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現代景觀設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材料與景觀設計
進入20世紀,各個領域間的相互交流與融合逐步加深,景觀設計也從單一的藝術學逐漸進入多領域、多學科交流互動的時代,其中雕塑、繪畫、建筑等學科對其影響最大。這樣的現狀也使得景觀設計的表現手法更加多樣,綜合感受更為多元,其可持續發展勢頭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更為強勁,這也是未來景觀設計的必然發展趨勢。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材料加工工藝不斷進步,各種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的表現手法正在不斷地形成與發展。通過高水平設計師精心構思和奇思妙想,許多在歷史上曾經與景觀設計無關的材料開始大量進入設計領域??萍寂c材料的完美融合體現著現代社會材料學與設計學之間相輔相成的促進與互動關系。但我們在今天也要注意到,景觀設計在今日正處于一個全球化共同發展、共同融合的新時期,中國的景觀設計也處在這個大環境之下。今天的景觀材料種類正日趨豐富齊全,我國的景觀設計材料的國際化進程也是必然的。我們今天的設計師處于這么一個時代中,他們的設計思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某些設計師的影響,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干擾,中國傳統設計的許多優秀價值觀在國際化形勢的沖擊以及建筑材料的變化下,開始逐步喪失其設計自主性,民族文化中許多優秀精髓的傳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這也成為了我國的景觀設計在材料國際化、設計理念西方化的進程中所遇到的一大挑戰。
2材料與設計的新時代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各種具有新的性能與表現力的材料被逐漸應用與景觀設計中,是以往的景觀園林設計師所未曾預料到的。今天的景觀園林設計者往往畢業于高等院校,受過專業、嚴格的訓練和學習,在設計領域的藝術感悟和切身體會也比以往的人更加豐富。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材料的選擇更為多樣,設計理念更加豐富,所以他們在此基礎上對景觀的設計創作會更加符合時代要求,也更切合大眾審美標準。在設計理念發生改變的基礎上,新的設計理念會引導設計者運用新材料創作出讓欣賞者耳目一新的視、觸覺感受。即便是按照傳統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師在運用新材料時也不會因為設計手法過時而使作品欠缺藝術生命力。在使用新材料的過程中,設計者要使用好的手法使新材料與設計理念加以融合,作為一種景觀設計中的固定表現手法而存在。在新的時代里,材料和設計的特性明顯的被設計人的風格所左右,其中常被人們所提及的理念之一就是后現代主義建筑。這里我們要提到一個美國的著名建筑師瑪薩•舒瓦茨(MarthaSchwartz),這位思維活躍的建筑師設計了一些在想象力和表現力方面都非常與眾不同的作品,例如在里約購物中心的庭院設計過程中,她就出色的運用了新材料,使設計表現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她把庭院的長條形地段劃分為3段,在前端的坡地上,運用大量碎石鋪地與草地相呼應。在整個庭院的中心點上,坡地下方放置了一個高為12m的巨大鋼制球形體,水池位于庭院的中央,一條條光纖帶將黑色的池底劃分為許多等距的線段,在夜色的掩映中光纖帶會發出美麗的色彩。庭院的后半部,她設計了一大片傾斜于水池上部的休息平臺,人們可以在休息的時候,一邊喝著咖啡飲料,一邊享受身邊水域所帶來的涼爽。瑪薩•舒瓦茨在這一區域大膽運用純色彩進行創作,在對空間進行表達的同時,對地面鋪裝上的圖案進行強烈的空間對比。作品中最有個性的也是最受爭議的設計是遍布在整個庭院中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是一個個青蛙,數量多達300個。它們都是鍍金材質,形態各異,有的棲息在水中,有的在草地上爬著,有的仰望鋼形球體。這些雕塑通過現代材料全新的表現,利用夸張的用色,理性的幾何結構等,形成了極具藝術性和現代工業感的大型景觀設計作品。她的設計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靈活運用很多都為經典。透過對作品概念的關注與強調,舒瓦茨不斷地挑戰著人們固有的設計思維定式。就是在設計者這樣不斷挑戰自我,推陳出新的過程中,現代材料的應用范圍才更加廣闊,景觀設計作品才能體現出更獨特、更有新意的式樣和形態。
作者:沈志野 單位:新鄉學院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庭院景觀
