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傳統文化的核心范文

傳統文化的核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文化的核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傳統文化的核心

第1篇

就課程性質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也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因而,本土性與民族性是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顯著特征。就課程目標而言,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喚醒和引導學生身上的“人文需要”,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果說自然科學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社會科學課程的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那么,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則是把學生培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就課程的知識性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主要傳遞的是人文知識。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常常通過量化的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活動的實施,保證所培養的人才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是培養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基礎保障。因為高職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才有可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人格和精神。所以,構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教學保障。就課程結構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具有層次性、拓展性。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由一門公共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和兩門拓展選修課“文學欣賞”和“中華美學”組成。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功能,主要側重于高職學生的認知功能和文化傳遞功能。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層次性體現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的層次結構中,每一層次都有較明確的課程要求。“中國傳統文化”傳授的是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其核心是精神及中國文化在各個領域的體現和積極作用。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倫理為本位的文化,所謂倫理,就是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即如何做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重在培養高職學生“做人”的自覺意識,是培養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文學欣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拓展課程。通過中國古代文學的學習,重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美化心靈,陶冶情操。因為文學是通過文學形象陶冶人的情感的,所以,文學教育對于人的個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中華美學”同樣是中國傳統文化更高層次的拓展課程。本門課程是上升到美學的理論高度研究美,重在通過美育塑造學生的人格。美育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理性力量,使學生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完美統一。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為對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而情感是需要培養的,尤其離不開美的陶冶作用。美育是以美的形象為手段,激發學生美的情感,使他們的精神感到自由、愉悅,情感得到升華,進而使心靈得到凈化。美育在豐富學生情感的同時,還給他們以理性力量。美育之可貴不僅在于它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更重要的還在于它體現了人性的更深沉的理性,因而也具有最大的廣泛性。美育通過審美活動使學生的理性滲透于感性的個體存在之中,讓他們獲得情感與理智的滿足,從而達到情與理的高度融合。就課程類型來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適宜采用討論式教學模式。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傳遞的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一種“反思性的知識”,具有個性化、隱喻性和多質性。如對“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的理解,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這就體現出人文知識的個性化。因此,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最忌“灌輸”和“絕對化”,應采用討論課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真誠、開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移情、理解和對話中反思,感悟人生的真諦,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構建以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

