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中政治哲學原理與方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系統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63
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一直以來都受到學校和教師的教學重視。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主要由政治教師根據課本教材的編寫進行課時安排。學生們對政治內容的學習主要是依靠政治教師的課堂講解和相關的課后練習。而綜合高中生的政治學習表現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掌握往往是零碎和混亂的,他們對政治知識的運用也主要是集中在部分常見的政治原理中,而缺乏對整個政治理論的系統分析和運用。
因此,為了擴展高中生的政治學習視野,提升他們對政治和社會事件的分析評論的水平,建立他們對整個政治學系統的理性認識,對高中生開展系統性的課堂教學是極為必要的。筆者根據課堂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儲備,認為對高中生進行系統性的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一、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教學
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政治學習的整體觀念以及之后政治思維的建立。因此,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編排時,需要考慮到系統的教學內容,建立每個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關系,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系統性。
針對高中政治內容的特點和性質的不同,政治教師可以采取系統分類的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政治課堂的教學。根據新課標人教版的教材編排,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的課程。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主要是從必修教材內容中得來。而必修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因此,高中政治教師需要針對每個階段的教材內容合理進行政治內容系統性的分配和整理,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前面主要提到政治教師需要根據每個教材的內容不同進行具體的系統性教學安排。所以,接下來主要就是討論教師如何進行教材內容系統性的分配和整理。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教授《經濟生活》的內容時,一方面要根據課本教材的章節分配特點,合理安排教學的具體內容,并且要注意每個經濟理論之間運用的銜接,保證經濟理論教學的循序漸進。另一方面還需要注重經濟理論與日常生活的鏈接,幫助學生在學習經濟政治的過程中樹立全面系統的經濟觀念,提高對經濟生活的正確辨析和評價。
諸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課本教學,主要也是依據《經濟生活》的教學方式進行課程的安排。而對《生活與哲學》政治內容的課堂教學,政治教師需要特別注重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集中為學生們提供系統連接的哲學體系知識,以便學生在學習哲學原理時,能夠靈活運用,并能夠在全面系統掌握哲學原理之后,進行深入分析前面所學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生活中的案例,從而建立完整系統的政治學觀念。
二、教師指導課堂互動的系統性
高中政治教師在合理安排系統的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對學生課堂互動的系統指導,盡量利用先進多樣的教學資源保證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活動的能力。
首先,高中生在經過教師對政治理論的深刻剖析之后,往往會對對系統的政治原理有個基本的認知,并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逐步掌握系統全面的政治學原理。因此,為了鞏固他們對這些相關政治原理的理解和認識,政治教師很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多樣的課堂互動。繼而鼓勵學生全體投入到相關的政治話題的討論和辨析,最后根據大家的多種討論結果,集中做出適當的評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政治學的思維進行社會問題的思考與分析,提高他們的政治思考能力。
其次,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系統互動的教學安排和指導時,往往需要注意幾個方面。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調動政治課堂的氛圍,能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及課堂參與的自覺性。
一般情況下,政治教師對課堂互動系統性的把握主要是通過互動話題的宏觀指導、課堂互動氛圍的及時調節以及學生互動參與全體的積極鼓勵、課堂互動結果的客觀評價的方式來實現。高中生在經過一定程度的課堂互動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所學政治知識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夠在活動中了解自己的知識盲點和不足之處,通過對他人的學習和借鑒,提高對系統政治理論的掌握能力。
三、教師教學考查的系統性
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和完成相關章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政治考查。在教學考查的過程中督促高中生對政治原理的認知,進而及時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在考查中不斷提高對系統政治原理的把握和政治原理應用能力的提高鍛煉。
首先,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教學考查,一方面表現為前文提到的課堂互動,另一方面也表現為教師對學生所學的政治原理知識進行隨堂提問,從而督促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放棄對固有知識的溫故。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中政治教師的課堂教學考查,可以督促學生將所學的舊知識和新知識進行及時的串接編排,從而進一步豐富對系統政治知識的學習,提高課堂政治學習的效率。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二政治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政治的學習方法準確理解基本概念
