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傳統文化論據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人們常說,設計的歷史是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每一個時代的設計,都能展現當時的時代特點,可以說歷史的設計就是設計的歷史。一直以來,中華文化都注重從人文與世界的關系中去認識世界,探討人與世界的自然關系。認為人文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傳統的家居設計注重人與家居的和諧統一,讓家居與自然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充滿了人文情懷。家居設計的目的是把人和家居相互結合,讓人的內涵、性格、文化素養和家居藝術的風格相互統一。中國傳統家居設計整體性讓傳統家居設計的空間形態不僅僅局限于形式上的美丑,而是更加注重是否體現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經驗。這種經驗難以用一般的抽象符號來表達,因此只能從文化的角度把握傳統家居設計的精髓。中國傳統家居設計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這種設計理念具有獨特的內涵,值得現代設計者去借鑒、傳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審美經驗的積累,理性的思考、感性的文化感悟,為設計師自由創作提供了靈感源泉。中國傳統家居設計中人與空間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現了傳統家居設計人性化的美學思想內涵,這正是現代家居設計領域應該去學習的關鍵。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家居空間設計的協調性
每一種現代化家居的設計風格都蘊含著文化背景。如果設計師想設計出富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產品,必須對傳統元素做深入的研究探討。我們要創作出極具文化內涵的現代家居作品,應該適當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將其適當運用到現代設計理念當中。由中國傳統元素迸發出的設計靈感,讓現代室內家居設計在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深刻內涵的同時,充分符合現代中國人的審美標準。作為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一種傳承方式,現代室內家居設計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種設計不單單是單個文化符號的胡亂拼湊,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刻理解之后的融會貫通,以此來提高當代人的審美。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家居設計的相互融合
現代室內家居設計經常運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為設計注入了新的靈魂與血液,其具體的運用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中國傳統符號的體現方式
中國傳統圖案和漢字書法是中國傳統符號的代表。中國傳統圖案包括人物、植物、動物、圖騰、幾何符號等,這些傳統文化符號歷經歲月的洗禮,展現出濃厚的中國文化意境,讓設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將中國傳統符號作為現代家居設計的裝飾元素,可以升華設計的內在氣質,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生活環境。通過“簡單抽象、元素運用、重新組合”等裝飾手法,利用現代的材料和加工技術,形成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藝術氣息與生活氣息相互融合的設計特色。在現代家居設計中,設計師尤為重視墻面的裝飾效果,墻面設計也是展現設計師藝術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進行墻面設計時,可以運用中國傳統圖案紋樣作為墻面的圖紋,可以達到很強的美感。地面設計可以利用具有比較有特色的圖形作為大理石的紋理,這樣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造型、又更加具有藝術性。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臥室空間是屬于非常重要的區域,根據主人不同性格選取不同含義的圖案進行裝飾,可以讓家居設計更具個性化。比如說一對鴛鴦可以寓意夫妻關系和諧,古松和竹子代表老人健康長壽。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裝飾所表達的以物達意思想。
