及的知識應該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學科之間有跨越,也可以部門法之間跨越。其二,疑難性。過分簡單的案例讓學生覺得容易,無法激起學生畢業設計的興趣,也容易導致整個設計模式“走過場”;但是太難,又容易導致學生無所適從,整個模式停滯不前。所以指導老師在指導學生選擇案例的時候,應該把握好“度”,合適的案例應該是能讓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和分析后,運用所學的法學專業知識解決案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其三,不確定性。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要強調一律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正如一位美國法官所說“我們能夠做出最終判決并非因為我們判決正確,相反,我們之所以判決正確,是因為我們有終審權”。案例的不確定性能為學生多重視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筆,便于最大限度激活學生的思維并進行考核。

3.2 文書設計

法律文書被稱作“看得見的正義”,以其為載體所體現的司法直接體現法律的權威。在當代,法律文書作為一種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術,日益凸顯其重要性。⑧故對這一技術能力的掌握,將直接體現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法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獨立學院對法學專業學生文書設計能力考核時,筆者以為應該強調文書設計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文書設計階段要求學生對整個案例所涉及的訴訟文書進行設計,因此對學生設計文書進行考核的第一個要素就應該是其所設計文書是否完整。而一個案例所設計的文書是否完整,又直接取決于案例的性質與案情需要。指導老師在指導時應該把握好,也為指導老師對法律實務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規范性。文書設計的規范性,一方面體現在格式規范性,不同種類的法律文書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點較易把握;另一方面體現在文書語言規范性,此點更難把握,對學生法律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而言,文書用詞規范性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核:表意準確、質樸莊重、嚴謹意賅、邏輯嚴謹。⑨

3.3 模擬審判

通過模擬法庭進行模擬審判一直高校法學專業提高學生法律實務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學實踐性課程教學的重要一環節。模擬法庭被定性為高校培養“法律人”的“職業訓練場”,從“法學院到法院的橋料”。但是相比模擬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開庭程序等相同外,畢業設計模式下模擬審判有兩個重要的不同點上:其一,案例的二次選擇性。畢業設計模式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實習的單位進行案例選擇、文書設計,但對模擬審判案例進行選擇時,要求指導老師在學生提供的案例進行二次選擇,依據指導的人數在本組指導學生提供案例中選出一兩個更典型、更能對學生法律審判實務能力考核的案例進行角色分配和審判。其二,審判的“實戰性”。相比傳統模擬法庭教學,更多是圍繞教學需要(尤其是訴訟法教學),重視附著在“法庭審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設計模式下的模擬審判,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整個庭審程序,還更強調對學生法律審判實務應用、應變能力的考核,故應該重視過程的“實戰性”或“對抗性”,而畢業設計案例選擇環節要求案例的不確定性,也為“實戰”預留了空間。

3.4 案例分析

模擬審判的結束并非意味整個畢業設計的結束,還要求學生根據選擇或參與的案例選擇角度進行分析總結,一方面考核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研究法律知識,提升法律實踐技能,具備現代法律人素質。而根據選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評述型、分析型。

其一,評述型。這種類型要求學生從案例選擇到模擬審判的整個過程自行評述總結,如案例的選擇是否具有綜合性、不確定性、疑難性,文書的寫作是否規范、案例審判時證據是否確實充分、辯論是否有理有據、運用法律是否得當等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啟發以后更深入地學習,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法律實踐技能。其二,分析型。學生在圍繞案例進行畢業設計時對其中的某一個問題感興趣,然后把問題挖掘出來,結合專業深度討論,提出觀點。這一類型不僅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還強調觀點創新,要求學生有創新思維。分析型一方面適應了對獨立學院法學專業學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學生經過四年法學知識學習后具備一定理論創新能力,甚至考上了研究生,即將跨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為這部分學生畢業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對傳統畢業論文模式進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帶來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現多層次性、多類型性、專業差異性,因此,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和形式,也應“因校制宜”、“因業制宜”。獨立學院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了其畢業論文模式考核指標的“應用型”。法學專業案例型畢業設計模式的提出和構建,為獨立學院畢業論文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做出了建議性的嘗試。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2011年高等學校“高校獨立學院畢業論文模式的改革”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XJG-11-86-11)

注釋

① 鞏建閩.畢業論文應加強而非取消[N].光明日報,2012-05-15:002.