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大課程體系課程是實現或制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最基本的元素。其基礎性決定了它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都會指向課程。課程包括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所謂顯性課程是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的,與一定的學科、實踐相聯系的育人媒體,它包括學科課程和實踐課程”。①“所謂隱性課程即那些沒有在課程計劃或學校政策中顯現,但卻是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結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組成部分,包括學校正規課程中隱含的教育因素、學校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學校的管理體制和制度、教師的人格和學校領導的風格以及與學校文化系統相通的社會文化等”。②隱性課程的資源皆隱含于學校文化之中。這些資源是以暗示的形式傳導的,關鍵在于用心去體驗和情感投入,效果具有長期性、間接性。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是整體課程的兩個部分,但從邏輯學意義說,它們在內涵上是不相容的,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課程整體。首先,二者并非是主從關系,而是相互對立、相對獨立的兩個課程領域。其對立性是指隱性課程是相對顯性課程獨立存在的一種課程形式;其次,二者是一個互動的轉換關系,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是統一的整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顯性課程中潛含著隱性課程的成分,隱性課程強化著顯性課程的效果;再次,二者是一種相互補充關系,只有當二者相互認同、彼此支持時,才能共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應是一個包含著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在內的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養成過程。因此,本文所探討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概念,是指廣義上的課程概念,其包括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和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由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與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一起構成一個全面、正確、和諧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其中,顯性課程由核心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構成;隱性課程由活動課程、網絡課程、柔性課程等構成。一是以外顯為主的常規結構形式,就是指常規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結構,即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結構形式,即在教學計劃中以課程科目形式出現的課程編制方案。顯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是以主干課程為綱,輔之以相關課程。由于高職院校的特點和學制所限等原因,筆者認為,可設置一門核心公共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側重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精神;設置“文學欣賞”和“中華美學”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選修拓展課。二是內隱的非常規結構形式,即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隱性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結構形式無固定的模式,所謂課外活動、講座、參觀、學校環境等都屬于這種形式。它以潛移默化的形式規范高職學生的舉止行為、價值觀念、精神世界。這是一種通過潛移默化方式間接影響學生的教育形式。要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知識真正成為學生的人文素質,就必須與學生的實際活動以及這些活動中的體驗相結合。而這種實際活動是在某種環境、某種氛圍中進行的,因此,只有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互配合,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構成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結構由一門主干必修課“中國傳統文化”和兩門拓展選修課“文學欣賞”和“中華美學”構成。主干課程“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公共必修課程,筆者建議將課程命名為“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十六講”,側重于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精神的講解,側重領悟中國傳統思想,使學生明白中國傳統文化中并沒有獨立于“行”以外的“知”,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拓展選修課“文學欣賞”重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讓高職學生在文學欣賞中愉悅性情、陶冶情操、美化心靈、開闊思維。文學欣賞課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的過程。因此,“文學欣賞”的教學內容不必涉及太多的文學欣賞方面的理論知識,重在作品欣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在享受、體驗中達到課程的培養目標。為此,高職院校“文學欣賞”課教學內容或教材的選取就顯得至關重要。首先,選擇古典詩歌,通過詩歌欣賞培養學生詩性的智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詩性智慧表現為感情的凝聚、直覺想象和境界的升華等方面。因此,要從人文精神出發拓展詩性思維,通過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詩性的無處不在,并把它最終落實到做人的基點上。因此,我們呼吁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從人文思維的角度,借助于“詩性的智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性美”和“知性美”。其次,選擇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因為《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巔峰之作,它巨大的藝術魅力和沒有結局的殘篇給讀者帶來太多的想象空間。

第2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底蘊分析

前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了國家發展的靈魂,可以引領社會的發展,凝聚社會之間的共識,決定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與軌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立在理論指導的基礎上,根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中。因此,在倡導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就要不斷的汲取營養,提高影響力與創造力。

一、傳統文化是實現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其發展的價值目標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與民族上的振興,而中華傳統文化則是實現這樣價值目標的重要力量源泉。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不僅提供了思想以及文化上的資源,同時也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中華傳統文化已經形成了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所共同堅守的理性信念。對于民族與國家來說,只有達成了相應的認識才能形成有效的合理,從而實現萬眾一心,促進我國的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偉大目標。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就要將56個民族集中在一起,這樣才能演變成為我國的民族精神,共同堅守理想與信念。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所凝聚成的民族精神以及理想信念可以促進我國實現持續的發展,就今天來說,依然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一)促進了國家的統一與民族之間的團結

對于國家的統一與民族之間的團結來說,是保證社會和諧以及國家富強的基礎,而中華傳統文化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就我國民族來說,分裂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國家的分裂是短暫的,民族上的團結與統一則是長期的。在我國古代出現了如同漢代、唐朝以及明清等人口多、地域遼闊的帝國,在全球的許多地方中還是相對較少的[1]。從實際上來說,世界上的各個地區中,大部分的時間依然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中,但是都不能不把原因歸結到文化上。在文化上的影響下,可以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將人們凝聚在一起。在孔子所著的《春秋》中,維護周天子的鞏固地位,反對混戰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孟子則繼承了孔子的這一思想,主張“定于一”。尤其是對于“獨尊儒術”來說,對達到思想上的統一,促進國家大一統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這樣也就使得儒家文化逐漸演變成為了我國文化中的主體。孔子的這一思想剛好滿足了當時的國情以及民意,所以得到了人們的認同,尤其是得到了少數民族政權上的認同。中華民族也正是保持了長久的統一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中華文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已經被人們所接受與認同,人們也自覺的借助這種思想來抵制分裂,從而維護好了整個社會的發展[2]。

