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醫的基本理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循證護理近年來已在我國護理領域迅速推廣,意為“遵循證據的護理學”,可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所獲的臨床資料,結合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考慮患者的愿望和價值,制定完善的護理措施。實踐步驟為:確定問題;檢查有關文獻資料;評價證據的真實可靠程序及臨床價值;根據資料、護理人員、患者三者之間的能動關系制定最佳護理計劃;實施計劃進行自評和評議。中醫基礎理論以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護)為特點,以中醫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與病理為基礎。中醫一貫重視護理,古訓有“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之說,中醫護理包括精神修養、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護理與禁忌及用藥護理等方面的內容。為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在護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循證觀念,圍繞以“患者為中心”創造特色整體護理。
2循證護理與中醫基礎理論的聯系
2.1以實證為依據循證護理的核心思想是尋求證據,應用證據。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應用實證,以對患者實施最佳的護理。中醫基礎理論是通過整體人體感官的“望、聞、問、切”獲取患者宏觀物理表象及自我感受,將這些信息“四診合參”,經過歸納、辨析,形成對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功能狀態的認識,作為論治施護的目標和證據。兩者都重視臨床證據和文獻依據,但層次、角度和目的有區別,循證護理注重的是對診斷和治療結果的量化,標準化分析與評價,主要用于指導臨床決策,而中醫護理更重視患者個體的主觀感受和客觀表現,對文獻研究也偏于定性而無量化,缺乏統一標準。
【關鍵詞】 中醫理論;左傳;內經;醫學史料;傳統文化;五行
Abstract: The medical historical data in the “Left Biography” show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s of TCM basic theor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 article expose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to develop and carry TCM from the relative items concerned in “Left Biography” on Yingyang Five Elements,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healthykeeping,diseaseprevention,treatment principle and methods.
Key words: TCM theory;“Left Biography”;Internal Classic;medical historical data;traditional culture;five elements
到目前為止,春秋其時的醫學史料惟有從先秦經史諸子文獻中尋找?!蹲髠鳌肥莻鳌洞呵铩方浀闹匾?,劉知幾在《史通·雜說上》稱其“著述罕聞,古今卓絕”[1]。以往,人們更多地以之為了解春秋歷史的文獻,或是研究先秦文學的范本。然而《左傳》的內容遠遠超出歷史和文學的范疇。這本著作,保存了許多醫學史料,藉此可窺春秋時期中醫學之概貌。
中醫學以我國傳統哲學為理論架構,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陰陽五行學說。春秋時期盡管卜筮依然存在,但陰陽學說已被社會認可,成為人們日常解釋自然現象的重要工具。僖公十六年,周內史叔興評論六鹢退飛過宋都之事時說:“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在也?!碧烊撕弦坏募獌从^在當時已經動搖,許多奇異現象在當時的有識之士看來不過是陰陽變化的作用所致,然而天人合一的吉兇觀仍然是勸導君主實行德政的重要政治工具。在《左傳》中尚未見到人體臟腑陰陽之劃分,惟有僖公十五年論及“陰血”和昭公元年論及“陰陽疾”。雖然憑此還不能明了陰陽在當時是否已用于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但至少可以證實其已經應用于醫學領域。
1 五行
《左傳》對五行的記載尤多,正如襄公二十七年子罕語:“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背浞终f明人們對五行的重視。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故有五行之官,是為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逼洳捎谩澳尽⒒?、金、水、土”的次序,木生火,金生水,土之所以列于最后,應是因為人們尊崇職掌稼穡農耕之大神后土,而且人們在論方位時,屬土的“中”往往列在最后。再如《尚書·洪范》之謂“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2],亦以“土”為最后。因此,可以認為春秋之時“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理論已經形成。
再就是五行相克的關系,如昭公三十一年及哀公九年,史墨明確指出:“火勝金”,“水勝火”[3]。而文公七年,郤缺言于趙盾曰:“九功之德皆可歌也。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薄傲敝?,水、火、金、木、土,完全是以五行相克的準確次序排列,充分反映人們已認識清楚了五行相克規律。
