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傳統媒體的弊端范文

傳統媒體的弊端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媒體的弊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計劃)社交網絡分析及信息傳播理論在輿情預警方面的示范驗證(項目編號:2013CB329606)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就招生宣傳、教學手段等方面分析傳統手段與新媒體手段在高校繼續教育中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對比兩者教學效果,給未來高校繼續教育指引方向。

關鍵詞 :繼續教育 高等院校 新媒體 傳統教學 效果

繼續教育是社會發展衍生出來的一種必然的教育形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繼續教育基本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運作體系,并借助新媒體的傳播特性開辟了維基百科、MOOCs、微博、微信等平臺,這不僅是對傳統模式的挑戰,也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提高了繼續教育在全民中的普及率及接受度。

一、傳統手段在高校繼續教育中的應用

1.在高校繼續教育招生宣傳中的應用

傳統高校繼續教育在宣傳方面主要依賴兩個途徑,一是高校自身在長期辦學中形成的名氣與口碑,二是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在官網上的招生簡章。

一直以來,口碑傳播都是影響人們做出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傳統社會中,高校口碑更多依賴于教學實力及教學成果。另外,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的招生簡章是人們了解學院最直接、最科學的依據。然而,由于缺乏靈活的推廣平臺等原因,除非學員主動搜索,否則被關注度低,宣傳效果差。

2.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方法中的應用

傳統繼續教育方法一般指以函授、夜大學等為主的傳統遠程教育,這是繼續教育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而后,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遠程教育廣播電視頻道開始普及。這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做出重大貢獻。然而,從教學效果看,這種方式的缺點也顯而易見。繼續教育市場廣闊,但目前還處于相對邊緣的位置,導致了高校繼續教育光鮮表面下嚴重的師資力量短缺。另一方面,傳統函授教育因為工學矛盾等問題,受教育者很難在規定時間內集中學習,而受教育主體的多元性和教學手段的單一性矛盾又導致難以“因材施教”。

3.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效果評估中的應用

一般來說,教學效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從現實來看,受教育主體不僅涉及領域多元,而且能力參差不齊,外加“選擇性接觸”心理的影響,統一的評估標準難以衡量真實的教學水平。

二、新媒體手段在高校繼續教育中的應用

借助于新媒體交互性、個性化等特點,繼續教育在傳統基礎上開辟新平臺。新媒體條件下的繼續教育模式大致分為幾種,分別是以網易公開課為代表的遠程教育模式、以維基百科為代表的資源共享模式、以專業網絡研修為平臺的繼續教育模式、以及微信訂閱號為代表的移動社交模式以及以知乎和Quara為代表的社交問答模式。這些模式使高校繼續教育在招生宣傳、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評估三個方面突破原有瓶頸,獲得長足發展。

1.在高校繼續教育招生宣傳中的應用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繼續教育招生宣傳工作能夠利用網絡實現病毒式傳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社交平臺。以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為例,其于2012年5月6日開通官方微博,兩年多時間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共發表2245條微博,關注2000人,粉絲2437人。微博內容以各類教學的預告、介紹和總結等為主,勵志類帖子為輔。同時,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還開辦了微信公眾平臺,微信用戶在關注其公眾號后都會收到有關學院介紹及課程內容的推送,并可以通過人性化的互動方式了解具體問題,增強用戶黏性和認可度。

2.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方法中的應用

傳統高校繼續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及工學矛盾導致的教學碎片性,而新媒體手段在這些方面都能良好應對。在網絡環境下,要最大限度發揮遠程教育的作用,就必須建立一個互動協作的學習型平臺,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高校遠程教育互動協作平臺最大的優點在于受教育者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從教學方式上看,現代繼續教育強調在線教育,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出在線開放課程,延續傳統面授的真實性,還能突破時空限制。其次,教師可以將資源在平臺中分享,學生也可以通過協作提供學習資料,再加上MOOCs等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鏈接,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資源共享平臺。另外,這一平臺還重視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是普通單向授課模式難以達到的效果。

3.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效果評估中的應用

現代繼續教育在教學效果評估上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依賴網絡海量化特性形成綜合的終身評估教育體系,其評估的具體模型如圖2所示。

