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干部教育培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的意義,不僅是搞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高校學生干部不僅是學生中的骨干和帶頭人,還是將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方面,高校各級領導、輔導員和老師要從戰略高度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改變“重使用輕培養”的錯誤做法,結合工作實際制訂培養計劃和方案,切實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另一方面,學生干部要正確認識自身角色,提高自我要求。
(一)提高對學生干部教育培養重要性的認識
古語云,“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解決學生干部教育培養中存在的部分領導干部、輔導員、教師、后勤工作人員及學生干部自身認識上的偏差問題,是切實加強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工作,增強工作實效的前提保障。做好這項工作,前提在于充分認識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工作事關21世紀人才培養,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知之不若行之”,如何成為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工作的“踐行者”和“指導者”?這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有以下目標認識:從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認識加強學生干部教育培養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關鍵在于領導”的意識;要認識到只有全校都關心、各級都支持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而不僅僅依靠學生管理部門或管理干部,要變“與己無關”為“人人有責”;認識到工作中常常出現的“累死個別人(主要學生干部),閑死一批人(一般學生干部)”問題的危害,積極營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圍,培育學生干部的團隊合作意識;要認識到人員配置到位、資金投入到位和制度建設到位的重要性;要認識到促進學生干部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從思想、政治、生活、學習和工作等方面促進學生干部健康成長。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所以,引導學生干部提高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至關重要。首先要增強自覺接受教育培養的意識,增強干部崗位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到干部團隊建設與自身發展的關系,變被動為主動;引導干部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既是干部,又是學生),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擺正與領導、老師、同學的關系,樹立良好的干部形象;教育干部樹立主人翁意識,將學生干部工作作為一項事業對待,端正工作態度,履行崗位責任,提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奉獻意識;教育他們加強對自身發展的認識,全面提升自身素質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幫助他們樹立“自我管理意識”,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和工作等之間的關系;要求干部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二)明確學生干部教育培養目標
有人說,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動力。為了實現把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需要把握這么幾個環節:一要了解情況;二要進行分析;三要制定目標;四要具體實施。需要把握好以下方面:從時間上看,要對當前目標、階段目標和長期目標進行統籌;從內容上看,包含思想政治、工作、學習及生活等各方面素質能力,包括健全干部選拔制度、任職公示制度、定期評議考核制度、干部聯系制度等;從要求來說,所制定的目標應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明確性、可行性及一致性等;從實施條件來說,還要考慮硬件、軟件條件問題。
準確掌握干部情況,并進行科學分析是開展教育培養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對高校學生干部進行教育培養,必須深入學生、深入實際,全面準確地掌握他們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及素質能力狀況等,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計劃,對已經存在的或即將出現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梳理,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教育培養目標制定之后,付諸實施是關鍵。要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使教育者(包括領導、輔導員、老師等,還包括普通學生)、被教育者(學生干部個體、整個學生干部隊伍)目標明確,方向一致,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不論是制定學生干部教育培養目標,還是具體實施,都要緊緊圍繞“建設一支什么樣的學生干部隊伍,怎樣建設學生干部隊伍”這個主題,緊緊圍繞大學生“立德樹人”這個中心任務。
二、統籌內容,完善機制
要實現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的應然目標,不僅需要統籌教育培養內容,建立內容體系,還需要改進工作方法,即為達到教育培養目的而采取的途徑、步驟、手段等。離開了內容體系,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如趙括紙上談兵。
(一)完善教育培養內容體系
加強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工作,建立內容體系主要做好以下“五個建設”:
