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藝術專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淺析莫言《檀香刑》的摹聲藝術
莫言是我國文壇優秀的作家,他多年來專注于民間創作,將讀者引入到屬于他的小說世界中。莫言憑借自己高超的寫作技術和想象力,融入了人生哲理和經驗,用狂放的語言把讀者帶進他的思想世界中,引發讀者的靈魂和小說一起震動,進而發出內心的共鳴?!短聪阈獭肥悄跃哂写硇缘拈L篇小說,其寫作風格和語言風格獨樹一幟,是一部屬于聲音的小說,其不僅宣示了莫言的寫作態度,同時也是捍衛自己語言風格的代表作品,是一種全新的突破和嘗試。
1、《檀香刑》與摹聲藝術
摹聲辭格是寫作中重要的語言體現形式,是文學作品中,體現人物內心的重要表達方式。摹聲就是對世界聲音進行模仿,通常應用于口語中,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并不廣泛,即使在文學作品中出現,也基本出現在民間作品中。莫言在談到《檀香刑》的創作初衷,坦言是因為聲音。研究《檀香刑》中的摹聲藝術,有助于對我國修辭手法的研究,同時還有利于摹聲對文學意義的啟發。在小說《檀香刑》中,聲音不斷穿插在每章節的題目中,從孫丙說戲、錢丁恨聲以及趙甲狂言中可以看出聲音是整部小說的主線。畫面是對聲音引發的聯想,是對聲音的注解和補充,聲音是人類最初的器官體現,語言也源于聲音,是從口語慢慢演化為語言,莫言通過大量的摹聲詞,在整部小說中勾勒出想要的聽覺效果,對畫面進行注解和補充,遵照了人類體驗的順序,為讀者更好的感受小說提供了幫助,并且通過聲音向畫面完成過渡,也是摹聲表達效果的關鍵。
摹聲辭格主要分為兩種:第一是直接描寫事物的聲音;第二是描寫對聲音的感覺,體現情節當時的氣氛。在《檀香刑》中,摹聲主要的表現方式有表達感受的擬聲以及直接描寫聲音的擬聲。
2、《檀香刑》的客觀擬聲
客觀擬聲主要根據不同的摹聲對象,分為客觀擬人和客觀擬物。
2.1客觀擬人
“他呼哧呼哧喘著氣;嗤嗤地冷笑;齊刷刷地跪;磕得嘣嘣響?!痹谶@幾處聲音的描寫中,有喘氣的聲音、有冷笑的聲音,還有磕頭的聲音。通過喘氣的聲音,表現了公爹打水很吃力的畫面;通過冷笑的聲音,還原了媚娘憤怒的心理,雖然媚娘沒有看見守衛的表情,但是通過聲音卻聽出了忘恩負義,同時也使讀者深刻感受到守衛的小人心理;通過叫花子磕頭的聲音,將幾人的忠誠跪拜充分的展示給讀者,這幾個頭是拜給孫丙的,不是簡單的英雄主義式的崇拜,而是社會底層貧苦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堅持抗爭的決心?!短聪阈獭吠ㄟ^對這些具體聲音的描寫,勾勒出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和當時風起云涌的時代背景。將聲音注入到畫面中,也可以使讀者更容易走進莫言的小說世界中,而不感到乏味和單調。
2.2客觀擬物
析聲“梆梆”,鑼聲“當當”;嘎啦啦,嘎啦啦,嘎啦啦;呼呼地帶著風;“啪啪”撞得梁頭響。在這幾處描寫中,莫言通過大量的擬聲詞來體現客觀事物的聲音,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事物的旋律和生動,仿佛親身置于情節中一樣。上述幾個范例都是模仿事物具體的聲音,“啪啪”、“豁朗豁朗”、“梆梆”、“當當”等,都是事物可以傳遞給人們的聲音,莫言利用這些耳熟能詳的聲音,根據場景的不同進行合理安排,反映了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讓人物的形象得到豐富。
鐵環聲音“豁朗豁朗”以及“呼呼”風聲和“嘎啦啦”的響聲,可以讓讀者體會到高空帶來的涼意,讓讀者身臨其境;“啪啪”的蝙蝠撞梁的聲音,可以將讀者帶入到當時漆黑的場景中,而刺耳的撞梁聲將安靜的畫面襯托的十分生動。
3、《檀香刑》的主觀擬聲
聲音不僅僅要遵照其原本的面貌,在特殊的情節中,將聲音面貌變得有些模糊,可以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檀香刑》中,很多擬聲詞經過莫言的改造,變成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和藝術形式,并且將這種藝術形式傳遞給讀者。
3.1主觀擬物
“嗚嗚地怪叫;那些肥豬在圈里汪汪;對著我嗚嗚地嚎叫?!?嗚嗚的怪叫體現了惡狗對趙甲的害怕,也體現了趙甲的性格,以及給人一種震懾力;那些肥豬在圈里汪汪,莫言將豬和狗的聲音進行了置換,這種摹聲描寫突出了當時情節下的人物心理變化,孫丙即將行刑,媚娘心煩意亂,在這種情節下,豬狗都開始為孫丙擔心,莫言通過媚娘對動物聲音奇特的感受,向讀者展現了在這種情節下,連動物的叫聲都變得光怪陸離,體現了媚娘對孫丙的感情以及對行刑的害怕。
3.2主觀擬人
莫言不僅對動物的聲音進行了明顯的改變,同時,還在特殊情節下,根據人物的需求,摹寫了很多聲音,這種具有民間特色的手法為《檀香刑》增色很多。
眼睛本來是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中,但是在《檀香刑》中,皇帝的眼睛卻發出“唆唆”的聲音,莫言為眼睛加入了聲音,使小說更具有傳奇色彩以及魔幻色彩。趙甲在陳述自己經歷的情節中,莫言也加入了大量的聲音效果,仿佛趙甲真的聽到自己強大的聲音,而這些聲音為自己后來成為一名出色的劊子手打下基礎,讓小說充滿了魔化主義。
4、摹聲修辭效果
4.1形象性