從這個平臺可以看出,現代高校繼續教育的評估體系利用新媒體手段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錄入、及時對比、及時反饋與動態評估,這不僅是傳統評估的網絡化延伸,而且創建了針對個人的終身評估體系,打破傳統評估模式同質化與單向化缺陷。

三、新媒體手段在繼續教育中的優勢

1.新媒體運作提高了高校繼續教育在社會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高校繼續教育在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全民學習理念得以實現。由于新媒體與個人的關系日趨緊密,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的高校繼續教育受眾廣泛;另一方面,由于準入門檻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分享知識,這使得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共享與融合。

2.新媒體技術擴展了高校繼續教育的平臺和教學方式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提高,高校繼續教育從傳統線下教育拓展為線上教育,其中最突出的特點就在于教育內容的多媒體性。另外,類似于IPV6技術的發展等都在不斷開拓繼續教育的平臺,改善教學效果。

3.新媒體發展前景為高校繼續教育的未來提供動力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網絡教育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未來必將出現更多新技術、新思想,這也必將為學習者們提供更多的數據資源、更便捷的交互體驗以及更科學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趙姝婷.行業特色型大學繼續教育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3

[2]韓勇,徐杰,趙玉寶.新媒體技術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5):89-91

[3 ]楊玉蘭.淺析繼續教育的效果評估[J ] .國防科工委繼續工程教育,1992(4):41-42

[4]李劍平.繼續教育被指成為高校“錢袋子”[N].中國青年報,2013-09-23(11)

[ 5 ]趙萍.繼續教育的評估難題及其解決對策[ E B /O L ] . ( 2 0 11-0 4- 0 9)[2014-12-15]ht tp://w wjxw wh.blog.16 3.c om/ blog /static/24951852011394121527/

第2篇

關鍵詞 傳統媒體 微信公共賬號 新聞客戶端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能快速發送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聊天軟件。截止到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戶數量已超過6億,每日活躍用戶1億①。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中應運而生的公眾平臺訂閱號,以其豐富的資訊內容,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微信公共平臺的風靡,使得廣播、電視、報紙和雜志等傳統媒體,紛紛開設公眾賬號,競相爭奪新的新聞信息渠道,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在移動網絡的技術支持下,傳統媒體使用微信訂閱賬號已經成為趨勢,但在微信訂閱賬號的優勢與瓶頸之下,手機新聞客戶端又為傳統媒體的移動數字化發展打開了新的窗口。

一、傳統媒體新聞類微信公共訂閱賬號的優勢與局限

1、傳統媒體新聞類微信公共訂閱賬號的現狀

截止到2014年2月1日,微信公共平臺可搜索出含“新聞”的微信訂閱賬號共135個,其中官方認證賬號130個。傳統新聞媒體的公共賬號主要分為以下三類:其一,以央視新聞、新聞直播間等為代表的央視和省級衛視新聞頻道的節目賬號;其二,以北京新聞廣播、江蘇新聞廣播為代表的11個省市級新聞廣播賬號;其三,以新聞晨報、南方周末為代表的報紙類公共賬號。這些新聞類賬號,每日都會為“訂閱者”推送消息,通常是4-5則當日的重大新聞,圖文并茂。如果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則單獨以文字的形式即時推送。微信公眾賬號有五個基本傳征:(1)點對點的大眾傳播模式;(2)噪音干擾較少的傳播過程;(3)真實且實時接收的受眾;(4)受眾篩選的準確性;(5)強大的信息擴散能力。②這五大特征使得傳統媒體能夠有針對性的對移動用戶進行有效的實時新聞傳播。

2、新聞類微信公共訂閱賬號運行的優勢

隨著傳統媒體紛紛在微信公共平臺上開通訂閱賬號,使得越來越多受眾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在微信上獲取新聞資訊。傳統媒體在微信訂閱賬號的運行,既打破了傳統的傳播方式,也改變了大眾獲取新聞的渠道,其優勢可總結為以下三點:

(1)傳播方式發生改變,由單一式向互動式轉變。在傳統媒體的平臺上,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雜志,都僅僅是提供新聞消息的單一性傳播,除了收視率、發行量等數據,無法了解到受眾的真實動向。而傳統媒體在微信平臺上,除了傳播優質精選的新聞外,還激勵受眾參與到微信平臺的互動中,互動模式正改變著媒體的傳播方式。如:中國新聞網在2014年大年初一至初五期間推出的“曬全家福就有機會得福利”的活動,此外,2月11日央視新聞在微信平臺上發起“征集:離家時包里多了什么?上央視得動車模型!”的活動,參與方式只需在訂閱號中“曬行囊”即可。多樣的互動活動拉近了媒體與受眾的距離。

