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教育的方式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健康教育由過去的以目標人群為主和以疾病為中心的衛生知識傳播,轉變為現在的面向社區、面向家庭、面向健康人群。目前,健康教育作為衛生保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發展成為社區健康教育、學校健康教育、醫院健康教育、工礦企業健康教育以及特殊人群健康教育等多個領域。下面談談開展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式。
健康教育的內容
社區健康教育:根據教育對象的需求而定,分為4個方面:①健康促進:此項內容是面向全體社區居民制定的,例如: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如何安排調配合理的飲食;哪些體育鍛煉適合中老年人等。②預防保健:人的某些時期經歷著復雜的心理、社會方面的改變,有些改變屬于正常的生理改變,如更年期婦女停經,但如果不正確認識正常的生理變化帶給人體的影響或不能運用適當的干預措施對某些因素加以預防,都將對人體造成危害,甚至使人患病。此類教育內容非常廣泛,對象多為有某種疾病傾向的人,例如:如何預防某些傳染病、非傳染病,什么時候需要預防接種,如何改變不良衛生習慣、不良生活方式,吸煙的危害及控煙方法等。③疾病治療:對于處于疾病狀態或疾病發展階段的患者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識是與本身疾病相關的知識,主要以疾病的治療為主,例如:如何控制癥狀和減輕癥狀、所用藥物的副作用、所患疾病是否與飲食有關、如何安排飲食等。④康復教育:對于疾病處于轉歸階段的人來講,健康教育以康復教育為主,例如:中風偏癱患者、乳腺切除以后如何進行功能鍛煉;糖尿患者自己如何進行胰島素注射;高血壓患者如何監測或自測血壓等等。
醫院健康教育內容:①疾病防治與一般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種法定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識;各種常見病的防治知識;各種器械性治療知識;各種檢驗、物理檢查知識,就診知識;合理用藥知識;日常生活衛生知識。②心理衛生教育:教育患者正確認識、對待自身疾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早日康復的信念;對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進行保護性醫療原則教育,使他們在精神上給患者以支持和鼓勵,避免惡性刺激;介紹有關疾病的防治知識和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消除異常心理和心理負擔,提高自我保健能力。③行為干預:在傳播衛生保健知識的基礎上,協助患者和有特定健康行為問題的人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技能,改變不良衛生行為,采納健康行為。
醫院健康教育又分為:醫護人員健康教育;患者健康教育:門診健康教育(包括候診、隨診、門診咨詢、專題講座),住院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出院教育)。
學校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個人衛生、飲食衛生、體育鍛煉、青春期心理衛生和生理衛生、抵制等健康知識。
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內容[2]:⑴婦女健康教育:①婚前教育:宣傳婚姻法及性生理衛生,宣傳、講解疾病與婚姻、生育的關系;②孕前教育: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遺傳病預防教育,以減少、杜絕遺傳病和畸形兒的出生;③孕期教育:早孕檢查、建冊、定期產檢、孕期常見癥狀及應對措施、孕期營養、自我保健、識別臨產先兆、分娩前的準備、異常癥狀及應對措施、住院分娩等;④產褥期教育:產婦營養、個人衛生、休息、睡眠、情緒、避孕及母乳喂養、新生兒黃疸、計劃免疫等;⑤婦女病普查普治的教育。⑵兒童健康教育:①各年齡階段的兒童發育特點、健康評估(體格生長、精神心理發育、營養狀況等);②新生兒常見生理狀態: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和假月經等;③兒童常見健康問題的防治:上感、消化不良、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肥胖、腸道寄生蟲病、齲齒、近視、傳染病等的防治;④預防接種的教育;⑤飲食指導:母乳喂養、混合喂養、人工喂養、輔食添加等;⑥親子關系:嬰、幼與學齡前期;⑦口腔衛生:預防齲齒、正確刷牙、控制糖攝入、改善易感牙齒;⑧視力保健:良好用眼習慣、及早糾正斜視、弱視、定期檢查視力;⑨兒童保護:預防意外傷害、防止家庭虐待;⑩體育鍛煉。⑶更年期健康教育:更年期生理、心理特點、臨床癥狀、使其正確認識和對待,增強體質,保持樂觀情緒,合理飲食,充足營養等。⑷老年期健康教育:衰老過程的特點、飲食、睡眠、生活環境、運動、性生活及心理保健指導,社會角色變化的應對,家庭角色變化的適應,重大事件的應對,常見健康問題如:飲食、安全、排泄等問題的保健以及心理問題、常見病的防治。⑸殘疾人健康教育:開展殘疾預防工作,通過預防接種、營養保健及衛生宣教,以減少社區中殘疾的發生及降低殘疾的程度;根據殘疾的不同程度、傷殘部位,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功能鍛煉、語言訓練、防止褥瘡、術前、術后治療方案、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加強看護、防止意外等。