摹聲作為常用的修辭手段,在文學作品中合理的運用可以增加表達內容的形象性。莫言的《檀香刑》為讀者呈現了豐富多樣的聲音世界,讀者通過文中聲音的描述,可以想象到人物的性格、動作以及事物的變化,在腦中映射出相應的場景和意境,不僅可以看到人物的動作,還可以聽到人物的動作,加強人物和情景的立體感和畫面感,實現聞聲見形、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修辭效果。
4.2簡潔性
簡單的摹聲辭格可以傳遞莫言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內心世界。《檀香刑》中,有很多單純由摹聲組成的句子和詞組,沒有事物的直接描寫,而是通過聲音呈現給讀者,單純的摹聲可以十分形象的描述復雜的場景或者動作,帶給讀者形象的感受,簡潔的語言聲音充分傳遞了豐富的內容。
4.3音樂性
在我國漢語中,聲調以及聲母可以使語言變得韻律和諧、高低有致。摹聲詞主要描寫人物和事物,恰當地運用可以賦予語言音樂性。重疊的摹聲詞不僅增強了閱讀效果,還使音節變得悅耳動聽,實現音樂之美,讓語言婉轉回環,如同動聽的回聲一樣,縈繞在讀者的耳邊。
在莫言的《檀香刑》中,很多句子像戲曲的臺詞一樣,具有很強的韻律性和音樂性,莫言也大量地運用了韻文,通過疊音形成押韻,進而加強語言的韻律和節奏。莫言通過摹聲藝術的形式,體現了語言的不拘一格、天馬行空,文章不再是只由文字勾勒出的畫面,而是一副有畫面、有聲音的魔幻卷軸,給讀者以不同感官的享受。
關鍵詞:藝術設計辦學特色
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教育部對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了一次較大幅度的調整。其中,將原屬于工藝美術范疇的裝潢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整合,設立了一門新專業——藝術設計。由于市場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大,這也使得該專業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一門迅速發展壯大的新專業,國內絕大多數院校均紛紛開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有1100多所大學或學院設有藝術設計專業。
然而,當人們的頭腦漸漸冷靜下來,回顧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歷程,卻不難發現,伴隨著中國20多年來經濟的巨大發展和社會的激烈變革,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也在經歷著一場爆發性的突進。今天,無論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數量,還是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院校數量,還在以幾何倍數激增。辦怎樣的藝術設計院校,藝術設計教學如何展開,培養什么樣的藝術設計人才成為擺在許多人面前的問題。這其中,對藝術設計專業辦學特色的研究是許多學校正在艱難探索的課題。這是因為,一方面在開辦藝術設計專業之初,許多學校對此并沒有明確的思路,只是覺得有生源,市場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錯失發展良機;另一方面,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涵蓋了原有的裝潢、室內設計等多門專業,因而許多學校在開辦藝術設計專業后,不從實際情況出發,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方向成為大多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主流方向,課程設置也是大同小異,大家幾乎按照一個模子在培養學生,結果是平面設計、環藝設計的學生滿天飛,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藝術設計專業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先從特色談起。
一、關于特色
關于“特色”一詞,《辭?!分胁o解釋,只有對“特”字的釋義。“特”是多義字,其中有一種解釋是“獨”的意思,出自《莊子·逍遙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引申為“專一”。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認為,所謂特色,應是指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獨有特征或標志。換句話說,特色就是與眾不同,是在相互比較中凸顯出來的。特色既是一種差異,更是一種優勢?;谝陨嫌^點,我們認為,所謂辦學特色,是指優于其他相關學校的獨特品質,是一所學校辦學歷史的沉淀,是傳統和風格的長期積累。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
