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級農藝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關鍵詞:以色列高效節水農業的成效及對我國的啟示
以色列是個干旱缺水的中東小國。位于地中海東岸,人口近600萬,絕大多數是猶太人農業人口占4%左右。以色列自然生態條件很差,屬于典型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國土50%以上被丘陵和沙漠所覆蓋森林覆蓋率僅為5.7%,人均每年可用水資源300立方米,不到全球平均量的33%約為我國的12.5%,面對如此的自然環境,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僅用50多年時間就建成了現代農業,解決了自身糧食需要,并有大量的蔬菜,水果,鮮花出口,被譽為[歐洲的菜藍子]創造了令人驚嘆的農業奇跡。
以色列是如何在干旱缺水的惡劣條件下實現了農業奇跡的呢?
一摸清國情家底,樹立農業以治水為本的國策
以色列屬干旱半干旱的氣候類型,降水稀少,水資源匱乏。北部地區年降水量為700-800毫米,中部為400-600毫米,南部僅為25-40毫米。全國每年可資利用的水資源僅為20億立方米為了解決中南部地區農業生產缺水的問題,以色列從1953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的貸款,動工修建[國家輸水工程]即把北部海拔208米的加利利湖的淡水向南一直輸送到內格夫沙漠地區該工程歷時14年農業論文,投資17億美元于1967年完工這個[北水南調]的巨大工程為平衡用水發展農業奠定了初步基礎。在輸水管理方面由國家專門成立了MEKOROT國家輸水公司來管理。該公司除了管理輸水工程外還從事打井找水,淡化海水,,治理污水等有關工作論文提綱格式。
二以法治水管水
以色列議會于1955年制定了[水法]對全國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有效管理,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以色列[水法,規定全國境內所有水資源為國家所有,必須專門用于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并設立水利委員會為全國水資源專門管理機構,負責水政策,發展規劃,用水計劃和供水份額。以及水土保護,防止污染,廢水凈化,海水淡化等有關水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具體工作。委員會內設有一個理事會,成員中的1/3位政府指派,2/3為各行業的水用戶代表,每年水利委員會要把75%的用水份額分配給農業經營著,用于農業灌溉,然后由委員會的理事會根據農業生產中各種農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的不同用水量,制定不同的用水分額
三利用高科技手段,發展節水農業
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始終是制約以色列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以色列在積極挖掘水資源的同時,也不斷開發出新的節水灌溉技術與方法,并及時推廣到農業生產中去,力爭以少量的水生產出更多的農產品主要采取了以下農業節水技術;
1加大使用循環水力度。把工業與城市生產生活產生的廢水,集中進行凈化處理后二次使用,于農業生產灌溉。對海水談化后的生活廢水也同樣如此如位于特拉維夫附近的沙夫丹污水凈化廠最初由國家水公司于1987年投資建設的,主要用于處理特拉維夫市排出的工業和生活的污水,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污水處理中心,處理方式也由當初的大面積水池集水日曬分解污水中的化合物,發展到現在的的新型現代化處理凈化方法,不僅大大減少污水處理裝置的占的面積,,而且處理能力和生產效率也大為提高。1996年,采用現代化處理技術后,該場的處理設備和裝置每天24小時運營,收集和處理各大城市產生的各種污水。日處理污水34萬立方米生產過濾后的清水再注入地下宮農業灌溉時抽取用水。原來工廠是有國家水公司投資興建,工廠只生產而不經營,現在規模擴大后工廠出資購買了股份產權農業論文,所以能夠自主經營銷售凈化水,為鼓勵農業經營者多使用二次凈化水,凈化水價格低廉現在以色列每年把2.3億立方米的凈化水用于農業生產,占農業用水總量12億立方米的19%2010年農業用水的1/3使用的是凈化污水這不僅節約了水資源同時也避免了各種廢水的大量排入對有限的土地地資源和環境造成的污染與侵蝕因而大大有利于土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2,不斷增建節水設施,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儲存在雨季的天然降水資源,在農耕時用于生產。
3灌溉時,農民不必守在田間,可以同時從事其他的施肥,剪枝,收割等工作。
4可減少農藥的用量,從而節約了資金和勞力的投入,最終降低了耕種的生產成本。
滴灌技術的發明及其發展,是以色列最近幾十年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更是以色列對世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方法最大貢獻。現在以色列全國灌溉土地都是用了這種壓力灌溉技術和方法,是單位面積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而水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農業用水量大量減少以色列的耕地面積為34.7萬hm2灌溉面積為18.7萬hm2灌溉率為52%單位灌溉量390m3用水量很低。