現在的考試政治試題,更加注重學科能力的培養,著重加強思維能力的考查。于是在部分師生中產生了一種誤解,以為基礎知識不重要了。其實,知識和能力兩者是統一的,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忽視基本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相對于高一年《經濟常識》來說,高二年《哲學常識》的概念、原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對這些概念、原理要特別注意記憶、比較、理解,如第一課中的物質和意識,客觀實在和客觀存在,主觀和客觀等概念,如第三課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原理,對這些易混的概念、原理都要認真比較、理解和記憶、知識掌握要準確,回答問題時要符合要求,有些關鍵字、詞要與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隨意搞錯,如物質概念中的"客觀存在",規律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等。如果學生能準確把握,考試時就能避免很多失誤。
循環復習,多做練習
政治和歷史、地理一樣都是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根據記憶遺忘規律,學生除了課前預習,認真聽講之外,課后還要懂得循環復習。可把教材分為幾個階段或部分,在與教師同步學習到一定階段后,又適時地回到第一階段按照自己的計劃復習。循環復習有利于記憶,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練習,規范答題。回答政治主觀題要做到分點、分段,條理清楚,規范學科用語,原理同材料相結合。為此,學生除了認真聽講、記憶理解外,還要多做練習,正所謂熟能生巧,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理論聯系實際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好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是政治課的內在要求,也是政治考題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學習《哲學常識》,應該把抽象的哲學原理同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做的話,既能進一步深刻理解哲學原理,又能運用原理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提高考試分析能力。如國家的宏觀調控問題一直是高考的熱點問題,哲學常識的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量變和質變的關系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結合。教學實踐證明,若能將熱點問題賀教材原理巧妙對接賀正確運用,就能使學生學有所長,適應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高二政治治主觀題得分套路高中政治主觀題答題技巧?圖表類
高中政治主觀題中有這樣的試題,會給出指示圖(表格、柱狀圖、坐標或者是曲線圖)。往往這類答題所給出的信息量比較大。各位同學在做這類試題時要注意對比橫軸與縱軸所指示的信息。并且在回答時要結合材料與圖標做答,不要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回答,離開材料與圖表。圖表還會給出一些注釋,這也是各位同學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中政治主觀題答題技巧?認識評價類
高中政治主觀題在問題中會出現然各位同學評價經濟現象的試題。各位同學在回答時首先要判斷這類題是哪一類,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然后在進行做答。做答時除了需要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判斷評估以外,還要在最后加上各位同學自己的態度和做法。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數。
高中政治主觀題答題技巧?意義類
意義類主觀題是高中政治常出現的主觀類試題。各位同學在思考答案時要注意限定詞語的要求,循序漸進的進行回答,條理要清晰,思路要明確。并且應該分兩方面進行做答,即積極的一方面和消極的一方面。
高中政治主觀題答題技巧?分析類
這類主觀試題是比較好回答的,各位同學可以從多方面展開答題思路,但是要注意的是將材料所涉及到的內容回答全面,所以在答題時并不一定只運用一種方法,有可能是多種方法相結合。
高二政治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高中政治的學習要注重預習和上課聽講,因為預習會讓你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哪里沒看懂,就要在課堂的學習中,著重聽講,那些懂了的,就不用那么費心聽,這樣在我們聽課的時候也有個主次。同時很好的培養自學能力,課前預習使學生減少了對老師的依賴,增強了獨立性,能夠鍛煉培養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
有意識地自己動手整理知識體系。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是先從課題或節題(中心)入手,逐漸細化知識點,認真思考本課或本節為什么包含這些知識,它們分別是從什么角度對本課或本節知識進行闡述的,把能夠準確反映知識間關系的內容用盡可能簡短的詞句甚至用一個詞概括出來,用不同方向的箭頭將知識連接起來,這樣你就可以自己繪制一個知識體系圖,這種知識體系能夠將知識間的橫向、縱向和隱性聯系較為科學準確地挖掘出來。如果能經常進行上述工作,就會提高構建知識內在聯系的能力。擴而廣之,你可以對整冊書包含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概括,對一個學科的知識形成一個宏觀的認識。
關鍵詞:詩歌典故;生活化;哲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4-00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4
高中生學好《生活與哲學》非常重要,因為生活處處有哲學,學好了哲學可以幫助學生增長智慧,可以幫助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過,理論性強且抽象的哲學不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更談不上運用,多數學生學習哲學只是被動的識記,久而久之也就喪失了學習積極性。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恰當地運用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名句、古詩詞、寓言、歇后語以及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學道理變得異常生活化、通俗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淺顯易懂、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里讀懂哲學,進而能夠領悟人生,從而能夠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品質,也就能實現《生活與哲學》這門課程的德育目標。
一、借助流行歌曲幫助學生理解哲理,講練結合提高應用能力
很多通俗歌曲體現了一定的哲學觀點,如《愛拼才會贏》體現了事物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春天的故事》體現了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山不轉水轉》體現了要用運動、變化、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苦樂年華》不僅體現了不同的人的立足點不同,還體現了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等等。