五行與自然界萬事萬物的聯系也多有闡述。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則昏亂,民失其性。是以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比照《素問·六節藏象論》之謂:“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保?]兩者前后傳承,何其相似乃爾!此外,五行方位與顏色的匹配也可從昭公十二年,子服惠伯謂南蒯:“黃,中之色”而知其一?!蹲髠鳌凡⑽从涊d五行與五臟的關系,或許當時還未產生五臟配屬五行的理論。盡管在后世醫學中五味、五色、五聲、五位皆與五臟有聯系而與五行相屬,但實際上是前者先配屬五行而后才產生與五臟相聯系的理論。
2 病機
在疾病機理方面,從《左傳》之中亦可以看到許多有探討價值的證述。僖公二十四年,富辰勸諫周王勿以狄伐鄭時說:“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泵?,即目不明。不良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也引起人們的重視。哀公五年,齊景公勸大臣無憂君位時說:“二三子間有憂虞,則有疾疢。”而嚴重的情志刺激甚至造成致命的心疾。僖公三十年,衛國周歂正欲參加太廟祭禮,剛到門口,突然“遇疾而死”;襄公三年,楚國子重伐吳,軍士傷亡慘重,又失一將一邑,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疾而卒。周歂之死,或許是因為其在殺害正直的元咺后內心惶恐不安,以致猝發心疾;而子重則完全是因為憂慮抑郁,內心不堪壓力而疾作。再如昭公二十五年,在酒宴上,宋公使叔孫昭子右坐,兩人語調甚是憂郁,幾似哭泣,樂祁退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昶侨ブ?,何以能久?”《素問·六節藏象論》亦謂“心者,生之本”[5],憂郁哀戚而心之氣喪失,魂魄離散則生之本湮滅,現代所謂“抑郁是隱形殺手”就是這個道理。不良的環境和嗜好亦能導致嚴重的心疾。昭公二十一年,周景王將鑄大鐘“無射”,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乎?……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則和于物?!屎吐暼胗诙赜谛?,心億則樂。窕則不咸,槬則不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今鐘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次年,“王有心疾,乙丑,崩于榮锜氏”?!皹ァ敝嘎曧懞艽?。這種喧囂環境能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近有很多研究資料表明,長期置身于喧鬧的噪聲之中,不但聽覺器官受損,而且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都會受到損害。周景王就是因不堪大鐘音響的驚擾而猝發心疾致死。當今不少青年男女恣情于蹦迪搖滾大分貝噪聲之中娛樂,若沉溺過度不知持養之道就會嚴重損害心身健康。
《左傳》中提到了一些病名。昭公元年,趙孟問醫和:“何為蠱?”醫和對曰:“溺惑亂之所生也。”蠱疾是由于過度神志昏亂所致。這種疾病往往使人喪失工作能力。宣公八年,晉胥克有蠱疾,郤缺為政。秋,廢胥克。《左傳》還兩次提到“痁”,即瘧疾。昭公二十年,“齊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諸侯之賓問疾者多在”??追f達疏曰:“疥當為痎,痎是小瘧,痁是大瘧?!备羧找话l之瘧曰痎,多日一發之瘧曰痁。再如,哀公二年,晉鄭鐵之戰,繁羽詐稱趙羅“痁作而伏。”此外,昭公四年,叔孫豹夢見豎?!昂诙蟽E”。哀公十四年,齊公孫告訴闞止:“有陳豹者,長而上僂,望視。”“僂”即佝僂,“望視”即遠視。襄公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于頭。濟河,及著雍,病,目出?!鞍D疽”即熱毒熾盛的癰疽,“瘍”即已破潰的瘡瘍。
《素問·調經論》:“黃帝曰‘余聞刺法言,有余瀉之,不足補之’?!保?]《靈樞·邪客》:“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余,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保?]其中體現的治則都是“補不足而瀉有余”,從而達到《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謂的“以平為期”。[8]這種認識乃源于傳統思維理念,也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左傳》之中,這一理念已經充分體現。昭公二十年,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笨梢姴粌H醫道講究“反之以平”,飲食之道亦講究“濟其不及,以泄其過”而平君子之心。音樂之道亦是如此,雅樂講究“中正平和”,哀而不傷,樂而不,思無邪。“中庸”并非消極思維,去有余而補不足正是人為干預的積極措施,以達理想之境界而非一時之茍且。隨著千百年來社會風氣日漸頹廢,“中庸”成了世故圓滑之術的代名詞,喪失其真已久。
3 總結
《左傳》中的醫學史料可以清晰地反映在《內經》之前中醫學基本理論形成及醫學實踐的軌跡,盡管這些記載是零碎不全的,但是足可說明傳統文化與中醫學是一脈相承的!《左傳》以她載述之厚重,文筆之細膩激起我對先秦文史的深深向往,并由她引領我進入優秀主流傳統文化的殿堂。遨游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和碰撞的海洋里,可以歷煉辨析與思維,提升認識和智慧?!蹲髠鳌匪浭龅尼t和名言:“上醫醫國,其次疾人。”醫道的崇高在于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千載道統,天下誰御!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倘若每一位中醫學人都能如此,那么我們就可能有一個通古達今的智者所具備的目光和胸懷,應對機遇和挑戰就會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浮躁,從而較準確地把握中醫學的發展方向,并使之盡量接近其客觀規律。
參考文獻
[1] 劉知幾.史通[M].北京:藍天出版社,1999:143.
