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教育應遵循的原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要】心理檔案一定程度上記錄了學生的心理成長軌跡,高職院校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學生了解自我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現實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應遵循保密性與整體性原則、客觀性與真實性原則、動態性與發展性原則,應包含靜態信息、動態信息、預警信息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檔案;建設
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步入規范化、專業化的軌道。心理檔案是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性資料,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從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著手。
1高職院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重要意義
1.1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
心理檔案作為能反映大學生心理發展變化特點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心理測試結果、心理咨詢輔導記錄等材料的集合體。高職院校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是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學生心理檔案具有動態監測學生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功能,能夠為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以及學生心理咨詢、治療工作提供依據,有助于學校及時進行有效干預與控制,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2是高職院校學生了解自我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這要求高職學生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而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素質是否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按照社會的需求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更好地調節個性特點以及個性心理特征。為高職院校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有助于學生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正確認識自己的劣勢和長處,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1.3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現實要求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主要目標,這要求高職院校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目前高職院校在校生中獨生子女所占比例較大,且90后普遍自我意識較強,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合作精神淡薄、團隊意識較弱、功利主義濃厚等問題。建立心理檔案可以讓學校更好地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與疏導,貫徹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
2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檔案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學生心理檔案的建設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高職院校在學生心理檔案建設中應遵循以下原則:2.1保密性與整體性原則心理檔案是為學生個人建立的檔案,是學生個人心理歷程的原始記錄,具有隱私性,首先需要遵循保密性原則。在收集學生檔案資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必須樹立整體觀念,不僅要為全校每位學生建立檔案,還需關注心理活動各要素的之間的聯系,考慮其他因素,如生活、社會因素的影響與制約。
2.2客觀性與真實性原則
建立心理檔案要確保心理檔案材料的客觀性與真實性,要基于學生的客觀心理事實,盡可能克服各類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地記錄檔案建設過程中所采集的所有信息,不主觀臆斷、不妄下結論。同時,慎重使用心理量表,測量結果由專業人員進行解釋。
2.3動態性與發展性原則
學生的心理時刻處于發展變化的狀態,要系統、真實地反映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就必須動態地來看待學生,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收集相關信息,補充、修改心理健康檔案。同時還要牢固樹立發展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成長中的不同心理歷程,積極幫助學生樹立健康陽光的心態。
3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檔案建設應包含的內容
與普通高校學生心理檔案一樣,高職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也要盡可能客觀、全面地反映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為學生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依據。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檔案的建設應包含以下內容:
3.1靜態信息
由學生基本情況、生活環境、學習生活情況、重大社會生活事件以及心理測驗信息等幾部分組成,也是學生心理檔案的主體。基本情況是學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民族、所學專業、政治面貌、參加學生社團情況、、興趣愛好等;生活環境主要指學生家庭生活環境,即家庭結構、居住環境、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父母職業、家長的教育方式、親子關系、是否獨生子女、在家庭各種的行為表現等;學校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思想表現、行為習慣以及與師生的關系、社會實踐情況、獲獎情況等;重大社會生活事件主要是指為學生本人的學習、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如父母離異、家庭成員亡故、家庭突遭天災人禍、人際關系緊張、遭受重大挫折等;心理測驗信息主要是學生參加諸如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健康測驗、職業測驗等一些測驗量表的日期、結果及分析等。
3.2動態信息
主要是一些階段性的信息,是反映學生心理變化的材料,包括學生的階段性自評、同學或老師的階段性評價、心理健康階段性測評、是否進行過心理咨詢及咨詢記錄等,用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及時進行補充、修改。
3.3預警信息
包括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綜合起來形成的分析報告、學生心理素質發展報告及偏離常態學生的個體預警信息等,這部分信息是學生心理檔案建設中尤其要關注的部分,偏離常態的學生是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
總之,為高職院校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是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的重要措施,可以為學生的心理咨詢輔導工作以及學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學工作等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依據,能夠動態監測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情況,積極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陽光心態,不斷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春芳.論高校心理檔案的建設[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心里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0-0158-01
