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yōu)質統計學調查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83·7%的學生認為是專業(yè)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有14·3%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醫(yī)學統計學對以后工作的重要程度:有68·5%的學生認為很重要或重要,30·0%的學生認為一般,認為不重要的學生只有1·5%。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97·5%的學生認為對醫(yī)學統計學有了大致了解或了解,但其中只有21·2%學生對醫(yī)學統計學的學習感興趣,75·4%的學生則認為一般,沒什么特別的感受,3·5%開始厭倦和討厭。由此可見,學生對醫(y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學生對統計學教學內容的把握
81·7%的學生認為醫(yī)學統計學的重點應該是方法的選擇和結果報告的書寫。難點依次為:數值變量的統計推斷(t檢驗、Z檢驗和秩和檢驗),方差分析,分類變量假設檢驗,生存資料的分析和分類變量和數值變量的統計描述。關于教材使用的難度,有30·1%的學生認為很難或有難度,而69·0%的學生認為基本合適。醫(yī)學統計學與其他一般醫(yī)學課程相比,有30·0%的學生認為難度大;難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難以選擇和原理抽象。
3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62·0%的學生對醫(yī)學統計學的課程內容及學時安排認為很滿意或滿意,36·0%覺得一般,不滿意4人(2·0%)。對于醫(yī)學統計學的理論教學內容的安排,62·0%的學生認為很滿意或滿意,36·9%的學生認為一般,不滿意的有2人(1·0%)。醫(yī)學統計學的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69·5%認為很滿意或滿意,29·1%的學生認為一般,3人(1·5%)感覺不滿意。另有60·1%學生認為有必要設討論課,討論課內容應為統計方法誤用分析、醫(yī)學統計學問題的答疑,對個別難點和重點內容建議開設專題講座。2·2·2授課和考核方式78·3%的學生認為最適合的授課方式是多媒體和板書;考核方式最為贊同的是閉卷考試(筆試)結合上機操作考(61·6%的學生選擇),其次20·7%的學生認為只要上機操作考就可以,16·7%學生建議開卷的形式。
4教學效果評價
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論考核和上機操作考。其中筆試的題型包括選擇題、是非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綜合分析題。綜合分析題的內容主要是如何進行醫(yī)學統計學方法的選擇和SPSS分析結果的閱讀。203名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平均成績?yōu)?2·54±12·64分,及格率83%。從試卷的失分情況分析,綜合分析題的錯誤率最高,說明學生對分析方法的選擇還有一定的困難。通過一學期的學習,203名被調查者中,179名(88·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或基本能獨立對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而有11·8%的學生不能獨立對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能獨立完成資料分析的179名學生中,32·5%的認為自己能夠獨立進行統計描述和計量資料的統計推斷,28·6%的認為自己能進行計數資料的統計推斷,36·5%能進行直線相關與回歸;而能進行原始數據庫的統計分析并給出簡單報告的比例占調查者的8·4%(17/203),
關鍵詞:醫(yī)學中心 急診病人 滿意度 調查研究
1.緒論
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門急診是醫(yī)院面向社會服務的窗口,是患者接觸醫(yī)療診治的第一線,也是反映一家醫(yī)院醫(y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病人對醫(y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病人為中心,提供以人為本的醫(yī)療服務時21世紀醫(yī)院創(chuàng)新經營和應對衛(wèi)生市場國際競爭的關鍵一步。
作為一家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科醫(yī)院,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的建院理念,努力為病人及病患家長提供最好的醫(yī)療服務。為了了解病人在門急診就診過程中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設施、等候時間、服務態(tài)度、醫(yī)療過程和醫(yī)療結果等方面的滿意情況,本研究從我院隨機抽取100名門急診病人家長在其就診期間對我院所提供的醫(yī)療服務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并對不同人群的滿意度進行了比較分析,以從中發(fā)現門急診中存在的問題和病人不滿意的原因所在并尋找對策,為醫(yī)院服務質量的持續(xù)改進提供一定的幫助。
1.2研究步驟
1.2.1主題確定。依研究者工作背景有關的問題,確定研究目的、對象與范圍,并且做研究主題的可行性評估,以便進行研究。
1.2.2問卷調查。通過文獻探討和實地調查的結果設計調查《SCMC門急診病患滿意度調查表》(附件),調查對象為前來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門急診就診患兒家長。