文化是民族的的根系,是民族生存、延續、發展的重要支柱[1]。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各式各樣的庭院景觀應運而生,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產生新的認知,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滲透與影響愈發明顯。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合理的運用到現代庭院景觀設計,并進行結合,使設計體現獨特的民族性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愈發受到大眾的關注和討論。
1傳統文化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傾向于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人與自然環境互動性不斷增強,庭院在人們生活中的功能愈發放大。在庭院設計中不斷強調傳統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講究文脈、賦予景觀設計更深的文化內涵,使得傳統文化元素在庭院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更為成熟,既有利于庭院景觀設計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能更好的傳達和保留傳統文化,體現文化的包容性。
1.1傳統文化的定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核心、道教、佛教相互影響與相互融合為主要構成特征[2]。在5000多年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不斷壯大,經歷不懈斗爭,不斷積累,實踐和開拓,創造出燦爛光輝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有形的物質文化,也有無形的民族精神文化。傳統文化對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庭院景觀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成為十分重要的景觀設計元素。
1.2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的關系
傳統文化元素是從傳統文化中所提取出的最精粹、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它的存在形式和表現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價值和精神意義。而庭院作為一種傳統的建筑空間,是建筑與景觀結合的公共或私人區域,所追求的是觀賞性與功能性的統一,完全體現了景觀設計中的“場所精神”。設計元素是設計過程中的基本符號,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庭院景觀設計中最基本的符號,將其運用到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可以使最終設計出來的庭院景觀作品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由此可見,它們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3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意義
近年來,受到經濟、政治、信息全球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眾對于審美認知有了新的提升,同時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藝術與設計的創新源于對傳統的深刻認知與傳承[3],將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庭院景觀設計中能夠更好的保留和傳達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能符合當前市場和人們的價值消費觀念,而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能夠豐富設計的內涵,提升設計的附加值[4],在設計中體現出精神線索,有利于促進當代庭院景觀設計的發展。
2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庭院景觀設計中,大到從整個庭院空間布局框景上的應用,小到鋪裝小品的樣式和裝飾紋路的修飾。園林藝術是創造美的手段,更是貼近自然的途徑[5],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實現了創新和發展。在強調中國特色、市場青睞中式傳統的今天,傳統文化元素應該如何在庭院景觀設計中應用和體現,如何在庭院景觀設計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受到人們的激烈探討。
2.1空間布局上的營造
