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生態旅游的概念范文

生態旅游的概念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態旅游的概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生態旅游的概念

第1篇

一、生態旅游概念

自生態旅游一詞誕生以來,雖然人們對其理解越來越深化,但仍有大量文章在不斷討論這一概念,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普遍認可的統一定義。(見表1)

二、生態旅游概念的共性特征

以上各種概念盡管雷同(表1),但也有理解上的側重,共性的特征主要涉及到以下11個。

(1)環境友好。生態旅游能照顧到環境安全,能使旅游活動對大自然和野生動植物的影響最小化,從而有助于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2)責任感。生態旅游能讓游人尊重當地的文化、社會和生態自然環境,也能讓旅游企業關心環境,以環保為出發點來開展經營管理。

(3)教育性。生態旅游能使旅游企業、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受到與大自然和文化有關的教育,喚醒人們的環境意識。

(4)低影響。生態旅游不會給大自然帶來太多的負面影響,有時甚至是零影響。如:人們常說的輕度踩踏,沒有采摘,只帶走照片,留下腳印等。

(5)休閑浪漫。生態旅游能讓人們走出家門,欣賞風景秀麗的大自然。

(6)給當地帶來福利。生態旅游不僅能給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收益和就業機會,還能創造社會效益。

(7)文化體驗。生態旅游能讓游人體驗到當地的文化和自然歷史。

(8)生態體驗。生態旅游讓游人體驗到諸如原生態住宿或生態導游等經歷。

(9)可持續性。生態旅游能通過適度利用和有效的保護管理,為下一代留下文化傳統和自然資源。

(10)社區參與。生態旅游能鼓勵當地社區居民參與各種旅游活動及管理。

(11)游人參與。生態旅游能讓游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互動。

以上這些特征是人們通過實踐中的觀察而總結的,它們更強調旅游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存,卻較少涉及旅游經營者的收益及商業環境,原因主要來自于為生態旅游下定義的群體。例如:生態旅游協會等專業性組織,它們的成員大多是自然保護主義者,因此定義中必然會反映出這些成員的觀點。但另一方面,按傳統的效益最大化理論,不管企業的唯一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還是兼顧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最終目標都是使利益最大化,這顯然與生態旅游當前的定義不相符,也造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環境負面影響。有的生態旅游看上去與大眾旅游沒有太大的區別,令人擔憂。還有的企業把“生態旅游”當成市場營銷的時髦用語,打著生態旅游旗號對原始偏遠的自然文化景觀進行無節制開發。因此,可以說,現存生態旅游定義中最大的不足是缺少對旅游企業責任的更多說明。

三、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

通過以上介紹和分析,本文認為,生態旅游絕不僅是對大自然和歷史文化的體驗,而是通過游人、當地居民、旅游企業及政府主管部門的互動,科學開展對社會負有責任的旅游活動。這不僅要求有一個長遠的規劃,還要求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原則來安排各項工作,并盡量使用當地管理者和社會資源,讓居民能夠充分參與,從中獲得經濟收益。組織和策劃生態旅游的企業更應該提高專業素質,真正關注游人的生態需求,為其提供自然的、歷史的、動植物的、考古的旅行,從而避免對大自然造成干擾破壞。企業如果關心環境問題,樹立生態意識,用生態方針來指導經營管理,就一定能促進生態旅游向健康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第2篇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401520)

[摘要]國內外學術界和有關組織基于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研究的側重點對生態旅游的概念做了多種詮釋,本文根據生態旅游產生的背景及國內外各學者和組織提出的觀點進行評析,從而讓我們更清晰的明確什么是生態旅游。