1.2.3資料整理與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χ2檢驗對門急診調查問卷的頻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2.4討論與建議。根據統計的結果對產生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提升病患家長對此問題的滿意度。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本項目將由研究者實際參與患者滿意度調查的過程,從中獲得學習、觀察、心得、實務上遇到的問題,通過文獻的探討與理論的分析整理,并實地對門診病患實施問卷調查的方式,以了解門診病患對我院門急診所提供服務的滿意程度,并通過相關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
為有效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問卷系由課題小組成員親自在我院門急診輸液室內,以不規(guī)則、任意的抽調方式,進行不記名填寫方式來搜集資料。
2.2研究對象與抽樣方式
本項目的抽樣以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門急診病患陪同人員為對象,隨機抽取我院部分門急診病人為樣本,采用在輸液室(發(fā)熱與非發(fā)熱)詢問的方式向病人家長介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征得同意后,請病人家長填寫《SCMC門急診病患滿意度調查表》。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整理得有效問卷81份,回收率為81%。
2.3問卷設計
本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就醫(yī)背景、各項目滿意度、填表人基本資料等內容,其中各項目滿意度部分為主要調查部分,包括醫(yī)院環(huán)境設施、等候時間、服務態(tài)度、醫(yī)療過程和服務結果等5個方面共計40道調查提問,要求病人家長根據就診期間對這些內容的感受和體驗按非常滿意、滿意、可接受、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來做出選擇。
2.4計分方式
本問卷以填答者對我院門急診的服務現況,依其就診實際感受的滿意程度為主。本問卷采取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測量,依次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可接受、滿意、非常滿意五個等級,并依次給予 1、2、3、4、5 的分數。分數愈高,表示病患對該項要素的滿意程度愈高。
2.5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在受訪者基本資料中選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就醫(yī)背景中是否初診、就診科別、科室類別等信息作為人群劃分的標準,繼而運用SPSS 13.0軟件進行χ2檢驗。
3.結果分析
3.1受訪者的基本情況及其就醫(yī)背景
3.1.1受訪者基本情況。根據調查,由于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是一家兒科綜合性醫(yī)院,受訪者身份絕大部分是患兒的家屬和親友(84%)。年齡結構上,21至30歲和31至40歲的人群占大部分(34.6%和29.6%)。教育程度方面,絕大部分受訪者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可以完全理解本調查問卷的目的和題目的意思。
3.1.2就診患兒的就醫(yī)背景。本次調查受訪者大部分是第二次或更多次前來我院就診(86.42%),且大部分就診科別為內科(86.42%)。科室類別方面,頻數前三位分別為普通門診(51.25%)、急診(18.52%)和專家門診(17.28%)。81位患兒家長絕大部分選擇“當日現場掛號”(84%)。就診原因方面未有特別明顯的高頻數,主要集中在醫(yī)院名氣(25.57%)、交通便利(25.97%)、醫(yī)療設備和醫(yī)術高明(15.58%)等方面。
3.2門急診病人滿意度
根據公式“患兒家長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的人數/總人數”計算滿意度得分,并對各項的滿意度由低至高進行排序。
表1門急診病患總體滿意度
表1反映的是本問卷滿意度部分四大項目的滿意度得分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等候時間”是最不令人滿意的,其次是“工作人員服務態(tài)度”,而“醫(yī)療過程”的總體滿意度最高。
3.3不同病人滿意度比較分析
根據受訪者所填基本信息和就醫(yī)背景,將是否初診、不同就診科別、不同科室類別、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對各項目滿意度的差異進行統計分析,運用SPSS 13.0作卡方檢驗,大部分為無顯著差異,但在某些項目有顯著差異(見表2)。
表2不同病人滿意度比較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對于“座椅的舒適度及數量”、“叫號臺人員服務態(tài)度”和“檢驗工作人員服務態(tài)度”這三項的滿意度有著顯著差異(P
4.討論與建議
4.1討論
在滿意度最低、問題最突出的“等候時間”方面,受訪者認為等候時間最長和最不滿意的均為“候診時間”。這反映了我院門急診病人數量多、醫(yī)療資源稀缺的現狀,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優(yōu)化整合,從而降低門急診病人的等候時間,是提升門急診病人滿意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醫(yī)院環(huán)境設施方面,受訪者主要不滿意的候診空間不夠寬敞、座位數量有限且不舒適,同時對自駕車不便利也表示不滿意。候診空間的不寬敞和座位的數量有限直接提升病患焦慮情緒產生的可能性,從而使其覺得候診時間過長,無法忍受,影響其對候診時間的滿意度的評價。