(二)中國傳統裝飾構件的巧妙運用
中國傳統裝飾構件樣式繁多,比如帶有傳統裝飾的中國古典家具,很多傳統建筑裝飾構件、以及傳統裝飾陳設品等。古建筑中的木質結構梁架的建筑,使其室內顯得更加寬敞、自由。花窗、門等構成獨特空間,將室外風景引入室內,讓室內更具空間內涵。而室內的各種裝飾品,又成為居室內部空間劃分極具裝飾性的構件。在房子面積較小的情況下,如果進行實體分割,會讓本來不大的空間顯得更加狹小,如果通過帶有中國傳統元素的隔斷來劃分空間,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空間的通透,此時當然少不了家具。中國傳統家具民族性鮮明,明式家具造型流暢、結構合理、堅固可靠,利用木材自然的紋理和色澤美,讓家居更具文人氣質,在藝術造詣上可謂是獨樹一幟。在某種方面,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特色的家具可更容易喚醒人們對于歷史情感的回歸。在家居設計中,明式家具和紫檀木地板的結合,風格典雅,適合書房設計。加上幾個精致的門環,讓柜子顯得更加富有生機,讓空間在保持莊重沉穩的同時不失繁瑣。餐廳設計用紅檀木餐桌,搭配羊皮燈,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正是中國傳統的寓意。將中國傳統家具中的元素運用到現代家具中,既保持了傳統家具優雅的藝術效果,又具有現代家具的簡單實用。
(一)稻作農耕文化認同
稻作農耕文化是植根于廣西特定地理環境下的稻作農耕文化。由于水稻嬌嫩不易種植,各種自然環境和蟲害都能影響其生長和收成,需要人們細心呵護并求助于神靈巫鬼的庇佑。在求神祈巫鬼活動中,以銅鼓伴舞的祭祀儀式舞蹈最為廣泛經久,是廣西漫長歷史時期主要的文化傳統。各種銅鼓舞蹈藝術大都是源于稻作農耕文化,漫長的稻作農耕文化對廣西世居先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社交、民族性格和心理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包括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性節日、紀念性節日、娛樂性節日大都與水稻生產有關,其過節儀式都納入了稻作文化體系。數千年來,銅鼓文化以稻作文化為基礎,成為廣西各民族文化互動的載體,滿足了廣西各族人民的精神需要,已成為這些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的標志。在廣西世居少數民族互動的歷史發展中,雖然族群之間也有摩擦、碰撞、沖突,甚至戰爭等惡性互動的一面,但并沒有成為廣西世居民族關系的主流;而由于稻作耕種需要的人畜、生產工具的不足形成的不同村寨、族群之間相互交往、相互適應、相互融合等良性互動,長久以來成為廣西世居少數民族關系的主流,這就是廣西世居少數民族稻耕文化磨合認同的內涵。說明稻作農耕文化認同是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成發展的社會學基礎。
(二)自我概念決定了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價值實現的程度
原始社會,生存是頭等大事,這通常都是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實現。但在這些世居先民們的生活中,是僅次于覓食的一件大事,覓食是為了生存,則是為了繁衍。為了得到異性的青睞,這就需要個體不僅要具備強壯的體魄和勞動能力,還要在生產勞動、社交集會、游戲娛樂以及祭祀儀式中展現良好的智慧與知、情、意的高度統一。另外在推舉狩獵的頭領、族群的勇士、英雄、部落首領時,更看重個體的智慧、能力、氣質、性格、愛好、信念與習慣等內涵,這些都需要個體具有正確的自我概念。體育的價值按其作用可分為健身、娛樂、醫療的生理價值以及教育、藝術、審美、道德的心理價值和經濟、政治、軍事、科學、社交的社會價值等等。這些體育價值反映的都是有利于人類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為標準,實現這些體育價值的深度與廣度,既取決于客體本身的構建,也取決于主體社會活動的水平。由此可見,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體育價值實現的程度。
(三)生命事件和生命轉折點加強了對體育價值的認同