關鍵詞 ]生態旅游;概念;評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83

1生態旅游產生背景

1.1現代人對優良環境的渴望

人類從原始氏族社會至今,已經走過蒙昧生態和征服生態兩個階段,現在正進入第三個階段——生態時代。在生態發展的蒙昧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系統內部同質和諧的關系,生態與經濟尚處于一種低水平的依賴和協調狀態。在生態發展的征服時代,人們改變了過去那種完全依賴自然的狀態,在人與自然對立的基礎上,建立了野蠻掠奪自然資源,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現代文明,從而導致生態危機的掠奪性開發模式,其結果是導致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斷惡化:森林銳減、水土流失加重、荒漠化面積擴大、溫室效應加劇、垃圾成災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嚴重困擾著人類,并直接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被環境問題困擾著的人們,特別向往優良的環境,他們逐步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巨大影響及環境對人類的反作用,開始探索實現人與自然共存、經濟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可持續發展思想應運而生。這種思想的產生,標志著人類進入第三個時代——生態時代。目前,對“可持續發展”達成的共識為:可持續發展系指滿足當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它強調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希望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環境,不對后代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強調對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予以鼓勵,對環境不利的經濟活動應予以拋棄,它是人類發展的一種十分明智的戰略選擇,是當今和未來人類行為的指南。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可謂是人類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一個里程碑。在這次大會上,各國政府均對保護環境做出了承諾。世界觀光理事會、世界旅游組織和地球理事會等機構制定的《關于世界旅游業的21世紀議程》,正是代表世界旅游業向人類做出的保護環境的承諾和其長期的奮斗目標。

1.2現代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旅游業異軍突起,目前已進入空前繁榮階段,成為國際貿易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這種繁榮也帶來了消極的負面影響,如對旅游活動的粗放式管理,導致了旅游設施建設的病態膨脹,往往破壞景觀和自然環境;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甚至掠奪式開發,損害了旅游環境質量的生命力和多樣性;旅游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如污水、固體廢棄物、汽車產生的噪聲等對旅游環境、旅游地居民產生較大的負面效應等,嚴重威脅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于是,人們開始尋求一條使旅游業發展和環境改善相協調的旅游發展道路。

為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游組織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蘭沙羅特召開了可持續旅游世界發展會議。會議制定并通過的兩個文件《可持續旅游發展》《可持續旅游發展行動計劃》中,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作了許多重要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①旅游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上,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道德規范;②可持續旅游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整體;③可持續旅游的目標就是在滿足當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時,又不破壞后代人滿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

在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許多人希望返璞歸真,到靜謐、幽美、潔凈、開闊的環境中感悟自然,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澤,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隨著旅游者的漸趨成熟,他們開始逐漸放棄老一套的旅游方式,追求特殊的帶有刺激性的特種旅游,這無疑給傳統的旅游業帶來挑戰,同時也為其他形式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生態旅游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它既滿足了人類回歸自然、追求新的旅游方式的需求,又為旅游業發展和環境改善相協調提供了可能,因而成為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國內外對生態旅游的定義及分類

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往往會形成不同概念,一直以來,基于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研究的側重點,國內外學術界和有關組織對生態旅游的概念做了多種詮釋。綜觀各種概念并歸納起來,根據定義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2.1保護中心論

保護中心論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觀光旅游+保護,或者說生態旅游等于可持續發展旅游,其核心內容是強調對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主張實施生態旅游就是要強調保護,要求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應保護好旅游資源、保護好自然環境、保護好文化。

2.1.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保護中心論的代表性定義如:加拿大環境咨詢委員會認為,生態旅游就是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做出貢獻的、同時尊重當地完整性的、富有啟迪意義的自然旅游體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認為,生態旅游是受到保護的自然區域的旅游,它是一種通過保護自然資源來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英國皇家理學會認為,生態旅游是一種在欣賞世界上多種多樣的自然生物及人類文化的同時不對它們產生破壞的旅行。