(二)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

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說,是在特殊的地理以及歷史文化背景下所發展起來的,其形成經歷了較長的過程,通過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競爭與磨合,達到了系統化與規范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蘊含著這一情感與智慧,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發展,根植與中華兒女的思想與意識等方面,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所以也就使得其具備了極強的民族性。也正是在這一文化的影響下,使得我國的經濟實力、科學技術以及社會治理模式等方面一直處于世界上的領先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華文化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能比擬的。中華民族也正是借助這一優勢奠定了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就現代來說,中華文化再次彰顯了它的優勢,并促使了廣大中華兒女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3]。

二、為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智力上的支持

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來說,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經歷了百年恥辱后,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勵志將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以及和諧的現代化國家,而這也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最高利益所在,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中華傳統文化雖然沒有促進工業革命的首先發展,但是卻對工業文明的發展有著較強的適應性,可以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實現現代化[4]。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華傳統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挑戰的影響下,其適應能力得到了提高。就今天來說,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存在著許多的真理,尤其是經歷了長期的發展來說,其中所包含的現代元素不僅可以適應好現代文明,同時還可以反思好西方價值觀主導的現代化進程匯總所存在著的弊端,并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文化。

(一)傳統文化可以滿足現代化的挑戰

首先,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在西方所主導的現代化中,主要是從西方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對于非西方國家來說,可以看做是外來的全新事物。面對社會的不斷轉型,一些傳統社會開始陷入到了長期的混戰中,因此,在面對這種挑戰的影響下,使得中華傳統文化彰顯出了極強的適應性。其次,中華傳統文化中存在著促進現代化的精神動力。在面對各種挑戰時,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使得海外華人在歐美以及東南亞等地區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成就,甚至還主導了當地的經濟活動。通過研究可以看出,中華文化中存在著大量的可以促進社會變革的現代化因素[5]。

(二)可以為反思西方主導的現代化提供思想資源

在進行西方現代化反思的過程中,一些學者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東方,并發現了中華文化在反思西方現代化的弊病中有價值的東西。且對于西方所主導的現代化來說,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給世界的發展產生出了相應的影響。但是對于中華文化來說,這種價值觀恰恰可以轉變成為對現代化危機進行反思的重要思想。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中,包含了眾多的和諧因素,也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就要求人們之間要與相互尊重。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人普遍比較熱愛和平,其中所蘊含著大量的和諧因素,所以也就可以有效的構建出一個和諧的世界[6]。

三、為人們提供了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可以為社會的發展提供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其中有許多的標準就是從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演變出來的。中華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快速發展的基因,并根植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中,深入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中華傳統文化理論體系是源遠流長的,通過對天、地與人之間的關系來進行思考,中華傳統文化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這樣也就可以有效地評判好人們行為的非曲直,及時糾正好不良的行為,實現穩定與持久的發展。

(一)規范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在中華文化中,注重血緣與親情上的關系,因此,也就比較注重祖先與子嗣方面,通過對已逝的親人進行追憶與幾年,可以實現親族上的聯絡,增強血緣上與文化上的認同。其次,在中華文化中還要求要做到以禮待人,尊重好他人,遵守禮儀。對于這些規范來說,可以實現協調人際關系的目標[7]。

(二)形成良好的統治秩序

想要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僅要具備忠君與以德治國的思想,同時還要具備反對殺戮的思想。在孔子的理念之中,一直認為要實現“為政以德”,也就是說,要堅持運用好道德的力量來提高人們的信服程度,只有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就“仁”這一思想來說,其實是一種極高的境界,要求人要具備“仁愛”之心,統治者則要具備“仁政”[8]。

四、傳統文化與理論上的結合

想要培養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堅持以為指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中華傳統文化為中國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且對于文化的自我更新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逐漸演變成為了自己的體系。尤其是在近代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自我更新的歷程不斷被打破,為了滿足時展的需求,就要及時吸進先進的文化與思想,以此來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9]。一般來說,內因直接決定著外因,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成分決定了可以快速吸收什么東西。因此,在文化的更新中,原有的部分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傳入到中國后,以極快的速度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與接受,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設成就。正因為中華傳統文化與理論之間具有了想通性,所以也就使得在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中占據了指導的位置,在與我國傳統文化結合后,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0]。

