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生態博物館概念范文

生態博物館概念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態博物館概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生態博物館概念

第1篇

[關鍵詞]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傳播學;社區發展

近年來,社區博物館成為國外博物館業界所熱議的發展課題,逐漸形成了博物館學研究的新領域。事實上,作為一個仍令人倍感新鮮的博物館學研究概念,“社區博物館”早于1966年便在美國被研究者們所提出;迄今為止,關于“社區博物館”的定義與相關理論的討論仍然有很多,學者們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各不相同;而當這一博物館理念傳入國內,亦引發了博物館業界各方的關注與重視。此中,國內學者單霽翔對社區博物館的理解值得一提,“社區博物館是傳?y博物館范圍與界限在特定條件下的擴展,貫穿著對于博物館功能與職能的重新定位。社區博物館力圖沖出館舍天地,突破文物藏品的狹義概念,并且使文化擁有者自己成為文化的主人”1。

從西方國家正在嘗試的社區博物館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社區博物館”理念更多地是作為社區發展計劃的一部分,融入到公眾共同參與的社區活化規劃工程中。筆者認為,“社區博物館”理念本身早已超越了傳統博物館的涵義與功能,其目的是利用博物館這一形式平臺,鼓勵公眾參與社會文化發展的過程,在保存特定社區發展歷史記憶的同時,促進社會公民意識的育成、公民文化素質的提升。推廣、深刻理解“社區博物館”理念,貫徹、靈活運用“社區博物館”理念,將有利于現代社會的城市化建設進程。

本文將從博物館傳播學角度,解析運作社區博物館的傳播原理與社會效果,探討社區博物館之于城市文化發展和城鄉社區建設的意義,期盼國內博物館事業發展需對“社區博物館”這一嶄新理念多予重視、研究,并嘗試靈活運用。

一、博物館學與傳播學的結合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傳播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同傳播學有著紐帶般的不解之緣。2站在現代博物館的社會角色與性質的角度來看,博物館具有著現代社會所期望的、天然的文化傳播與社會教育功能,對于社會導進、公眾教育、社會文化傳承發揮著獨特作用。融入傳播學研究的內容與傳播模式作分析,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的相關功能有著顯而易見的傳播學意義。在現代跨學科整合發展的潮流之下,傳播學在博物館研究上的整合和應用滲透是必然發生的。這就是博物館傳播學的誕生背景。

作為一種應用研究的學科整合產物,博物館傳播學現時在國內博物館學研究中討論不多,這與國內博物館學研究尚在起步關系很大。而在國外,如美國,全世界博物館事業最發達、也是博物館學研究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普遍對博物館傳播學有著清楚認識與專門研究。例如在博物館學研究領域內占有頂尖地位的美國費城藝術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其博物館學專業研究中,均設有專門的博物館傳播學專業或安排相關研究課程。3博物館傳播學在美國博物館學研究中的重視程度,亦可見一斑。

筆者認為博物館傳播學研究作為一種博物館學研究的應用性分析框架,是指對以博物館教育、文化傳播為最終目的的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博物館的關系的應用性分析研究。基于博物館自身特有的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的屬性功能與社會職能,利用博物館傳播學作博物館功能運作效果的應用性分析,將對現時博物館學研究內的不少問題帶來新認識和新發展。

二、社區博物館的博物館傳播學分析

社區博物館的出現是社會生態大轉變在文化上的反映。20世紀70年代以電子產業的發展為標志的信息社會已經出現,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擴展,衍生出產業生態結構的轉變,即由農業社會想工業社會轉型,再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4聯系到社會發展的新情況,現代社會城市化進程中所遇到的個體社會化與傳統文化傳承的沖突,及城市文化多元發展的困境,“社區博物館”理念的提出與發展,充分表達了博物館學對社會發展與文化變遷的思考與反應。在博物館事業的新時展中,社區博物館誠然具有著現實的實踐意義。

在一般理解與目前西方國家的大多數嘗試的實際情況下,社區博物館顯然與生態博物館有著不同區別。最直接顯著、卻不是必然的區別,即狹義上,社區博物館是建造在城市社區區域的博物館,如福州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而生態博物館則更傾向于指“將展品置于與之相關的環境中”的思想5,對大多表現為特定群落的原生態保護,如貴州梭嘎生態博物館。當然,兩者差別其實并無嚴格的界限,無論城市社區環境與特定群落生態都有相通的規律。但此處,筆者僅以建于城市社區環境內、最能體現現代媒介傳播效果、狹義的社區博物館整體作為解析的標本,以討論城市化進程中社區博物館的重要作用。

實現傳播必須具備四個最基本的條件,即傳播者、訊息、媒介和受傳者。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完成傳播活動。6對社區博物館的博物館傳播學分析,是基于這四項基本條件的傳播過程解析。

(一)博物館傳播的主體:社區民眾

第2篇

【關鍵詞】生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6-109-02

一、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生態博物館建設的概念解讀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發展模式,該發展模式,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在后人對可持續發展內涵和外延的擴展中,其不僅包括宏觀層面,如世界、國家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包括微觀層面,比如一個企業,一個學校,一個機構,甚至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博物館是指對社會風俗、文化遺產、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社會環境等進行綜合有效保護的一種博物館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這種保護致力于進行保護其現狀,調動一切資源,尤其是當地居民進行保護,力圖保護其原生態,使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文化和諧共生。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的指導下,文化的主人能夠能動地保護當地的文化資源,保證文化的完整性、發展性和地域性。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生態博物館建設是指生態博物館在初始建設和建成后的維護和運營中能夠從始至終符合生態博物館的建設理念,實現對文化原住地的文化景觀的系統和連續保護,不至于在建設和后期運營期間因為理念不清晰,維護資金缺乏,建設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生態博物館建設不僅起不到生態博物館應有的作用,反而破壞原住地的文化生態系統,瓦解文化環境,使文化傳承出現斷層,造成生態博物館曇花一現或名存實亡。

