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物理課堂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研究學生教法學法
我們面對課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實效、高效,是每一個物理教師應該思索的問題,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還普遍存在著很多“虛假現象”,甚至于一些公開課也是“作秀”的產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課堂的壟斷化、問題的單一化、媒體的濫用等。筆者從教二十年,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了一條提高物理課堂實效性的路子,近幾年來初中物理教學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現結合自己如何使課堂實效性作具體闡述。
一、研究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在的學生逆反心理很重,學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損害他們自尊心的教師,對學生諷刺、挖苦、冷漠、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有傷學生尊嚴和不利學生個性發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必然會引起學生愛的反饋,因為學生感受了老師的關懷和愛護,產生了愉快的情緒體驗,對老師就會更熱愛更信賴。學生就自然會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吐露秘密。師生心靈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無形的橋梁,思想的交流,知識的傳遞,就暢通無阻了,師生關系就會越來越密切。教師要放下架子,融入學生之中,給人一種親切感,師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夠從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如果學生怕答錯問題被老師批評而不舉手或站在那里有話不說,那么這常常是由于教師居高臨下,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而造成的,這必然會妨礙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如果任課老師在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無錯原則”,那么,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
在師生關系上,決定了學生對你的態度。再調皮的學生對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備的教師總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諧師生關系,教師的自身素質必須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質高,涵養好的教師才能散發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種美;面對學生,一張誠摯的笑臉,一句溫馨的叮嚀,這些也是一種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進課堂時,不管有多大的煩憂,露出你真誠的笑臉,便可以拉進師生間的距離,常常,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次真誠的交流,一則帶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使教與學互相交融,師與生互相尊重,達到至高的教學境界。
在實施實效性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以極佳的心理狀態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課堂上教師要精神飽滿,感情充沛,采用親切的教態、溫和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結合學情、創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誘導參與、催促思維。特別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給予鼓勵,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問題時,也不要譏諷,而應從神態、語言、動作上表露出對他們的支持,并誠懇地引導他們找出錯誤所在。特別是怎樣對待課堂的違紀現象,這是一項藝術,它關系到教師對課堂的調控,關系到師生間的和諧關系。一句看似簡單的訓斥損傷的是學生的自尊,影響的是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師生間的和諧關系受到影響。因此,在對待違紀學生時切忌簡單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樣對待?幽默風趣的語言勝過任何的說教。
二、研究教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從興趣培養入手,使學生“樂學”、“想學”;要以思維能力培養為主要方法,使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想學”的內在動力;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為主要途徑,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學會學習。只要使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就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完成物理教學的目標。
1.創設情景,還課堂給學生,為克服課堂教學過程的單一化,需要教師
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適當的引入小組學習、個別指導。
2.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的保持在培養學生養成好的聽課習慣方面格外重要,課堂教學是日久天長的,保持興趣不是一節課的事,我們的目標是要學生天天想上物理課,盼著上物理課才可以,嫌物理課時少,總感覺物理課堂時間比別的學科短。
如實驗提趣。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利用有趣的實驗能增強學生好奇心;鮮明、生動的物理實驗,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解大氣壓強時,利用針筒下面掛板凳的實驗,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他們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啟發分析:空氣有重量,這樣空氣就會像液體一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先用趣味實驗激發,然后闡述,這樣,學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氣壓強,而且印象深刻。
還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識的“新”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高溫超導、磁懸浮現象、納米技術等,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他們樹立獻身科學的理想。
3.注重課后反思
教學是一門永遠沒有完美的藝術,教學活動是一組沒有底片的照片組成的。及時的反思能讓我們在失敗中前進,能錦上添花。反思的重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否科學,課題的引入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概念的形成與分析是否準確、透徹并利于學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與推證是否簡明、嚴謹和具有啟發性,實驗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題的選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課重點,學生練習題的份量、難度是否適當,小結是否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再結合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和修訂,揚長避短使之更科學、更完善,切實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
三、研究學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目前,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重教輕學現象還很嚴重,教師只顧埋頭教書,而不去指導學生如何學,致使學習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在具體學習環境中指導學生掌握的具體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充分認識具體學習方法的適用范圍。學法指導不僅使學生要學,而且會學、善學、巧學,使學生從那種拼時間拼體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不做書本的奴隸,而作學習的主人。因此學法指導應引起教師的從分重視。
根據物理學習的過程,應對學生進行預習,聽課,復習及作業鞏固的指導。
1.預習指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無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習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既是眼前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工作的需要,故應予以重視。一般應在前一天將要學習數學內容預習,逐字逐句讀懂課文,對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內容,不僅要記住結論而且要特別注意其推過程。預習時要手腦并用,疑難問題要記下來,以便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效率。
2.聽課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預習,聽課將是輕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聽目的要求,聽知識的引入及形成過程,聽重點及老師對難點的剖析,聽解題分析思路,聽小結。二要在聽課的同時注意思維,要善于大膽地提出問題,由聽產生聯想、猜想、歸納,學會反思。三是記錄,記要點、疑點、解題思路和方法,記小結和課后思考題。
3.復習及作業指導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初中物理
所謂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知道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方式。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不論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教師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初中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來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都成為一種必然。