中國傳統美學大多認為,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才是真的美[6],在庭院景觀設計中吸取傳統文化和諧、整體、包容的精神文化內涵?!疤烊撕弦弧笔侵袊糯鷪@林景觀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強調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框景、分景、障景、仰景、仿景等傳統古典園林手法進行造園,可以巧妙的在有限狹小的空間中,突出以小見大、層次豐富的空間效果。又如蘇州中航樾園庭院景觀,通過造景,在有限局部的空間營造蜿蜒曲折的水景,意境優美,完美的詮釋了“雖為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意境,同時人造溪流也將場地進行了巧妙的劃分,也體現了山水文人寓意。
2.2傳統符號元素的運用
傳統符號元素。傳統符號元素是從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物體、圖案、文字、風水、五行等不同的文化種類進行抽象、簡化的處理表達。中華紋樣在七千多年中興衰演變[7],以圖案文字為例,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各個時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圖案和紋路,仰韶文化的彩陶魚尾紋、馬家窯的回紋、商朝的饕餮紋、龍鳳紋、漢代的幾何紋等,還有漢字中常用的“?!薄ⅰ皦邸?、“孝”、“囍”等。將這些符號元素進行抽象的簡化,融入到庭院景觀設計的鋪裝紋路,小品裝飾紋樣中,與現代設計造型相結合,既能提高景觀小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傳播文化,實現文化應用與傳承的巧妙結合[8]。
2.3傳統裝飾色彩的運用
傳統色彩的運用。傳統裝飾色彩是從中國古代傳統常使用的顏色中提取,如中國紅、黑色、純白、青花。色彩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與美感,美的本質是可以直接接觸到的[9],如同中國傳統節日懸掛的紅燈籠,紅色黃色搭配往往寓意著吉祥好運,在庭院景觀設計小品燈飾中使用點綴,營造出喜慶、熱鬧、和諧的氛圍。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中常常使用黑白兩色搭配,通過簡單的色彩對比,帶來靜謐典雅的氣氛。
2.4傳統動植物形象的運用
傳統動植物形象的運用是從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龍虎、龜魚、獅獸等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動物形象和梅、蘭、竹、菊、荷花等人物寓意中進行提取。在中國古代,舞龍、神龜、瑞獸等都是代表性的傳統動物形象。例如庭院中的石獅雕塑,既具有裝飾觀賞價值,同時也起到辟邪的作用。例如庭院景觀中的植物搭配,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梅花代表傲骨堅毅的品格等。面對一些經典元素,人們絕不能只做單純的加法,而是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10]。
3結語
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增長期,形成了大量標準化的居住區。整齊排列的住宅、方格網的道路設計、瀝青和混凝土板進行的人工步道鋪裝,像這樣出于機械化、標準化的設計,在與多種多樣地域的自然和風土的協調方面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考慮,從而造成居住景觀單調、缺乏親切感、遠離自然等問題。
二、實例分析
(一)項目概況
新城•保元澤第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北臨世紀大道,西臨東湖南路,項目占地面積約為7.13萬平方米,景觀占地面積約為4.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萬余平方米,以低層住宅為主,輔以小高層、高層住宅和商業街區。地塊原為古東湖遺址,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密布的水網已經逐漸淹沒,但該地仍富有深厚的中華水文化歷史淵源,“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生活是人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二)總體定位及思路
項目總體定位是重現富有江南水鄉韻味的居住建筑,它既要反映地域性特色,又是能滿足城市化進程中現代人居住行為需求的現代居住景觀。它不是簡單照搬江南園林的既定元素,而是重塑江南水鄉生活獨有的情節。項目最終期望達到“老年人看了懷舊,年輕人看了時尚,外國人看了中國”的境界。
(三)場地空間規劃
新城•保元澤第項目在設計之初就將空間作為場景時空的載體,避免空間被孤立看待。在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時,首先,將場地匯總的水系、地形及周邊環境與景觀所形成的有機體系作為景觀整體的骨架;其次,場地中的建筑及其他構筑物的布局、功能場所的定位等組成居住區景觀的血肉;最后,在不同的景觀設計手法服務于同一主題的前提下,通過保留或重讀的一個個場景則是居住區景觀的毛發。
(四)以水為魂的規劃思路
