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專題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關鍵詞:園本教研提升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初探
我園在近幾年的教研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教研工作之準則,教研活動一直立足本園實際,扎實有效地進行(簡稱“園本教研”)。它讓全園教師享受到了園本教研為我們專業水平的提升所帶來的快樂。我園教研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工作體會報告如下幼兒教育論文,供同道們參考。
1.查找問題 有效研究
2006年10月,我園園長、業務園長在參加省“以園為本制度建設”培訓會后,及時回園傳達會議精神,迅速成立了紫幼園本教研領導小組,帶領全園教職工參加市、區組織的理論培訓,組織全園教師認真討論,分析查找我園教研工作存在的問題中國。我們發現:(1)、教研組織形式單一,不能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有效結合,教研活動不能更好的解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們注重教研過程,不注重總結幼兒教育論文,缺乏成果意識。(2)、在家園共育中,家園協同比較困難,部分教師對開展家長工作有倦怠情緒。(3)、幼兒園的體育教育開展較為薄弱。一是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的現象;二是教師擔心幼兒在園進行體育活動時出現安全問題,不敢大膽、創新地開展體育教育,教法比較陳舊、活動內容單一;三是幼兒園體育鍛煉環境開發與利用不夠,體育活動器材匱乏,體育鍛煉質量不能充分保證;四是幼兒的動作發展,身體適應能力較差,缺乏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等意志品質的培養。經過園本教研領導小組成員反復討論、研究,形成了最初的園本教研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當中,我們再次對園本教研方案進行了修改幼兒教育論文,結合家長工作,把“快樂體育”,作為我園開展園本教研的突破口,同時也作為課題研究。
2.健全制度 確保實效
為確保園本教研落到實處,我們建立比較完善的園本教研制度,如獎勵制度、學習制度、反思制度、總結交流制度等,確立合適的教研組長(有工作激情、有學習欲望、有協調與組織能力等),將教研的權利交給教研組長,并為教研組撥取適當的教研經費。我們堅持每周一下班后各教研組開展教研,每次教研人人輪流做中心發言人主持教研活動,并做好資料收集與整理幼兒教育論文,每月進行教研工作總結中國。我們強化了考核機制,把教師的園本教研情況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聘的重要條件。
3. 增加投入 滿足教研所需
在我園資金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仍不斷加大教研的經費投入,為教師辦公室配備電腦、各班添置了電子鋼琴,桌面操作玩具等;為各班組購買了小蜜蜂擴音器,訂閱了《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等20余種專業雜志和其它書報,并制作了1000余件戶外體育器械。還定期組織教師進修培訓和外出參觀學習,對積極參加學歷再提高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幼兒園多次邀請校外專家及名師來園輔導,提高了教師的教育與研究能力。
4. 提供多元操作平臺,幫助教師形成教育特色
4.1以賽促練,強化學習
幾年來我們開展了多次競賽活動幼兒教育論文,如:環境創設評比、幼兒早操評比、師德演講比賽、教師自制玩具展評、半日活動評比、教學反思評比等,通過比賽,激發教師積極向上,達到“以賽促研、以研促學”的目的。
4.2 教學展示,自成風格
通過開展骨干教師展示、青年教師匯報、送教下鄉、師徒帶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平臺。每次活動前執教者先講自己的設計思路,活動后進行自評,聽課者進行問答式的點評,共同剖析教育行為,商討相適宜的教育方案,使大家在不斷的實踐與研討中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水平。
4.3 結對互助幼兒教育論文,資源共享
我們一直提倡以能者為師,向教有所長,干有所長的教師學習,在互相結對、互幫互學中,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中國。
4.4 建立分享互助的研究共同體
我們努力為教師建構合作與反思的研究平臺,強調教師的學習與分享,特別是研究成果的共享與學習,大力推進“提問(疑問)——研討——驗證——反思的研究方式。”
(1)班級研討:以班級為單位,在特色展示中分享班級日常工作的做法與思考。如就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環境創設、區角活動開展、互動家長會的召開、慶祝活動的籌備、家長開放日活動的策劃等內容展開研討,有效提高了各班教師對常規工作的研究與分析能力。
(2)、教研組研討:開展年級組研討一直是我園園本教研的活動載體。我們積極轉變教研視角幼兒教育論文,注重創建開放的教研氛圍。一是進行參與式研討,讓教師親身體會、主動合作;二是利用“一課三研”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三是開展專題研討,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組內討論,共同尋找解決策略。四是開展“好書分享”,進行讀書心得交流中國。
(3)、積極參加區與園際間的“幼教沙龍”研討。
我們先后組織教師參加順慶區教研室組織的“園本教研可持續性發展論壇”、“幼兒園教材研討與分析”、“民間游戲研討”、“幼兒園早操觀摩”、“體育教育觀摩”、“秋日詩語朗誦會”等活動,實現各園教研的優勢互補,變封閉式教研為開放式教研;而且我們還注重幼兒園內各教研組的沙龍活動。
4.5 自我反思,加速成長
“反思”主要引導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做到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最后達到提高。我們帶領教師制定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制作個人成長檔案,每月書寫教學反思,并鼓勵教師將反思整理成經驗文章或論文在各種雜志與網站上發表。
4.6 課題研究形成本園特色
課題研究是園本教研、園本培訓的最佳載體幼兒教育論文,在課程改革與師資隊伍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堅持將課題研究與園本教研制度建設相結合;我園的科研課題《開展快樂體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實踐研究》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已經結題,并獲得了南充市政府二等獎。我們承擔了順慶區幼兒園“體育教育活動現場觀摩”,先后接待縣市區的姐妹園所1000余人次觀摩學習。我們一直將科研工作園本化,每周堅持兩次集中體育鍛煉,做好對孩子活動的觀察與記錄,班級、班組堅持對活動的反思與內容的調整,并堅持制定每期科研工作目標、每月科研活動計劃、每周具體的體育鍛煉內容,每月還進行科研工作總結中國。我們形成了家園共構體育活動模式:共同制作體育器械,共同制作幼兒的成長檔案,共同搜集民間體育游戲、積極參與到游戲的改編與創編中,共同參與各項體育活動。
