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景觀設計思考范文

景觀設計思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景觀設計思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景觀設計思考

第1篇

關鍵詞:空間景觀;景觀設計;園林景觀;空間分隔

Abstract: in the limited land spac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pace space, such as design skill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atial landscape, this is landscape designer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design of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is article to combine product surplus living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space landscape, to meet the futur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rain.

Keywords: space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Space space

中圖分類號:TU9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從目前房地產發展的情況來看,隨著土地的進一步加劇緊缺,加上房價高企,尤其是在較多大城市房地產發展中產生一種趨勢,就是主要以小型樓盤為主。房地產的這種變化趨勢無疑給景觀設計師帶來了更大難度,其要求設計師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上通過采取分隔等手法來實現空間的拓寬多變。顯然在有限空間基礎上充分發揮景觀特色,就必須采取合理的布局來豐富空間,這是值得探討的設計問題。本文將結合實例來對于空間景觀的構思進行深入分析。

2. 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寓品盈居園林設計,園林面積約2300平方米,其中游泳池占了530平方米,四米的消防車道也占去了不少空間,整個小區園林可設計的空間變得非常局限,再加上整個園林建于地下車庫頂板之上,荷載問題也是重點考慮的因素,因此最終可設計的花園空間很小,在如此細的空間設計出精致豐富多變的空間需要設計師花很多心思,這也是本小區園林設計的一個重點考慮問題。

3. 空間景觀的設計手法

空間設計是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小區園林景觀空間設計要從實際出發,針對本住宅小區土地空間有限居住小區景觀特點,為了有效地凸顯出小區園林景觀的多變性以及豐富空間,根據小區空間原有狀態,采用多種空間組織手法,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面積,盡量滿足小區居民的各種需要,提高小區居民的人居環境。通過結合實踐,筆者分析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可適宜采取以下設計手法來豐富園林景觀空間。

3.1景觀空間的分割設計

居住小區園林景觀同居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實用性。為了豐富小區園林景觀空間的組織首先通過采取分割與滲透的手法。進行景觀空間的分割設計要滿足居民在綠地中活動時的感受和需求。當人處于靜止狀態時,空間中封閉部分給人以隱蔽、寧靜、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而對于開敞部分能增加人們交往的生活氣息。當人在流動時,分割的空間可起到抑制視線的作用。通過空間分割可創造人所需的空間尺度,豐富視覺景觀,形成遠、中、近多層次的空間深度,獲得園中園、景中景的效果。用墻體、綠籬和攀緣植物分割,

本項目中采取花架以及景墻來分割,能有效地拓寬空間,將有限的距離拉大,同時配以樹叢能增加空間層次。同時在本花園中的花架設計能使空間隔而不斷,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花架的尺度問題,花架設計過于粗壯則有堵塞感,過于纖細則反而起不到分割作用。

另外針對本項目平面空間非常有限,需要開拓立體空間,豎向空間產生視線的延伸主入口部分。為此本項目設計三面高低錯落弧形的造型水景墻,增強視覺的可延性,飾面用不同灰調的花崗石做細膩的變化,以石材表面處理的不同,色澤不同,厚度不用,以及相近的模數,營造出低調且多變藝術墻,景墻的周邊配合綠色的植物,充滿生氣。

3.2空間滲透設計

花園景觀空間的滲透與分割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滲透的分割將使得空間令人感到局促和壓抑,但通過景觀空間的滲透可有效地向相鄰空間的擴展、延伸,產生層次變化。空間滲透手法主要是通過采取采取景墻設置分割物時,可利用花架等相互滲透。本小區就是巧用花架的設計,不但可分割空間,還能使兩側的景物互為因借,彼此襯托。花架在這里作為中景,使空間具有遠、中、近3個層次,產生空間延伸的效果,是利用“分、隔、擋、通”的園林藝術手法,挖掘住宅樓區土地潛力,以有效地擴大綠化面積,彌補綠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種綠化形式。通過采取花架等設計打破了樓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連的舒適、整潔、美麗、幽雅的生活空間,改變居住區的生態環境。 同時設計在休息平臺上的休閑亭充滿現代氣息,鋼材、木材、混凝土、花崗石融合在一起,與景墻形成呼應,構成和諧比例,從每個角落觀看都具有不同的風景,強化步移景換的感受,提升了環境的品質。