2.1.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保護中心論的代表性定義如:楊文杰[1]認為,生態旅游本義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前提,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推出生態旅游產品,以豐富拓展我國的旅游種類和市場。盧云亭和王建軍[2]認為,生態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資源供人們觀賞的同時,又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的一種活動。陳佐忠和王艷芬[3]認為,生態旅游=感受與享受自然+認識與研究自然+保護和發展自然,生態旅游一般以自然保護區為觀光對象。牛亞菲[4]認為,生態旅游包含兩個基本內容:生態旅游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資源基礎的旅游活動;生態旅游是具有強烈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旅游開發方式。

2.2居民利益論

居民利益論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觀光旅游+保護+提高社區居民收入。其核心內容是增加當地居民收入。該觀點主張生態旅游應在保護的基礎上開展,而且旅游組織者和旅游者有義務為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2.2.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居民利益論的代表性定義如:國際生態旅游學會(Ecotourism Society)認為,生態旅游是為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有目的地到自然區域所做的旅游,這種旅游活動的開展在盡量不改變生態系統完整的同時,創造經濟發展機會,讓自然資源的保護在財政上使當地居民受益。Boo Elizabeth[5]認為,生態旅游以欣賞和研究自然景觀、野生生物及相關文化特征為目標,為保護區籌集資金,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公眾提供環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自然旅游。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把生態旅游定義為提供愛護環境的設施和環境教育,使旅游參加者得以理解、鑒賞自然地域,從而為地域自然和文化的保護,為地域經濟做出貢獻。

2.2.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居民利益論的代表性定義如:郭岱宜[6]認為,生態旅游除了是一種提供自然游憩體驗的環境責任型旅游之外,也負有繁榮地方經濟、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同時尊重與維護當地部落傳統文化之完整性的重要功能。高曄[7]轉述,生態旅游是對保護環境及維護當地居民爭取安逸生活承擔義務的旅游活動。丁云鵬[8]認為,生態旅游最重要的是保護當地生態系統和社會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游客如何欣賞和尊重自然,在正確的管理和控制下,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一屆旅游與環境世界大會把生態旅游定義為是以欣賞和研究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以及相關的文化特色為目標,通過保護區籌集資金,為地方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為社會公眾提供教育環境等方式而有助于自然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自然旅游。

2.3回歸自然論

回歸自然論的生態旅游觀點認為,生態旅游=大自然旅游。其核心內容是回歸大自然,只要旅游者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就屬于生態旅游的范疇。

2.3.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回歸自然論的代表性定義如:世界旅游組織中心把生態旅游定義為以生態為基礎的旅游,是專項自然旅游的一種形式,強調組織小規模旅游團(者)參觀自然保護區,或具有傳統文化吸引力的地方。澳大利亞國際生態旅游研究中心認為,生態旅游是以自然為基礎的旅游、可持續旅游、生態環境保護旅游和環境教育旅游的交疊部分。

2.3.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回歸自然論的代表性定義如:王獻溥[9]認為,生態旅游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認識自然、接受環境教育和受到持續管理的旅行活動。劉紅[10]等人認為,生態旅游是旅游者以自然景觀旅游生態系統為主要觀光游覽對象所進行的旅游活動。這種旅游活動強調旅游者與自然景觀的協調一致和有機的生態聯系。楊開忠[11]等人對生態旅游從旅游需求方、旅游供給方和二者的綜合角度三方面進行定義:從旅游需求方,生態旅游是旅游者到自然生態目的地體驗異質生態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從旅游供給方,它是以自然風光為主要吸引物,滿足人們回歸、享受和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旅游產品;從二者綜合角度,生態旅游是一種觀念或思想,強調規劃管理者和旅游者在合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的同時,積極保護生態環境。這種思想是可持續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2.4原始荒野論

原始荒野論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原始荒野旅游。其核心內容是生態旅游開展的區域是在人跡罕至的原始荒野區域。