(2)目標受眾定位準確,開啟點對點的大眾傳播模式③。微信公共訂閱號是大眾主動關注的公眾平臺,受眾掌握著自主選擇權。受眾一旦關注其所需的公共賬號,說明該訂閱號有其需要的信息,這使得公共訂閱賬號的目標受眾得以明確。在傳統媒體的公共訂閱號的關注上,受眾需要的更多的是官方、權威且有公信力的新聞信息。因此,傳統媒體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精心制作推送內容,為“訂閱者”提供優質信息。與此同時,微信用戶對訂閱號提出問題、留言時,賬號可自動或人工回復,實現了點對點的傳播互動。

(3)新聞傳播效果提高,受眾廣泛、信息擴散力強。目標受眾定位準確的情況下,“被訂閱方”的媒體在滿足“訂閱方”需求的同時,有的放矢地調整內容,讓新聞的傳播效果得以提高。傳統媒體突出內容優勢,打造風格特色化的訂閱賬號,增強客戶粘度,實現微信和媒體之間的良好互補。在微信用戶5億、手機網民6億的用戶量支持下,傳統媒體借助微信實現線上線下聯動,使得信息擴散力和賬號影響力增強。

3、新聞類微信公共訂閱賬號運行的局限

微信公共訂閱賬號的開發使用已近2年,傳統媒體的微信訂閱賬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是訂閱賬號的缺點和不足也逐漸浮出水面。

(1)訂閱賬號爆發式增長。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都在微信公共平臺上爭奪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與新聞相關的訂閱賬號也如雨后春筍般增長,盡管微信已經加大對賬號的審核力度,但是也難控制其爆發式增長的局面。這種局面雖然使受眾有更多的選擇,但使得媒體公眾賬號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

(2)推送信息受數量局限。在傳統媒體每日推送的信息數量上看,難以滿足對新聞有更多需求的受眾。以每日最多信息推送次數3次,每則信息5條新聞計算,每天受眾可接受到的新聞僅15條,尤其是對綜合類新聞媒體而言,信息量小于其需求量,難以滿足部分受眾的信息需求量。

(3)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隨著各類媒體的公共訂閱賬號不斷增長,每天有限的新聞被各類媒體不斷轉載,不少媒體訂閱賬號,重拾“媒體網站”的舊路——剪刀手加粘貼板。尤其是國內外重大新聞發生時,幾十個訂閱賬號的信息如出一轍,食之無味。這與傳統媒體在微信公共訂閱賬號推出之初,以“內容為王”的口號,大相徑庭,也讓不少賬號失去了訂閱的價值④。

(4)傳播效果待重新審視。在傳播效果上,傳統媒體的微信公共訂閱賬號以鎖定目標受眾,一對一傳播的效果而津津樂道,但由各種原因引發的對媒體推送信息的忽視、甚至取消賬號的訂閱、雙向互動的效果等都影響著傳統媒體在微信平臺上達到的預期效果。因此,對于傳統媒體在微信公共訂閱賬號上的傳播,還需理性分析,客觀評價。除了媒體自身審視推送內容,優化運行模式外,傳統媒體也開始尋求新的移動終端平臺。

二、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發展

由于媒體公共訂閱賬號的發展受到限制,新聞客戶端成為傳統媒體在移動平臺上繼續拓展的領域。這些軟件不僅將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的內容全部涵蓋,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查找相關新聞,以多媒體方式呈現,還可以隨時分享資訊,這些操作只需要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就可以完成。

1、傳統媒體對新聞客戶端的開發

在蘋果APP STORE里面搜索“新聞”類客戶端,精選之后,有73個相關新聞客戶端。這73個新聞應用中,有大部分是網站的新聞客戶端,如網易新聞、新浪新聞、搜狐新聞等,下載應用量也在前幾位;其次是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包括央視新聞,新聞網,新華社等媒體,也有南方周末、新周刊等發行量較大的報刊雜志;最后是地方新聞或專業新聞的客戶端,如溫州新聞、深圳新聞、財經新聞、體育新聞等客戶端。