[2] 先秦.尚書[M].長沙:岳麓書社,2001:121.
[3] 戰國.左傳[M].長沙:岳麓書社,1988:402.
[4] 顧從德刻本.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66,67.
[5] 顧從德刻本.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67.
[6] 顧從德刻本.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334.
[7] 趙府居敬堂刊本.靈樞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112.
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寓醫于食”之說,它是指,有些中草藥既是藥物,又可作為食物的原料,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成書于東漢末年的《神農本草》收載藥物365種,其中大棗、枸杞、當歸、百合、地黃等既是藥物又是可作為藥膳的原料。名醫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中專設有“食治”篇,其中收載可食用的藥物154種,分別按果實、菜蔬、谷米、鳥獸四門加以論述。
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在傳統中醫實踐中,具有藥物的屬性,其又具有相當長的食用歷史,具有食品的屬性。在臨床工作中護士沒有處方權,但對于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護士就可以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來指導患者根據其疾病具體來服用。本文通過對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51號)中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對名單中的物品的性味、歸經、功效與主治、用法與用量及飲食禁忌作了較全面的研究,希望幫助臨床護理工作者對患者進行正確的飲食指導提供依據,進一步和諧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1 根據性味及歸經,結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1]的中醫四季養生原則,歸納出四季適宜服用的物品。
1.1春日養陽宜多食甘而少食酸,養脾疏肝。適宜食代代花、黑芝麻、枸杞子、山藥、甘草、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雞內金、麥芽、萊菔子、薏苡仁。因為代代花味甘苦,入胃、肝經,有舒肝,和胃,理氣的功效。黑芝麻性平味甘苦,入腎、肝、大腸經,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作用。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作用。山藥、甘草、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雞內金、麥芽、萊菔子、薏苡仁,這幾種藥均是性溫或平,味甘,都具有健脾養脾的功效。
1.2夏季應少食苦味,多食酸味、咸味,飲食不可過寒貪涼,過食冷飲。[2]養心。宜食蓮子、酸棗仁。
蓮子性溫味酸甘,入脾腎心經,具有養心安神功效。酸棗仁性平,味酸甘,具有寧心功效。
1.3秋季應多食些滋陰養血、清燥潤肺之品,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點酸味果蔬以利肺氣。順應肺氣清肅下降的特點。適宜食用烏梅、白果、苦杏仁、薤白、蜂蜜、黑芝麻、阿膠。烏梅性平味酸,歸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斂肺的功效。白果性平味甘、酸、苦,歸肺經,具有斂肺功效??嘈尤市詼匚犊?,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功效。薤白性溫味苦辛,歸胃肺大腸經,具有行氣導滯功效。此外蜂蜜、黑芝麻可以潤燥生津,阿膠較為滋膩,如果使用不當,會產生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副作用。應配合健脾理氣的物品,如山楂、麥芽等,以防產生副作用。
1.4冬季飲食上要多食苦味及辛味食品。注重養護腎氣,使腎精充足。宜食丁香、八角茴香、肉桂、益智仁。幾種物品味均為辛,歸腎經,都具有補益腎精之功效。
2 根據性味、歸經及功能主治,歸納出適用于一些常見證型的物品