物理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理論性的基礎課。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嘗試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終解決問題的模式。
一、“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順應時展要求
順應時展要求,“研究性學習”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發展起來。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教師知道下,通過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培養獲取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報》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學習要換腦》指出,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
1、教師不是把知識和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提出問題或提供線索,讓學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獲得結論。
2、研究性學習不太在乎知識本身,而在乎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本領。
3、重視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了解和探究過程中科學觀念及科學精神的形成,不十分在乎探究的具體結果。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1、要改變學習方式:變原來的“接受型”學習為研究型學習,要改變習慣于接受而不習慣于思考、懷疑的傳統習慣,在探究過程中要向現成的知識和結論提出疑問,用自己的研究去發現問題并得出結論;
2、要變“怕”為“敢”:不要怕自己知識少,基礎不扎實,更不要怕在探究中出錯。
二、“研究性學習”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由于物理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很難學,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經過學習和研究探索,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嘗試了一段時間“研究性學習”法的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具體教學思路是:首先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的方向,然后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目標和做法如下:
目標一:使學生真正學會閱讀、分析。
“讀書”是學生的基本任務。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每進行一個新的教學課題,都應當指導學生學會讀書,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通過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理解定義、概念。通過閱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通過學習者的閱讀,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的活動中接受知識。教師在這個階段中的作用是準確地把握課題內容的深度廣度、知識點、組織學生掌握知識及其學習方法。
方法:例如,在蘇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態變化》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明白本節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交代給學生閱讀的內容,同時設計一些思考題,布置給學生,例如:
[摘要]在當今信息時代,新知識不斷膨脹,人民必須找到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從大量的知識信息中,去分析處理信息、運用信息,學習和掌握自己需要的新知識,才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立于不敗之地。學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大面積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協調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改革其主渠道之一的課堂教學方法。目前初中物理教育正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因此,課堂教學方法的變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學習方法,正是適應了這一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初中物理
所謂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知道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種方式。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不論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教師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初中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來說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都成為一種必然。
物理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和理論性的基礎課。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嘗試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終解決問題的模式。
一、“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順應時展要求
順應時展要求,“研究性學習”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正以十分快的速度發展起來。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教師知道下,通過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培養獲取信息和分析處理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文摘周報》2000第44期的文章《研究性學習要換腦》指出,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
1、教師不是把知識和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提出問題或提供線索,讓學生一步步自己去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獲得結論。
2、研究性學習不太在乎知識本身,而在乎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和本領。
3、重視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了解和探究過程中科學觀念及科學精神的形成,不十分在乎探究的具體結果。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1、要改變學習方式:變原來的“接受型”學習為研究型學習,要改變習慣于接受而不習慣于思考、懷疑的傳統習慣,在探究過程中要向現成的知識和結論提出疑問,用自己的研究去發現問題并得出結論;
2、要變“怕”為“敢”:不要怕自己知識少,基礎不扎實,更不要怕在探究中出錯。
二、“研究性學習”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由于物理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感到很難學,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經過學習和研究探索,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嘗試了一段時間“研究性學習”法的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具體教學思路是:首先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的方向,然后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目標和做法如下:
目標一:使學生真正學會閱讀、分析。
“讀書”是學生的基本任務。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每進行一個新的教學課題,都應當指導學生學會讀書,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通過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理解定義、概念。通過閱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通過學習者的閱讀,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的活動中接受知識。教師在這個階段中的作用是準確地把握課題內容的深度廣度、知識點、組織學生掌握知識及其學習方法。
方法:例如,在蘇科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物態變化》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明白本節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交代給學生閱讀的內容,同時設計一些思考題,布置給學生,例如:
總之,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嘗試“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想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希望達到培養學習方法的目的,進而希望把這種良好的習慣引入到其它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注意到,要適當地指引學生,而不急于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讓學生進行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最后才由教師幫助解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我想,在新的課程理念中,學生學習知識不再是簡單地對教材中既定知識結論的接受和記憶,課程知識成為學生反思、批判、運用并促進學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走向“研究性學習”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應了這種趨勢。