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房屋建筑要求范文

房屋建筑要求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房屋建筑要求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關鍵詞] 房屋建筑 結構 抗震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據統計,每年世界范圍內發生地震的次數已達50 萬多次,而國內的地震次數便占了當中的 1/3。地震災害嚴重損害了國內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并帶來了嚴重災難。因此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中,需對結構的抗震性能充分考慮。針對地震災害采取有關預防措施,盡可能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損害,確保人們的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本文就對房屋建筑在結構抗震設計上的若干要求展開了研究。

一、 合理選擇建筑場地

受地震災害影響,地震范圍內的建筑物會被嚴重破壞。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質運動可導致建筑直接面臨結構破壞,由此可見,地質條件也屬于房屋建筑受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設計中,需對建筑場地進行合理選擇。一方面,應首選地質堅硬、地勢開闊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質條件,從而減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間的沉陷程度,預防房屋建筑發生坍塌不良現象。另一方面,盡可能避免山坡邊緣、河岸等地質軟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間,在地質條件的共同影響下,導致房屋建筑出現倒塌的情況。若實在無法避免此類地段,則需要采取相應的有效抗震措施。第三,不應選擇自然災害并發區域等危險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災害并發其他自然災害而導致房屋建筑破損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場地的土質剛度、覆蓋層厚度等也屬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害的一項重要因素。有關研究指出,建筑地段的土質堅硬、覆蓋層薄屬于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損害程度的一項重要原因。因此在選址時,還需要對土質及其覆蓋厚度進行考察。

二、 房屋建筑的地基和基礎設計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間,同一個房屋建筑結構單元不允許建造在性質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選擇和處理上,盡量全部應用天然地基或是樁基,盡可能避免出現兩種地基各一半的狀況。從而可以避免不利因素,保證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礎時,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礎埋置深度過淺,將會減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大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間的振幅,提高震害發生幾率。因此在設計房屋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時,應盡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認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實工作,確保回填土和基礎的側面緊密接觸,提高房屋建筑基礎部分的穩定性。

另外,對于砌體結構的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礎兩個部分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應應用內外交圈基礎圈梁,以免影響上部建筑和基礎的整體性。此外,應將上部結構構造柱鋼筋嵌入基礎圈梁內,從而加強上部建筑和基礎的連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質剛度較弱,則還需設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三、 房屋建筑屋頂與墻體的抗震設計

在地震期間,房屋建筑的受損程度與建筑質量之間呈正比關系。也就是建筑質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則越嚴重。反之,若建筑質量越輕,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將會越小。其次,建筑結構越穩定,其在地震災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盡可能最小化建筑質量,以達到最小化減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減輕房屋建筑圍護結構的質量,從而達到減輕房屋建筑墻體質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墻體質量過重,將會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臨地震災害時,易受破壞。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對減輕墻體重量這一點進行考慮。另一方面,在建筑屋蓋設計期間,應盡量選擇質量較輕的材質。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頂設計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屬物,以免增加屋蓋重量,間接增加建

筑高度,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產生不良影響。若在屋蓋設計期間,個別突出形狀是必須建造的,則需要通過設計盡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強牢固性。選擇質量輕的材料,從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規則性

1. 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寬比

對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與建筑本身的高寬比具有一定的關系。受地震作用影響,房屋建筑的傾斜程度(側移程度)會因為其本身高寬比越大而越嚴重。同時,房屋建筑的層數越多,其在地震災害中所面臨的破壞也會越嚴重。因此,為了保障房屋建筑對于地震破壞的抵抗能力。在設計期間,需對其建筑的高度與寬度進行合理控制。結合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條件下,對房屋建筑層數進行合理調整。

2. 規則性設計房屋建筑結構

在房屋建筑的結構設計上,均勻分布結構剛度與質量、規則設計建筑平面與豎向結構構件布置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個重要環節。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設計復雜,而質量、剛度等分布不規則的情況,在面臨地震時,房屋建筑將會產生扭轉情況,水平體系構件應力突變導致房屋建筑主要受力構件受到嚴重破壞。其次,在建筑豎向結構構件的設計中,抗側力體系的剛度和承載力有明顯的突變,在地震期間發生嚴重震害的可能性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復雜的建筑體型,也會導致在地震中發生嚴重破壞;其中頂部局部突起將會因為高度過高而引起鞭梢效應。