放眼世界,我們不難從發達國家中找到實例。如同美國多元的社會文化結構,美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呈現著明顯的多元化狀態。各個學校有著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如我們既可以看到像耶魯大學藝術學院這類重視學生思辨能力、個性、社會參與意識的精英教育模式,也可看到類似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設計學院一樣設在理工大學氛圍中的重理性、重功能的藝術設計教育,當然還有在純藝術氛圍中的藝術設計專業,如庫帕聯盟等。正是這些形形、各具特色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廣泛選擇的余地,也為社會的需求提供了廣泛的專業人才。
二、準確定位是尋求辦學特色的基本前提
筆者認為,研究“辦學特色”,必須把握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準確定位。而定位,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而言,就是要懂得取舍。只有通過對各自學校具體情況的客觀分析,做出較為理性的定位判斷,才能逐步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以筆者所在的湖南商學院為例。首先,關于學校情況的分析是:建院時間短,辦學歷史不長,學校名氣??;但學校為典型的商科類院校,所開設的專業與市場接軌較緊密,如市場營銷、廣告學等,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正是基于這樣的分析,在藝術設計專業辦學過程中,學校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劣勢(學校名氣小,報考生源質量不太高,學生在起跑線上就比對手要弱),因而并沒有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因為如果這樣做,很有可能不但在專業素養上趕不上人家,毫無優勢可言,而且又會喪失發揮自我的某些特點和長處來形成差異甚至于形成比較優勢的時機。與此同時學校也看到了自身的優勢,即處在學校大的商科背景下進行藝術設計專業辦學,可以努力使藝術設計專業與現代商科的各個分支、專業相互滲透和交叉,形成優勢互補,并產生一種交叉學科的新優勢。如藝術設計專業廣告設計方向,就是將藝術設計與廣告學、傳播學及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的知識相互滲透、交叉,從而形成了具有湖南商學院特色的藝術設計專業辦學模式。在具體辦學過程中,一方面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有意識加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對傳播學、廣告學等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力度;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和鼓勵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完成專題作業及參加專業競賽時與廣告學等相關專業學生合作,使其在發揮各自所長的同時又能取長補短,學生的整體策劃與創意、表現能力顯著提高。如由湖南商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和廣告學專業學生合作創作,主題為《雅倩佳雪防曬霜——躲避不是辦法》的平面廣告作品在全國9000余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2004年度中國廣告協會學院獎唯一全場大獎,充分顯示了專業辦學的成效。除此之外,藝術設計專業和廣告學專業學生合作創作的一系列作品自2004年以來多次榮獲國內外知名專業廣告競賽(如美國ONESHOW等)各種獎項,在國內廣告業刮起了一股旋風,甚至于被業內人士稱為“湖南商學院現象”。可以說,藝術設計與廣告學專業的交叉融合,成為湖南商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辦學的一個亮點。正是有了較準確的自我定位,經過十余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湖南商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特色正逐漸突顯出來。
三、比較優勢是突出辦學特色的關鍵
如果說準確定位是尋求辦學特色的基本前提,那么,制定合理的定位策略,創造差異,從而體現出自身的比較優勢,是突出辦學特色的關鍵所在。就藝術設計專業而言,突出辦學特色就是要避免在專業建設中的“大而全”“人云亦云”和“隨大流”,要突出重點方向,要與眾不同,要努力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的狀態。這也就是說要根據比較優勢原理,先從某一個方向尋求突破,而后帶動其他方向的相應發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形成不同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特色。而這種特色一旦形成,就會在教育市場上形成一面旗幟,就會鑄造成自己的品牌,就會更容易被教育市場認可而形成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就會形成“產出——有效產出——資源回籠——有效產出”的良性循環,并在這種良性機制下推動專業建設躍上新臺階。