工礦企業健康教育內容:①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工人配戴相應的防護用品。②工作場所應針對不同的職業危害因素,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安裝不同的防護設備。③介紹有關法律知識。④講解各種職業病的防治知識,定期作職業病檢查。
健康教育的方式
可以根據不同的健康教育內容選擇適當的方式[2]:⑴語言教育方式:語言教育方式在實際運用中是最簡便、最有效的常用方法之一。①個別教育:個別談話、面對面咨詢、電話咨詢。②群體教育:專題講座、授課、座談會、討論等。⑵文字教育:如標語、健康處方、傳單、課本、小冊子、報刊、墻報、專欄等。⑶形象教育方式:如電影、電視、戲劇、錄像、櫥窗、畫廊、展覽等。⑷電化教育方式:有廣播、收音、錄音等。
參考文獻
近年來剖宮產率高居不下,引起廣泛關注。決定分娩方式的因素包括產力、產道、胎兒和精神心理因素[1],但由于產婦,尤其是初產婦相關知識的缺乏、對分娩的恐懼心理、對宮縮疼痛的耐受力差、產程中不能有效地與助產士配合使產程延長等原因導致了手術產率的上升。聊城市婦幼保健院自2007年以來開展了孕婦學校課程實施產前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2007年7月~2008年7月孕12周起在該院孕期保健科門診定期產檢的初產婦531例。年齡21~35歲,身高151~171 cm,均為單胎頭位,無妊娠期合并癥,預測胎兒體重在2 500~4 000 g。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干預組231例,對照組300例。兩組孕婦年齡、身高、體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一般情況比較
2.干預方法:干預組除接受常規的產前檢查外,參加孕婦學校接受產前干預。包括(1)產前健康教育。干預組孕婦及丈夫參加產前健康教育課堂,每個月4節課,利用電視、投影儀等直觀、形象的授課方式,講解孕產期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的變化,讓孕婦對妊娠生理機制、胎兒發育過程、分娩過程、孕期體重增長標準、合理飲食的重要性以及常見不適癥狀的預防和處理具有系統、科學的認識,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懷孕和分娩,減少孕期并發癥,為順利分娩奠定了基礎。(2)產前培訓。包括孕期鍛煉、呼吸減疼法、產時按摩培訓。孕期鍛煉為每周3節,包括孕期體操和球操。要求夫妻共同學習4種呼吸減疼法。包括宮縮開始和結束時的深呼吸,宮縮頂點時的淺呼吸,隨胎頭下降忍不住用力但緩解用力時的短促呼吸,胎兒娩出時的吹氣球法。(3)產時按摩培訓。由助產士指導產時按摩動作,并檢查動作是否合格,分娩時第一產程至第二產程由助產士協助或家屬及孕婦自己完成,根據產婦自己的感覺選擇按摩方法,產婦感覺下腹部特別疼痛時采用水平按摩,宮縮加劇產婦感覺下腹部硬脹時采用旋轉按摩,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只感覺腰部疼痛的用按壓法。產前健康教育和產前培訓均由資深醫師、護師完成。
3.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結果
干預組自然分娩比例、產檢次數、1 min新生兒Apgar評分>7分者均高于對照組,新生兒體重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轉貼于 討論
近幾年,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快速結束產程、搶救孕婦及胎兒生命的有效措施和常規手術,但是剖宮產對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影響已引起了廣大醫護人員的重視。自然分娩產婦子宮收縮力強,有利于產后惡露的排出,減少產后出血。自然分娩還可降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發病率,而剖宮產還可能影響嬰兒今后的本體覺和本位覺,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從而導致定位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動癥及閱讀、畫線、平衡、打球困難等[2]。
分娩是女性的一個自然生理過程,但很多孕婦,尤其是初產婦對此卻有焦慮、緊張情緒,不僅可能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甚至影響產程進展造成難產[3]。產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婦對妊娠和分娩有一個系統、正確的認識,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輕松面對孕期的不適,合理安排孕期飲食,降低了巨大兒的出生率,使孕婦樹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從而提高自然分娩率[4]。通過開展產前培訓,讓孕婦改變傳統觀念,堅持孕期適當鍛煉,可以加速孕婦的血流速度,心血管儲備力和適應性增加,保持肌肉張力,身體的抵抗力增加,預防感冒等傳染病的發生,有效控制孕期體重增長,使骨盆內脂肪沉積減少,調節心態,從而順利妊娠,較好地耐受產程和分娩,有利于自然分娩[5]。健身球操可增加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使關節韌帶松弛、柔軟,有助于分娩時肌肉放松,減少了產道阻力,還能使骨盆更靈活,減輕胎兒下降時的痛苦。丈夫配合的呼吸減疼法和按摩法滿足了孕婦的心理需要,不僅讓孕婦減輕了宮縮時的疼痛,更讓孕婦感受了丈夫的體貼、關注。同時丈夫的支持和鼓勵,讓產婦充分發揮了能力和潛力,增強了信心,使產程進展順利,減少了助產技術的使用,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本院通過聯合開展產前健康教育和產前培訓,剖宮產率明顯降低,自然分娩率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對孕婦實施產前干預,體現了人文關懷,符合如今產婦的需求,在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和分娩過程中有積極的影響,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0.