2.1對于脾胃虛寒、食少吐瀉,寒性腹痛的病人,適宜食用: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肉豆蔻、花椒、砂仁、香薷、生姜、益智仁、紫蘇、黑胡椒、藿香、肉桂、干姜、高良姜。這些物品的性味,除后三種外屬于辛溫,肉桂、干姜、高良姜性味屬辛熱,全部歸經均入脾胃經,均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2.2對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的病人,適宜食用佛手、香櫞。這兩種物品性溫味為辛、酸、苦,均具有舒肝理氣的功效。
2.3對于食積不消的病人,適宜食用雞內金、麥芽、郁李仁、萊菔子。這四種物品性味為甘平,均入脾胃經,均具有健脾開胃消食作用。
2.4對于脾胃虛弱,久瀉或大便溏泄的病人,適宜食用山藥、甘草、白扁豆花、芡實、麥芽、茯苓、蓮子、黃精。這些物品性味均為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功效。
2.5對于燥熱咳嗽,干咳無痰的病人,適宜食用玉竹、胖大海、桑葉。這三種藥物性味均為甘寒,入肺經,具有清肺潤燥的功效。
2.6對于小便赤澀淋痛的病人,適宜食用蒲公英、鮮白茅根、鮮蘆根。這三種物品性味為甘寒,蒲公英入胃經,鮮白茅根入胃、肺經,鮮蘆根入胃、肺經,均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2.7對于目赤疼痛的病人,適宜食用決明子、梔子、桑葉、、槐花、槐米、蒲公英。以上物品性味屬苦寒,除梔子外,均入肝經,但均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
3 用法用量
有些物品含揮發油或是氣味芳香,因而不能加熱時間過久,加熱時間過久,將使揮發油大量損失,則治療和食用效果均會減弱。因而具有這種特點的物品入煎劑,不宜久煎宜后下。[3]這樣的物品有: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魚腥草、紫蘇、薄荷、砂仁。此外山藥也不能久煮食用,否則破壞山藥中所含的淀粉酶,減弱山藥的健脾助消化作用,還破壞山藥所含的其他營養成分。
有些物品不宜加堿煮食,加堿會破壞物品所含的營養成分,使營養價值降低。這樣的物品有:刀豆、山藥、薏苡仁。
有些物品生食是有毒的,必須加熱以后才可以食用;而鏈子性澀滯,可影響脾胃的功能。所以也不可生食??偨Y出不可生食的物品有:白果、桃仁、蓮子、白扁豆花。
有些物品不能過量服用,過量服用會引起中毒。例如,百合、苦杏仁、桑椹。百合可引起心煩心悸、瑟色潮紅、坐臥不安、全身有蟻行感,以頭部為甚的過敏反應的報道,大量服食時候宜慎[4];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食后可被酶水解產生氫氰酸。氫氰酸吸收入血和組織呼吸酶結合,使酶的功能減弱,造成組織缺氧,甚至抑制呼吸中樞,出現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瞳孔散大等急性中毒癥狀,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故苦杏仁不應過量食用。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質,這種物質能使腸道內的各種消化酶,特別是胰蛋白酶的活性減弱,破壞C型產氣夾膜桿菌釋放B毒素的能力,引起出血性腸炎,還可出現鼻出血、頭暈、昏迷等癥狀,故桑椹不宜多食。此外榧子,多食助火,滑腸,故也不宜多食。
有些物品可以外用的,例如,馬齒莧、赤小豆、魚腥草、蒲公英、蝮蛇、藿香。
另外,由于牡蠣屬于貝殼類藥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先入煎30分鐘左右在納入其他藥同煎。阿膠容易粘附于其它藥渣及鍋底,既浪費藥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后,再與其它藥汁兌服。
4 中藥的飲食注意與禁忌
4.1證候用藥禁忌
有些物品性溫味辛或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陰虛內熱者慎用或忌用,如,小茴香、生姜、黃芥子、橘皮、香櫞、砂仁、胡椒。
有些物品藥性寒涼,對于脾胃虛寒者,會加重病情。所以脾胃虛寒者忌服。如,小薊、枳子、鮮蘆根。
有些物品有清熱瀉火的功效,所以對于脾虛便溏者忌服。如,魚腥草、梔子。
有些能耗氣,所以氣虛者忌用。如,桔紅(橘紅)、萊菔子。
潰瘍病及慢性胃炎患者忌服青果。
4.2與中藥配伍(合用)禁忌
服用中藥黃芪、黃芩、葛根時不宜食用苦杏仁?!侗静萁浖ⅰ氛f:“杏子惡黃芪、黃芩、葛根”,故服黃芪等藥物時不宜食用苦杏仁;丁香與郁金為相畏之品,故不可同用;肉桂不宜與赤石脂同用;桔梗不宜與白芨、龍眼、龍膽草、豬肉同服;萊菔子不可與地黃、首烏同服。
