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關于新農村建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__鎮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決定》(贛市發[20__]17號)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切實抓好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定發[20__]5號)的文件要求,以“三民”活動為契機,以中心村建設、通村公路建設、新民居建設、“三清三改”工作為四大抓手,扎實工作,使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務實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為我鎮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將工作情況小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常抓不懈,確保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__鎮通過四項有力舉措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黨群副書記、組織委員為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財政所長、土管所長、林管站長、司法所長,水利站長、供電所長、信用社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二是營造出了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工作開展以來,我鎮共樹新農村建設大型宣傳牌4塊,書寫永久性標語42條,向全鎮5300戶農戶都發放了宣傳單,召開鎮村動員大會、促進會、小結會、現場會5次;三是明確了新農村建設工作議事機制。黨委會、黨政聯席會每月專題研討工作1次,鎮村干部每兩個月專題小結匯報工作1次,領導小組每季度督查通報工作1次;四是確立了新農村建設工作責任追究制。掛村鎮領導為第一責任人,掛村鎮干部為主要責任人,村支部書記為具體責任人。
二、因地制宜,側重長遠,新農村規劃實現高起點、高標準
天九鎮因地制宜地編制好了圩鎮這個小城鎮和天花、興隆、油田3個中心村的長遠規劃和近期規劃,并對其余15個村編制了近期規劃。
我鎮編制規劃的步驟分作三步走:首先組織鎮村兩級干部對村組各項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梳理匯總;然后邀請縣土管局、規劃局的專家到實地勘察;最后在規劃局的幫助下,重點結合人口、土地、產業等方面的情況編制出長遠規劃和近期規劃。
我鎮編制規劃的思想有三條:一是對42個人口少于30人的村小組進行合并;二是對16個居住人口絕大部分已經搬出的村組進行改造,拆除老宅基地后重新規劃;三是慎重選擇了3個中心村:即與分別與廣東龍川縣、廣東和平縣相臨,人口集中又有主導產業的興隆村和油田村以及有4300多人口又不與小城鎮建設相沖突的天花村。
三、審時度勢,搶抓機遇,通村公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三清三改”的難點在三改,改路更是三改中的難點。市、縣兩級出臺通村公路建設的優惠政策后,鎮黨委、鎮政府認識到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好機遇,決定搶抓機遇,舉全鎮之力打好通村公路建設攻堅戰,并果斷地把20__年定為了“通村公路建設年”。
今年,我鎮要完成的通村公路建設任務和情況是:⑴實現九曲到坪布崗3公里的路面硬化,目前已全面完成。⑵實現天花至下車15公里的路面硬化,目前已硬化13公里。⑶實現石盆至園山2.5公里的路面硬化,路基已拓寬和鋪通,正在備料硬化中。⑷實現東山至紅陽7公里的路面硬化,目前已硬化了4.5公里。⑸實現風雨亭至桃西6公里的路面硬化,現在已全程硬化。今年共計要完成通村公路33.5公里,總投資達435.5萬元,12月底,我鎮將可排除重重困難(鎮村兩級解決缺口資金134萬元)全面完成任務,屆時將有15個村都能通上水泥路,通村水泥路比例可達83.3。
四、循序漸進,加大投入,新民居建設得于全面推進
東山村新民居是我鎮新民居建設的示范點。東山村新民居建設點位于人口相對集中的安定線旁邊,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統一時間進度分別施工的方式進行。東山村新民居規劃建房50套,每套建筑面積215.48m2,含配套設施在內共占地40畝。去年6月份開始施工的第一期建設共有11戶建房戶,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和外觀裝修,基礎設施的完善正在建設中。新民居內包括道路硬化和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由政府和建房戶各按50的比 例負擔。目前,第二期建設也已開始施行,已完成征用土地6畝,通過深入的村組宣傳,目前已有26戶農戶報名要求到新民居建房。
五、示范引導,以點帶面,“三清三改”促進營造農村新環境
我鎮為順利推進“三清三改”工作,利用了民房改造與村建點、扶貧點相結合的方法,以創設示范點為突破口,注重了示范引導,用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工作開展。
天花村、黃金灣原來雖然地勢開闊,人口居住較集中,但違章占道建房多,道路不暢,垃圾到處隨意堆放,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污水遍流。現在示范點已完成了包含有娛樂休閑設施設置的“三清三改”總體規劃,并堅持了“政府引導,農民參與”和“拆、改、建相結合”的原則,清除了成為路障的隨意搭設的木棚和其他房屋16間,清垃圾35噸,清理污溝500米,除雜草900平方米,粉刷外墻3910平方米,新砌堡坎50立方米,三條寬7米的居民區道路已清除雜物并整修完畢,新規劃的1棟9套磚混結構住房也開始備料興建。
和2006年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期間區民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意識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著力辦好為民解困這一要事,始終把握加快發展這一要務,在轉變職能中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統籌發展中提高整體質量和綜合效益,在改革創新中推動社會化、法制化和現代化進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做出新的貢獻。現將今后社會主義新農村五年規劃和今年主要抓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如下: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五年規劃
(一)、認清形勢,明確民政工作的歷史使命
貫徹落實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關鍵是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我區是農業大區,農村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7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依然很低,發展很不平衡,特別是邊遠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惡劣,困難群眾人口比值較高,全區常年需救助災民、五保供養人口、特困救助人口和重點優撫對象還占有相當的比例。我們必須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民政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主體、完善制度、逐步覆蓋、分類指導,更加有力地協調推進農村的基層民主政治、社會救助、擁軍優屬和移風易俗等社會管理工作,真正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政治任務落到實處。
(二)、整合資源,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