2.4.1國外代表定義

國外屬于原始荒野論的代表性定義如:Ceballos Lascur ain[12]認為生態旅游是帶著研究、欣賞和品味自然風光、野生生物及當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對沒有被污染或破壞的自然領域的旅行活動。這種旅行既包括在沒有遭到破壞的森林里的隨意散步,也包括在偏僻地區相對獨特自然現象的探索和研究。伊麗莎白布[13]認為,生態旅游必須以自然為基礎,它必須涉及為學習、研究、欣賞、享受風景和那里的野生動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擾比較少或沒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區域所進行的旅游活動。

2.4.2國內代表定義

國內屬于原始荒野論的代表性定義如:王爾康[14]認為,狹義的生態旅游是指到很少受到人類活動干擾的生態環境如深山峽谷、冰川雪峰、大漠荒野、原始森林等處去進行帶有冒險色彩和考察內容的旅游活動。牛亞菲[15]認為,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旅游方式,它向旅游者提供沒有或很少受干擾和破壞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環境;自然旅游、文化旅游、科學旅游、探險旅游都屬于生態旅游類型。

2.5環境資源論

環境資源論認為生態旅游是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要依托,人們為了某種目的而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去保健療養、度假休憩、娛樂,達到認識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旅游,其核心內容是以人類最佳的生存環境因子作為主要旅游資源。

代表定義。環境資源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旅游定義是吳楚材、吳章文[16]等給出的定義:生態旅游主要是城市和集中居住區的居民為了解除城市惡劣環境的困擾,為了健康長壽,追求人類理想的生存環境,在郊外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去保健療養、度假休憩、娛樂,達到認識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這種旅游叫做生態旅游。

3生態旅游概念評述

3.1對保護中心論的評析

這類定義對生態旅游的定義內容有偏差。旅游是有動機、有目的、有行為的。這類定義沒有考慮旅游者的真實的、主要的旅游動機,而認為生態旅游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這與旅游者為了愉悅、享受、求知、體驗等主要的出游動機相悖。如果認為強調保護就是生態旅游,那生態旅游就僅僅是一種理念,一種宣傳,一種教育,是無法以一個獨立的體系在實踐中操作,會擾亂現在旅游的秩序,是遠遠不能接受的;即使接受了這個定義也會無所遵從,說說而已。

3.2對居民利益論的評析

從旅游業的經濟本質來分析,所有旅游活動均能產生經濟效益,旅游者從客源地來至旅游目的地,均能帶來巨大的物流、能流和資金流,均能為當地經濟繁榮產生一定的影響,直接或間接為當地居民帶來收益。如果將提高當地居民收入作為生態旅游的一項本質特征,其與大眾旅游不能形成實質性的區別。因此,從理論上講,這類定義是不能成立的。

3.3對回歸自然論的評析

回歸自然論主張生態旅游是投進大自然的懷抱,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生態旅游的本質問題。但是,這類定義將生態旅游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的戶外旅游,包括探險旅游、登山旅游、科考旅游、度假旅游、休閑旅游等,從而擾亂了人們習慣了的旅游類型體系,給旅游者和旅游組織者造成認知和識別上的混亂,讓機會主義者將生態旅游的標簽隨處粘貼,這也正是前些年生態旅游泛用、泛化、泛濫的主要根源。

3.4對原始荒野論的評析

原始荒野論的定義指出了生態旅游是追求到那些人跡罕至的、沒有受到破壞或者很少受到破壞的自然地域環境中去旅游。表述了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但這些定義的內容也還有欠科學的地方。例如,這類定義表述了旅游者對環境的要求,到人跡罕至的地方不等于是可以旅游的地方,例如冰川、沙漠、天然放射性很高的地段、戈壁、有瘴氣的森林等。

3.5對環境資源論的評析

這類定義明確地指出了生態旅游者是城市中的居民或集中居住區的居民,旅游的目的是為了解除城市惡劣環境的困擾,到生態環境很好的地方保健療養、度假休憩、娛樂,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就是旅游資源。生態旅游是生態覺醒、社會發展、高度城市化、大眾旅游到來的一種旅游的新類型、新產品,社會旅游的發展將會使生態旅游顯得更重要。