②③江勝清.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4):93-96.

④ 郭立場.本科畢業論文存亡不應一刀切[N].光明日報,2012-05-08:002.

⑤ 楊曉旗.論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下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關于當下本科畢業論文現狀的反思[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8):6-7.

⑥ 汪濤.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路徑分析——以襄樊學院法學專業為例[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118-121.

⑦ 吳凡.法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問題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92(4):144-146.

第2篇

為了考察研討班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效果,筆者設計了專門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課前和課后兩種。為了保證調查的科學性及客觀性,問卷采取匿名方式。共收回21份有效調查問卷,其中課前調查問卷13份,課后調查問卷8份。

(一)課前調查問卷分析課前調查問卷設計了5個問題,數據統計表明:1.學生對國際法課程有興趣,但基本沒有接觸過國際法相關專著13人中,就“你喜歡《國際法》這門課程嗎”問題,有12人選擇“喜歡”占92.3%,說明絕大部分同學認可《國際法》課程的教學活動。當然,這也與該研討班的自愿參加性質有關。就“除教材外,你有閱讀過國際法方面的專門著作嗎”問題,所有學生都回答“沒有”。就“你希望閱讀的書目有哪些”問題,10人同學回答“不知道”或“記不清楚書名”,僅有兩人同學填寫《戰爭與和平法》。表明學生對對國際法課程有興趣,但基本沒有接觸過國際法相關專著。2.學生們認為探究式學習研討班應是提高《國際法》教學效果的最主要途徑之一13人中,就“你認為提高《國際法》教學效果的最主要途徑是什么”問題,10人填寫了“探究式學習研討班”,占76.9%,11人填寫了“案例教學”,占84.6%。可見,學生們更認同貫穿于《國際法》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方式。同時,也認為探究式學習研討班應是提高《國際法》教學效果的最主要途徑之一。3.參加探究式學習研討班的動機是閱讀國際法名著和深入學習國際法理論13人中,就“選擇本研討班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選)”問題,13人選擇“在老師指導下閱讀國際法名著”和“深入學習國際法理論”問題,占100%;7人選擇“學會閱讀和思考”,占53.8%;3人選擇“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占23.1%;5人“希望同學之間有機會在學術方面有更多的交流”,占38.5%。可見,學生參加探究式學習研討班的動機是閱讀國際法名著和深入學習國際法理論,尚未認識到通過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二)課后調查問卷分析課后調查問卷設計了7個問題,數據統計表明:1.通過探究式學習研討班,學生們開始接觸國際法著作,提升了對國際法課程的學習興趣參與問卷調查的8人中,精讀著作2本及以上的和通讀著作1本及以上的有8人,占100%,這與研討班事先設定三個研討選題有關。就“探究式學習是否提升了你對國際法的學習興趣”問題,有7人選擇“是”,占87.5%。表明,通過探究式學習研討班,學生們開始接觸國際法著作,提升了對國際法課程的學習興趣。2.通過探究式學習研討班,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自信,提高了學習能力就“探究式學習對你的最大影響是什么”問題,有8人選擇了“通過閱讀名著,克服了畏難心理”,占100%;有7人選擇了“提高了閱讀能力”占87.5%;有6人選擇了“深入學習國際法理論”,占75%;另有3人選擇了“提高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占37.5%。在問及“本研討班對你的其他影響”,有同學寫道“: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系統地閱讀過除小說外的課外書籍。今后,可以嘗試借閱法學專著了。現在有點法科學生的感覺了。“”第一次看到厚厚的法學專業著作,有點無從下手。囫圇吞棗后,特別是研討課后,對相關問題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這種學習方式很好。收獲很大。”由此可以看出,探究式學習研討班,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自信,提高了學習能力。3.普遍認同探究式學習方式,并認為推廣研討班方式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就“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否具有推廣價值”問題,有7人選擇“是”,占87.5%;問及“你認為推廣探究式學習研討班方式需要具備的條件”,有7人選擇了“充分的閱讀時間保證”和“便捷的信息查詢渠道”,占87.5%;另有6人選擇了“教師的悉心指導”,占75%;另有4人選擇了“學生的良好專業基礎”,占50%。由此表明,探究式學習方式得到學生們的普遍認同,但其推廣需具備一定條件。