4.3與西藥配伍(合用)禁忌
服螺內酯、氨苯蝶啶和補鉀藥時不宜食用刀豆,以免引起高鉀血癥;服糖皮質激素時不宜食用山藥,因為山藥含糖分較高,糖皮質激素能促進蛋白質分解,加強糖元異生,并抑制外周葡萄糖的分解,故服糖皮質激素后應間隔一定時間后進食;服用維生素K時不應食用山楂。維生素K 為止血藥,山楂為活血藥,中所含的維生素C可使維生素K分解破壞。服磺胺類藥物及碳酸氫鈉時不宜食用山楂,山楂為酸性,食用可使磺胺類藥物在泌尿系統形成結晶而損害腎臟,使碳酸氫鈉的藥效降低;服用糖皮質激素時不宜食用龍眼肉(桂圓)。糖皮質激素有抑制糖分解,促進糖元異生、升高血糖的作用,服用糖皮質激素時不宜食用含糖量高的食品。[5]龍眼肉含糖量較高,故不宜食用;服苦味健胃藥及退熱藥時不宜食用龍眼肉。服苦味健胃藥及退熱藥時不宜食用甜味含糖分高的食品,因甜味含糖量高的食品能影響藥物療效。龍眼肉為含糖分高的甜味食品,故服苦味健胃藥及退熱藥時不宜食用。
4.4與其它食物禁忌
山楂不宜與豬肝同食,降低營養價值;不宜與黃瓜、南瓜、胡蘿卜、筍瓜同食,山楂所含維生素C會被分解破壞;不宜與海味同食,否則,可引起便秘、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蜂蜜不能與寒涼物品同服,如豆腐、韭菜,否則易引起腹瀉。青果不宜與蘿卜同時食用,蘿卜含有較多的抗酸酵酶,會破壞其他水果中的維生素C,青果為含維生素C較多的食物,故青果不宜和蘿卜同時食用。
有些物品含有較多的鞣酸,海味食物中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二者同時食用,鞣酸可與鈣和蛋白質結合,影響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還會導致腸胃不適。故不宜與海味同時食用。如青果、桑椹。
4.5特殊人群禁忌
有些物品是有毒的,或是活血祛瘀藥,或是溫熱性食品,可生熱助火,變生熱性疾病,對妊娠婦女可能造成流產,所以應忌用。如山楂、白果、龍眼肉(桂圓)、肉桂、苦杏仁、魚腥草、香櫞、桃仁。
小兒臟腑功能薄弱,容易生熱生寒導致疾病,不宜多食偏熱偏寒的食品。龍眼肉甘溫助熱,小兒多食可以積熱發病。故不宜多食。
有些藥物還有回乳的作用,所以哺乳期的婦女應忌用。如麥芽。
有出血傾向的病人忌用活血的藥物。如肉桂。
4.6食用時注意
空腹不宜多食山楂,山楂消積化滯之力較強,所含的酸性成分較多,空腹多食,會使胃中的酸度急劇增加,容易導致胃部疼痛不適,誘發疾病,甚至導致潰瘍;體弱、久病體虛不宜食用山楂。
蜂蜜食用時不宜用沸水沖飲。食用蜂蜜最好用水溫不超過60攝氏度的溫開水沖飲,不可用沸開水沖飲。如果用沸水沖飲,不僅不能保持蜂蜜原有的天然色、香、味,還會不同程度地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能使蜂蜜所含的維生素C損失1/3或1/2。還會使淀粉酶產生分解,其他營養成分發生變化。故不宜用沸水沖飲。不宜食用生蜂蜜。蜜蜂在釀制蜂蜜時,常會采集有毒的花粉,華源短缺時,采集的有毒花更多,不慎食用有毒花粉釀的蜂蜜容易發生中毒。蜂蜜在收獲、運輸、保管過程中還容易污染細菌,人食后將會感染疾病,食用污染肉毒桿菌的蜂蜜,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加熱即可殺滅病原微生物。
不宜食用已經腐爛的生姜。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稱為黃樟素的有毒物質,它能使肝細胞變性,動物實驗表明能誘發肝癌和食管癌。故爛姜雖辛辣味仍存,毒害已非常明顯,是不能食用的,尤其是有肝炎病史的人,更不應吃腐爛的生姜。
不應食用兩仁的桃子。桃子有兩仁者,《食經 七卷》說:“桃有兩仁者有毒,不可食?!笔秤萌菀壮霈F腹痛,泄瀉的中毒癥狀。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胖大海含胖大海素、西黃芪膠黏素及收斂性物質。它的浸出液可明顯增加腸蠕動,有催瀉、利尿作用。若老年人突然失音脾虛便溏者,盲目使用胖大海,會帶來脾胃虛弱、大便溏薄、飲食減少、胸悶憋氣、身體消瘦等副作用,從而損害身體健康。由此可知,不可將胖大海泡水當作日常保健飲料長期加以服用【6】。
參考文獻:
[1]劉虹.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
[2]付愛娥,李桂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與養生[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8).
[3]雷載權.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6.
[4]林夏靜,鄭景陸. 從中醫角度看藥食同源之百合[J].光明中醫,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