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學科思維范文

高中地理學科思維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地理學科思維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高中地理學科思維

第1篇

[關鍵詞]地理學科思維;地理教學;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4012401

地理學科本身具有形象性、輯性和空間性強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地理教學具有培養學生相關思維能力的優勢。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最核心的問題。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一、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強化語言表達

學生地理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既依賴于一定地理知識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具體形象思維是抽象邏輯思維的直接基礎,通過表象概括,發揮語言的作用,才會逐漸發展為抽象邏輯思維。而高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相對有限,所以教師必須要從這一實際出發,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豐富的形象思維材料,把一些抽象的難以記憶的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并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引發學生的思考、探究,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概括,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讀熱帶雨林景觀圖時引導學生描述熱帶雨林的植物特點――茂密、高大、常綠、多層,以及動物特點――喜攀緣或喜暖濕。這樣,很容易就讓學生完成由直觀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化。

二、活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知識點,很容易出現記憶顛三倒四、似是而非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那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濕地生態系統的講解中,利用高臺縣得天獨厚的國家濕地公園景觀,讓學生發散思維,憑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所見所聞,說出濕地生態系統對本縣環境建設的影響和作用,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三、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揭示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形成、發展與變化的過程,就會涉及嚴密的邏輯思維。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更要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解“荒漠化”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以反映“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的薩赫勒地區大片農田和牧場淪為不毛之地”“西亞和中亞地區頻繁爆發沙塵暴”“中國西北部分土地轉變為戈壁沙漠”“中國南方紅壤退化”等問題,接著讓學生觀察圖片,看這些圖片上的景觀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相同點比較后,再由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從而分析概括出荒漠化的概念。

四、利用地理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演示、制作、收集資料等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經過獨立探究或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而不是先將結論或原理直接告訴學生,再讓學生通過演示實驗等加以驗證。這樣,學生能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獲得知識的愉悅,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思考

地理教師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見解,用自己的理解、概括來回答問題。即便遇到“萬馬齊喑”的尷尬局面,也不妨用幽默和調侃來打破僵局,如:“再沒有學生挺身而出,那我就只好親自回答了。”或改變提問的方式,降低難度,把學生引導到問題的思考上,而不是簡單地批評和責備。

六、利用豐富有趣的地理思維訓練素材,使學生樂于思考

結合地理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在每一章節或每一堂課,精選一兩個典型問題或范例,當作教學中的“思維體操”,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典型的思維素材,可以是具體的實際問題,也可以是形象化、情境化的抽象知識,一般有以下特點:

1.可以是虛設的情境;

2.具有趣味性,能引發思考;

3.對學生的智力和認知形成一種挑戰;

4.較大限度地融入地理學科的知識,甚至是學科整合;

5.能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

第2篇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25009402

新課程使得探究性學習成為一門顯學,可付諸實踐,則又不乏質疑之聲,矛頭所指,“虛假”“空洞”“表演”往往成為經常聽聞的批評。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在于這類課堂背離了真實的探究活動的一般規律,局限于本學科的知識體系,不能打破學科的壁壘。

學科思維的綜合與相互滲透實際上是新課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善于利用學科思維的相互滲透,能夠極大推動學生地理的探究性學習更加豐富與深入。美國地理學家房龍曾有過名言:“歷史是地理學的第四維,它賦予地理學時間和意義。”本文即以歷史思維在地理探究性學習中的滲透為例進行探討。

一、歷史思維的滲透,有助于為地理探究性學習創設“真實”的情境

眾所周知,探究性課堂的第一步往往是從情境的設置開始的。可我們在地理課堂上不可能真正去縱橫萬里,學生的思維被課堂限制住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虛擬情境”出現了。然而“虛擬”不等于虛假,基于虛假的情境所得出的探究性學習結果往往不是照本宣科就是似是而非、不切實際。按照布魯納的說法,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認知的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知識探究的過程在本質上并無差別。如果我們承認這一點,那就必須指出科學探究起源于實際,換言之,探究性學習的第一步應當是賦予學生一個接近于真實的情境——“虛擬的真實”。如何獲得接近于真實的情境呢?