二、制約生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一)民眾的文化自覺性不高,文化保護意識薄弱

生態博物館是一種社會與自然環境保護和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新模式,這是生態博物館與其他類型的博物館不同的地方。在生態博物館建設中,當地居民是主體,是主要參與者,是當地文化的見證人和親歷者,承擔著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大任。海先生指出:"中國的生態博物館運動可能要經過一個學者的文化階段,但是最終必須發展到當地人們的文化自覺,才能夠說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因為文化是與所有生活在文化之中的人有關的,文化是動態發展的"。②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在生態博物館建設的最初,應該由當地政府和專家協同當地民眾制定生態博物館的理念、核心、方法、模式等,培養當地民眾對當地文化的認識,增強對本地文化的自豪感,使其能夠自覺加入到生態博物館的建設行列,因為文化是變動發展,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器物。只有這樣,即使外來力量退出,生態博物館也可以依靠當地民眾強烈的文化保護意識,深刻的文化自覺和科學的文化保護方法,實現健康、活力和可持續的發展。

(二)建設理念不清晰,建設方法不科學,規劃不合理

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若將生態博物館的建設視為政府的政績,縣域招商引資的宣傳工具,或者是專家進行調研的項目,抑或是一個扶貧項目,那么建設理念就很容易背離生態博物館建設的初衷。生態博物館建設的重要原則——"六枝原則"中明確指出,旅游與保護發生沖突時,保護優先,不應出售文物,但鼓勵以傳統工藝制造紀念品出售;避免短期經濟行為損害長期利益。"六枝原則"還指出生態博物館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文化及社會的不同條件而千差萬別。③中國目前在貴州,廣西,內蒙古等多地建有生態博物館,每個生態博物館的建設都是根據當地實際,在具體深入調研和走訪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但是由于生態博物館本身"無定法",因此有些生態博物館在探索適合自己的生態博物館建設時走上彎路,建設方法不科學,規劃不合理,直接導致當地文化"越保護,越稀少;越保護,越瀕危"。生態博物館的使命是保護原住民的文化和自然社會生態,如果建設生態博物館后反而不如建設之前,那就違背了生態博物館的使命,生態博物館也就沒有建設的必要了。

第3篇

關鍵詞: 博物館人類學;全球化背景;知識建構;文化政治

中圖分類號:C9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81?穴2012?雪01-0009-05

Brief Discussion on Museum Anthropology

GUI Rong

Abstract:Museums and anthropology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museum anthropology include two aspects: anthropology used in museums and anthropology concerning museums. The former refers to collections of museum articles(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the research into museum book reservations(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aning of ethnographic articles)and museum exhibitions and educa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and the lat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pondering of localizations in community museums, museum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information times, and cultural politics showed in museum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Key words: museum anthropology;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cultural politics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在后現代思潮的沖擊下,博物館舊有典范遭受質疑與批判,各國都在探尋建構適合當代的本土博物館學。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生態博物館概念的引進及其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探索性實踐,政府、學者、民間機構、文化持有者等各方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事業中,創造出一種民族經濟文化協同發展的中國模式。在這種博物館人類學本土化的實踐模式中,以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村、文化傳習館等命名的各種根植于少數民族文化原生境的新型博物館,與傳統的城市博物館一同,在“美美與共”的中國政治文化氛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全球話語中,使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自覺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雖然博物館人類學的相關概念、理念在中國還未得到系統的建構與梳理,但博物館人類學已經游走于中國人類學界和博物館學界的廣闊“田野”之中。本文從博物館與人類學的淵源關系,及博物館人類學所指涉的基本概念——“在博物館中實踐的人類學”和“有關博物館的人類學”兩方面,對博物館人類學的基本要義做一探討,希望拋磚引玉,能有更多學人關注中國博物館人類學的學科建構及其應用實踐。

博物館人類學(Museum Anthropology)可以定義為在博物館中實踐的人類學,或者是關于博物館的人類學。這兩個概念有重合的地方,前者包括了人類學的各個分支學科,以文化人類學和考古學為主;后者是博物館學(Museology)或博物館研究(Museum studies)的新領域。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開始,人類學家強調如何使用博物館中的物品來展示文化和對物質文化的內容進行反思。《博物館人類學通訊》是美國博物館協會(AAM)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創辦的,它提供了學術對話的場所,并首倡了今天所謂的“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人類學通訊》、《博物館人類學》雜志以及《美洲人類學家》的展覽評論,對理解人類學在博物館里的實踐和關于博物館讓人類學出現至關重要。[1]博物館人類學是在美國和歐洲發展起來的。博物館人類學就是立足于“后殖民”、“后現代”的全球視野,對博物館體系進行的理論反思。這種反思首先從對作為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人類學博物館的整體批評開始。目前,博物館作為社會機構已經被新興民族國家所接受。博物館研究出于對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的新需要,與族群認同、國家意識等大眾話語緊密聯系。不少族群正在借助自己創造和管理的博物館表達自己的聲音。[2]

一、博物館與人類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丁香久久综合| 日韩三级在线电影| 午夜看一级特黄a大片|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一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全彩acg无翼乌|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中文天堂在线www| 日本哺乳期xxxx|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免费软件| xxxxx性bbbbb欧美|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秋霞午夜在线观看| 午夜伦理宅宅235|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伦子沙发午休| 麻豆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小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尤物视频www|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