2、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發展與競爭優勢——以“央視新聞”為例

傳統媒體所開發的新聞類客戶端,幾乎都是以傳統媒體平臺為依托和其他形式共同發展的情況下推廣使用的。傳統平臺和應用軟件呈現出相輔相成之勢。

(1)“央視新聞”客戶端概述。以“央視新聞”為例,公共訂閱賬號不僅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上運行得風生水起,新聞客戶端也成為了受眾獲取新聞的重要平臺。“央視新聞”客戶端最早在2011年9月30日1.0版本,受到當時移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開發等客觀條件的影響,使用率、推廣率并不高。直到2013年7月9日4.0版本的,受眾才廣泛的關注和使用。此后的使用版本也經常更新、完善。此外,從2014年新年伊始,央視通過CCTV各大頻道在黃金時段,給央視新聞客戶端做廣告,告知大眾如何下載和使用該移動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以央視為依托,將各個頻道、欄目新聞整合優化,增設個性化的新聞欄目訂閱、聽新聞、邊看邊聊等功能,使得受眾在獲取新聞的同時,積極參與到互動中,拉近了媒體和受眾的關系。

(2)“央視新聞”客戶端的競爭優勢。“央視新聞”客戶端除了擁有微博、微信公共賬號的優點外,它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內容充實,面面俱到。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承載著原有媒體豐富的新聞資訊,無論是直播、點播、預告、搜索還是獨家新聞,在客戶端上均以多媒體的形態呈現,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尤其是傳統媒體本身原有的品牌節目、專欄,在新聞客戶端上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其次,綜合新聞,隨時更新。新聞客戶端24小時滾動更新,讓受眾能夠隨時隨地獲取新聞資訊,參與互動。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中,每日更新的消息均在同一專題之下,便于用戶深入了解新聞事實、新聞走向。在新聞報道下的受眾更貼討論,也讓媒體了解受眾的需求,對下一步報道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導;最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聽電視、看直播、樂分享,看似離開了傳統媒體的介質,疏遠了看電視、讀報紙的習慣,可搖身一變,拿起手機、平板電腦,又將生活與傳統媒體形式拉近。

3、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發展建議

傳統媒體的客戶端已經成為大眾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保持媒體的品牌特色,各類平臺同時運行,提升受眾的忠誠度;客戶端與傳統媒體平臺的合作共贏;根據需求來調整板塊,順應時展滿足受眾需求;美化客戶端版面設計,合理安排欄目、內容布局,達到“聲、光、色”的統一;緊跟硬件升級的步伐,即時更新和維護客戶端的運營。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新聞媒體不僅要在傳播渠道上建立與受眾的橋梁,更要重視新聞本身的內容。無論在哪個時代之下,“內容為王”,都是新聞的根本。傳播渠道越是多樣,信息內容越是繁雜,傳媒人更需要保持“媒體人”的心,“把關人”的智,以理性客觀的態度做好新聞、做好媒體,以迎接全媒體時代的挑戰。

參考文獻

①《支付寶下月開啟收費模式 應對6億“微信支付”潛伏》,cfi.net.cn/p20131119000579.html

②陳曉華,《傳統報紙使用新媒體的現狀及問題研究》[J].《新聞傳播》,2013(1)

③孫世慶,《淺論微信時代傳統媒體如何借力發展》[J].《東南傳播》,2013(9)

④曹玉枝,《移動新聞客戶端發展走向探析》[J].《中國記者》,2013(10)

第3篇

[關鍵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特點;發展趨勢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網絡時代下的特點

1.網絡時代下的傳統媒體

新時代的傳統媒體不再局限于報刊、電視、新聞廣播,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平臺與空間價值。傳統媒體擁有著寬廣的群眾基礎,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的應運而生,傳統媒體也在不斷地更新與發展。傳統媒體有著雄厚的品牌意識,經濟效益突出,其廣告經濟利益、平臺社會影響力大等等,如電視媒介受眾范圍廣,信息真實可靠,用戶可信率高。互聯網時代的傳統媒體受眾越來越趨于老齡化,受眾的用戶多為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他們不懂網絡,不太會使用新媒介,因此互聯網時代的傳統媒體需要不斷地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