二、關于探究式學習研討班教學活動的的思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2]。《國際法》課程探究式學習研討班就是為了建立一個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師生平等交流和自由論辯的探究式學習平臺。筆者認為,研討班取得了預期效果:學生通過經典閱讀,了解獲取真知灼見的途徑;研討會上的慷慨激辯和思想交鋒以及論文寫作增強了本科生探究科研的自信心;研討班結束時,多名學生表達了考研意愿,并且所有學生都參加了各級創新項目申報活動。為確保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在推廣探究式教學研討班的過程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研討班成員招募范圍可擴大,或可成為全校公共選修課。研討班中四年級學生面臨畢業、校外實習等原因,無法正常參加研討。今后類似研討班可重點聚焦三年級學生,并可擴展到對國際法相關問題感興趣的全校學生。由于本研討班為學生自愿選擇參加,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得以保證,但因研討會安排在課余時間,常與學校活動和上課時間沖突,導致部分成員無法正常參加活動,影響了教學效果。若時機成熟,可將課程或學科的探究式教學研討班列為全校公共修課,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第3篇

一、培養語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

二、勤于積累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于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要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只有學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當人們很隨意地學習東西的時候,依著自己的興趣學東西的時候,學習就會變成一件樂事。

三、多讀多練,培養語感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為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并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

四、寫讀書筆記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閱讀的同時要寫讀書筆記,把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記下來,也要把自己閱讀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記下來。經常這樣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了。

五、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做習題時,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師講的例題是什么意思或先看書,把所講的內容全部弄懂后,再做習題。這樣就會感到輕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做練習是為了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那些圖快、圖省事欲走捷徑的學生,似懂非懂,一味地為做習題而做,常常會到處碰壁,走進死胡同。返回頭再看書,事倍功半。

六、獨立思考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求學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別人,獨立思考是把死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再去請教老師或同學,一但弄明白,印象會很深刻。而我們的一些學生,懶于動腦筋,恥于問人,甚至請教別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這樣是不能掌握所學知識的。為了使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就必須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七、加強背誦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些有價值的材料,猶如常做體操增強體力一樣,可增強記憶力。據生理學家研究,重復的刺激可以幫助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俗話說“挖到籃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說,很多知識,你只有記住了才對自己管用。因此,必須想方法記住知識。記憶知識,可分為內部記憶和外部記憶。記在大腦里為內部記憶,記在大腦以外,書本中、讀書筆記中、日記中、摘抄本中、電腦里為外部記憶。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科學家們曾經講過,大腦儲存記憶知識的功能開發利用的不到10%,應開發和充分利用大腦的儲存功能,記憶儲存更多的知識。但對一般人來講,大腦及時記住知識的能力是弱的,過目不忘的人畢竟是少的,很多人記住知識是要靠反復的記憶。因此,要在大腦之外建立知識的倉庫,這種知識的倉庫,可以是書本、筆記、日記、摘抄本、電腦,平時經常翻看檢閱,就可以把外部記憶變為內部記憶,真正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復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里扎根。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從根本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八、勤于練字,認真書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 国产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欧美日韩国产伦理|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日韩影院在线观看| 女人张开腿男人猛桶视频|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精品国产肉丝高跟在线| 色综合久久加勒比高清88|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成人免费视频软件网站|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i| 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mm131嫩王语纯翘臀| 高h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特黄三级在线观看| 很狠干线观看202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免费看黄网站在线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成人看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果冻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黄视频网站| 又黄又爽免费视频|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