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商業價值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創新;銷售模式;財務分析;商業價值
一、信息時代隱藏著的商業價值
(一)信息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性
當代社會,信息是關鍵詞,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誰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最新訊息,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如今的網絡世界可謂是“四通八達”,可以讓你足不出戶,在家里就能知曉世界上發生的一切,而不是坐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觀天。恰恰就是在這看不見的虛擬世界中,隱藏著極大的商業價值。企業應當通過改變傳統營銷手段挖掘出潛在的商業價值,果斷采取相應措施,實現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二)“微時代”帶來的商業價值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社會從2010年起就進入了全民“微時代”,微博、微公益等正在成為大家日漸熟悉的新名詞,存在并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微”的力量被發揮得愈加淋漓盡致,企業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視它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呢?站在全方位的角度上去解讀與評估其在市場上的價值和對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它能為企業所帶來的效益,是企業能否打贏這場“商業戰爭”的關鍵。
二、英特爾品牌在信息化時代的營銷模式
從英特爾的微博營銷來看,它采用了分層次的營銷方法。首先,英特爾開了一個針對中小企業里的IT決策者和IT專員的微博,賬號名稱是“道IT 談生意”,這很像是為IT決策者建立的一個交流平臺,讓其能在這個平臺暢所欲言并互相之間相互交流想法,說不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和靈感;其次,這個“道IT 談生意”還會拋出了一些諸如有關產品及市場信息、中小企業主關注的話題、IT專員關注的信息等子話題的討論。這幾個子話題分別又對應三個微博:智能小i、生意精、IT小睿。這種方式可以讓IT人員在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領會到英特爾產品的價值,更加了解英特爾的產品,這正是微博營銷的魅力所在。也達到了企業傳達其理念和文化價值的目的,使其品牌價值更加深入人心。
三、公交集團戶外廣告電子化改造方案的主要內容
過去的幾年里,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行各業都在城市的快速擴張中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而在廣告營銷方面,必將迎來一次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機遇和風險共存。一方面,為保障城市公共交通這一主業的順利開展,減少國家的投入,利用其自身的口岸優勢,開拓新的盈利渠道,實現自主盈利,成為各城市公交集團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作為一家頗具實力的集LED顯示屏、照明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工程安裝、售后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公司,也急于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拓寬銷售渠道,傳統的通過銷售獲取收益的方式在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顯得力不從心。在這樣一個宏觀商業環境和微觀供需同時存在的大背景下,只要能找到一個兩家企業合作共贏的交點,就必然會催生一個良性的合作。最終,這家頗具戰略發展眼光的公司終于找到了這個“交點”――LED站牌廣告。也就是,由LED廠家(以下稱為乙方)提供LED顯示屏――廣告的載體,由公交集團公司(以下稱為甲方)提供公交站牌――LED屏的載體,吸引更多的商家投放廣告,通過增加的廣告收入,合作雙方分享收益實現共贏。
(一)公交公司改造具體方案
由公交集團公司(甲方)根據以往統計數據提供三條熱門線路作為改造試點,乙方公司單獨出資把甲方現有的廣告固定的顯示位,全部改造成電子顯示屏,從而達到以下目的:一是提高了公交站牌的檔次,二還可以容納更多的廣告客戶,三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進行公益宣傳,政府的公告、通知等。四屏下方還可以滾動顯示與公交有關的一些信息。
合作時間:4年,三種可選的合作方式:
1.雙方共同經營,成立一個廣告公司,一個前提是保證公交集團現有廣告收益不變。經過改造后,站牌的信息容量增大,增加的部分收益,雙方再各以50%左右的比例進行分配。
2.由甲方自行經營,乙方提供完整的站牌改造方案,建成之后,完整的移交給公交集團。按實際實現的廣告收益,雙方按增加部分的7:3比例分配。
3.由乙方負責投資建設和經營,在保證公交集團現有收益不變的情況下,每年新增的收入,雙方按4:6左右的比例進行分配。經過合作雙方反復商洽和論證,根據該市公交集團的實際情況,該集團下屬有自己專業且有一定實力的廣告部門,所以,選擇了方案2。
(二)售后服務