通過不同文化程度受訪者的滿意度調查,發(fā)現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對“座椅的舒適度及數量”、“叫號臺人員服務態(tài)度”和“檢驗工作人員服務態(tài)度”這三項的滿意度有著顯著差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需求是不同的,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不同文化層次的病人(家長)對于醫(yī)療的需求和期望值是不同的,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醫(yī)療需求的期望值也較高,反之,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期望值也較低。
4.2建議
4.2.1掛號方式多樣化,優(yōu)化預約掛號。我院自開始實行專家門診預約掛號以來,極大方便了前來就診的全國各地病患,但是本次調查顯示,采用當日當場掛號的病患依然占絕大部分(84%),因此提供更多的掛號方式,優(yōu)化預約掛號是很有必要的。方式上可以在現有的電話預約基礎上提供網上預約和自助機預約;數量上可以提供專家門診、照顧特需等門診的預約,同時也可提供相關檢查的電話、網上預約,方便病患自行選擇,適時前來就診。
4.2.2加強醫(yī)院文化建設,提高服務意識。門急診是醫(yī)院工作的窗口,門急診各環(huán)節(jié)的醫(yī)務人員的服務代表著醫(yī)院的形象,因此提高門急診人員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是一項重點任務。通過相關培訓使得門急診醫(yī)師了解主動說明藥物使用注意事項和保護病患隱私的重要性。加強醫(yī)院文化建設,使“一切為了孩子”的辦院理念深入人心,從而逐漸形成“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
4.2.3改善就醫(yī)環(huán)境。門急診候診廳與就診室由于病人較多,經常人滿為患,環(huán)境嘈雜混亂。在原本就為患兒病情擔心的家長心中,更添上一份焦躁的情緒。改善醫(yī)院環(huán)境衛(wèi)生,在候診處添置宣傳欄、多媒體設施、小裝飾等,都可分散等候家長的注意力,緩解其焦慮情緒。增加候診處的休息設施,同時通過宣傳、告知等方式減少陪同家長的數量,使候診患兒及家長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環(huán)境,能有效減少病人對候診的“心理時間”,從而減少醫(yī)患矛盾,提高門急診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朱曉燕、許勁松、周妹郭、黎安、陳衛(wèi)東、楊武.醫(yī)院門急診患者滿意度調查分析.醫(yī)院管理雜志,2012(6)
[2]龔梅、丁儉、孫靜敏.提高兒童醫(yī)院門急診輸液區(qū)患兒及家屬滿意度的方法與效果.護理管理雜志,2011(10)
[關鍵詞] 沿海地區(qū) 高中生 同學關系 行為困擾
同學關系是高中生人際關系的主體。良好的同學關系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情緒和情感的穩(wěn)定、個性的形成與發(fā)展、社交能力的提高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不和諧的同學關系,會使一些學生產生孤獨感和離群行為,形成不良的個性。筆者以象山縣兩所高中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就學生的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程度進行調查分析,以了解沿海地區(qū)高中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基本情況。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選取象山二中和象山三中的學生為研究被試。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象山三中位于象山縣城區(qū),象山二中位于象山石浦鎮(zhèn),這兩所學校招生的對象覆蓋全縣,所以選擇這兩所學校的學生具有代表性。采用隨機、分層、整群抽樣法,分別從象山二中和象山三中高一至高三年級抽取32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經整理、剔除填寫不完整的問卷,獲得有效答卷302份。最后取300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100人;重點班與普通班各150人;住校生177人,非住校生123人;男生114人,女生186人;獨生子女142人,非獨生子女158人。
1.2方法
采用宋專茂、陳偉編寫的《心理健康測量》中的同學關系測驗問卷,該測驗主要了解中學生的同學關系,全量表由4個方面內容構成:A.交談方面;B.交際與交友方面;C.待人接物方面;D.異性朋友交往方面,每個方面包括7個問題。根據總量表分的得分將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程度分為較少、一般、較嚴重、嚴重4等,根據各內容量表的得分,將各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分為3等。
測試時,使用統一指導語進行測試,調查問卷收回后統一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 13.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與討論
2.1沿海地區(qū)高中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總體狀況