對于情境的創設,在地理探究性學習中引入歷史思維顯得很有必要:歷史雖然已經過去,卻真實發生過,以人類曾經有過的基于地理知識或是能為地理知識所解釋的歷史活動作為背景,創設一個探究性學習的情境,必將給學生帶來“真實”的體驗。讓學生像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那樣,同歷史上的人們一樣在生活、勞作、歷險中,感觸、質疑、上下求索、總結、運用地理,重現人類所經歷的在實踐中感受和探究的過程。舉例來說,當講到季風、洋流的時候,我們應當了解在歷史上最先接觸到這一地理現象并總結規律加以運用的是勇敢的水手、精明的商人。課堂情境可以設置于幾個世紀前令人激情澎湃的“航海時代”,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影視、文獻資料,代入到航海探險的旅途。如果進入綜合復習階段,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上區域資源,讓探險之旅在目的上更加貼近于真實。

二、歷史思維的滲透,有助于強化細節的體驗

探究性學習應注重探究的過程。按布魯姆的說法,“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探究過程中的體驗比結果更重要。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往往強調地理“科學性”的一面,即便在探究中,我們也總是對一些重要概念放不開手,唯恐落下“概念都沒講清楚”的話柄,總是忍不住自己“赤膊上陣”,剝奪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即便是“有組織的”探究,也更多地強調從概念到概念的理性分析,容易給人枯燥的感覺。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細節的豐富有利于建立更加清晰的感性認識,而感性認識正是概念、原理、推論這些理性思維的基礎。

可是,在另一方面,新課程開展以來,也確實不乏被反對者攻擊為“表演”的課堂,“曲終人散”后沒有任何深刻的體驗留下。這種“表演”的課堂與“體驗”的課堂,區別恰恰在于細節之中。“細節決定成敗”,“人造”的探究課程降格為“作秀”,正是由于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缺乏對細節的把握。真實的魅力源于細節,缺乏細節的、充斥“表演”的過程當然也就令人感到“空洞”“不可信”,令人厭煩,這樣的過程又豈能給學生帶來有價值的體驗?而在這方面,歷史學所強調的“論從史出”,“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則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的地理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探究的素材和思維。

例如,在探究日—地運動關系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供歷史資料上所述的秦代疆域“南至北向戶”這一探究素材,從“北向戶”這一奇特的地理方位細節出發,完全可以展開對“南北回歸線”附近日出情況的深入研究。

又如,講到中國農業地域特征的時候,我們可以在中國地圖的旁邊擺上一張中國歷史年表,展露農業地域特征細節。學生能夠很清晰地看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和劃開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長城重合,能夠很自然地注意到中國歷史上王朝分裂時期實力消長帶來的南北界限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聯……

三、歷史思維的滲透,有助于賦予地理探究性學習實踐的價值

探究性學習理想的目標是使學生學以致用——運用學科知識應對實際的問題,甚至進而通過知識的遷移創造性地在新情境(創設的或實際的)中提出并解決新問題。可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這一點談何容易。學生的活動空間、活動的經驗和活動平臺有限,在課堂上是很難去開展“有(實用)價值”的實踐的。

年輕的學生或許沒有應用地理知識在實踐中“改天換地”的能力和資源,但這不妨礙我們以歷史為依托,對歷史上的地理變遷以及由此帶來的改變進行分析、假設、再現,甚至“改變”。做“事后諸葛亮”式的探究也未嘗不是為今后真正的實踐打下基礎。

以選修內容“城市規劃”為例,身處本鄉本土,大可研究一番地方史志,綜合地理學的知識,思考自己身處城市的古今滄桑變化。比如,就南通而言,從五代后周起,因鹽業而興,初建城池。今天常見的“圩”、“場”一類地名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城市發展定位和歷程?又如,探討現今號稱“近代第一城”的南通與張謇的城市設計規劃及其在中國的開創性意義:張謇規劃下的近代“一城三鎮”格局與今天南通老城改造、新城區建設間的對比,如東、啟東一帶的沿海鹽墾業所昭示的農業開發與工業建設之間的聯系,環濠河“五公園”與城市濕地環境、娛樂功能的映照,甚至進一步深入探究張謇規劃理念的理論源頭——轉學自日本的英國近代化工業城市布局理念和傳統中國城市規劃理念的碰撞,等等。這樣的探究議題,基于地理的學科知識,緊貼身邊的歷史,而這歷史又與我們真實的、隨時可能發生的實踐血脈相連,也就很自然地超越了課堂的限制,走向了真實。