5. 收獲付出之后的快樂
在園本教研過程中幼兒教育論文,我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園本教研的魅力,感受到團隊的智慧與力量,并培養了我們主動學習、自覺反思、敢于創新的意識?;仡檲@本教研的歷程,我們收獲的是:它讓我們欣喜于一路的艱辛與困惑,追求與努力,更讓我們體驗到付出之后的快樂與成功;它讓眾多教師獲得發展,誘發每個教師潛在能力的外顯。近三年來我園教師教學觀摩達20余次,教研活動共計100余次,教師的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有3名教師獲得本科學歷;每個教師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與經驗文章累計達40余篇,基本上人人每年有文章獲獎,大部分教師有文章在專業雜志或者網站上發表。同時我園確立為全國“以園為本”實驗園、中國愛國主義啟蒙教育基地園、四川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并多次獲省、市、區“幼教工作先進集體”、 “南充市順慶區園本教研先進集體”等稱號。園本教研讓我們在專業成長的階梯上盡情體驗幼兒教育的快樂。
在我國的體育教育上從上個世紀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很多的優秀的體育教學人才的出現為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跟很多的行業一樣,都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在體育教育專業中的學生,由于綜合素質比較低,所以很難達到體育教育的目標,不能成為合格的體育教育人才,這也是目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現狀。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需要具備理論和技術多方面的能力,掌握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都是一個優秀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質和條件。
二、體育教育專業理論教學的模式
策略指導。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講,與普通的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體育專業的學生中,在神經系統的分布上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特比是在靈活性及興奮性上占據著比較高的比例,而在其他類型中占據的比重則比較低。體育專業的學生在了解自己專業的特點后,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能力,保證自己上升到高一個階段,在此同時也不要放棄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要保證充分的勞逸結合,是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同時進步提高。開拓知識面。學生的知識面窄,統一造成學生在專業知識上的匱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專業知識課程的更新換代較慢,課程種類比較單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要做出積極的改進措施,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引導和互動,能夠為學生指出正確的方法和理念。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所有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到達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工作中,要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不要將教學的重點單純的停在理論知識的教育階段,也要提高對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要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并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在實踐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加強體育教育專業理論教學的主要途徑
(一)創新教育理念
根據目前我國在體育教育中的現狀分析,改變目前在體育專業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目前不合理的課程結構,同時改變現在的教育理念。要從整體的課程出發,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按照大課程的教學理念,將教學工作與多媒體及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對學生的教學要注重在主要的知識點的講解,保證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理解、掌握并在實際中熟練運用。
(二)制定策略引導
制定策略引導主要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學引導策略。在體育專業的學生與其他普通專業的學生相比,一定要保證學生可以有足夠的營養攝入,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基本條件及必備因素,所以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和生理特點制定合適的強度訓練。
(三)實行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工作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輔導對于目前的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在教學工作中更形象的進行教學工作。在體育專業的教學工作中,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對于體育教學而言,不但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改進,同時也要保證教學手段的改進,要做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同時也可以多多的鼓勵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多從網絡中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四、結語