原始社會里,不管是生產力的提高,還是人類要生存和發展,人的數量與質量是決定性的。在狩獵中追逐牲畜、與之搏斗和角力,避免不了有損傷甚至殞命事件的發生,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人們認識到,除了依靠集體的力量,還必須要有比牲畜更強的奔跑能力與力量。同時,由于自然條件的惡劣,人們經常受到毒蟲猛獸、瘟疫疾病的肆虐,通常是那些體質健壯、免疫力強的個體能存活下來,這些人通常也喜歡參與族群里開展的角力競技、祭祀儀式、娛樂游戲、技能技巧訓練等活動,自然,這些人也更容易受到異性的青睞。這些事件使個體和族群對體育的認同具有特殊意義和重大影響,因為在上述造成生理和心理發生重大變化的事件中,個體身心承載著社會賦予人類生命事件和生命轉折點相應的生命意義和符號,而在此過程中,個體對體育價值的認同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因此成為個體的生命事件和生命轉折點。
二、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態概述
從遠古時期開始直至今天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體育從來沒有離開人類生活的大環境而獨立存在,而是以人類的文化生活狀態呈現于世人。廣西世居民族傳統體育,與廣西世居民族的民族性格、歷史文化傳統、政治民主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深厚的聯系。通過梳理歸納廣西世居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歷程,嘗試對不同時期廣西世居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如下分類概述。
(一)反映生產、生活技能技巧的體育文化
在原始落后的生產條件下,強健的體魄往往能決定生產收成的豐歉甚至是生存所具備的基礎條件,這種客觀的現實使人們認識到體能和技能訓練的重要性。甌、駱的先民們在狩獵中都離不開奔跑追逐、攀緣、跳躍、投擲和射擊,甚至經常要與野獸進行搏斗、角力,由此產生了賽跑、射擊、射弩、摔跤、投擲等根植于生產、生活的體育活動。一些體育活動產生于勞動,起源于生活,世居先民在生產獲得豐收時,自然有欣喜若狂、歡呼雀躍的慶祝活動,熊舞、猴舞、擋虎舞內容實在,動作粗獷有力,所反映是古時歐駱先民的狩獵生活。在長期的稻作農耕生產中,先民根據稻作農耕等農事生產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活動。如舂堂舞、戽水舞、木槽舞、扁擔舞、踩風車、采茶舞、春牛舞等,生動再現甌駱先民稻作農事的各種生產情景。
(二)用于增強軍事武技訓練的體育
自私有制產生,氏族、部落或種族之間,為掠奪財產、搶奪生產資料、獲取祭祀牲畜以及復仇等原因,經常產生爭斗。不管是入侵的還是防衛的一方,為了本族的生存和利益,與異族時有爭斗,一些勞動、生活技能和工具被當作武器經常在戰斗使用,如射箭、射駑、角力、武術、摔跤等。隨著氏族、部落和種族之間爭斗規模的發展,增強軍事武技等戰斗力的訓練活動也逐漸萌發出來。據資料考證,拋繡球活動的“繡球”最早是一種青銅鑄造的兵器,用于甩投,人們稱之為“飛砣”,大多用于作戰和狩獵;而在廣西民間廣泛開展的“板鞋競速”,最早是瓦氏夫人用來訓練士兵抗擊倭寇而形成的傳統體育活動。另外如雙刀舞、棍舞、劍舞、拳術、旗舞、棍術、同填、同頂、拋沙袋、同拼、頂竹杠等練力的鍛煉方式,都是反映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增強軍事武技能力、鍛煉身體、提高抵御外侮能力的傳統體育項目。
(三)紀念祖先或英雄人物的慶典體育活動
新石器時期甑皮巖人的喪葬制度是廣西世居先民“靈魂不滅”或“祖先崇拜”觀念的一種載體,反映出西甌、駱越人的祖先崇拜、靈魂不滅觀念、氏族觀念以及祈求祖先神靈庇護的功利意識。廣西世居先民認為祖先的靈魂具有一種非凡的魔力,可以控制氏族、部落和個人的命運,既能庇護子孫后代繁榮興旺,為子孫后代消災降福,也能作祟禍害子孫。因此,滋生出對自己祖先虔誠崇拜的思想,祭祀舞蹈便是他們用來與祖先靈魂對話的神圣工具,他們認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就能跟祖先緊密聯系在一起,并能得到祖先的庇護。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在舉行祭祀、朝拜祖先的活動中,基本都是通過各種銅鼓舞蹈儀式來祭祖,由此產生了各種慶典銅鼓舞蹈活動,逐漸形成了一系列以銅鼓伴舞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內容。打嘎是古代彝族人向死者致哀跳的銅鼓舞,端節是水族為先祖父祖母逝世及吊喪所跳的銅鼓舞,“跳弓節”是那坡縣彝族祭拜祖先的銅鼓舞,“龍蟲舞”是瑤族人為亡故老人“出靈”所跳的銅鼓舞,瑤族的達努節最莊嚴隆重的活動是打銅鼓和跳銅鼓舞,是紀念創世大神密洛陀的節日。苗族的“打牛”是祭祀苗族英雄蚩尤的舞蹈;瑤族的盤王節、“打長鼓”,以及苗族的“爬竿”等都是為了紀念瑤族先祖和英雄而創作的體育活動項目。可見,祭祀舞蹈成為廣西世居少數民族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紀念祖先和英雄成為鼓舞廣西世居少數民族的斗志和宣泄情感的常用手段或形式。