2 田揚順.大力推揚自然分娩“三法寶”技術[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6,3(9):796798.
3 陳祖娜,藍榮英.心理護理在初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2):141.
4 梁秀娥,任正永,辛艷秋. 孕期健康教育對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9,20(3):180181.
急診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主要針對急診科的患者及其家屬,這種健康教育模式,不但有利于患者,而且有利于醫院的發展。首先,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變為采取有效措施主動預防疾病,不但有利于患者的康復,而且有利于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另外,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以體現醫院以病人為中心,將醫療技術、健康知識、護理服務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體現醫院的技術水平,同時,還可以體現醫院的護理水平,滿足患者需求,對于急診護理質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真正實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促進醫患關系,提高醫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好的實現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1.急診患者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溝通技巧
(1)急診患者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急診患者健康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給與患者充分的尊重,和患者交流時要運用禮貌性用語。由于急診患者起病急,因此,特別容易產生不穩定情緒,所以,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采取耐心負責的態度,要要運用禮貌性用語,給與患者充分的尊重,這樣,有利于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千萬不能采用說教性以及指責性的語言,要注意說教語氣。二是在健康教育的時候,盡量使用通俗性語言。由于急診患者文化程度以及社會背景不同,并且許多急診患者還是老年患者,因此,在可以使用通俗性語言的時候,盡量使用通俗性語言,如果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必須使用醫學用語,要深入淺出,同時進行相應的解釋。使得患者能夠領會健康教育內容,實現健康教育的目的。三是要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時間。由于急診患者的觀察期較短,如果患者的癥狀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就可以離開急診病房,視病情需要,或者出院或者住院繼續治療。因此,要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時間,既不要影響患者治療,又能夠實現健康教育的目的。四是健康教育要因人而異。要根據患者以及家屬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采取相適應的教育方式,患者文化程度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五是健康教育要采用反復強化的宣教方式。由于患者中老年人比較多,一些老年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理解比較慢,因此,在健康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患者的表情,要反復強化增進患者的理解,以實現健康教育的目的。
(2)急診患者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溝通技巧:由于一些急診患者情緒比較不穩定,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療和護理情況,因此,我們要注意及時溝通,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健康教育,在溝通過程中注意患者的感受,根據患者的信息反饋采取有效的溝通方法。另外,在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語言通俗性,盡量減少專業術語,要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能夠理解和接受。在與患者交流的時候,語言表達要清晰、準確,同時用適當的動作、眼神、表情來促進患者的信任,要營造一種和諧的健康教育氣氛。
2.具有急診護理特色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優質高效具有急診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