結語: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是從中華傳統文化出發的,并且不斷的吸取營養,這是由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中華傳統文化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系統,凝聚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在長期的發展中,中華傳統文化可以經受住時間與實踐的考驗,具備了頑強的生命力,所以就要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楊雨晗.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142-142

[2] 歐陽軍喜.崔春雪.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山東社會科學,2013,(03):11-15

[3] 黃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親密關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1-5

[4] 祁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系研究[J].學理論,2015,(07):189-190

[5] 肖季文.歐凱.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文史雜志,2012,(03):4-6

[6] 刁生虎.王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述評[J].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15,(28):88-93

[7] 劉曉欣.高翔.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耦合關系研究的綜述[J].中國民族博覽,2015,(18):13-14

[8] 閆坤.段致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研究[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5,(38):118-122

第3篇

陽春三月,威海市實驗小學操場熱鬧非凡,一場“快樂易物愛心捐贈”活動正在這里舉行。學生們將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種植的中草藥、書畫作品以及玩具、學習用品等帶到學校進行拍賣。此次活動持續1小時,共籌得愛心款10385.8元。德育處孫曉芹主任,以及家長、學生代表將10385.8元愛心款全部捐助給古北社區,并由社區轉交給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孩子和社區內的貧困生。這一愛心舉措贏得社會廣泛贊譽,各級電臺、報刊爭相報道。

這是威海市實驗小學傳承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踐行核心價值觀活動的一個縮影。做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所謂“未做事,先做人”。五千年的中國文明,積淀下來許許多多做人做事的哲理。

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圍繞“核心素養”“德育課程一體化”這兩方面,積極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先祖的美德,以課程為依托,完善了傳統文化特色課程體系,構建了“弟子規養正課”“學科融合課”“晨誦午讀暮省微課”“傳統文化特色課”“親子技能課”等系列課程,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品德修養,培養“文雅、儒雅、高雅”的少年君子。

一、弟子規養正課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語言至簡,內涵深刻。有一個學者曾比喻:用一個天平,一邊放上四書五經,另一邊放上《弟子規》,兩邊是平衡的。因為傳統經典中的“仁義禮智信”在《弟子規》中都有所體現,而這些內容是植根于民族心靈的“常識”,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光澤。

我校從一年級至五年級,學生每周都會有兩節國學《弟子規》誦讀課,師生給這節課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養正課”。學校整理開發了《弟子規讀本》《弟子規成長手冊》《弟子規成長臺歷》等系列教材,利用校本課、班會課、地方課等對學生進行“養正”訓練,從“誦讀―感悟―踐行”三個階段,先誦讀經典,達到人人熟記,教會孩子通達事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后解讀實踐,與習慣養成教育深度融合,分年級、分層次、分階段,縱向深入指導學生明理修身,雅言雅行,逐步領會孝親敬長、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禮儀與智慧,讓傳統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一年級一班的阿會老師注重言傳身教,她看到孩子衣服敞開著,會蹲下身,把孩子的衣領衣袖整理好,教給他學會拉拉鏈,拉到舒服的高度,同時說“冠必正,紐必結”,并讓孩子重復幾次“冠必正,紐必結”,孩子覺得很有趣,在邊說邊做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了好習慣。

二、學科融合課

學校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貫穿于各個學段、融于各個學科,有機地穿插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語文課上,學校自編的《中華經典素讀》有效地補充了傳統經典范文、詩詞,增強學生對文化經典的接觸和吸收;音樂課堂,老師用至真純善的德音雅樂,配以深情的手語表演,凈化學生的心靈,開啟學生的孝心、愛心、感恩心和恭敬心;美術課上,學生饒有興趣地繪制京劇臉譜,體驗中華傳統剪紙;體育課上,打太極、練少年拳、推手等中華傳統武術項目讓學生意猶未盡……學生從博大悠久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思想道德養料,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三、晨誦午讀暮省微課