(四)反映民族風情和社交習俗的體育文化
經歷幾千年的積累,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民俗節日,既調劑著民間的生活,也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與精神修復,這些民節俗慶為傳統體育提供了表演的機會與舞臺,而民族傳統體育則豐富了這些民俗節日內容,彼此協同發展。具有“東方橄欖球”稱謂的三江侗族搶花炮活動,在每年農歷三月三燃放花炮招徠顧客,搶得花炮者,除了榮譽,還可以得到酒肉蛋等物質獎勵,年復一年的沿襲,形成了傳統的花炮節。壯族人的高腳球比賽,驚險刺激,是由南丹人以踢柚子為游戲,并且每年中秋都舉行踢柚子比賽而形成的;背簍球最初是流行于南丹傳情的一種活動,后演變為體育項目,有民歌傳唱為證:“二月吉旦好風光,布農布衣喜洋洋,龍獅對對當天舞,背籮球賽滿歌場。一個錦球似哥心,哥投錦球引妹唱,妹不嫌棄哥家苦,哥妹一同上錦球。”原始社會自然生存環境惡劣,女性擇偶特別看重男子強壯的體魄與勞動能力,而體育競技則給男性展示智慧和力量,以此來獲得姑娘青睞的機會,這符合古代民族崇拜英雄的心理和性選擇的需要,也是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起源與發展的一種重要驅動力。廣西大量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都與青年男女的社交有關,甚至是專為兩往提供機會而展開的活動,如布依族男女青年的浪哨、趕查白,壯族的繡球舞、撈蝦舞、拋繡球,彝族的打磨秋,京族的竹竿舞等,男女青年通過這些活動來談情說愛,開展社交活動。
(五)娛樂健身休閑的體育活動
由于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大都居住于邊遠偏僻的山區地域,各族群之間很少交往,缺乏交流與互動,為了調節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創造了許多用于娛樂健身休閑的傳統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不追求很強的競技性,而是以強身健體為目標,把體育寓于娛樂中,娛樂性成分較高,是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娛樂和充實民族內涵的主要途徑。據研究統計,屬于廣西世居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共有272項,其中壯族有134項,其他10個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合為138項,而且大部分是屬于口傳體育。
(六)反映巫鬼信仰和神靈崇拜的體育活動
廣西世居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多信巫鬼與神靈,巫舞在原始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各個民族都有相關的巫術舞蹈,巫鬼信仰和神靈崇拜是駱越文化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甌駱先民前輩的經驗和自己的經歷使他們確信,他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神靈巫鬼的世界,這些神靈巫鬼具有的神秘的力量,能夠影響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要使莊稼、牛羊或人類多產,就必須去祈求、取悅這種力量。因此,對各種自然物均冠以“神”的稱謂,如“山神”、“樹神”、“水神”、“雷神”等,對其頂禮膜拜,人們通過各種祭祀儀式來敬拜和求告,將神靈巫鬼的“異己”力量轉化為“助己”、“順己”的力量,由此創造建立了神靈崇拜和巫鬼祭祀儀式舞蹈。并不斷向后代直接或間接地傳授有關這種神秘力量的知識以及取悅這種力量的方法,以保證后代生活的安全和富足。祭祀舞蹈是廣西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舞蹈起源于勞動,來源于生活,當人們稻作農耕獲得豐收時,自然欣喜若狂,共同歡呼跳躍;當人們舉行集體祭祀活動時,必須歡歌狂舞,以娛樂鬼神,祈求功利,并且以歌舞宣泄情感。
三、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社會多個生產領域,它們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代名詞。而計算機數據通信與網絡技術作為分布交互仿真的關鍵技術之一,它也是造成我國信息技術與國外信息技術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分布交互仿真的概念和特征進行研究和分析。
1.1分布交互仿真概念
