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銀行保險行業發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困境;出路
在交通運輸行業和一些現代服務行業進行了“營改增”的試點,“營改增”試點的城市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并覆蓋絕大部分的企業。“營改增”作為我國金融行業重要的改革項目和減稅的重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稅收制度,避免重復稅收,對我國的經濟結構起到一定的調整和優化。“營改增”在生產行業的應用不斷拓展,金融服務行業是較為典型的現代服務行業也是當前我國發展比較快的生產行業。但是當前我國現有的金融營業稅,會造成營業稅中的重復征稅問題。金融行業在提供勞務的過程中可以包含一些應稅勞務。當前我國實行的是流轉稅制度即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增值稅的征收對象是銷售貨物,營業稅的征收對象是提供勞務。對于金融保險行業重復的稅收會導致金融行業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負擔,也就會阻礙金融行業的發展,在金融保險行業中推行營改增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探索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的出路就顯得迫在眉睫。
一、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面臨的困境分析
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都會通過借款來籌集一定的資金,也就需要支付利息。企業向金融保險機構支付的資金結算手續費和保險費也得不到一分的稅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身經營成本不斷增長,但是人為的又將增值稅抵扣的鏈條的進行割裂。在社會發展中,“營改增”已經擴大到建筑業、金融保險業等,也促進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金融保險業本身包含各種各樣的行業,例如銀行、保險業、證券業等,在稅收結構、負擔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樣就導致金融保險業在“營改增”后一直是困難重重。
(一)金融保險業增值額的確定問題
增值稅的征收是對各個環節的增值額進行征收,工業企業的增值額比較容易確定和征管,通過對產品的自身的銷項稅額去掉購進原來材料的銷項稅額,這樣企業就能夠確定增值額應納稅額。但是對金融保險行業增值額的確定本身就不是簡單的問題,金融保險行業在發展中獲得利潤主要來源于對資本的投資回報。隨著金融的不斷創新,各種金融創新產品的衍生品也不斷地發展,這樣導致金融產品的增值額很難確定。
(二)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的進項稅額抵扣問題
金融保險行業的增值額本身難以確定,也就會產生金融保險業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的問題。金融保險行業的進項部分,一般都是人工、場地等,在當前增值稅稅制下,這些項目的增值額不能很好地進行核算,也不知該如何進行核算,這樣就導致金融保險行業在發展中不能享受到增值稅的優點。對于可抵扣進項稅額就是通過層層抵扣,以覆蓋所有產業具有完整的增值稅為目的,這樣也就增加了金融保險行業在發展中實際中的增值稅稅負。一些專業也提出如果在金融行業發展中按照農產品的進項稅一樣來實施營改增是否可行,這也需要進一步探討。
(三)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的國際業務問題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也在不斷地開放化面向世界進行發展,金融保險行業在國際方面的業務也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金融行業發展中如何進行服務方面的征稅?如果在金融保險行業實施出口免稅,是否也是可以實施出口退稅?當前金融保險行業的稅收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國家的金融行業在發展中為了更好地吸引資金都在對金融保險行業實施免稅。
(四)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的稅率確定問題
金融保險行業不僅包括對金融的服務,也包括一些金融產品買賣,針對不同產品和服務都有不同的盈利,另外由于很多金融產品隨著市場的變化在盈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對所有的金融保險業都采用統一的稅率,在征收方面雖然會簡單一些,但是就會造成不同的金融保險產品稅負不公平的現象。但是如果對金融保險行業的不同產品確定不同的稅率,這種方式在表面上看來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這樣就會加大稅收征管的難度,也會給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變化。
(五)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稅收征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問題
金融保險行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比重比較大,金融保險行業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金融保險行業實施營改增,增值稅系統的軟硬件是否能夠適應營改增?稅收的主要負責人是否具有營改增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征管工作中如何協調各個部門以便更好地保證金融保險業營改增的順利實施?