在本案中,“水”成為了貫穿全局的靈魂,凸顯了“先有河后有房”的設計理念。項目設計尊重了水鄉河溪脈絡,并以蜿蜒交錯的水體承載整個小區的平面布局,將住區自然的分割。因借水系,努力還原和重塑自然狀態下完整的水系結構,為了打造更為理想的景觀效果,在設計意使部分水流環繞建筑蜿蜒而行,部分又隱于自然水岸之中,使觀者的視線富于變化,獲得一種介于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富于想象的觀景體驗。
(五)地域化的用材策略
1.取材地域化項目從設計之初便確定尊重材料使用價值的原則,對于可以保留并重復利用的材料,最大化地去延續其使用價值。例如,本項目中對河坊街舊磚的回收利用以及對古橋的遷移保留。其中百年古橋保元橋的遷移保護不僅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新思路,更是極大地提升了居住區內景觀的歷史感和延續感。
2.用材地域化首先,在使用材料的過程中尊重其在當時當地的開發使用方式。例如,保元澤第項目中各種休憩設施和平臺選用的粗糙的接觸面、不同做法的駁岸和池壁、本土植物的栽種,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來水鄉生活的用材方式。其次,材料的使用服務于景觀的“中心思想”。本案中在項目主題確定為“重塑專屬水鄉西塘的文化記憶”后,將這一“中心思想”落實為視覺、觸覺甚至聽覺的感知實體,如,在保元橋邊放置一艘烏篷船,輔以親水平臺和植物配置,重現一目久遠的情境,帶給居住者舒適安逸的西塘水鄉生活體驗。
三、居住景觀設計策略
(一)地域文化的表達策略
1.塑造地域化風格景觀設計應注重地域化風格的塑造。在經歷了“地段-配套-環境”等發展階段后,房地產發展的最高形式必然是居住文化。例如,保元澤第項目將原先“歐陸風情”的設計方案全部推倒重來,實地調查總結當地居住景觀風貌特色,在建筑風格和景觀打城鎮化進程中現代居住景觀設計策略造上力圖重塑一段專屬水鄉西塘的文化記憶,為營造有水鄉地域特色的景觀打下良好的空間基礎?,F代居住景觀設計應從當地本土的居住文化出發,保留、吸收、再創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居住景觀。這種內涵提升在價格上升空間日益縮小的市場中,也是一種獲取競爭優勢的策略。
2.運用地域化材料景觀設計應最大化地實現地域化材料的運用。一方面,選用具有當地自然人文特色的材料,才能最直觀貼切地表現地域化景觀風格。這樣不僅更容易保持色澤的統一感,而且能帶來與當地植物、建筑的協調感。另一方面,選用具有年代美的舊物,如附著青苔的磚瓦、有悠久歷史的古橋等,能夠將天然風化釀成的年代美融入居住景觀,創造耐人尋味、安逸雅致的居住空間。
(二)景觀交往功能設計
1.促進運動人士交往的設計首先,在居住景觀設計中為跑步、散步等運動鋪設鵝卵石步行道,鋪設路線應做到既考慮人車分流,又貫穿小區主要景觀,引導居民在欣賞室外景觀的同時增加鄰里交流。其次,在步行道及健身器械、健身場地周圍適當增添公共交往空間,合理設計場景的私密性,既具有一定的外部可視性,又具有一定的圍合感,為鄰居間偶遇攀談提供機會。
2.促進兒童及家長交往的設計現代居住區的交往模式中,兒童和青少年對鄰里關系的和睦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活潑開朗的天性很容易形成鄰里間交流的氛圍。首先,居住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以兒童視線高度為標準進行設計,如,綠籬高度應設置在兒童身高范圍以下;其次,設計方便家長交談的景觀空間,在注意活動場地的安全性設計的同時,考慮陪同家長的歇息交流需求。
(三)景觀自然化設計
1.帶來親和感的景觀設計一方面,注重人性化空間尺度的景觀設計。傳統村落、民居的尺度,均與人體自身尺度相協調,這盡管是由于受當時生產力的約束所制,但也恰恰形成了尺度宜人的石墻高度、村落社區大小等,人性化的空間尺度舒適性也由此形成,這些都值得現代居住景觀設計學習借鑒。另一方面,鼓勵最小人工干預的設計。在自然村落中,大量的人工干預是“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勞動力達到一定水準以上的結果”的設計。例如,對排水口下的土地容易被沖壞部分設置散石鐵網進行保護,而對其余不易被侵蝕的地方采用自然河道狀態。這種節能環保的景觀設計,彰顯了樸素舒適的景觀特質。
2.生態可持續性景觀設計首先,允許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交織共存。自然狀態下的土地往往是多種土質、植被類型交織存在的,這使得生物多樣性得以維持,這值得現代的居住區景觀借鑒。例如,綠化中疏林地和草地混合,有助于藤蔓植物群落出現,作為層次不明顯的群落豐富景觀效果。其次,設計富有變化的地形。居住景觀或者是在原本就平坦的土地上形成的,或者是在人工改造成平坦地形的基礎上形成的,這雖然是出于工程安全性的考慮,但與自然狀態下多變的地貌相去甚遠。在打造景觀時,適當進行地形的變化,可以引起水分條件和日照條件產生相應地變化,在這種基礎上生長的動植物多樣性也相應增加。最后,增強表面滲透性。增強居住區內道路、鋪裝的表面滲透性可以讓雨水進入自然界的水循環系統,而土壤等多孔質的表面具有保水功能,為植物生長提供天然補水作用。石塊壘成的石墻中的縫隙可以供藤蔓植物自由生長,也可供麻雀等鳥類筑巢。這樣才能真正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可持續景觀。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