發展LED顯示產品是乙方的重點戰略,具有良好的信譽,可以給予公交集團公司全方位、周到有力的服務。
售后服務內容,免費質保期為4年。
遇有重大活動,乙方將派技術人員現場值守,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工程完工后,除人為不當操作或天然災害造成設備損壞由甲方負責硬件設備維修費用外,其余合同規定的全部裝置,因安裝工藝、材料和產品質量和部件造成的故障,質保期內乙方免費提供維修服務。
(三)合作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
1.投資及支出情況
對于乙方而言,顯示屏的投入為18000元/平方米,按一個站點正反雙面均采用顯示屏設計,LED屏需約5平方/每站點,按一條公交線路20個站點計算,乙方在三條線路改造中的總投入為1.8×5×20×3=540萬元,該投入包括用電線路設計、改造、安裝和施工,LED顯示屏,設備材料運輸,以及相關調試培訓等費用,其中屏等固定資產投入約占這個投入的50%。根據所選則的方案,線路安裝成功后,乙方以贈與形式將顯示屏的所有權交由甲方所有。同時,廣告部分由甲方獨立經營運作,預計每年產生的營運成本及費用約為實際廣告收入的20%,收益由甲乙雙方按照合同規定的比例分配。
2.收入情況
改造以前一個固定的廣告位原有平均收益經測算是1萬元/月,而改造后,一塊LED32寸的顯示屏,每天開15個小時,每個廣告時長30秒,滾動播放120次/日,一天可以播放15個廣告,而每個客戶支付的費用,只相當于以前30%,這樣,整體的廣告收益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約為以前的4.5倍左右,(根據站牌所在不同的位置,會有很大的價差價格從每個廣告1000元到數萬元不等,以上為平均數據)。以其中20個站點的公交線路平均計算,改造后整體廣告年增加收入平均約為:(4.5-1-4.5×20%)萬×12個月×20站點×3條線路=1872萬。甲乙雙方按收益增加部分7:3比例分配,不考慮稅收以及折舊影響的效益分析如表1。
說明:在這個項目中,根據合同約定,顯示屏等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在建設成功后即歸公交集團所有。
對甲公司第一年分成收益具體會計分析如下:
項目廣告銷售收入增加總額 (4.5-1)×12×20×3=2520萬
營業成本及費用增加 4.5×12×20×3×20%=648萬
甲公司改造項目營業利潤 (2520-648)×70%=1310.4萬
扣除固定資產折舊(4年期末無殘值直線法折舊) 540×50%/4=67.5萬
營業外收入(接受乙公司LED屏贈與) 540×50%=270萬
甲公司稅前利潤合計 1512.9萬
甲公司第二到四年分成收益=1310.4-67.5=1242.9萬元
乙公司第一年改造項目稅前利潤為(2520-648)×0.3-540=21.6萬元
乙公司第二到四年改造項目稅前利潤為(2520-648)×0.3=561.6萬元
項目凈現值財務分析如下:
甲乙雙方均按15%的最低投資收益率折現:
NPV甲方=1512.9+1242.9×(P/A,15%,3)×(1+15%)=4776.07萬
NPV乙方=21.6+561.6×(P/A,15%,3)×(1+15%)= 1496.05萬
由此可見,對于甲乙雙方均有很高的投資回報。
(四)風險分析
這個項目最大的風險在于政策風險,盡管無論是商業收益還是公益效果都非??捎^,但畢竟公共場合建立廣告設備是需要通過上級部門審批通過的,是否能夠得到批文成為這個項目是否順利進行的前提。同時,還存在一個未來城市規劃統一建設的問題,如果未來交通部門要實施路況,站點的即時顯示,那有限的公交站牌是否能開辟出足夠的空間來容納這些信息就成了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但無論如何目前這類項目在上海、深圳和武漢等地區均有試點線路實施,而且運作情況目前看來很好。作為資金投入的乙方雖然在短期內要承擔風險,但是一旦項目上馬,只要廣告運營順利,乙方加強對甲方的財務監督,并積極提供設備維修,技術培訓等服務,這種投資可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能全部收回,在以后的合作期內就是凈享可觀收益了,所以這個風險是值得一冒的。
四、結語
無論何種類型的創新只要符合社會和客戶的需求就有可能創造更高的價值。本案例介紹了一種創新的銷售模式,打破了原有 “我供貨,你付款”的傳統供銷雙方的合作方式,通過免費提品,幫助合作方改變盈利模式,以更優質高效新服務,產生高價值回報,然后合作雙方共享這種商業收益增值以達到共贏的目的。這個案例提及的就是一個通過改變銷售模式,在合作雙方共同需求中找到合作的交點。這種合作一方面推動了生產方產品的銷售,使得LED顯示屏直接供給終端客戶,避免進入流通領域帶來的流通成本增加,社會價值的浪費;同時,也把公交集團公司的地緣優勢這一無形資產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實現合作雙方共贏,并幫助建設城市的窗口形象,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方便出行的民眾,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商業公益并重的贏利模式。這個通過一個戶外廣告電子化改造項目的案例,提出了一種比較新穎的商業銷售模式,達到一方面使公共服務行業提升了服務品質,另一方面,生產企業達成了銷售目標。并通過對該項目進行財務分析,證明了創新銷售的商業價值,合同雙方都取得非??捎^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戴德明.財務會計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4]希爾頓.管理會計學:在動態商業環境中創造價值[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5]IBM中國商業價值研究院.洞察中國:中國企業跨越式成長之路[M].東方出版社,2009.