3. 合理處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縫

若房屋建筑結構平面或者豎向不規則,需處理好建筑的防震縫。設置防震縫期間,可將房屋建筑劃分為相互獨立且規則的結構。防震縫兩邊結構單元之間設置足夠寬度的縫,徹底分開防震縫兩邊的上部建構。防震縫寬順著建筑高度的增加而放大,同時可以在防震縫兩側布置垂直相交的抗撞墻體。

4. 合理布置砌體結構房屋建筑的縱橫墻

墻體屬于砌體結構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剛度大小主要取決于墻體數量,若承重墻體布置時隨意加大墻體間距和不均勻布置,將會降低房屋建筑的剛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設計期間,需均勻分布房屋建筑的橫墻以及縱墻,從而確保房屋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

5. 合理布置砌體結構房屋建筑的構造柱以及圈梁

構造柱、圈梁等均屬于提高砌體結構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構造柱有利于增強建筑墻體的抗剪性能,并改善建筑結構變形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從而使建筑結構在外力作用下僅發生局部變形,不對建筑結構整體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在布置構造柱時,需以《抗震規范》作為布置依據,在墻體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促使墻體材料由脆性演變為延性。另外,圈梁也可以提高墻體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對于增強房屋穩固性、整體性等可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一定情況下,還可抑制墻體產生裂縫。

五、 結語

目前,抗震技術屬于房屋建筑設計當中的一項主要技術,抗震設計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需根據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對房屋建筑進行合理設計,滿足房屋抗震設計的相關要求。盡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減少地震災害對于房屋建筑的損害。本文只從基本概念做出闡述,實際設計還要運用靜力和動力的數值計算手段,用數值計算結果來量化宏觀指標,幫助工程師合理設計。

參考文獻

[1]唐與拓,金燕,于得水.多層磚混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09(12).

[2]張建,倪彩琴.淺議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問題的分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0(05).

第2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設計要求;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講求方法,才能夠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此,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確保結構構件具有必要的性能

在進行抗震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建筑結構構件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穩定性、剛度和延性等性能。結構構件需要遵循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底層柱、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在設計中對于可能會造成構件相對薄弱的部位,需要采取從事提高其抗震能力,對于承受豎向荷載的主要構件則最好不作為主要的耗能構件。

(二)盡量多的設置抗震防線

一個抗震結構體系需要有多個延性較好的分體系組合而成,并且由延性較好的結構構件連接協同工作。例如框剪結構就是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墻兩個分體組成,雙肢或者多肢剪力墻體系組成的。由于在一次地震之后將會伴隨著多次余震的出現,如果在結構設計時只有一道防線,那么在建筑遭到第一次破壞之后再遭余震,就會因為損傷積累導致建筑物坍塌。抗震結構體系應該有最大可能數量的內部和外部冗余度,在設計中需要有意識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區,這樣能夠使結構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從而能夠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恰當的處理建筑結構的構件強弱關系

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正確的處理好構件的強弱關系,在統一樓層內使主要耗能構件屈服之后,其他抗側力構件則仍然處于彈性階段,這樣能夠使得有效屈服保持較長的階段,能夠保證建筑結構的延性和抗倒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抗震設計中一部分結構的設計超強,那么就會導致結構的其他部位出現相對薄弱的現象,所以說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恰當的處理結構的強弱關系,對于不合理的加強的作法或者是在施工中以大代小,改變抗側力構件配筋的這些做法都需要盡量的避免。

二、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方法

(一)建筑場地的選擇

當前地震的發生雖然可以預測,但是還是會給建筑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損壞,地震發生的過程中,由于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就使得整個建筑結構發生改變,嚴重的話會直接導致整個建筑物倒塌。所以,為了能夠有效地減小地震對房屋建筑的損壞,我們必須選擇好施工場地。

(1)由于我國地理條件比較復雜,最佳的施工場地應該選擇在地勢平坦、開闊的地區,這樣能夠減少地震時的沉降度,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進而減少建筑物的坍塌情況。

(2)有些地區的地形本身就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壞,例如,河流、山川附近、地形不均勻地區等等,如果在這樣的土地上建設建筑物,一旦發生地震,就會直接導致建筑物倒塌。在選擇施工場地的時候應該盡量避開這些地區,如果不能避開,就必須做好抗震措施。

(3)有些危險地區能夠直接主觀判斷出來,例如容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區,建筑物一定不能在這些地區建設,如果把房屋建筑在這些地區,一旦發生地震就會引發一些其他的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此外,建筑場地土地的性能也和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直接關系。通過大量的實踐數據顯示,土質越堅硬,抗震性能就越好。