另外為了進一步增加小區花園空間的滲透效果,整個花園的綠化主要以高低錯落的花基為主,花基的飾面和景墻的材質采用同一個元素灰色基調,以不同的石材切割和表面處理作出無限的變化,使整個園林充滿細膩感。立面采用灰色的基調,地面則應用了溫暖的色調,以紅色,橘色,黃色組合成親切的地面色塊。

3.3水景設計

水景是小區花園景觀空間得到豐富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充分利用水景可有效地豐富的景觀空間。更高的層次還表現在對空間的建構,通過水景表現空間的本質。鑒于此,在居住區景觀空間設計中,應重點考慮到水景的靈活設計元素。通過水景在其中可以組織景觀序列、限定空間布局、聯系空間層次。

在本小區景觀空間設計上,通過采用水景對視線的引導作用,以聯系空間層次,展開空間序列。設計時充分利用水景墻中水的流動性和引導性,發揮水體對人的視覺美化作用,更能強化視覺的復雜變化的特點。通過采用水景墻的人工噴泉的流動性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在聯系和引導居住區景觀空間層次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采用水景墻的水體來引導景觀,能使各個空間層次和院落組團相互貫通, 形成連續的景觀序列。同時要結合景觀中的節點處理, 強化景觀空間的可識別性。水體是活躍而又親和的景觀元素, 人本身又具有親水的天生, 所以利用水體來引導景觀空間可以避免生硬、牽強的感覺。水的流動會使人產生某種心理的期待, 順著水流行進, 觀看到不同的水景形態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種期待感, 于是人們在美的享受中自然地從一個空間層次進入下一空間層次。

4.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思考

通過對本小區園林空間景觀設計實例以及筆者對園林空間設計的思考,筆者認為要實現園林景觀在空間上變化萬千,這已經與傳統小區環境景觀產生了變化,這是未來園林設計發展的新理念。結合筆者實踐以及思考,對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凸顯性質作了分析:

(1)景觀空間設計的滲透性。針對目前房地產土地空間的逐漸有限性,加強小區花園的滲透性是未來園林設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獲得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首先要強調住宅區環境資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規劃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適當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能均勻享受到。其次,要強化圍合功能強、形態各異、環境要素豐富、安全安靜的院落空間,達到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從而創造溫馨、樸素、詳和的居家環境。

(2)景觀設計適宜強調文化性。崇尚歷史、崇尚文化是近來居住景觀設計的一大特點。開發商和設計師開始不再機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環境景觀,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住宅區的規劃和策劃,通過建筑與環境藝術來表現歷史和文化的延續性。

(3)景觀設計適宜強調藝術性。在過去的景觀設計來看,住宅區的設計與建設時盛行過歐陸風情式的環境景觀。同時居民開始更加關注生活區周邊環境的舒適性。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是住宅區景觀設計的又一趨勢。

5. 結語

過上述園林設計手法分析可知,空間設計是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小區園林景觀空間設計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小區空間原有狀態通過采用多種空間組織手法來豐富景觀空間。對景觀設計著眼于如何創造和優化空間,將有限的場地規劃出盡可能多樣的空間,給使用者視覺上、心理上豐富的感受,通過花園空間實現了從一個完全未充分利用的空間到住宅居住空間的完全拓展。

參考文獻:

[1] 林濤,張景禎.淺談現代住宅小區景觀空間園林設計[J].科技傳播,2011,28(09):118~119.

[2] 趙海燕,趙軍,聞玉輝.淺談園林景觀空間設計重點[J].價值工程,2011,27(01):31~33.