從生態旅游的產生背景也可以看到旅游者對生態旅游的渴望也是從環境資源這一角度出發的。

4結語

綜合生態旅游的產生背景及對國內外各學者和各組織對生態旅游概念的詮釋,我覺得對生態旅游概念的研究應著眼于生態旅游這一產品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環境。

“保護”是對環境的保護;“居民利益”是從“環境資源”中獲取的利益;“回歸自然”與“原始荒野”是“環境資源”中的一部分。因此,個人認為“環境資源論”對生態旅游的定義是比較科學的。

參考文獻:

[1]楊文杰.生態旅游與旅游生態[N].中國旅游報,1999-11-15.

[2]盧云亭,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陳佐宗,王艷芳.我國草原生態旅游的資源分析與路線設計[C].首屆全國可持續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

[4]牛亞菲.可持續旅游、生態旅游及實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

[5]Boo Elizabeth.The Ecotourism Boom: Planning 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Washington: WWF.1992.

[6]郭岱宜.生態旅游——21世紀旅游新主張[M].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7]高曄.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地球[N].中國旅游報,1995-05-04.

[8]丁云鵬.生態旅游概念綜述[N].中國旅游報,2001-03-30.

[9]王獻溥.關于生態旅游和保護區的發展[J].人與生物圈,1995(2):16-23.

[10]劉紅,袁興中,李瑞波.山東省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5,14(4):67-70.

[11]楊開忠,許峰,權曉紅.景觀生態學與生態旅游規劃管理[J].地理研究,2001,20(2):206-212.

[12]Ceballos Lascurain H.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13]Elizabeth Boo.Ecotourism:the potential and pitfalls,WWF,Washington,1990.

[14]王爾康.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J].旅游學刊,1998(2):14-16.

第3篇

關鍵詞:綠色旅游;生態旅游;低碳旅游

1.綠色旅游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深入化的發展階段,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日益嚴重。這樣給自然資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此時人們開始認識到破壞自然的危害性以及和自然和平共處的重要性。因此“綠色革命”1的提法隨之出現了,所謂的綠色革命就是希望能夠建立一種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的“綠色文明”2,。而“綠色旅游”的概念也由此提出,綠色旅游是一種提倡綠色消費理念、倡導綠色消費行為、堅持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一種旅游方式。

綠色旅游的概念有廣義旅游與狹義旅游的概念之分。狹義的是指遠離喧囂和污染、親近大自然、獲得健康的精神樂趣的一種時尚旅游,這種時尚旅游是以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為前提的,狹義的綠色旅游通常指的是鄉村旅游,也就是發生偏遠地區的一種旅游活動。廣義的綠色旅游是指旅游業提供的在能夠親近環境的同時還能具有環保功能的各種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總稱。

綠色旅游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它是用一種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任的態度,在科學合理開發資源的同時并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它概念和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旅游的概念有相似之處,綠色旅游是用一種綠色的概念融入進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了人與周圍自然環境和平共處的一種思想和理念。因此,綠色旅游也即是說包括旅游經營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者在整個旅游活動的參與的各個環節都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以實現旅游的健康、綠色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了解綠色旅游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綠色旅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綠色旅游是一種在整個旅游活動中都要貫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第二,綠色旅游充分體現了人類與周圍自然環境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一種思想;第三,綠色旅游是一種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2.生態旅游

Ceballos Lascurain(1983年)最早提出了生態旅游的概念。Ceballos Lascurain的觀點認為:“生態旅游就是旅游者到干擾和污染相對其他地方較少、較低的自然地區,專門為了了解、欣賞和學習這些地方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當地存在的文化而進行的一種旅游活動?!痹贑eballos Lascurain提出生態旅游概念以后,國內外很多學者和專家就生態旅游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表達和闡述,但是到目前為止,關于生態旅游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還沒有達到一個統一的認知。