歷史思維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只是在地理探究性學習中多學科知識綜合滲透的一例,推而廣之,物理學(研究南水北調中的力學問題)、化學(分析巖石圈的構成)、生物(地理環境與動植物分布)、語文(地名的詞源)、數學(公轉自轉、歷法、時區)……無不可以拓展。當然,地理學的思維也可以在上述學科的探究性學習中進行反滲透。

學科性是人類知識時展的產物,然而在探究性的學習中,思維的拓展應當超越學科的界限。

[參考文獻]

[1]房龍.房龍地理[M].黃一少,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第3篇

關鍵詞 高中地理課;教學;思維;能力

傳統的教育通常都只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養成,但卻容易忽視對學生求異品質的塑造。這往往造成學生想象力的缺乏,和思維的僵化,最終阻礙了學生的進步。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經常提到的一個重點問題。這種改革方向不僅順應了學生個性和品質的發展,而且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諸多積極地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到教學過程中,簡單的說來就是不應該像以前那樣實施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的練習而得到的這種能力,或者是有理論而缺乏實踐的空談,都不能真正實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而是應該在具體的教學生實踐中,通過教師個人的努力,比如說靈活的課堂設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同樣具有積極地作用。那么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利用一切有效的資源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呢?下面我就對此做幾點個人的看法,望與各位共同探討。

一、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良好的教學情景不僅可以為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而且還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課堂。為此,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都應該把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作為自己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日的工作中就要積極地為教學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此外,對于自己創設的教學情境教師還應該能夠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以發揮情景教學的優勢,進而達到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想象的目的,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質疑、思考,同時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有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的積極性才會逐漸被調動,他們的創造意識也才會逐步的提升,進而讓學生逐漸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

為了實現創造良好教學情景的目的,教師首先就應該具備良好的教學習慣,要敢于探索、敢于創新,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善于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比如說利用演講、辯論、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方法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此外,在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的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需求,了解他們的狀態,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幫助他們把每一次學習都當做是一次自我升華的機會,從而能夠主動的尋求進步。

二、傳授技巧,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

由于現今的高中地理教學越來越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為教師在教學中帶來了更多的有益之處,具體來說在高中地理學習中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分析問題的方法,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掌握正確思維方式才會真正的起到作用。此外,要學生善于思維,除了行為習慣的養成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畢竟思維能力的提升是在扎實的基礎上得到的。例如地理概念、結論是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礎,只有準確地理解這些概念、結論才能正確的掌握高中地理當中的其他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一步一步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引導學生認識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逐步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

三、利用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遷移思維

知識來源與生活,高中地理課本上的許多知識也是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實際,指導教學,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高中地理課教學的魅力就在于他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與實際緊密聯系。為此,除了善于運用實際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外,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還應該具備敏銳的思維,要善于捕捉和高中地理這一門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將環境問題、時政問題中的地理知識融入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所以,善于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同時,善于捕捉時下發生的社會熱點新聞,在以教材為藍本的基礎上,整合教學內容,及時地添加和更換教學內容,這樣我們的高中地理課堂就會是鮮活而且充滿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在這種環境下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活躍的,充滿生機的。

目前,人們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不再簡單的理解為有效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取得高分數。當下,在新課改理念得到深入貫徹的情況下,教學的質量更關注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認真的把握學情,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時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光.在高中地理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新課程學習,201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国产xx肥老妇视频|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特大巨黑吊av在线播放|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 香蕉视频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唯西川|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性护士movievideobest|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 国产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在线播放高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4乱码|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无码不卡av东京热毛片| 久久婷五月综合|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正能量www正能量免费网站|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蜜芽亚洲欧美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在线|日韩|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夜间禁用10大b站| jazzjazz国产精品| 好吊妞视频一区二区|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欧美理论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