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適時性地應用研究性學習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物理學科、物理教師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發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研究性學習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新的成功經驗和突破性進展還比較少,實際困難也很多,還需要做更多的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物理知識雖然與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只有有效的激發出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才可以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物理知識,只有擁有了足夠的興趣,學生才有可能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問題情景的創設主要作用就是能夠激發出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只有當學生被創設出來的情景所感染的時候,其積極性才能夠被調動起來。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更加的精密。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可以使得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變得更加的契合。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學生獲取直接經驗與獲取間接經驗的關系,防止出現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忽視直接經驗積累的傾向。以情景呈現的物理問題,不會出現常見物理習題中的已知量、未知量等,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抽象、設置,從而使得學生運用間接經驗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情景的創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傳統的物理教學,往往都與實際的物理問題脫節,學生也感受不到物理中與生活有何種的聯系,長久下去就會限制的學生的思維。而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將物理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幫組學生完善其知識結構,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最后問題情景的創設可以對物理教學起到推進的作用。理新課程標準中倡導:“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倡導學習過程轉變成學生不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正是一種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的體現。
二、問題情景創設中對于問題的要求
問題情景的創設對于問題本身有著一定的要求,否則情景的創設會受到影響,使得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其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不能模凌兩可,必須要具體明確。問題情景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所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清楚的題意,不能夠讓學生感覺到有歧義;問題必須條理分明,不能讓學生覺得聽了半天課后,還不知道順序是什么;問題的表述要正確,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很多時候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是范圍太大,就是問題含糊不清,這些都會影響到物理教學效果。雖然有的時候這些問題會使得課堂氣氛變得十分的活躍,但是最后卻對學生實際能力沒有效果。所以任何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應該是像出考題一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應該進行斟酌。問題的難度要適宜。一個班里的學生肯定存在著差異,這就對于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需要同時考慮到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不好的學生。同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為前提。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有讓學生成功的可能性,問題需要具有培養物理思維的的價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時教師最忌諱的是在問題中指出學生應該如果去做,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這樣的問題對學生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的。如果問題過難,則大多數學生都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這樣對他們的自信心是一種打擊。長此以往則學生的能力不會有提過,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降低。但是太簡單的問題則會讓學生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也不會讓學生的能力提高多少。所以在課堂上盡量不提出類似于“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問題。問題要有層次感。物理中時常會遇到許多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問題。對于此類問題,也許成績好的學生有能力解決,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都不具備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應該從淺入深的進行設問,慢慢的將學生的思維進行擴展。通過層層剖析、循序推進、最終到達解決問題的彼岸和釋疑明理的高峰。對于整體性較強的問題,需要分割成幾個并列的或遞進的小問題來提問,把一個個小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三、問題情景創設的方法
問題情景的創設重在通過恰當的情景,提出適當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有進行探究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進行問題情景創設的方法主要介紹以下幾種。
1.通過物理實驗創設出問題情景。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很多的物理結論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物理實驗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物理實驗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直觀且形象的材料,同時實驗還可以是課堂教學充滿著趣味性、思維性、挑戰性、探索性和創造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利用實驗內容的魅力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從而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探究物理現象的內在規律。
2.以社會生活為基礎,創設出各種問題情景。
物理中有許多的知識都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將各種物理知識融入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以及學生所關系的各種熱門課件問題中去,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切實的感覺到物理知識可以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興趣。
3.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各種知識都是從淺入深,由簡到繁,前后的知識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物理知識也不例外。在進行問題情景創設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過的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創設出各種問題情景。最后達到誘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進行探究學習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
4.與現在在教學中運用的各種新技術息息相關
這就是利用現在的各種現代教育技術以及現代的教學手段為背景,創設出各種問題情景。現代科技為物理教學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教學設備,如雙向閉路電視、多媒體等,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輔助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觀、動態逼真、表現力豐富等常規教學手段所無法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它能把一些無法看清的現象模擬出來,從而讓學生獲取足夠的感性材料,為思維加工奠定基礎。它恰當的使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煥發學生的創造性聯想。
四、物理課堂問題情景創設的思考
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難,知道是一回事,做起來的時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在物理課堂進行問題情景創設基本上每一個物理教師都知道。但是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問題情景創設卻不是每一個物理教師都能找到答案的。雖然物理知識基本不會改變,但是教師所教授的學生卻是會發生改變的。問題情景的創設就是要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在進行問題情景創設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下幾方面。
1.問題情景選擇的素材必須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基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的、科學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著有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的知識,利用這些知識作為情境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問題的提出必須要具有明確的方向性。
問題的提出就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索學習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明確,學生在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感到迷茫,最終使得學習的效果下降。而問題具有明確的方向后,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產生出足夠強烈的好奇心支撐他們去進行探究學習。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就會感覺到眼前豁然一亮,很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有很強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