第一,加強思想建設。加強思想建設,以德育為重點。德育目標是培養公平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對集體的歸屬感及遵守集體的行動規范、秩序等品質[1]30。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強思想建設,要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全面加強“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2]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學生干部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加強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教育(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加強社會公德主要規范教育(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加強職業道德的主要規范教育(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加強家庭美德的主要規范教育(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同時,可安排傳統文化教育、信仰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重要內容。
第二,加強組織建設。加強高校學生組織建設,一要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強化功能”的目標要求,從明確工作職責、改進工作方式、加強自身建設、改善工作條件等方面推進創新,增強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二要健全黨團組織、各級學聯、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等各類組織機構,并加強對這些組織的管理與指導。各組織之間要加強交流,相互補臺,充分發揚“協同作戰”的思想,充分發揮出各組織應有的功能;三既要加強各組織機構中干部的教育培養,增強他們“我為核心”的思想,增強干部之間、干部與普通同學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又要加強對普通學生的教育培養,增強他們“我為主體”的意思,要求他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干部工作、自覺接受組織管理。形成“人人關心組織發展,個個參與組織建設”的局面;四要考慮各組織中學生干部的能力結構、性別結構、宿舍結構、地緣結構、業緣關系、趣緣關系甚至性格特點等因素,合理搭配,以達到組織正能量的最大化。
第三,加強作風建設。首先,要進行作風建設意義教育。加強作風建設,是高校學生工作科學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干群關系的必然要求,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舉措。其次,要緊緊把握作風建設的工作重點。加強高校學生干部作風建設,圍繞他們的思想作風、學習作風、工作作風、干部作風、生活作風等各方面扎實開展教育培養工作。進行作風建設,不僅聯系實際,提高針對性,還要改進方法,提高實效性。
第四,加強制度建設。針對目前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制度不夠完善的狀況,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圍繞干部的選拔、使用全過程,本著借鑒、繼承、總結提煉、探索創新的原則,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制度。既要有針對一般問題的書面形式制度,又要有相對某些方面的“約定俗成”。二要維護制度的嚴肅性,保持制度的穩定性,提高制度執行力,使制度不至于成為一紙空文。
第五,加強能力建設。一要在了解學生干部能力狀況的基礎上,確立能力培養目標,制訂能力培養計劃。重點要加強高校學生干部的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往能力及應變能力等。二要將能力培養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過程與結果并重。在工作中通過對學生干部的教育培養,使他們思維得到鍛煉,認識得到升華,能力得到提高。
在“五個建設”中,思想建設是基礎,組織建設是前提,作風建設是關鍵,制度建設是保障,能力建設是核心。
(二)完善教育培養工作機制
所謂機制,一般指一個系統中,各元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功能。完善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機制需要處理好學校領導、輔導員等教育管理者與學生干部之間的關系,在工作過程中促進他們充分發揮出各自應有的功能。完善體制、健全機制就是要解決目前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體制不完善和機制不健全的問題。緊緊抓住選拔、任用、考核、激勵等環節,將教育、培養和使用貫穿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
選好種子是育好苗的前提。在高校學生干部選拔方面,要本著“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從思想道德、素質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一切從利于工作出發,一切從利于人的發展出發,從嚴把好干部入口關,杜絕暗箱操作,排除人為干擾,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干部選拔要實行競爭上崗制、任前公示制。在學生干部的使用上,要本著“既要善于放手,又要加強指導”的原則,大膽使用干部,更好地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對于犯小錯誤的干部,不可一棍子打死。干部使用過程中,培訓、管理和考核環節一個不能少。考核干部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干部使用的質量,關系干部的健康成長。工作中,要從輔導員、教師及學生等多渠道全面了解學生干部情況,通過個別談話、個人述職、集體評議等多種形式,圍繞德、能、勤、績等方面對他們進行綜合考核。做好這項工作,需要落實好學生干部監督制度、信息反饋制度及民主評議等制度。對高校學生干部進行激勵,在全面考核的基礎上,分別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要堅持辯證原則,既肯定成績,給予正向激勵,又指出不足,給予負向激勵。正向激勵主要采取評優評先、精神表揚、物質獎勵、職務晉升等措施,對條件成熟的,可優先發展其入黨。負向激勵可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或令其檢查反省或給予降職、撤職處理。
三、拓展途徑,改進方法
教育途徑是促進受教育者獲得發展的渠道、方式的總稱。拓展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途徑主要從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校園環境,積極拓展學校教育渠道,改進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通過觀察、暗示引導、表揚激勵、批評教育等多種措施推進工作。
(一)拓展教育培養工作途徑
拓展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工作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優化外部環境,即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同時,還要積極優化和諧的校園環境。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種形式,借助多種載體,運用多種方法,積極拓展教育渠道,增強教育培養效果。