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借助流行歌曲輔助哲學的教學,肯定能喚醒人的聽覺系統,引起關注,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理解哲學原理。例如,在學習“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播放或是請學生演唱歌曲《酒干倘賣無》,因為這首歌的歌詞包含了“天、地、家、你、我”等以及反映出這些事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與此同時,教師可適時地給學生講述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指出歌詞描述的父女關系就是一種典型的聯系,說明一切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認識到聯系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而且聯系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的聯系之中。
二、由故事典故引入,闡述哲學原理
哲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僅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還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面對實際生活,面對實際問題,所做出的解答都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正確、科學的解決方法,也最終能夠圓滿完成。在教學中講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知識點時,我是先給學生講一個“傻兒子”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秀才生了個傻兒子。一日,得知朋友要來拜訪他,為了證明兒子不是傻子,他決定讓兒子去顯擺一下,還提前特意給兒子教了四個問答題:第一題,問:桃樹怎么沒了?答:讓我砍掉賣了。第二題,問:牛怎么不見了?答:兵荒馬亂的給弄丟了。第三題,問:錢怎么這么多?答:爹媽辛辛苦苦掙得。第四題,問:你怎么這樣聰明?答:那當然,我們家世代如此。交代完了,秀才滿懷喜悅地讓兒子去招待客人。客人也確實問了四個問題,不過問的內容卻不是他父親教給的,而傻兒子回答的卻是一成不變:第一問,你的父親怎么不在?兒子答:讓我砍掉賣了!第二問,你母親呢?兒子答:兵荒馬亂的給弄丟了!第三問,你們家門前的牛糞怎么這么多呢?兒子答:爹娘辛辛苦苦掙得!第四問,你怎么這樣講!兒子答:那當然,我們家世代如此!
學生聽著會心一笑,想必業已理解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緊接著,教師繼續啟發:傻兒子為什么會產生如此讓人哭笑不得的回答呢?原因顯而易見,就是他根本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后,教師再跟學生講清楚所蘊含的哲學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實質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來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三、名言名句體會哲理,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上下五千年燦爛的華夏文明存有大量的名言警句。而這些名言警句對于學生理解體會抽象的哲學原理有著啟發作用。例如,劉備講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實際上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原理。這句話的本意是我們不能因為一件好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能因為一件壞事小就去做。而恰巧絕大多數高中生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當然首先是從量變開始的。同樣,一個人的墮落變質往往也是從做很小的壞事開始,慢慢地、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毀掉一生。故而,我們必須做到防微杜漸,把壞習慣、壞思想消滅在萌芽狀態,絕不能對生活中的那些所謂的“小錯誤、小缺點”不管不問。而同樣的道理,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的。因此,我們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地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微乎其微,只要是對別人或是社會的發展有益的事情,而千萬不能因為事小而懶散不動。
四、用古詩輔助理解,滲透思想情感教育
在講授到事物的主要矛盾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學過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兩句詩。首先,教師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然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這兩句詩中體現的哲學原理,明白在面對龐雜無序的事情時,不能糊涂,首先必須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集中力量去解決。這是符合唯物辯證法中的“重點論”的。最后,教師還要趁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對于青少年來說主要矛盾就是努力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其他的,如過早地談戀愛、迷戀網游等壞習慣都是不好的,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的體現。
列舉的以上種種都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的,而且應用上述幾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確實能夠起到變難為易、由淺入深的作用。這樣,教學效果十分明顯,學生的學習也很積極,有利于學生對哲學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最終的教學成績與質量也肯定不會差,還能有效地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總之,哲學并不神秘,哲學也并不遙遠,哲學源自生活,哲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哲學課的教學中,恰當、巧妙地運用一些貼近生活的素材,如流行歌曲、故事典故、名言警句、古詩詞等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哲學道理化難為易化深為淺,促成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領悟高深的人生哲理,進而實現了思想政治課的德育目標。這是我們所有高中政治教師值得一試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