分布交互仿真是一種綜合性仿真環境,它一般采用協調一致的結構、標準和協議,通過網絡設備將分散在各地的仿真設備進行互聯,其特點主要表現為分布性、交互性、異構性、時空一致性和開放性。分布交互仿真技術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使大規模復雜系統的仿真成為可能;二是降低仿真成本。分布交互式仿真技術可以實時計算并生成一個反映實體對象變化的三維圖形環境。通過計算機等設備,實驗人員不僅可以“進入”這種虛擬環境(主要是視覺聽覺環境),直接觀察事物的內在變化并與其發生相互作用,還能通過開放式的中斷處理來模擬各種隨機事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1.2分布交互仿真的發展
在分布式交互仿真發展的早期階段,通訊層和應用層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在應用層,為了能將實體的數據傳給其它實體,每個仿真應用都為自己所生成的實體定義了一個結構或數據塊,其中包括了傳送實體信息所必要的數據定義。這樣的數據可稱之為“不規范的數據”。可以說,這種數據定義方式完全滿足了實體間數據交換的需要,但缺點是每個實體的數據定義各不相同。每個仿真應用中不但要有本地實體的數據定義,還要有其它節點的實體的數據定義,才能在接到一個數據包后按照正確的格式來理解它。當網絡中要增加一個新實體時,其它仿真應用中都要增加這一實體的數據定義。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個實體就要對網絡中所有的仿真應用進行一次修改。
1.3分布交互方針的特征
分布交互仿真最大的特征便是沒有中央服務器。分布交互仿真是嚴格的對等網絡結構,在它里面所有數據傳送給所有仿真應用,而數據的拒絕與接收依賴于接收者的需要。取消了中央服務器,分布交互仿真減少了由于一個仿真應用向另一個仿真應用傳送信息的時間延遲。時間延遲嚴重影響網絡仿真的實時性和有效性。舉例說明,當一仿真應用向目標開火以后,被擊中的目標必須盡可能快知道將要發生的軍事行動,使其作出相應的防衛反應,通訊設備的延遲引入可能導致對方力量的加強,戰場態勢的變化。
2分布交互仿真中數據通信的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發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機數據通信與網絡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它已成為分布交互仿真技術中的關鍵所在,這也是造成我國分布交互仿真技術與國外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由于我國沒有分布交互仿真技術規范和標準,這使得我國的分布交互仿真技術研究存在多樣、復雜以及多元化特征,因此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給予高度重視也探索。在目前的實時數據通信技術分析中,它主要包含了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及時性,數據發送的可行性、方便和快捷性,信息接收系統的智能性和自動化要求。
2.1數據通信的應用現狀
經過的一段時間的研究表明,分布交互仿真技術中實體的數量在不斷增多,仿真性能和仿真優越性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給接受領域的額工作人員大大的增加了負擔,使得整個管理實體數量發生了一個瓶頸。此外,在這種交互方式中,我們需要滿足人們在回路上存在的仿真需要,但是對事件驅動、時間驅動上存在的仿真問題則無需要給予過多的重視和分析。
2.2實時數據通信協議分析
實施數據通信是基于網絡條件下的計算機數據分析,它在應用的過程中是以網絡通信部分和實現基礎為標準的,它在應用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將信息從網絡的一個節點快速、準確的傳遞給另外一個節點,這個過程中是一個快速、及時傳遞的過程,它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一樣,采用合理、簡單的語言進行溝通無疑要比復雜的語言快捷的多。因此,在通信協議的制定中,它是針對網絡通信為基礎開展的,協議利用是否合理、科學和科學將直接關系到網絡通信的實現,也決定著網絡通信工作的開展。在一個分布式交互仿真系統中,必須要以科學的通信標準進行控制。在目前的交互仿真系統中,常見的協議包含了TCP/IP協議,它在應用中是以傳輸控制協議、網絡訪問協議為核心,它已經廣泛的被世界多個國家重視和認可。目前,HLA網關能轉化各種協議使用的PDU類型:實體狀態、開火、爆炸和碰撞,這些能夠支持DIS的仿真器。HLA網關預定是以聯邦對象模型(FOM)為依據的數據,它們放在設置文件中,且在運行時改變。另外RTI還提供詢問、刪除以及時間管理等服務。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