同時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在滴灌時使用水肥灌溉法,即將灌溉與施肥同時進行,一次完成,以色列每年都推出新的滴灌及設備,現在從滴灌技術中又派生出埋藏式灌溉,噴灑式灌溉,散布式灌溉方式,以色列在農業灌溉領域具有良好的經驗,以此為基礎還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的灌溉技術并使這些技術成功的走入國際市場。如位于南部內格夫地區的哈采里姆的‘基布茲’農場內的netafim滴灌技術公司有員工1400名,現已發展成為以色列和國際上著名的滴灌設備的大型企業,除了在以色列本土設有4家設備工廠外還在,美國,法國,澳洲,中國,南非,,巴西,印度等20多個國家設立了辦事處事處,擁有顧員4100多人,產品銷售服務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滴灌用滴頭300多億只,年銷售額超過2億美元,占全球灌溉設備市場總銷售額70%現在以色列的滴灌設備生產者NE,FIN公司和污水過濾裝置生產者ARKAL公司每年都要推出多種新產品,所生產的灌溉設備80%用于出口農業論文,1995年以色列農用物資出口額為12.18億美元其中灌溉設備出口額為2.23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8.4%,僅次于化肥(出口額5.56億美元)居第二位,以色列正是依靠這一整套節水制度和措施,建成了發達的農業,在沙漠中建起了片片綠州使以色列躋身于發達國家之列。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的后備資源不足,要想解決本世紀中葉16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只有轉向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而灌溉則是提高單產的重要途徑,因為灌溉農田糧食產量要比非灌溉農田的產量高1-3倍論文提綱格式。例如我國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左右,但生產了70%的農產品,可是我國是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每公頃耕地平均占水量2832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數的80%
和以色列相似,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81%的水資源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長江以北地區人口和耕地分別占我國的45.3%和64.1%,而水資源僅占全國的19%,農業的季節性區域性干旱缺水問題十分突出。,地表水地下水的嚴重污染也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狀況。目前全國農田的灌溉供水不足,使灌區每年缺水300多億立方米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業年均受旱擴大到2667萬公頃,比50年代增加了1.5倍以上,我國每年因干旱缺水少產糧食1000億千克,水資源短缺已威脅了生態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節水有重大意義。目前,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73%,約為6000多億立方米,為全國第一用水大戶,但我國農業用水中浪費很大。
我國目前灌溉還存在以下問題;許多灌區只修了干,支渠道骨干工程。田間灌排工程不配套,土地不平整,灌溉技術落后,噴,微灌面積不足全國有效面積的5%,打水漫灌水利用效率很低,城市生活,工業生產污水排放無序,許多地方水資源受到污染,管理落后,法規不健全,缺乏鼓勵農業合理農業論文,高效用水機制和調控手段,農民經濟實力差,節水投入少例如1997年我國有效灌溉面積為5123.9萬公頃占耕地面積54%這個比例與以色列相當,但節水灌溉面積只有150萬公頃占灌溉面積30%而且標準比較低這與以色列有較大差距。全國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為40%還不到以色列的50%也就是說每年經過水利工程引灌得4000億立方米的水在輸水,配水和田間灌水過程中有60%的水浪費了。
例如我國80%以上的輸水渠道沒有防滲處理,從渠首到田間的引水有一半再輸水過程中損失了,僅此一項每年損失高達1735億元,難怪有‘先節水后調水’的呼聲了。我國每方水的糧食生產能力只有0.87千克遠低于以色列的2.32千克的水平,我國許多灌區的灌溉定額為10000-15000立方米/每公頃,高出農作物實際需要的2-5倍我國東部每公頃灌溉用水9000立米,西北地區為13500立米,個別地區高達22500-30000立米而以色列僅為每公頃用水5500立米,可見我國很多地區出現的水資源短缺現象不是資源型缺水而是工程型和管理型缺水,所以只要采取行之有效技術措施,農業灌溉節水的潛力是很大的。
中國和以色列,社會制度不同,幅員差距很大,發展程度不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在節水農業方面的很多管理和技術經驗和措施還是對我國發展節水農業有可借鑒之處的。
23年來,××從一個中專生成為今天××自治縣農業系統在職的唯一高級農藝師,這和她注重學習是密不可分的。××的敬業和好學,使她先后獲得“三八”紅旗手、××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先進工作者、“知識型職工”等榮譽稱號;她的7個科技成果獲省、市、縣獎勵;她撰寫的論文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植物保護》及全國農口優秀期刊《植保導刊》、《云南植保》等刊物錄用。