本次調查研究以全量表總分和各內容量表分為評價標準。0~8分,說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的困擾較少;9~14分,說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15~19分,說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的行為困擾較嚴重;20~28分,說明學生與朋友相處存在嚴重的行為困擾。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00名學生中41.33%的學生報告與朋友相處的困擾較少,有40%的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困擾,有14%的學生與朋友相處有較嚴重的行為困擾,有4.67%的學生與朋友相處的行為困擾已達到嚴重的程度。其中,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最為突出,所占的比例最高;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所占的比例最低;輕度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中,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和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達到48.33%和47.67%;重度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中,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比例最高,達到了16%。說明沿海地區(qū)高中生的同學關系不容忽視。尤其是如何與他人成為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如何與朋友交談等困擾是高中生較為關心的問題。因此,在交際交友、待人接物以及交談方面的困擾就會突顯出來。
2.2不同年級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經Kruskal-Wallis H檢驗,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級學生的同學關系行為困擾及各具體內容方面的困擾中,交際與交友方面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可能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有所不同,高三的學生忙于學習,高一的學生重要的是高中學習環(huán)境適應,逐漸初步開始與周圍的同學交往,高二沒有太重的學習任務,而與朋友的相處中隨著時間的增加反而摩擦增多,所以可能存在更多的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
2.3男女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經兩個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中的K-S檢驗顯示,男女生在同學關系及交談、交往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存在的行為困擾均無明顯差異(P>0.05)。性別并不對學生的同學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2.4重點班學生與非重點班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重點班與非重點班學生在同學關系及交談、交往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的行為困擾存在差異,但經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中的K-S檢驗,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住校生與非住校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住校生與非住校生在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程度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經非參數檢驗中K-S檢驗P=0.003
2.6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高中生在同學關系及交談、交往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存在的困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1)沿海地區(qū)高中生同學關系總體狀況不容樂觀,交友方面的行為困擾最大。
(2)年級比較中,高二學生同學關系的困擾最多。
(3)住校生的同學關系困擾程度高于非住校生。
(4)性別、重點班與普通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對同學關系無顯著影響。
4 建議
沿海地區(qū)高中生的同學關系狀況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建議:(1)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課,尤其要加強高中生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的輔導,幫助學生正確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較好地融入集體生活。(2)教師應經常開展談心交流活動,關注學生的同學關系,對于高二學生、女生、非獨生子女、住校生等特殊學生給予更多關注,對有困擾的學生給予必要的輔導。(3)學校心理咨詢室可開展班級同伴心理委員的培訓,同伴是學生最好的心理傾訴對象,同伴心理委員可以更直接便捷地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增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參考文獻:
[1]宋專茂.心理健康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