(二)地基和基礎設計

(1)為了全面的加強房屋建筑整體的剛性,增強建筑整體結構的抗震性。在房屋建造的過程中,同一個建筑單元不能夠建設在不同性質的地基上,也不能夠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天然地基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樁基方式,不能一半采用天然地基,一半采用樁基。

(2)房屋建筑物的基礎的埋置要有一定的深度,埋置過淺就會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減小,從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幅增大,極易發生震害。所以,在對建筑物的基礎進行埋置時,要盡可能的增加埋置的深度,同時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實工作,使回填土與基礎的側面發生緊密的接觸,更好地提高地基的穩定性。

(3)基礎和上部建筑構成了房屋建筑的整體,為了加強兩部分建筑之間的整體性,基礎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內外交圈的基礎圈梁。同時為了使上部結構與基礎之間的連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結構的構造柱鋼筋插入到基礎的圈梁中。當地基的土質剛度不強時,還應該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三)建筑設計和建筑結構的規則性

(1)房屋的高度和寬度。不論是房屋建筑的高度還是寬度都不能夠單獨影響抗震性能,而是高寬比。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高寬比成反比,也就是說,建筑物的高寬比越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不好,受到地震損害的程度就越高。此外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壞的程度還和層高有關系,層數越高,損害程度就越大。所以為了減小建筑物受到地震損害的程度,對建筑物實行限高政策。此外,在抗震性能設計的時候,還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高度和寬度。

(2)房屋建筑的結構體系。在對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中,要盡量的使結構的剛度和質量分布的均勻,而且使建筑的平面和立體結構呈現規則的感覺。如果平面設計的過于復雜,就會使質量和剛度分布的不均勻,在發生地震時,就會使建筑物發生嚴重的扭轉現象,加重地震對房屋的破壞。另一個影響抗震效果的因素就是結構的整體布置,不規則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發生扭轉,而且如果采用的是錯落的立面,也會由于高度過高而產生“鞭稍效應”。

(3)縱橫墻的分布。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構件就是墻體,墻體在地震中很容易產生裂縫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對縱橫墻進行合理的配置。在對房屋進行設計時,要使橫墻和縱墻分布均勻,共同承擔房屋的重量。通常來說,墻體的剛度決定建筑物的剛度,如果房屋建筑中承重墻比較少,就會使得墻體之間的空間變大,建筑物的剛度就很小,抗震能力就會弱。所以應該根據實際工程情況來確定好房屋建筑的墻體,保證建筑物的剛度。

(4)建筑懸挑梁梁高度選用。有一些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經常對梁饒度計算這一環節進行忽略,在對建筑物進行正常使用這一狀態下,梁高的選用往往都比較小,這也就造成了建筑物梁截面受壓區應力過高,梁截面受壓區也就產生了非線性的徐變 。如果我們進一步發展挑梁變形,梁支座的截面上部的受拉區也就經常會出現一些豎向裂縫,這些豎向裂縫的跨度也就比較大。受到了支座附近剪彎作用影響,豎向裂縫也就不斷的向下延伸,進而成為了斜裂縫,這時,建筑物的梁也就已經接近了毀壞的程度,建筑物裂縫在梁支座位置的斜向延伸,那些靠近上部的縫寬度也就越大。

(四)墻體和屋頂的抗震設計要求

房屋建筑的質量越輕,其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也就越小,結構的穩定性也就越強,房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所以為了減輕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壞,就要把結構的各部分做得輕一些。房屋建筑的上部建筑主要是墻體和屋蓋。

(1)要使房屋建筑結構的圍護結構變輕,就要使房屋的墻體變輕。如果墻體的重量過大,其抗震性能就會變得很弱,發生地震時,就會很容易遭到破壞。所以,應該控制墻體重量材料的特性。

(2)在屋蓋的設計中,屋蓋要盡可能用材質比較輕的材料,并且盡量不要在屋頂增加沉重的附屬物,那樣不僅增加了屋蓋的重量,還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加大了房屋建筑的高寬比,影響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必須建造的,也要盡量做得矮些、牢固些,或者是用重量較輕的材料。