以英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為例。不少院校十分注重與當地產業相結合,為服務地方經濟培養人才,同時,又各自形成自己的專業學科優勢與辦學模式。如英格蘭中央大學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的家具專業、珠寶專業,考文垂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交通工具、汽車設計專業,伍爾弗漢普頓大學的玻璃、陶瓷專業都是地方特色鮮明的優勢專業,同時又是服務與地方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擁有巨大市場需求的特色專業。
實際上,在我國,也有不少院校在藝術設計專業辦學過程中通過準確定位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專業辦學特色逐漸顯現。如湖南工業大學(原株洲工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前身為1985年在全國首創的包裝設計專業,其在專業辦學過程中敢為人先,20余年來,始終堅持走有特色的辦學之路,高舉包裝大旗,以包裝藝術設計方向為重點突破口,結合學院工科背景(特別是結合了包裝工程專業的相關知識),較好地打造出了“包裝設計”這一品牌。今天,該校培養的包裝設計人才已遍布全國各地,有的也已經成為我國包裝設計行業的精英。
培養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強的藝術設計人才成為高等藝術設計教學的現實主題,因此,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優化教學內容、方法,轉換思維,轉變觀念,以繪畫為本位的素描教學基礎也應順勢適應以設計為本位的轉變,實現刪除重復內容、整合交叉內容。在轉換和優化的過程中也應各有側重:素描是培養學生利用肌理、圖形、質感、量感等感官變化、微觀特征來表現對象;藝術設計是培養學生對于構造關系的理解、增強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強化;將二者結合,可探索一種新肌理、新質感、新材料、新形式等等的表現手法,嘗試設置一種亦寫生、亦創作的開拓性命題式教學訓練模式,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表現能力。
1.素描的創新發展演變
素描,是用單色描繪的形式進行造型訓練、培養造型能力的獨立畫種,是繪畫藝術的基礎,也是關聯其他造型藝術的純藝術。素描亦是一個歷史范疇,即隨著時展變化演變著。素描架上藝術初始于古希臘時期,畫家們開始利用透視法和明暗法來造型,直到千年后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科學、理性精神逐步滲透影響了繪畫藝術的發展,透視法和明暗法也逐步成熟起來,利用客觀事物寫生之法,發展出了新的素描表現形式和手段。16世紀至19世紀,素描由傳統的作坊式傳授發展至學院式教學。19世紀,素描的基本法則日趨完善,光照原理和色彩學也更加影響了明暗法的發展。進入20世紀以來,西方的造型藝術,尤其是素描繪畫中,更多地注入了畫家的主觀感情表現和變化,尤其是受到東方藝術的浸染,其表現形式更加異彩紛呈。中國傳統素描教學,其最初表現形式是以“線”為主的白描,繪畫與敘事、抒情功能緊密相連,人與物的交融更具東方式的神韻。自二十世紀初開始,中國的素描教學受西方教學體系的影響,也發生著急速的變化,即三十年代西學體系的逐漸普及;五十年代蘇聯教學模式的滲透;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大潮影響下的多樣發展;二十一世紀,工業化、信息化急速發展環境中,人文價值、審美價值標準的提升,使得素描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更加迫切。
2.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創新的關系
素描藝術的特點即外延廣、內涵豐,在現代教學模式環境下,應該深入挖掘素描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巨大潛力,塑造更具人文精神內涵的個體。在藝術設計學逐漸獨立于繪畫門后,其專業教學內容逐漸細化,與之相關聯基礎訓練素描教學部分,也從繪畫素描演變出設計素描,即以線條為主的透視畫法,只反映客觀對象的隱性結構體。二者教學規范不同,規范化、模式化的素描訓練對于藝術設計教學也是有著負面影響的?,F代主義、后現代主義中,其哲學、美學、藝術思潮、現代媒介符號、新的藝術表現手段等等,日漸刺激著傳統藝術中缺乏洞悉、敏感、活躍、理解的視覺作品的淘汰。素描教學的創新必須加強實踐,而創新又是藝術設計的本原,從設計學習出發,重構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之法,如素描中外部造型元素和內部結構要素運用之處的變換、改造、創新,將素描創作的象征、暗示、能指運用于藝術設計之中,將靜止的客觀再現改變為一種動態的思辨,將素描中的靈動之法結合到藝術設計的自我創造之中。
二、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結合的應用原則