教育環境是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獨立存在,并對教育活動發生復雜影響的關系及結構的總和[3]150-151。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對高校大學生產生了較大影響,并且這種影響還將長期存在。對此,教育管理者要教育高校學生干部以積極的心態客觀面對,既要看正面,又要看反面,一分為二地加以分析。幫助他們充分利用有利的環境因素,積極克服不利因素。優化外部環境,要求教育工作者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干部的家庭背景及在家表現情況,力爭家庭和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努力使學校的墻壁也會說話”。優化校園環境,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校園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強學風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三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打造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
在拓展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渠道方面,我們要各有側重地充分發揮出“學校領導指導育人”、“黨團組織管理育人”、“任課教師教書育人”、“機關后勤服務育人”的積極作用。同時,還要通過集體教育、個別教育、會議、講座、座談、網絡、櫥窗、觀看錄像、課堂教學、參觀學習、討論、實踐活動、黨團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工作。
(二)改進教育培養工作方法
工作之道,貴在得法。得法,事半功倍;不得法,事倍功半。做好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培養工作更需得其“真法”。在高校學生干部教育工作中,我們可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對象適當選用暗示、教育引導、榜樣激勵、幫帶、談話、批評甚至處分、案例警示、點面結合、目標期待等工作方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干部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內容,繼續抓好干部人才培育工作,不斷提升在職干部綜合能力素質,結合全局工作實際,制定干部人才教育培養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會議精神,以提高推動科學發展、執政為民能力為重點,多渠道、全覆蓋、有針對性地開展干部教育培訓,為推動我縣社會穩定、加快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支撐。以水政執法為重點的法制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職工隊伍。
二、基本原則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重大決策部署,縣委、政府確定的戰略任務及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開展培訓。堅持按需要什么培訓什么、務實管用。緊密聯系實際和干部需求開展培訓,做到需要什么培訓什么、干部缺什么補什么,著力破解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堅持統籌協調,充分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為干部參加教育培訓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好條件。堅持分級負責,整體推進。組織和推動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不同類別、層級、崗位的干部開展針對性培訓,不搞“一刀切”,全面推進干部人才教育培養工作。
一是學習上搭平臺,著力培養才氣。學習是增長才干、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常委會始終把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在首要位置,認真組織實施干部素質培訓計劃,開展“讀書月”活動,建立健全專家輔導講課和干部輪流授課制度,系統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現代金融知識、監督法等10多部法律法規,要求認真制作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確保學習效果。同時,要求機關干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用學習成果推動工作開展,組織他們針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有份量的意見建議,努力使機關干部成為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人才,增強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二是思想上重引導,著力培養大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思想意識決定正確的行動,人大干部只有切實增強對人大工作的認識,才能認真履職盡責。換屆以來,常委會特別重視對人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在機關干部中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端正干部隊伍中存在的錯誤觀點和消極情緒,樹立“有為才有位”、“有為才有威”的思想,著力培養機關干部的大局意識,教育機關干部要學會換位思考,跳出人大看人大,善于把人大工作和擔負的責任放到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做到敢于議大事,善于謀全局,增強做好人大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是工作上壓擔子,著力培養銳氣。常委會十分注重機關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的培養,給他們出題目、交任務、壓擔子。堅持年輕干部下基層學習鍛煉,通過開展“五同五心”、扶貧濟困活動和輪流參加接待、包村掛點工作,有意識地讓年輕干部接受多崗位鍛煉,增強年輕干部的群眾觀念和服務基層的意識,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揚長補短,加快成長。同時,在機關內部實行了嚴格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將工作任務具體分配到個人,為提高年輕同志的文字水平,規定每年都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信息宣傳稿件,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盡量選派年輕干部參加人代會服務及視察調查活動等重要工作,迅速提高人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