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中學生有較強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強的僅占38%,意志力強者占20%。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其中5.3%的中學生存在抑郁癥、恐怖癥、強迫癥等心理疾病。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癥狀表現為::缺乏自信、意志力不強、與人難相處、經不起挫折、報復心強、敵對情緒高、厭學、單相思等、冷漠與孤獨、過度自卑、嫉妒、抑郁和焦慮、缺乏耐力、注意力差、缺乏觀察力等等。這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教育部1999年《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生物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在生物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下文是我根據生物課學科的特點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初步掌握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一、生物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在生物課教學過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根據學科特點并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例如,初中生進入青春期,性生理開始成熟,同時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和發展,包括性意識的覺醒、性別角色的確認,的萌動,開始對異性關注,有與異往的需求等,依據這些特點,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的教育。
2.主體性原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參與有機結合起來。例如,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制作的植物標本、泡菜、酸奶等產品。通過這些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能力的平臺。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差異性原則。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生物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訓練、輔導、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是現代教育理論和社會發展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要求。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更好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做好了以下幾點:
1.以自身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塑造高尚人格。“身教勝于言教”是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應當以教師的心理健康為基礎,教師是學生認同與模仿的主要對象。教師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應當以自身為榜樣,在學生面前,尤其是在課堂上,一定要表現出愉快樂觀、積極進取、自信、自尊、自愛、自強、民主平等、寬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質,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確的動機、積極穩定的情緒、高尚的情感、頑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健全的個性、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使學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2.運用生物素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具有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價值。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學習的冷淡態度,比學習成績不良更可怕。”在生物學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如各種掛圖、實物、實驗以及化教學手段,如實物投影、幻燈片等,都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尤其是通過實驗設計、操作、觀察和結論分析,更能激發學生。
3.運用生物素材提升學生耐挫折的能力。“人生挫折十之八九”,加強挫折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例如,在“遺傳規律”的教學中,向學生介紹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揭示兩個遺傳學基本規律的艱難曲折歷程:經過整整8年的不懈努力,才發現并揭示出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直到35年后,才受到重視和公認。通過遺傳學史的學習,引導他們學會合理認識挫折,正確地對待挫折,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勇于戰勝困難的毅力。
通過幾年的實踐, 由于在生物課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但豐富了學科教學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智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了學生的正常的情緒反應力、心理適應力、心理耐受力和心理控制力。使學生具有健康的情緒、積極的意志品質、適度的反應能力和統一的人格,并能夠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以來班級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形成了團結協助、積極進取、勤奮好學的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參考文獻
[1]俞國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
[2]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優生是保障民族健康、提高人口素質的大事。婚前保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規定的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預防性傳播性疾病的第一級預防措施,是優生的基礎。為此,從事婚前保健醫務人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需要具備良好的交流能力,交流的技巧,根據婚前保健工作的特點,結合婚檢者需要咨詢掌握的保健知識及在婚檢過程中檢出的疾病,為受檢者作出合理的解答和提供必要的幫助,達到保障婚檢服務對象滿意的效果。
婚前保健是健康教育者必備條件
宣教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要把具備健康教育工作素質的人員安排到健康教育工作崗位,必須受過專業培訓,具備豐富的臨床醫療知識,努力做到“專人專用”,保證婚前保健健教工作內涵,起到宣教服務以服務對象理解及滿意為目的。
宣教者必須富有健康教育技巧:宣教者要面帶微笑,把親情化服務納入工作之中,用充滿仁愛的親情來對待婚檢者,尤其與服務對象面對面的交談,應針對服務對象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解答,交換意見,提供信息,幫助其作出合適的決定。宣教者在提出暫緩結婚和不宜生育的醫學指導意見時應當耐心、細致地對服務對象闡明科學道理,對可能產生的后果給予重點指導。
婚檢健康教育服務遵循的原則:在婚前保健健康教育服務中,宣教者應遵循“嚴肅、親切、認真、守密”的工作原則,尤其要注意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
婚檢健康教育工作交流技巧
宣教形式與方法要新穎和多樣化,可根據婚檢者的不同狀況選擇不同的交流技巧。
群體健康教育:利用好婚前保健健康教育的陣地,開展視聽教育,采取錄像、幻燈、掛圖、圖片、模型等多種方式輔助講解,為婚檢者提供形象直觀的畫面,對相關知識和技巧掌握的方法、行為進行示范教育。
面對面健康教育:受檢者的健康咨詢。健教者做到表情和藹友善,交談面帶微笑,認真傾聽受檢者提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的,然后總結要點,利用所學的臨床知識解疑釋惑。對于宣教者不能解釋或不懂的問題,要表明歉意說明,切忌敷衍塞責。
檢出疾病和異常結果的健康教育:對檢出疾病和異常結果要耐心解釋,注意對未明確診斷的異常結果不要輕易下結論,對疾病不要表達嚴重程度,但要提出合理化的預防或進一步檢查的醫學指導意見。尤其對傳染性肝炎或遺傳性疾病,談話做到中庸柔和,不隱瞞對方,不偏倚一方,讓受檢雙方知情選擇。
涉及隱私問題的健康教育:要尊重受檢者的隱私,切實保護受檢者權益。對女性處女膜不做描述;對女性早孕的情況,要單獨與女流確定胎兒是否是現任男友的,如果不是,則說明情況讓其妥善處理;對檢出的性傳播疾病,做到不探究,不歧視,避免刺激性的話語,盡量減輕受檢者的壓力,并建議積極進行正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