采訪手記:記者在電話采訪××時,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沒有做出什么感人的業績,我只是盡力做好本職工作而已,沒什么感動的。”感動,不在于驚天動地的偉績,不在于萬人皆知的榮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奉獻,兢兢業業地工作,盡力做好本職工作也是一種感動,我們感動于他們身上那一份敬業的精神。對于工作,××說:“只有農民群眾需要我,才體現我的人生價值。”“祖國和人民培養了我,哪里需要我,我就應該到哪里去。”1983年,20歲的×× 帶著這句不是什么豪言壯言的話,到了邊疆××,成了××自治縣農業系統唯一在鄉鎮工作的女同志。她這一去,就是網23年。××1983年從云南省農校畢業,記得畢業分配時,許多同學都選擇了回家鄉、留市里,而××卻在分配表上填了“服從分配”。分配通知下來,××被分到××支邊。同學們都勸她千萬不能到原始落后的××,但她想,就是因為原始落后,才需要我們去支援,去改變。想明白之后,××選擇了阿佤山這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到××后,××被分到勐省農科站,從事病蟲測報和雜交稻的推廣、再生稻蓄留、品種試驗、施肥試驗等工作。那時工作生活條件差,沒有住房,還缺水,而且語言不通,這給××的工作帶來了困難。然而困難并沒有嚇住這個20歲的姑娘,語言不通,××找小學生當翻譯;白天沒時間找水,她晚上兩三點到村子邊的水井去接水。為把本職工作做好,無論什么情況,白天××都要到田間地頭具體指導,觀察誘蟲燈,定期病蟲預報簡報,傍晚到農戶家去宣傳雜交稻的好處,教農民朋友如何浸種、催芽、捂種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一天下來,幾乎沒什么空閑時間,可××現在回憶起那段最艱苦的經歷時,還是感覺特別充實。1990年,××調回到縣農業局農技中心工作,由于她的敬業、努力,1996年,××擔任了該中心植保站站長,主持全縣植保工作。擔任站長后,在病蟲測報、植物檢疫、綜合防治、水稻品種多樣性抗病混栽項目、電腦農業推廣項目工作現場;在農村婦代會培訓、農廣校學員培訓、農資系統化肥農藥使用知識培訓等活動中;在部隊蔬菜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的課堂上,人們總是能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對于學習,××說:“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跟上時代步伐。”工作23年來,××從沒有放棄過學習,她說:“在工作中,總是感到自己知識老化,一直以來都努力學習,不敢偷懶。”
除了自學,××還利用各種培訓來提高自己,1992年至1994年,她參加了省委組織部、人事廳、農業廳組織的農技人員繼續教育函授學習;1996年10 月,她參加了全國“農業推廣”高等教育自考學習;9月,她又參加了云南農大植保學院植病研究函授研究生班的學習,目前已修完全部學分。23年來,××從一個中專生成為今天××自治縣農業系統在職的唯一高級農藝師,這和她注重學習是密不可分的。××的敬業和好學,使她先后獲得“三八”紅旗手、××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先進工作者、“知識型職工”等榮譽稱號;她的7個科技成果獲省、市、縣獎勵;她撰寫的論文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植物保護》及全國農口優秀期刊《植保導刊》、《云南植保》等刊物錄用。
農藝專家走出實驗室
2016年11月28日清晨,大棚內霧氣一片,呂平正給建檔立卡的尹貴強、張明艷、羅占書等貧困農戶講解羊肚菌的栽培技術。在他指導下,貧困戶們麻利地操作,將一盤盤菌種有序送至溫室大棚內,開溝起壟,播種覆土,進行種植。
呂平是貴州省農委農產品質檢中心高級農藝師,他多次調查走訪,了解到白云區小山村、瓦窯村的貧困戶們有致富積極性,卻因缺乏專業農業知識,找不到適合的好項目。呂平團隊決定引導當地種植經濟價值高、周期短、見效快珍稀食用菌羊肚菌與冬蓀。
“呂老師來到村里后,讓我們改變傳統種植理念,為村民致富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小山村支書張清友說。
呂平還充分發揮專家團隊優勢,組織帶領6個調研組,深入田間地頭,對白云區5個鄉鎮及農業園區土壤取樣檢測,通過引導實施科學配方施肥,降低種植成本。
萬名專家“聯幫帶”
2016年初,貴州組織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萬名農業專家組建成80多支農業特色專家團隊,分赴省內各地橢研究貧困村資源環境狀況、把脈存在問題、加強技術指導,為當地產業脫貧找準脫貧路、謀好脫貧策。
貴州師范大學黃凱豐教授根據田間試驗編制了《水生蔬菜的節水栽培技術》,突破水生蔬菜必須在水田種植的限制,實現了“水―旱輪作”,研究成果已在紅湖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示范推廣,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
貴陽市白云區沙文科技副鎮長毛遠湖帶領蒙臺村發展食用菌種植,將食用菌作為村集體新的支柱產業。村合作社與貴州春輝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貧困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建設大棚2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使55名貧困農戶脫貧。
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指出,“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科技人員到基層去支持‘三農’”“要評出100個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寫在農民致富道路上的‘農字號’研究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