在繼承傳統、融合新時代審美要求的社會語境下,素描與藝術設計都面臨著運用現代技法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教學和創作,擺脫技術模式的禁錮,新的法則和規律勢必要在探討和實踐的過程中尋找。基于實踐經驗,探討二者結合應用之基本原則為:傳承性、創造性、實踐性。
1.傳承性
西方藝術中新的流派、新的美學觀念顛覆了傳統藝術的非理性、客觀性,在藝術行為過程、創作材料和創作領域中,采用了多角度、多維度、多元素的創作實驗,如超現實主義、純粹主義、極簡主義、觀念主義等等。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意象造型觀念融納了深刻哲理和觀念。道法自然、物我兩忘的觀察法則蘊含了超脫的造型觀和意識論。在素描和藝術設計教學中融入并加強中西方藝術中的造型觀是培養高校學生創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不能將西方塊面式的素描和東方線條式的白描簡單的歸同于造型之法,更需要將二者的意象觀念滲透到多元化的教學之中。
2.創造性
傳統的素描教學強調客觀事物的再現性,而缺乏表現性和能動性。素描教學科結合藝術設計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用視覺探索事物的多維度信息,進行再分析、再判斷、再解構、再整合,藝術設計可借助素描繪畫中的寫實、變形、肌理化、意象化等等表現形式進行設計創作的視覺化再創作。素描工具、材料的潛能也是強化肌理語言的重要手段,材質的表現形式訓練亦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突破常規。新肌理語言的創造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也是發揮意象造型的途徑。
3.實踐性
現代素描教學意在強調結構、分析,根據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需要,素描的功能更加寬泛,如建筑設計素描中的結構分析性、產品設計素描中的幾何結構表現性、環境藝術設計素描中的綜合空間形態的表現性等等。素描的抽象語言元素包含:點、線、面、形體、比例、結構、空間等,利用這種復合抽象元素可以加強學生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的獨立創造能力,在抽象圖式、符號、意境的訓練內容中,可將微觀的情感元素轉化、整合成有獨特意味的抽象圖像,從而調動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利用素描教學特點加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1.整合素描與藝術設計教學的特點,發揮優勢
傳統的素描訓練內容是有明確的方法和步驟的,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于造型的把握能力和畫面空間的組織能力,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授課過程中應當保留這部分的教學內容。長期的寫實性素描訓練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關涉藝術設計的設計素描則是短期的,且具備實效性。因此,在二者教學改革的應用當中應做到如下幾點:一方面,保留素描教學訓練中科學合理部分,加強學生對于素描基本原理、繪畫規律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素描教學中的主觀性和創造性來開拓學生的創作思路,以本能的表現欲望來反對機械的技術性再現,突破傳統思維慣式,為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傳授奠定基礎。
2.利用素描教學的表現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素描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大量寫生的實踐活動易造成學生的倦怠感,為此,應作出適當調整,將重點轉移到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和反應時代特色的專業性訓練上。通過大量表現主義繪畫作品進行橫向、縱向比較,主觀化、自由化、感人化的作品勢必能夠打動觀者和學習者的內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一種愉悅的心境下更易于學生充分發揮創作能動性,開拓自由空間,營造一種和諧的學術氛圍。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設計素描強調結構與設計的應用,線條的力度、構圖的形式是藝術設計教學中培養設計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高校教學中,依然還存在素描寫實描繪的原樣照搬現象,要想達到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必須扭轉這種弊端,將素描教學的重心調整,加大學生對于表現力的培養,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才能使得設計功能和意境更加清晰的彰顯。
3.加強理論學習深度注重綜合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