第2篇

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市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對于濱水區域,其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必須加強對生態景觀的設計,以提高整個濱水景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時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實現對水資源的存儲,并且降低水資源中攜帶的各種污染物。本文就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介紹,希望能夠為濱水城市景觀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

海綿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應用

濱水景觀設計是指,距離水域空間200~300m范圍內的空間,也可以將其延伸至距離水域1~2km范圍內的空間。濱水區域是連接陸地和水域的主要部分,對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進行濱水區域景觀設計時,要特別注重對其排水系統的設計,否則就會增加該區域的地表徑流量,導致周圍水系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甚至產生比較嚴重的水資源污染現象。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它要求其景觀生態系統具有像海綿那樣的彈性,最大限度地控制流入江河湖泊的降雨量,實現濱水區域中水資源的重復循環利用。

1濱水景觀的特點

1.1開放性濱水景觀是連接城市和水域的主要區域,是整個城市公共綠地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該區域具有較高的開放性,是人們進行各種類型戶外活動的主要場所。

1.2多樣性為了平衡城市的用地情況,各個地區都在其城市濱水區域建立了多樣化的娛樂場所、運輸碼頭等,使得濱水區域的建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1.3生態敏感性為了確保整個濱水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植物景觀設計成為濱水區域景觀設計的重點內容,該區域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能夠為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同時,其景觀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其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嚴重的破壞。

2基于海綿城市概念的濱水景觀設計原則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在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濱水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破壞,水質污染現象非常嚴重,各種景觀的設計更是相互不協調,沒有充分發揮濱水景觀親水性的優勢。海綿城市概念要求在濱水景觀設計時,充分利用濱水區域的自然特點,保護濱水區域原有的生態體系,實現人類、自然、土地以及水資源的和諧相處。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守的原則如下:

2.1防洪原則濱水景觀設計完成之后,除了要能夠滿足人們基本的休閑和娛樂目的,還要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當遇到強降雨天氣時,能夠避免洪水對濱水區域的威脅。

2.2生態原則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還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生態學理念,以實現對當地環境的最大保護,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因素對濱水環境景觀的影響。

2.3空間層次性原則景觀設計過程中,注重垂直方向景觀的設計,如營造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或者平臺,增強人們對道路的立體感,同時還可以根據地形的變化特點,設計不同高度的植物種類,營造豐富的垂直景觀效果。

2.4完整性原則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點線面的合理配置,實現城市、濱水區域和水源環境的相互協調,得到一個完整的城市生態系統。

3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有效解決了其水資源循環問題,實現了對濱水區域水資源的保護。圖1給出了海綿城市概念下濱水景觀中排水設計思路和傳統情況下設計思路的對比。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其平均排放量降低了一半以上。

3.1道路景觀的海綿體設計道路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整個城市面積的10%~25%,因此,在濱水景觀設計中,首先要解決道路海綿體的設計。具體的設計方法如下:首先,在道路土層上面鋪設一定厚度的碎石子,實現對各種滲透水的存儲、過濾和導入。然后,架設具有較強導水性能的PP塑料管,并且采用網格鋪設模式。最后,再鋪設混凝土,道路上預留排水孔。這樣雨水和空氣能夠方便和道路下面的土層進行循環,確保土層中各種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實現對水資源凈化和污染物分解的目的。

3.2廣場的海綿體設計廣場屬于城市景觀之一,為了便于居民的行走和游憩,其地面一般采用硬質鋪裝材料,對雨水的滲透性較差。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廣場景觀設計,在選擇鋪裝材料時,可以選擇滲透吸水能力較強的鋪裝材料,實現對水資源有效涵養。目前,滲透性鋪裝材料在我國便道鋪設中的應用較多。