[6]琳達?S?桑福德,戴夫?泰勒.開放性成長-商業大趨勢:從價值鏈到價值網絡[M].東方出版社,2008.
[7]卡德懷特.商業環境概論[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8]李玲,馮燦儀.商業叢林法則[M].萬卷出版公司,2005.
[9]陳明,余來文.商業模式:創業的視角[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經濟,翻譯,商業價值
商標,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是產品的代言,商標翻譯, 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有效媒介,既要體現不同文化的獨特性, 又要迎合不同消費者的文化審美取向,其譯名應恰當地將文化美予以再現或拓展以感染消費者,無疑也成為了激烈競爭市場上商業價值體現的重要載體之一。
一、品牌商標翻譯的特殊性
品牌商標名稱翻譯不同于一般語言翻譯,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翻譯理論都沒有涵蓋這一特殊的翻譯區域。語言翻譯通常以語言之間的“全真”轉換為最高目標,翻譯學家在這一目標下提出了種種翻譯理論。歸納起來,各種翻譯理論大致可區分為詞句(語義)等值理論、語用等值理論和文化轉寫理論三類。然而,我們針對品牌商標的翻譯的最終目的是讓譯作與商品本質接軌,并誘發消費者濃厚的探索性,使之其口號響亮,銷售紅火,可以說是以商業價值為向導的翻譯,這也就注定了品牌商標是一項特殊翻譯,跳出了我們所熟知的翻譯理論。
一是品牌兼有專名和通名的特點。品牌名稱是商品的語言文字符號,是區別于其他商品的標記,從這一點講,它是專名,但它指稱的又不是個體事物,而是許多個具有共同屬性和特征的商品事物,這又使它成為代表同類個體的普通名詞。
二是品牌名稱作為商品的記號,一種語言的名稱記號轉寫為另一語言的名稱記號,“名無固宜,約定俗成謂之宜”,可以按照不同民族的命名方式和命名習慣轉寫,不一定追求語言的“全真”轉換。 Benz和Yves Saint Laurent作為人名翻譯為“賓士”和“伊夫·圣·洛朗”,而他們創造的品牌名稱翻譯為“奔馳”和“伊夫·圣羅蘭”,體現了專名與品牌名稱在翻譯上的差別。然而其創造的品牌卻因為結合了我們民族的特性使其產品大賣,廣為人知并接受,那么譯作的商業價值也就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了。
二、商業價值在翻譯中的體現
商標品牌名稱翻譯是商品記號的轉寫, 因此許多品牌翻譯只是翻譯名義下的重新命名,譯者有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巨大空間。同名標牌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翻譯,因此,在翻譯中應充分考慮中西方文化審美心理和審美意識的差異,讓譯名達到和原名同樣的審美效果,以便在國際市場中樹立良好形象,博取更多消費者的青睞,進而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以體現其商業價值。如美國嬰兒用品品牌Johnson's(強生),最初譯名對等直譯為“莊臣”,讓人無法和嬰兒用品聯系起來,而譯名“強生”響亮、上口,表達了對孩子的祝福,讓人聯想起孩子們健康、強壯、快樂地成長,體現了商標的意境美和文化美,最終使品牌家喻戶曉,銷量大增。法國連鎖超市Carrefour(家樂福),法文本意為“十字路口”,譯名獨具匠心譯為“家樂?!保渥g作完全脫離了翻譯理論的約束,但簡單的字眼卻讓消費者第一時間了解到這是一家普通消費規格的超市,也表達了超市為千家萬戶造福的意愿,符合中國大眾消費者幸福美滿的家庭意識。服飾品牌Goldlion(金利來),其原名和譯名就是珠聯璧合的典范。Goldlion沒直譯為“金獅”(和“金失”諧音,丟失黃金的意思),而譯為“金利來”(直譯gold為金,音譯lion為利來),其文化內涵近似于原名,又符合中國文化“財源滾滾來”的寓意。德國豪華汽車品牌BMW(Bavarian Motor Works)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很受歡迎,表面上看起來原名與譯名完全沒有聯系,可是譯者運用暗喻修辭手法,結合中國文化中“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駿馬奔騰”的意象,富裕了汽車“馬”的形象和精神,眾所周知,在古代,寶馬擁有者非富即貴,結合這樣的民族背景,此譯文大大加大了高端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力以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第一時間就震撼了中國消費者從而愿意購買。
商標品牌的翻譯是翻譯商業價值的重要體現,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充分熟悉商品的屬性及其附加值,并迅速鎖定目標市場和消費人群,全面考慮消費者的文化習慣、審美情趣和心理需求,靈活運用翻譯美學理論,讓譯名充分體現其產品屬性特征以獲得新穎、與眾不同的效果, 博取消費者的青睞, 激發消費者的購物欲望,不斷地拓展產品的銷售市場,讓產品走向世界,開拓國際市場。
三、結束語
以上我們從商標品牌翻譯的角度深入探討了翻譯中蘊含的商業價值,揭示了在全球經濟化的大環境下,翻譯與經濟效益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簡而言之,站在商業的角度,為滿足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需求, 譯作除承載并傳遞商品詳盡信息外, 還要充分考慮不同文化消費者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意識的差異,盡可能地展示其美學特征以刺激消費者感官,引導其購買欲望并促使其采取購買行動。因此好的譯作不僅是兩種文化的媒介,更是經濟市場上強大的競爭力,在傳遞某種文化屬性的同時更能引起與消費者之間的心靈共鳴, 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翻譯的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隋榮誼,李鋒平.翻譯美學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1)
