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語文筆試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
3、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4、外在壓力增加時,就應增強內在的動力。
5、如果刀刃怕傷了自己而不與磨刀石接觸,就永遠不會鋒利。
6、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天都比別人多努力一點。
1《燭之武退秦師》中“敢以煩執事”的注釋;
《燭之武退秦師》:“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注文云:“怎敢拿這件事來麻煩您。這是客氣的說法。”按:注文說了“是客氣的說法”這沒有錯。不過,這客氣的說法是表現在“敢”字上的。“敢”是助動詞,表示謙卑客氣,可譯作“冒味地”、“斗膽的”等。《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謙詞敬詞詞典》(洪成玉編著,商務印書館說:“敢,謙詞,表示不敢;冒昧。”燭之武的意思十分明確,如王伯祥說的:燭之武說的是“反逼之詞,猶言亡鄭而果有于秦,則煩勞執事之臣亦尚值得也。”(《春秋左傳讀本》中華書局)而注文卻是反詰句,所表達的意思是:如果滅鄭對您有益,我不敢拿這件事來麻煩您。與燭之武的原意正相反。這句話應該譯為: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參見王力主編《古代漢語》)
2《鴻門宴》:唉!豎子不足與謀。
課文注文:“豎子,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這里指‘項羽’。”
范增是項羽的高級謀士,項羽對他尊重,尊為“亞父”。在筵席上,范不斷地示意,要項羽殺掉劉邦,可是項羽終于未能下手,使得劉邦從其掌中逃脫。范增此時的憤怒之情自可想見。但是,范增再怎么惱火,他敢、他能當面斥罵項羽嗎?如果敢于沒頭沒面地當面斥罵項王,那么當初他就無須在筵席上擠眉弄眼地示意,或者在“數目項王”無效后還費事地不斷舉起玉玦來暗示項羽下手了,他完全可以徑直喚人進來殺了劉邦。如果會當面斥罵項王,那就不是老謀深算的范增了;如果被人當面辱罵而默不作聲,那也不是喑噁叱咤、橫行天下的項王了。那么,范增這里罵的是誰呢?清人姚苧田說“憤極,罵不得項羽,只罵項莊,妙。”(《史記菁華錄》上海古籍出版社)日人瀧川資言說得更清楚:“豎子,斥項莊輩,而喑譏項羽也。”若以為直斥項羽,則下文“項王”二字不可解。’(《史記會注考證》卷七)今人王伯祥也說:“范增明罵項莊,實在是暗里恨項羽的寡斷。”(《史記選》王伯祥,人民文學出版社)。范增這是指桑罵槐,這才是作為謀士的范增的本色。注文‘這里指項羽’的說法是不確的。
3《琵琶行》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答案
題目:結合語境,分析“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詩句的表達效果。
《教師教學用書》提供的參考答案是:‘寫琵琶女出場時的矜持、靦腆’。
不去耕耘,不去播種,再肥的沃土也長不出莊稼,不去奮斗,不去創造,再美的青春也結不出;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中語文必修二文學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
后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數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一種詩體。
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由于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風"、“騷”并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4.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
5.建安漢獻帝年號。
6.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23弦或25弦,分臥式、豎式兩種。
7.妾:舊時婦女謙卑地自稱。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級對上級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10.初陽歲: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農里七月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農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
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13.適:出嫁。
14.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卵.....;
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適合,叫六合。
15.青廬:用青布搭成的蓬帳,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俗。
16.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于現在的19時至21時)。
17.人定: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8.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對對方的尊稱。
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21.樂府三絕:《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
22.建安風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出的共同的文學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稱為“建安風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瑣。“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
23.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24.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循環相配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這里指永和九年。
25.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
26.視,一種祭禮。
古時一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視日:三國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已日。視事,古代的一種風俗,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戲,以祈福消災。
27.望:農歷每月十五。
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朔:農歷每月第一天。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0.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1.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2.蘇軾
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3.賦始于戰國,盛行于漢。
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34.王安石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并稱“唐宋家”。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5.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36.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
37.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
38.蘇軾
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39.賦始于戰國,盛行于漢。
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