3.3生態廊道的規劃設計生態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實現濱水空間中各生態斑塊的聯系和隔離,通過設置不同的生態廊道,實現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有效結合,營造大規模、多樣化的生態環境體系,為生物的遷徙和水資源的循環提供便利。如XX河濕地公園在設計過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將沿河徑流、水塘、低洼地作為濕地,納入整個雨洪調蓄與凈化系統,緩解城市內澇,回補河道景觀用水,形成分級雨洪凈化濕地。(2)其次,在園區內將城市休閑游憩與河道生態環境的建設相結合,建立連續的慢行網絡,并改造斷面形式,創造更多的親水空間。(3)將濱河土地開發與河道整治相結合,以河道景觀為契機,引導城市內部更新,提升土地價值,增強城市活力,促進濕地景觀與城市宜居環境協同發展。(4)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駁岸中,恢復河道生態狀況與自凈能力,重現河道的生命力。(5)凈化緩沖周邊水質壞境,結合XX河內圍林地空間的組織,同周邊的城市環境形成良好的交融關系,構筑成城市海綿綠肺,中心生態基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將調蓄設施與城市即有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結合在一起,有效降低了景觀建設所需成本,同時注重對園區中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泥土水池的工程量,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另外,公園中心大面積的生態濕地,形成城市綠肺;水溝管網的雨水收集、水土涵養、泄洪防澇等功能,增加了城市的“藍”、“綠”空間,降低了城市熱島效應,改善了人居環境,也為城市帶來較高的生態效益。總之,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海綿綠芯”理念,使城市公園具有“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生態功能,不斷延長城市綠線,增強城市中心綠色地塊,提高對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讓城市與自然互動,同時成為規劃中新老城區的休閑綠色場地。

4結論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污染現象更加嚴重,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成為降低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方式。目前,海綿城市的概念在我國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還相對較少,也沒有建立比較規范的標準。本文主要介紹了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城市濱水景觀不同于一般的景觀,其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敏感性的特點,因此,必須引入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文中還以道路景觀、綠化帶景觀以及生態廊道的景觀設計為例,介紹了海綿城市概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藍.現代城市濱水景觀建設的思考[J].廣西城鎮建設,2012(6)

2李心怡.淺談城市濱水景觀規劃的方向[J].民營科技,2010(6)

3周瑩瑩,石鎮琪,劉艷.試析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趨勢及設計要點[J].現代園藝,2012(7)

第3篇

關鍵字:景觀規劃設計;多元化;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 TV4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概念和原則

1.1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概念

景觀設計是指在某一區域內創造一個具有形態、形式因素構成的較為獨立的, 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它必須具有兩個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它必須作為一個有光、形、色、體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間形態,較為獨立的并易從區域形態背景中分離出來的客體;二是社會屬性,它必須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 有觀賞功能, 改善環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過其內涵,引發人的情感、意趣、聯想、移情等心理反應,即所謂景觀效應。

1.2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原則

1.2.1堅持社會的原則。賦予環境景觀新切宜人的藝術感召力,通過美化生活環境,體現社區文化,促進人際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設,并提倡公共參與設計、建設和管理。

1.2.2堅持經濟性原則。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及地方經濟狀況,注重節能、環保、節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提倡樸實簡約,反對浮華鋪張,并盡可能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達到優良的性價比。

1.2.3堅持生態原則。應盡量保持現存的良好生態環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態環境。提倡將先進的生態技術運用到環境景觀的塑造中去,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2.4堅持地域性原則。應體現所在地域的自然環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地域特征的空間環境,避免盲目移植。

1.2.5堅持歷史性原則。要尊重歷史,保護和利用歷史性景觀,對于歷史保護地區的住區景觀設計,更要注重整體的協調統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住區景觀設計呈現出十分繁榮的景象,然而由于開發商的單純商業炒作面忽略了環境內涵品質,使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出現了諸多弊端,目前居住區景觀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2.1 盲目模仿跟風, 缺乏和諧意識。

目前, 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炒作之風盛行, 很多設計師僅仿其形式,缺少創新與和諧。受歐陸風影響, 無視建筑風格和周邊環境, 在景觀設計中力推羅馬柱、歐式線角與雕塑小品當熱帶風漸盛時, 置當地氣候和地理環境于不顧, 一味推崇熱帶風格的設計, 將原有環境風貌摒棄殆盡。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應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居住區周邊環境特點以及居住者的喜好在居住區中適當引人國外居住區環境景觀的一些特點, 特別是對涉外企業及外籍人士曾經和現在生活、活動頻繁的區域, 適當營造一點歐式居住環境, 對豐富我們的居住區形態, 滿足多元的審美需求會有所裨益, 但決不應成為“ 風氣” 和怕寸尚” 。