[2]毛榮貴.翻譯美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3]鄒振環,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M]. 北京:中國近代翻譯出版社,1996
【關鍵詞】專利商業價值;專利維持時間;專利保護;綜述
專利保護是鼓勵研發投資,促進創新的重要制度安排。專利商業價值,即專利保護能夠為創新主體帶來的商業回報,是評價專利制度有效性、評估研發投資效率、制定創新管理戰略的重要參考因素。本文擬從專利維持時間視角對評述專利商業價值領域的研究進行評述,進而為研究專利商業價值、研發投資效率等提供理論和經驗借鑒。
一、專利商業價值定義與度量
專利商業價值指專利保護能夠為專利權人帶來的商業回報,即在有專利權保護和無專利權保護這兩種狀況下,專利權人從其發明創造中所獲得的收益差異。專利商業價值的大小反映了發明人能夠從專利保護中獲得的商業收益,是反映專利保護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在評估專利制度鼓勵研發投資激勵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簡便起見,本文以下內容中“專利價值”均為“專利商業價值”的簡稱。
現有研究通常通過三種方式來考察專利商業價值及其影響因素:第一,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向企業了解專利保護為其帶來的商業回報。第二,考察企業經濟績效與企業專利數量、專利質量等指標的相關性。第三,從專利維持角度來考察專利商業價值。根據各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獲得授權之后,專利持有人必須定期繳納專利維持費以保持專利的有效性。專利維持時間是指專利從申請日或者授權之日至無效、終止、撤銷或屆滿之日的實際時間。專利維持費可視為持有專利的成本,專利維持得越久,說明理性的專利權人愿意支付的維持成本越高,專利價值越高。因此,專利維持時間以及專利維持費費率可作為推斷專利商業價值的依據。對比三種方法,企業問卷調查方法一方面受調查數據代表性和可獲得性的限制,另一方面企業對專利價值的估計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專利指標與企業經濟績效相關性的方法則難以排除內生性問題,且當前企業績效無法反映出專利長期價值。專利維持時間數據較易獲得,是對專利價值較為客觀、直接的度量,且更有利于進行專利價值的跨國比較。因此,本文著重從專利維持時間的角度探討專利商業價值的度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二、專利維持時間的理論研究
Schankerman和Pakes最早構建了專利維持決策理論模型。該模型基于持有專利的成本和收益,認為專利維持時間越長,專利權為發明人帶來的商業回報越大,商業價值越高。在專利有效期內,專利持有人持有專利的成本為每期要繳納的專利維持費,專利權為持有者帶來的利潤為每期的壟斷收益。專利權的收益取決于專利的初始收益和專利收益的衰減率。當持有專利的收益低于專利維持成本時,理性的專利持有人將停止繳納專利費,放棄專利權,即專利失效。
Schankerman和Pakes的專利維持模型一方面為專利維持時間作為專利商業價值的度量指標提供了理論支持,另一方面提供了估算專利價值的方法。假定專利初始價值R0滿足對數正態(Log-Normal)分布,即log(R0)~N(μ,σ2)。利用專利申請及授權數據、有效專利數據估計出參數μ,σ以及衰減率δ,再結合專利維持費費率計算專利價值V。
該模型也存在不足:首先,雖然專利費是隨專利維持時間的延長而累進的,但僅從專利維持費的差異難以解釋極少數具有重大價值的、維持至法定年限才失效的專利。其次,該模型假設專利收益以固定速率遞減,即專利權人能夠準確知道專利未來收益,沒有考慮到專利有效期內其收益可能是不確定的。Lanjouw認為,研發人員可能在創新活動的早期就申請專利,此時專利的商業前景尚不明朗,發明人對專利價值的認識存在一個學習和 “挖掘”的過程。因此,從專利權人的角度看,專利未來收益是不確定的。
考慮到專利收益的不確定性, Pakes在專利維持的成本收益模型中引入了不確定性,利用最優停點的方法求解專利最優維持時間。Lanjouw在動態隨機模型中加入了“專利侵權訴訟”這一新變量,專利權人針對專利侵權所提起的訴訟只能以一定概率獲得勝訴,這一方面增大了專利收益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專利維持的成本。
三、專利維持時間的經驗研究
專利維持的經驗研究可分為兩類:一是通過對結構方程的估計來計算專利價值;二是將專利維持時間作為專利商業價值的變量,通過簡約型回歸探討專利商業價值影響因素。
1.專利商業價值估計
四、總結與啟示
綜上所述,專利商業價值是考察專利制度有效性、評估研發投資效率、制定創新管理戰略的重要參考因素。專利維持時間是既有研究中較為常用的專利商業價值度量指標。理論研究方面,既有模型從持有專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出發,認為專利維持時間越長,專利商業價值越高。經驗研究則集中于專利商業價值估計、專利商業價值影響因素分析兩個方面。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專利價值分布偏斜程度較大,專利價值存在國別、技術領域差異,專利保護對研發的激勵作用有限。專利技術特征,企業研發活動及其專利戰略,行業間技術外溢程度等均會影響專利商業價值?;谥袊鴮@麛祿?,利用專利維持時間進行專利商業價值和研發投資效率的估計及其跨國比較將是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Lanjouw, J. O. and A. Pakes, et al.. How to Count Patents and Val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es of Patent Renewal and Application Data. NBER, 1996, Working Paper, 1996, No.5741