教育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是以培養人為終極目標的社會活動。因此,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人的發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教育中“以人為本”更能體現和符合現代教育的本質規律,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產物。所謂人文精神,是人性——人類對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表現在這種追求中的自由本質的展現。[1]何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即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人個性的教育,精神超越性的教育。教育作為一種人性的培養活動,從來都應以人性的全面發展、人對自己本質的全面擁有和占領為其內容,故拉伯雷、席勒宣稱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和諧的全知全能的人。[2]所以在體教專業田徑教學中首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人性的教育,促進人的健康發展。
2人文教育在體教專業田徑教學的重要性
2.1人文教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與學是平等的對話交流。教師具有主導地位,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用忽視,更應該重視。在傳統的體教專業田徑教學中,通常是由教師處于絕對的話語權,教師教什么,以及安排學生怎么樣學習基本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處于聽從地位,主體地位基本沒有得到重視與體現。人文教育則強調在教育中必須重視人的發展,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應該尊重學生,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通過人文教育非常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2.2人文教育有利于豐富田徑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體教專業田徑教學內容基本一致,沒有多大變化。總體來講,教學內容單調、枯燥以及乏味。田徑教學這種枯燥的教學內容也是現代大學體育中田徑項目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通過在田徑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學內容更加關注學生生活,更加關注學生情感發展以及個性培養等,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通過人文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更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使單調無味的田徑教學內容生活化。
2.3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田徑教學效果
通過在體教田徑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學內容豐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習效果的關鍵在于內在因素。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便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教學中學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通過人文教育的融入使學生更愿意學習田徑,將極大地提高田徑教學效果。
2.4人文教育有利于學生田徑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田徑教育長久以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評價方式使得很多學生對田徑教學產生了害怕甚至恐懼心理。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根本沒有了學習的興趣,但人文教育的融入將有效改善這種狀態。因為人文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成長,而不是將學生田徑的技能達標作為評價的唯一指標。在田徑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意志,學生的態度與進度等方面,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田徑,從而將大大提高學生田徑的興趣。
2.5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田徑課堂氣氛
在體育項目中,大部分人對田徑教學的觀點都是枯燥無味,田徑課堂單調、累人以及壓力大,課堂氣氛緊張。但通過人文教育的融入,在田徑教學中不再強調技術技能的唯一性,而改變為關注學生情感、個性、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將田徑技術技能教育與學生的人的發展因素緊密聯系,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更加明顯。
3體教專業田徑教學加強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徑
人文教育并不是一句口號,應該真正融入到教育中來,尤其是長久以來枯燥的田徑教學。在體教專業田徑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應當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人文教育觀念的養成。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田徑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所有環節都應該體現人文教育的理念,尤其是田徑教師自身要加強人文素養的提高。其次是注意在教學內容方面,改變傳統以來田徑技術技能占有絕對的地位。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注意學生情感意志、個性發展、社會適應以及綜合素養提高方面的內容,將教學內容生活化。但也不能完全丟棄田徑技術技能,而是將其與學生人的發展內容很好的結合起來,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更加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是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靈活應用探究、合作等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體現出教與學的平等地位。最后在教學評價方面要真正體現人文教育的理念。長期以來田徑教學都是以田徑技術技能的達標作為評價的唯一指標,這是不符合人文教育精神的。因此,必須改變這種評價方式,將評價內容多元化、學生在田徑教學中所表現的情感、態度、個性發展以及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