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對生態旅游做了界定:生態旅游是指具有保護自然環境與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一種旅游活動。生態游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

生態游還有一種得到廣泛認同和應用的定義:旅游活動要盡可能的降低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破壞,在確保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的同時要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旅游活動。

3.低碳旅游

2009年5月份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一份《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報告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中顯示如下數據:旅游業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總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五,旅游業中的運輸業的碳排放量占到百分之二,另外百分之三的碳排放量是純旅游業產生的。2009年11月份在深圳舉辦的“2009旅游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低碳旅游”作為一個概念明確被提出。

隨著低碳旅游的概念提出,國內外很多學者和專家對低碳旅游的概念內涵做了相關的闡述,比如:蔡萌、汪宇明(2010年)認為低,低碳旅游就是通過采用采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倡導低碳消費方式等手段,為了使旅游者獲得更好的旅游體驗質量,并確保旅游業的三大經濟效益的一種全新的、可持續的、綠色的旅游發展模式。魏小安則認為,低碳旅游即是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盡可能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種旅游方式。

總結一下旅游業界對低碳旅游概念的相關表述,本文將低碳旅游的概念定義為:

低碳旅游,即是一種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在旅游活動中計算碳排放量并且采取行動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種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環保旅游。

4.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辨析

從近些年旅游業的發展和研究傾向可以看出,旅游業界共同致力于可持續發展旅游的研究與探討。綠色旅游、生態旅游的探討和研究都在為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低碳旅游也是如此,它和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這并不代表低碳旅游和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的概念內涵是一樣的,我們不能把三者混為一談,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1)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有著許多相同點,通過對三者概念相同之處的研究,一是有利于我們把研究成果加以深化發展,二是有利于促進三者的研究上相互借鑒經驗。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的相同之處表現為:

第一,指導思想相同。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在可持續思想的指導下而產生的旅游發展模式。

第二,對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的要求相同。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都要求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要有極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環保理念的指導下作出環境保護的行動。

第三,本質和目標相同。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環境保護的旅游,都是以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

(2)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概念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對象與范圍不同。從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上看,綠色游與生態游都是有載體的旅游方式,要么是以自然資源為載體,要么是以特定的文化資源為載體,而低碳旅游則不同,低碳旅游沒有特定的資源類型的限制,任何類型的旅游資源都可以進行低碳化建設。因此,低碳旅游的概念要比綠色旅游、生態旅游的概念范圍寬泛。很多學者和專家都探討過生態旅游是綠色旅游的一種,由此可見,在范圍上來說低碳旅游包括生態旅游和綠色旅游,而生態旅游又是綠色旅游的一種。

第二,是否可以量化不同。低碳旅游是一種計算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種可以量化的旅游,而綠色旅游和生態旅游卻不可以量化,這是一個較大的不同之處。

通過計算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在整個旅游活動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即是低碳旅游,低碳旅游為旅游業實現低碳化發展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而生態旅游和綠色旅游只是作為一種旅游發展模式的界定,綠色旅游在旅游發展模式界定的同時也提供了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標和可以量化的措施。顯然,低碳旅游才能承擔旅游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托,也可以說低碳旅游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最佳定位模式和發展模式。(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注解

①綠色革命是指在環境學科、生態學科等基本學科理論的指導下,人類適應并與環境和諧發展所創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動。

②綠色文明是一種能夠使人類持續感覺到幸福感的文明。

參考文獻

[1]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乱码一卡二卡三卡永久|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波多野结衣伦理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韩国一级淫片漂亮老师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放| 婷婷综合激情网|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无翼乌口工全彩无遮挡里| 久久婷婷丁香五月综合五|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8|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欧美最猛性xxxxx69交| 亚洲视频第一页| 男人扒开女人腿使劲桶动态图| 冲田杏梨在线精品二区| 精品福利三区3d卡通动漫| 国产一区二区小早川怜子|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男人一边吃奶一边做边爱| 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vr|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