(五)砌體結構中的圈梁和構造柱的布置

圈梁對于減輕震害有著極大的作用,無論是地基中的圈梁還是墻體中的圈梁。圈梁能夠使墻體之間的連接更加的牢固,有效的增強房屋建筑的整體性和穩固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墻體裂縫的產生,同時還能夠阻止建筑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而使結構遭到破壞。構造柱的設置也對房屋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作用,構造柱的設置能夠提高墻體的抗剪能力,同時能夠增加結構的變形能力,使結構在較小外力的作用下只是發生變形,而不影響結構的整體穩定。在房屋建筑的特性保持不變的同時,構造柱的數量要根據《抗震規范》來進行設置,但是在墻體交叉的地方,都要設置構造柱,這樣就會使墻體的材料從脆性向著延性發展。

結語

地震是人們正常生活的嚴重安全隱患,建筑設計人員必須認真研究以往地震災害中建筑的破壞原因和狀態,在房屋建筑結構中強化抗震設計,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優化設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因地震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盧建平.論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要求[J].江西建材,2011,04:57-58.

第3篇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由于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社會需求不斷增多,使得建筑的高度不斷加高,形態愈加復雜,建筑結構中抗震設計也趨于多樣化。我國作為一個多震國家,結構設計中應注重抗震設計,良好的抗震設計和抗震措施至關重要。抗震設計中,要進行地基基礎的抗震設計??拐饦嬙齑胧┦墙Y構設計的重要內容。針對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要求,進行結構抗震設計和抗震措施,在結構設計與建筑施工中,應熟悉各種結構設計的抗震構造措施。

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要求

地震作用越大,房屋抗震要求越高。不同設防烈度和場地上,結構的實際抗震能力會有差別,結構可能進入彈塑性狀態的程度不同。震害表明,未經抗震設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7度區只有個別構件破壞,8度、9度破壞增多,因此,對不同設防烈度和場地可以有明顯差別。結構的抗震能力主要取決于主要抗側力構件的性能,主、次要抗側力構件的要求可以有區別。如框架結構中的框架與框架――抗震墻結構中的框架應有所不同。房屋越高,地震反應越大,其抗震要求越高。綜合考慮地震作用,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劃分抗震等級進行抗震設計,可以對同一設防烈度的不同高度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級設計;對同一建筑物中結構部分采用不同抗震等級。

三.影響建筑抗震的因素分析

1.建筑抗震取決于所選取建筑結構形式

為實現“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標,新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取消了磚混內框架結構,提高了磚混結構建筑的設計要求。目前普遍使用的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三種結構形式中,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能最為突出,剪力墻次之。單純的框架結構造價雖然抗震性能不如前兩種,但其造價較低,施工技術成熟,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結構形式。根據建筑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建筑的使用功能,選取合適的結構形式,對于建筑抗震意義重大。

2.建筑抗震取決于適宜的抗震措施

在場地類型不同的情況下,抗震措施主要由建筑的不同等級決定。在確定建筑等級及場地類型之后,將先進的抗震理念和系統的分析計算納入到抗震措施設計中,即可改善建筑抗震設計,提高建筑抗震效果。

3.影響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

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取決于場地選擇、施工質量等其他因素。建筑工程場地選擇不當等造成施工質量下降,這些因素都可能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造成重要影響。選擇建好的工程場地、加強施工質量監督,對于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筑抗震設計具體分析

抗震設計的重要基本要求就是要確保房屋基礎構造的延性設計要求得以保證,能夠在建筑結構延性問題上設立多道防線,以此才能避免建筑結構脆性過大造成的構造強度失衡、失控的現象發生,從而影響其抗震性能及成果。因此,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點把握。

1.周全考慮房屋建筑選址問題在房屋工程項目立項之初,就要周全考慮好能夠發揮抗震成果的選址問題,如健全周到考慮好土體結構、地質、地貌等問題,并要預測分析地震活動發生時建筑構造的承受能力,且要記錄相關技術資料檔案中,待實地考證時能夠綜合評價。此外,還要避開影響建筑構造抗震效果發揮的不利區域、地段等,當避無可避時應當立足實際采取合理控制措施

2.加強建筑構造規劃研究

由于地震發生時建筑結構本身會發生應力過于集中、突破塑性變形彈性極限等的可能,進而形成結構抗震薄弱部分。因此,建筑構造設計應能保證建筑結構延性、安全度、以及選取合適的建筑平面、剖面進行設計,既要保證建筑結構強度穩定,又能避免建筑脆性過大而延性過小的負面現象發生。

