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物科學和基礎醫學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口訣;記憶;興趣
生物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高效的學習能力是生物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生物課堂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各方面能力的綜合培養,中學生物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自然學科,基礎性知識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需要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而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激發興趣,化難為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不僅愿意學,并且學得好。某種事物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學生就容易記住。如學習人體消化系統的相關知識時,用瓜子歷險記的故事,學生注意力集中,對學習的內容就有興趣,對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食物消化過程內容,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
二、編成口訣,迅速記憶
生物課中,對于難度較大、相對復雜的知識,學生記起來不容易,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抓住重點,找出規律,編成口訣來記憶。如顯微鏡操作的知識,可編成“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上鏡筒細觀察,九退歸位后整理”。又如學習昆蟲的知識時,利用模型、微課,學生仔細觀察后,找出共性,編成口訣:“體分三部頭胸腹,兩對翅膀三對足,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幾句簡短的順口溜,簡潔明了,重點突出,讓學生記憶方便而深刻。
三、深刻理解,強化記憶
一、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智力有五個基本因素: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其中注意力是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的準備狀態,所以注意力被人們稱為“心靈的門戶”。注意是一種意向活動,它不像認知那樣能夠反映客觀事物的特點和規律,但它和各種認知活動又是分不開的,它在各種認知活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人的所有心理活動總是和注意聯系在一起的。由于注意,人們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問題,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擾,沒有注意,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將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在學習心理方面,初中生興趣廣泛、思想活躍,許多方面有創新的見解,他們能夠在觀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細微處,能夠較長時間地專注于一件事,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表達事物本質特征的能力。但易受外界因素干擾,不能全神貫注地堅持一段時間聽課,所以教學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如何集中學生注意力
1.用趣味實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趣味性物理實驗,引入新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將上課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把學生迅速帶到學習物理的環境中去。例如,在八年級物理第二章《物態變化》中,講到汽化和液化時,教師可以演示燒不焦的布條,找一塊棉布條,然后用水淋濕,在中間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著布條的兩端,把布條張開,用蠟燭的火焰燒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棉布條正對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過了布條。拿下布條一看,棉布條并沒有燒焦。結果出乎學生的意料,學生很想知道為什
么會有這樣的現象,這時教師就可以很自然地將學生引
入物理的殿堂。
2.用情景故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編講短小精悍的情景故事,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八年級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教學中,由于所學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容易走神,這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故事,供學生討論:一天,有幾個“文明人”他們帶著吃的、喝的,來到一片美麗的森林游玩,傍晚時分,他們帶著眷戀與滿意,“輕裝”回家了。第二天,太陽出來后不久,這片美麗的森林便被一場大火燒毀了。人們都在納悶,是什么原因引起這場火災呢?使本來沒有生機的課堂又恢復了活力,學生又專心聽講了。物理故事應具有如下特點:(1)故事中要隱含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物理知識;(2)故事要短小,否則,原本是要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3)講故事的過程中,若遇到有關物理內容,要放慢速度,加強語氣,引起學生注意,便于學生回答后面的問題。
3.聯系實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是物理學科的特點之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時關注身邊的物理學知識,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部分。比如在《壓強》教學中,為了充分刺激學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我播放了釘床視頻:一個大力士平躺在布滿釘子的木板上,把一塊很重的大石板放在這個大力士的肚子上,另外一個大力士舉起一個大鐵錘猛地朝大石板砸去,只發現躺在釘板上的大力士安然無恙,而大石板被砸成幾塊。學生們發出了噓噓聲,于是他們帶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去聽課。等學生結合實驗和大量事例學完壓強后,再讓學生回答那個氣功表演者為何沒有受傷時,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由于大力士平躺,大力士與許多釘子接觸,總受力面積也比較大,所以他受到的壓強并不是太大,大鐵錘的作用力作用時間很短,石板還沒來得及往下運動,就被擊碎了。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4.巧設練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練習應是在教師主導下,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一種活動。達標練習的確定,必須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將教學的重點難點,有一定層次和梯度地展示出來。為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切不可隨便出幾道題讓學生練,而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另外,還要注意課堂練習不要牽涉太多的知識,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偏離了教學目標,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做練習時,要給學生思考解答的時間,千萬不要頻頻催問,這樣做會干擾學生的思考。當學生回答不全面或思維受阻時,應給予提示,要鼓勵和啟發學生思考。千萬不要走馬觀花似的,讓一個個學生來回答同一個問題。實際教學中,練習題分基礎練習題、中等練習題和挑戰練習題,從易到難,適合不同需要的學生去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無形之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學習強化的作用。比如,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教學中,可以由易到難地給出水平運動、豎直運動、斜面運動中物體所做的功。在《電路連接》的教學中,可以由易到難地給出兩個燈泡串聯;兩個燈泡并聯;兩個燈泡并聯加一個電流表測一條支路的電流;兩個燈泡并聯加一個電流表測一條支路中的電流,再加一個電壓表測一個燈泡兩端的電壓等實際操作。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課堂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更是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培養學生科技意識的主陣地,所以加強科技意識教育必須從課堂入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科技發明和創造帶來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突出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教材的設計也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充分運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展示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突出物理知識的實用性,通過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觀察,讓學生總結、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定理等。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深刻體會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避免概念、定理的抽象化,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科學、熱愛科學,讓學生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
2.結合物理學史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結合物理知識以及物理學的發展過程,選擇恰當的物理學史材料,以材料中所蘊含的科學思維方法為基礎,有機地滲透有關歷史、社會和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精神,同時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的創立”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同時也可以將物理學發展過程與當代科技進步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意識。通過這些物理史的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生活中蘊藏的奧秘,學習科學家們探究科學的方法以及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知道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巨大貢獻。
3.強化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很多物理知識也是需要實驗驗證的。所以,平時教師不僅要做好課堂演示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分組實驗,通過學生自己親自實驗,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觀察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課堂演示實驗,不能停留在教師動手實踐上,應盡可能讓學生上臺演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分組實驗時,教師可以按“預習——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實驗步驟展開,當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與書本知識矛盾時,要組織學生認真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根據實驗情況填寫實驗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情況設計實驗習題,讓學生練習。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
二、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物理課外活動
物理課外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科技意識,也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1.設計充滿趣味性的課外活動
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趣味物理實驗,讓學生來完成,如“噴氣火箭”“紙鍋燒水”等,這些實驗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
2.督促學生讀些相關的科普讀本
科普讀本是學生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物理科技讀本很多,教師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有選擇性地幫助學生選擇科普讀本,以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科技知識和科技發展的新動向,調動學生學習、讀書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對培養學生的科技閱讀能力大有益處。
3.開展物理科技小制作競賽活動
物理科技小制作競賽活動,不僅可以增強科技意識,還能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科技制作活動,如自制簡易收音機、針孔照相機、望遠鏡、設計樓梯電燈的開關電路等,這些科技制作活動,既能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科技的認識,讓學生在科技制作競賽中感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4.定期舉辦物理科普知識講座
通過科普知識講座,讓學生不僅獲得科普知識,同時啟發學生用科技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現象,激發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舉辦科普講座時,首先要認真選擇材料,收集學生最感興趣的素材,比如:軍事科學、航空技術、通信技術、空間技術以及近幾年對人類貢獻較大的科學家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科學素養教育,還可以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自己搜集相關資料在科普講座上進行專題交流,還可以利用黑板報或手抄報介紹科普知識及物理知識的應用等。
(責任編輯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