[2]Hall, B. H. and A. Jaffe, et al.. 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36 (1): 16-38
[3]Hall, B. H..Patents and Patent Policy [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7, 23 (4): 568-587
[4]Pakes, A..Patents as Options: Some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Holding European Patent Stocks [J].Econometrica, 1986, 54 (4): 755-784
[5] Schankerman,M.and A.Pakes.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During the Post-1950 Period [J].The Economic Journal,1986,96(384):1052-1076
[6]Svensson, R.. Commercialization, Renew and Quality of Patents [J]. IFN, 2011, Working Paper No.861
[7] Euguet, E. and N. Iung. R&D Investment, Patent Life and Patent Value [J].Malakoff Cedex: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tatistique et des Etudes Economiques, 1997, Working Paper No. G9705
[8]Lanjouw, J. O..Patent Protection: Of What Value and for How Long[J]. NBER, 1993, Working Paper No. 4475
[9]Schankerman, M.. How Valuable is Patent Protection? Estimates by Technology Field [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29 (1): 77-107
[10]Lanjouw, J. O..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Shadow of Infringement: Simulation Estimations of Patent Value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4): 671-710
[11] Sullivan, R. J.. Estimates of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in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852- 1876 [J]. Economica, 1994, 61 (241): 37-58
[12] Deng, Y.. Private Value of European Patent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 51(7): 1785-1812
[13] Gr?nqvist, C..The Private Value of Patents by Patent Characteristics: Evidence from Finland [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 34 (2): 159-168
[14] Thomas, P..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mpact upon Patent Renewal Decisions [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9, 11 (2): 181-197
[15]Maurseth, P. B..Lovely but Dangerous: The Impact of Patent Citations on Patent Renewal [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5, 14(5):351-374
[16] van Zeebroeck, N..Patents Only Live Twice - a Patent Survival Analysis in Europe [J].Centre Emile Bernheim, 2007, Working Paper No. 07-028
[17] Nikzad, R..Survival Analysis of Patents in Canada [J].The 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1, 5(14): 36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