據調查統計,我區現有農村困難群眾33465人,2005年納入農村低保21889人,城市低保873人,五保供養人口898人,重點優撫對象728人。為此,我們要對現有的社會救助功能進行擴展,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供養、特困救助、醫療救助、災民救助、社會互助、扶貧濟困和慈善事業等內容相銜接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各項救助制度,規范操作程序,積極爭取加大各級對社會救助的投入,加強救助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實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力爭五年內將困難群眾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更新觀念,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年中央1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積極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作為民政部門,應當從工作職責入手,堅持"主動引導、推陳出新、改進服務、群眾滿意"的工作原則,努力做好婚姻和殯葬管理工作。積極倡導婚喪事新辦,避免大操大辦,將資金投入到再生產,促進新農村建設。宏揚中華民族"百事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引導農民厚養薄葬,深化殯葬改革,火化率達100%;抓好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籌建經營性公墓區2處,公益性骨灰樓(堂、塔)102個,逐步解決骨灰安葬難的問題,逐步解決骨灰二次土葬問題,確保農村殯葬管理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四)、繼續深化,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要抓好村(居)委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建設,抓好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防止村務公開流于形式;要協調好"兩委"關系,堅決杜絕兩委對立現象。認真落實"六規范一滿意"的要求,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檢查、常抓不懈,抓出實效。同時還要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基層志愿者服務隊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
(五)、服務"三農",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
我區農村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產業化程度高的態勢,更需要實施集約型、專業型和高效型農業的發展,為此我們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導、規范管理、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進一步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發展各種新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管理,引導他們更好地為構建和諧農村,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六)、提升素質,全面適應農村民政工作的發展需要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實際問題出發,是對民政部門的具體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廣大的民政服務對象是否滿意作為民政工作的出發點,把"以人為本"貫穿于農村各項民政工作的始終,作為民政工作者亟需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以自身能力的提高來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以各項工作的成果來檢驗能力建設的實效,結合農村民政工作的實際,深入農村、深入群眾,分析問題,研究對策,促進我區農村民政工作在"十一五"時期邁上新的臺階。
二、2006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要明確民政工作方位,找準與發展大局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理清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在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上有推進,在村民自治和民間組織管理上有創新,在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上有成效,在專項社會行政事務和服務水平上有提高,實現民政事業持續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為我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是完善農村困難群體的救助體系。全面提高災害應急救助能力和綜合減災能力;做好城市和農村低保工作,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確保低保金及時發放到位;健全醫療救助辦法,探索農村困難群眾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為基礎,臨時幫困送溫暖活動為補充的社會互助體系,充分發揮慈善總會的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組織和引導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有聲有色、有勢有效的慈善活動。
二是提升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水平。要加大宣傳力度,隨時報道殯葬改革工作中的正、反兩方面典型,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更新群眾喪葬觀念,提高依法實行殯葬改革的自覺性。要樹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要堅持抓教育,抓制度,抓督查,層層落實責任制,持之以恒的搞好此項工作,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減",同時加快公墓區和各村公益性骨灰樓(堂、塔)的規劃建設的步伐,規劃建設鄉村公益性骨灰樓(堂、塔)42個。切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三是推進城鄉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指導好2006年村(居)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選好配好村(居)委會班子,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行使民利,理性表達利益訴求,自覺維護社會安定;按照建設"和諧社區"的要求,著力建設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強村(居)會建設,完善村(居)民自治功能,逐步實現新農村建設城鄉聯動。
根據恩施州財政局財監發377號文件精神,宣恩縣財政局迅速組織學習,認真領會文件精神,并組織自查自糾工作專班,于XX年9月15日至20日,對文件要求的6項新農村建設涉農資金進行了自查自糾,現將自查情況予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根據上級文件要求,6項涉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財政專項資金檢查年限為XX年1月至XX年12月,我局接到文件后,迅速組織學習并予以落實,縣財政局組建了以黨組書記、局長唐斌同志為組長,副局長黃長德、覃遵成、尹進華、劉偉為副組長,農財股、企業股、預算股、農綜辦、財監辦、農村財政管理局負責人為成員的自查工作專班,由財監辦牽頭銜接。截止9月23日,各涉農資金管理股室已將6項涉農財政專項資金自查表交財監辦,財監辦進行了整理匯總后,形成專題自查自糾資料予以匯報。
上級要求的6項涉農財政專項資金名稱為:糧食直補資金、良種補貼資金、農資綜合直補、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資金、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資金、農村綜合改革
以錢養事
資金。
二、自查情況
以錢養事
資金要嚴格按照合同、工作量和工作成效來嚴格考核發放,對那些工作不細致負責,農民不滿意、還有
衙門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