3.保證地基與基礎設計要求當房屋項目工程的地基土體為粘性土、軟土、液化土、以及不均勻沉降土時,應當評估好地基的基礎沉降是否在預控范疇之內,是否發生嚴重不規則沉降現象,從而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4.滿足建筑構造體系設計要求

抗震性能價值體現是建筑構造體系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構造設計上就要綜合分析、周全考慮、能夠統籌把握好各項綜合因素。如考慮好抗震防御等級、抗震強度控制指標、項目建設場地、以及基礎地基處理、供應材料的質量體系要求、現有技術規模等問題。

5.確保建筑構造的構件要求

(一)房屋建筑工程的結構基礎構件設計應當滿足相關規程標準、要求,如混凝土的圈梁、構造柱、芯柱、或者配筋砌體等的質量建設體系要求就必須能夠保證。

(二)要保證混凝土結構合理設計,在建筑的具體結構構件應能具備尺寸合理、縱向承重鋼筋及箍筋的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目的是控制剪切破壞先于彎曲破壞發生的可能,以及防止鋼筋屈服而引起的構件塑性變形遭受破壞發生。

(三)鋼結構建筑施工時能夠保證其構件尺寸、規格、數量合理,進而才能避免整體構造抗震成果發揮不利、結構失穩的現象發生。最后,還要周全考慮好建筑構造構件之間的鏈接、銜接性的體現,控制好構件節點的穩定性,保證其在地震發生時的塑性破壞能夠晚于其他結構構件,進而才能增強建筑結構的整體穩定性與安全度。

五.建筑結構設計抗震關鍵措施和設計方法

1.建筑結構抗震措施要點

(一)房屋建筑結構設計要從建筑的全局出發,全面考慮各種建筑部位的功能,在此基礎上,科學設計每個部分的構件,保證每個部件之間的契合,促使每個部件或者是若干部件組合起來可以完成某一特定的設計要求,滿足一定的現實需求,同時,通過抗震設計,使得每個構件都可以具有相應的承載力,當地震來襲,每個構件都可以有著一定的次序先后破會,整體組合構件將會有著更強大的承載力和柔性,從而延緩地震破壞的速度,消耗爆發的能量。增強建筑的整體抗震能力。

(二)要嚴格選擇地基選址,地基選址是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基礎,因此,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要科學避開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素,要本著堅硬,牢固,平坦,開闊的選址原則。親身實地,利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地質勘探,山石水土監測,并取樣論證,科學嚴謹分析。力求使得整個地基牢固可靠,地質穩定無滲漏,無坍塌,無暗河,無熔巖,無火山……從而保證整個地基不會因為承載而發生小范圍的坍塌。影響到整體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設計。

(三)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建筑物的動力性能基本上取決于其建筑布局和結構布置。建筑布局簡單合理,結構布置符合抗震原則,通過無數次的實驗表明,簡單、規則、對稱的建筑結構抗震能力強,對延緩地震烈度范圍延伸,消耗地震的能量,減少地震對整體結構的破壞,而且,對稱結構容易準確計算其地震反應。

(四)選擇合理的結構形式。抗震結構體系是抗震設計應考慮的關鍵問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不同結構的抗震結構體系的承載力受到抗震設防烈度、建筑高度、場地條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條件、經濟條件等多種條件的影響,因此房建結構抗震設計要綜合考慮,做到科學選擇,嚴謹設計。

(五)結構良好的延性有助于減小地震作用,吸收與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結構倒塌。因此,結構設計應力求避免構件的剪切破壞,爭取更多的構件實現彎曲破壞。

六.結束語

因為涉及到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問題,建筑物的抗震問題是目前建筑結構設計界討論比較多的話題之一。因此,我們在對建筑物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必須把房屋建筑結構中的抗震設計要求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采取適當的措施,盡量避免地震對建筑物的損壞,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及財產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戴國瑩.建筑結構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措施初探[J].建筑結構,2011,(08)

[2]吳智,李貴男,段壯志.民房建筑結構抗震能力分析與抗震措施探討[J].山西建筑,2012(10).

[3]高利學.淺談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與抗震結構[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3)

[4]黃星敏.房屋震害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国产xxxxx| 欧美xxxx狂喷水喷水| 国产麻豆一级在线观看|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8| 无需付费看视频网站入口|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国内一级黄色片| c的你走不了路sb医生| 恸哭の女教师大桥未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又大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 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天天澡天天摸天天爽免费| 五十路亲子中出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男人免费桶女人45分钟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