晨誦午讀暮省是我校師生的校園生活節奏。伴隨朝陽,每個教室里都傳來朗朗讀書聲,師生們用優美的晨誦開啟一天的學習之旅。各年級晨誦內容各有不同,指讀《弟子規》,素讀經典名篇、吟唱《詩經》,老師們則默讀《晨起自勉文》……優美的天籟之音,讓校園的每一處都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午讀時間,觀看《中華美德故事》,或閱讀老師每月推薦的經典好書,學生在好書的浸潤下,懂得了和平、尊重、愛心、寬容、樂觀、責任……孩子心靈深處那些與生俱來的真、善、美的種子,由此得到充分滋養,悄然萌芽。

暮省時間到了,伴隨著“吾日三省吾身”的提示音樂,師生們盤點一天的收獲,我日行一善了嗎?我做事學習盡力了嗎?我對朋友誠信了嗎?提起筆來,在小小的《成長卡》上寫上自己的感悟,讓反思成為師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認錯、自省、贊美中滋養自己的品格,扎下德行的根基。

四、傳統文化特色課

學校開設傳統文化特色體驗課。書法、古琴、古箏、吟誦、京劇等選修特色校本課程,挖掘課程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傳承文明、滋養心靈,體驗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養成良好的情感品質。

圍繞中華傳統佳節,開設“習俗體驗課”。文化的認同,不僅僅是在有意識的學習中,更關鍵的是在無意識的潛移默化中。當現在的孩子最記得圣誕節那個拉雪橇的白胡子老頭兒時,我們教育者尤其要警惕:可怕的不是洋節入侵,而是遺忘自己。讓我們的孩子記得自己的傳統節日,記得我們的傳統習俗,這代表著民族的認同與文明的傳承。在學校開展的“中秋賞月”“重陽敬老”“迎春納福”等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動手做月餅、包粽子,做花燈等,讓孩子體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重拾自己的節日。

五、親子技能課

傳統文化的學習重在力行,而力行的陣地又離不開家庭。我校家長積極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實踐中,弘揚好家風。在家庭中開展“親子技能”課程。每周的“習勞知感恩”生活技能訓練,從系紅領巾、整理書包,到做飯打掃、收拾家務,再到為父母捶背、沏茶倒水,讓學生在掌握勞動技能的同時,感受父母的辛勞,從而助長學生的孝心和愛心。每學期開展“假日禮儀體驗”,學生與家人共同體驗餐桌禮儀、待客禮儀、節日傳統禮儀,參觀禮儀等,在實踐中累積生活禮儀經驗,遵守社會公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不忘本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在傳統文化的熏陶與真善美的感召下,實驗小學校園處處充滿正能量。縈繞著正能量,師生、生生之間傳遞的是理解和包容,收獲著喜悅和幸福。五年級四班的初家伊同學,在山東省中小學“國學達人”挑戰賽中,通過層層選拔,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取得全省前八強的好成績。

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不僅是一種學校文化建設的形式,重要的是讓文化深入心靈。傳統文化進校園,不僅僅是讓學生誦讀一些經典、引進一些傳統的文化藝術項目進課堂,而是讓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真正觸及師生的靈魂,以此涵養心靈、塑造靈魂、堅定信念、培養意志。

篤行能致遠,天道必酬勤。在教育局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近幾年,實驗小學被評為“威海市特色學校”“威海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威海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威海市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山東省傳統文化體驗教育實驗學校”“山東省心理健康特色校”“山東省心理健康示范校”。教師撰寫的論文、執教的優質課也在國家、省市級獲獎。此外,開心農場校本課程被收錄到《山東省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集錦》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好大灬好硬灬好爽灬|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激情图片在线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青娱乐手机在线| 国产欧美在线播放| 2021日产国产麻豆|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黄色在线视频| 无遮掩60分钟从头啪到尾|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麻豆69堂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91手机在线视频观看| 女同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出五十路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桶女人机完整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看| 适合一个人在晚上偷偷看b站|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老司机激情影院|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gaytv.me|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www.kkbokk.com|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一本大道无香蕉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