2.2 人性化設計欠缺, 缺乏親切感

人是小區空間的主體,任何規劃設計都應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體現對人的關懷,根據嬰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創造出滿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間,同時考慮普遍性與針對性,如要對所有人群開放,同時也要考慮老年人和兒童戶外的生活需求,盡可能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實現人與景觀有機融合。這是因為老年人和孩子們由于生理和心理條件的變化, 自身的需求與現實的環境時常產生距離。

2.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與落實

長期以來,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各行各業所倡導, 景觀設計也不例外,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卻大打折扣,得不到有效地貫徹與落實。其一, 忽視地域環境特色和個性特色,抄襲雷同現象較為普遍, 其風格與形式很容易過時, 缺乏可持續性;其二, 在綠地系統設計中, 不注重樹種的多樣性, 最終影響綠地系統植物群落的穩定性;其三, 在植物材料選用上過度追求植物的珍奇與奇特, 忽視了本土植物的利用, 也不利于綠地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其四, 忽視居住區景觀的動態發展, 隨著樹木花卉的不斷成長, 空間擁塞、比例失調的潛在問題沒有引起重視。

3 對改進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思考

3.1多元化。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我們需要不斷提升審美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重視個性化設計風格。如親地空間可以增加居民接觸地面的機會,親水空間,營造出人們親水、觀水、聽水、戲水的場所;創造適合各類人群活動的室外場地和各種形式的屋頂花園等等;硬軟景觀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車庫、臺地、坡地、宅前屋后構造充滿活力和自然情調的親綠空間環境;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筑的形式、尺度、色彩、質地的變化區分主次建筑,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空間序列的組織營造空間大小,開合的變化,形成光影的明暗對比,構成有起伏、轉承的空間。

3.2 人性化設計

視覺形態方面,住區景觀視覺最重要的特點是從內往外看,要考慮從每家每戶住宅看出去的視覺景觀效果,同時考慮立足于景觀小品之中看周圍建筑的感受,要有一定的尺度、比例感。

行為活動方面應多配活動場所,多配各種類型的活動場地。如面向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兒童等等,面向散步的、跑步的、聚會聊天的等等。硬質與軟質場地相結合,設置一定規模的硬質廣場,如晨練、小孩溜冰等,配有軟質場地,可以用來吸收噪音,美化環境,根據不同土地條件環境,樹種特性以及綠地功能要求,通過將多個樹種、草種以及景園小品靈活配置和巧妙的藝術加工,組成造型美觀多樣的如意圖案,達到線條流暢、層次豐富、深含寓意,創造出優美宜人的居住環境。

3.3 設計規范。

監督管理機制我國景觀設計行業管理很不完善,隨意性比較強,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如景觀設計單位資質的管理和核發、景觀設計招投標工作、景觀設計工程的驗收等方面的管理和監督都比較松散, 這也是影響居住區景觀設計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管理部門應積極地出善的管理政策、監督辦法, 有針對性的開展對居住區景觀及公園、市政廣場等景觀設計的細化管理。

4 結語

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是一個涵蓋多方面的持久發展的領域,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學科的拓展和其他學科的介入而不斷深化,使之更加科學化,更加人性化,讓人們在其中能夠緩解壓力、擁有一個美好舒適的心情。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在线观看| 菠萝菠萝蜜在线免费视频|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免费大全 |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大香伊蕉国产av|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老师的丝袜在线看| xxxx日本免费|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有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青青草91在线|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jizz中文字幕|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网|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欧美xxxx18动漫|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4hu四虎最新免费地址|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欧美bbbbxxxx|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精品|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538精品在线视频|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真实调教奇优影院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