2.網絡時代的新媒體

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之上應運而生的新媒介,例如移動通訊、互聯網、數字電視等等。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充滿著活力與激情,它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之上的一次延伸。新媒體時代的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飛快,網絡互動及時,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前日發生、明日見報的時間差,但是新媒體也存在著各種弊端,新媒體信息傳播虛假性不斷出現,各種造謠、丑化、虛構等事件不斷出現,負面現象是新媒體時代網絡監管不到位所引起的。

3.網絡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需要融合,需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互聯網時代是信息高速集聚與傳播的時代,傳統媒體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傳統媒體無法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弊端,所以借助新媒體可以加速媒體傳播力度與擴大范圍,增強信息的相互交流與互動,例如140字的微博短語,短短幾句便可以說明信息,轉發之快、傳播之廣是傳統媒體所做不到的。但是,新媒體沒有傳統媒體嚴格的監管制度,在信息傳播快的同時也存在真實性不穩定的因素,新聞典型報道和深度報道也無法全面展開,所以在增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時,也要增強全媒體時代的相互融合,揚長避短。

二、媒體發展道路中的機遇與挑戰

1.互聯網時代全媒體發展的機遇

新融合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互聯網媒體時代的興起。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互聯網時代下的傳統媒體插入了更多的經濟價值,突破了紙質行業的媒介弊端,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流通弊端。新媒體借用互聯網,賦予媒體更多的廣而告之的魅力,增強了媒體的多元化與經濟價值,也加速了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傳統媒體擁有強大的受眾群體,上到機關企事業單位,下到平民百姓、社會群體,用戶多、范圍廣,但是傳播速度卻沒有新媒體迅速,所以傳統媒體可以借用新媒體的網絡平臺,增強自己的社會影響力。

2.互聯網時代全媒體發展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是虛擬網絡時代的發展產物,新媒體是互聯網時代應運而生的媒介手段,伴隨互聯網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新融合媒體的發展也面臨著各種挑戰。互聯網時代下的媒體行業,需要突破傳統媒體行業時間與空間的滯后性,新媒體行業需要增強新聞媒體信息的真實性,深度和典型的報道增強客戶群體的受眾范圍,增強媒體行業之間的相互促進和參與。所以,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融合媒體需要不斷吸取經驗與教訓,才能不斷地發展。

三、互聯網時代下的融合媒體發展趨勢

新時代是網絡的時代,是互聯網的“高鐵時代”,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需要有全方位的媒體做依托,融合媒體的發展需要借助互網這個媒介,才能更為高速有序地發展與進步。未來的全媒體發展需要借助行業的發展規則,針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與發展目標。如:傳統媒體傳播速度慢,客戶趨向老齡化,缺少受眾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管理制度嚴格等;而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受眾多趨向年輕化,用戶之間互動頻繁。《半月談》《人民日報》《光明經濟日報》等等報紙雜志,不僅有紙質的報刊,也已經出現網絡雜志、手機客戶端、微信公共平臺等。電視媒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網絡電視中,如CNTV研發的網絡電視、PPS網絡電視、QQlive、UUSee網絡電視、數字媒體、云電視等等。多元化的網絡電視與傳統的電視臺同步播放,擴展了受眾群體,增加了與群眾互動的平臺,增加了客戶群體,增強了社會影響力,因此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融合媒體發展需要依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各自特點,選擇適合的媒體發展模式,創造適合互聯網要求的新融合媒體時代。

參考文獻:

[1]范明獻.傳統媒體對網絡時間的輿論引

導.重慶科技院學報,20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www.99re| 日本久久综合网|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免费国产在线视频| 野花社区视频www| 国产真实系列在线| 91精品国产手机| 女人被男人桶爽| 中文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乱人伦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97在线视频免费| 好男人www.| 中文字幕ヘンリー冢本全集| 日本男人操女人|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观看| 夏夏和三个老头第二部|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日韩在线第二页|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99热国产精品| 女性高爱潮真实有声视频| 东北女大战28公分黑人| 新版天堂中文在线8官网| 久久影院最新消息|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北岛玲|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下| 啊灬老师灬老师灬别停灬用力| 艺校水嫩漂亮得2美女|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6080私人午夜性爽快影院| 国产麻豆交换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