二、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的出路探討
金融保險行業的營業稅稅率經過了不同的階段,通過對每個階段的稅收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稅負比較嚴重,相比于其他國家金融保險行業不征稅或者是免征稅的情況,我國的稅負有待進一步地規范。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稅率一般超過了建筑行業以及文化體育行業的稅率,另外加之我國經濟發展時期處于通貨膨脹,這樣導致金融保險行業在發展中除了要負擔一些的稅之外,還要承受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推進金融保險行業營改增的改革,要能夠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發展的現實狀況進行營改增的改革。在金融保險行業發展中如果對一些核心產品直接免稅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也會影響我國財政的整體收入。當前金融保險行業營改增的推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
(一)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后征稅范圍進一步擴大
我國金融保險行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金融保險行業中的銀行、保險等都要確定一定的增值稅收,可以采用直接收費的形式,例如銀行行業保管箱的一些業務收入、中介的業務收入、投資咨詢服務等業務收入等。在當前正常的增值稅范圍內,通過計算銷項稅額,允許進行正常的進項抵扣。此外,還有一些中介業務和間接服務,例如銀行的貸款收入、擔保收入等,以此更好的推進營改增改革。
(二)金融保險業“營改增”稅率
金融保險行業中的銀行、保險等直接的收費可以參照已經實施運行的營改增的稅率,結合每個行業的特點來確定增值稅的稅率。另外,考慮到當前有形動產的營改增試點情況,對一些比較核心的金融中介業務和間接業務進行征收。
(三)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國際業務
金融保險行業在實施營改增之后,對于金融產品的進出口可以由國稅機關進行統一管理,而不是納入到海關的管理范疇。對于外匯管理局共享的一些資料可以采用歐盟模式的目的地原則,盡可能的鼓勵金融服務進行出口,對于一些金融保險產品免退稅政策,以便更好地提升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的競爭力,使得金融保險行業能夠出于相對公平的環境中。
(四)金融保險業“營改增”征管
金融保險行業在實施營改增之后可以按照歐盟模式,將金融保險行業的相關企業納入到增值稅一般的管理中,主要是由國稅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國稅部門要能夠積極地培養有關的專業性人才,以便更好地適應金融保險行業的營改增改革。要合理的確定一些地方的增值稅比例,減少地方財政壓力,減少金融保險行業中對于稅收的改革。此外,對于金融保險行業的營改增改革要能夠考慮到我國的基本國情,提升其競爭力以便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結語
金融服務行業是較為典型的現代服務行業也是當前我國發展比較快的生產行業。但是當前我國現有的金融增值稅,會造成增值稅中的重復征稅問題。金融保險行業增值額的確定本身就不是簡單的問題,金融保險行業在發展中獲得利潤主要來源于對資本的投資回報。在當前增值稅稅制下,這些項目的增值額不能很好地進行核算,也不知該如何進行核算,金融保險行業的不同產品確定不同的稅率,這種方式在表面上看來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這樣就會加大稅收征管的難度,也會給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變化。為了更好地推進金融保險行業營改增的改革,要能夠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金融保險行業發展的現實狀況進行營改增的改革。在當前正常的增值稅范圍內,通過計算銷項稅額,允許進行正常的進項抵扣。此金融保險行業中的銀行、保險等直接的收費可以參照已經實施運行的營改增的稅率,結合每個行業的特點來確定增值稅的稅率。在金融保險行業發展中還要不斷探索營改增改革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毅,馬靈杰.當前我國金融業推行“營改增”的難點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4(06)
[2]熊鷺.金融業“營改增”中的問題[J].中國金融,2014(03)
[3]高培勇.“營改增”的功能定位與前行脈絡[J].稅務研究,2013(07)
[4]高峻,郭磊.金融業“營改增”稅負變化預測[J].財會月刊,2013(11)
構建金融保險業誠信建設
1998年的謝清順還是一名國有銀行從業者,在探索人力資源管理和培訓的道路上,他發現了人力資源培訓在保險行業中的潛力和發展的意義。自此,謝清順開始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對保險行業進行細致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發現了保險行業當時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行業地位認可度不高、行業誠信問題嚴峻、專業程度亟待提高等。
令他感到痛心的是,正是由于以上行業問題,不少具備實力且擁有很高職業道德修養的保險精英正在漸漸地離開這個行業。“保險行業屬于朝陽行業,在成長和壯大的過程中,行業發展最缺乏的就是人才,不僅缺乏大量高素質的營銷人員,更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在當時,唯有建立專業的行業培訓體系,構建行業誠信建設,才能將這個行業拉回到健康的發展軌道上。”謝清順這樣說,他同樣也是這樣做的。
1998年,謝清順創立北京國風共創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早一批保險培訓本土品牌之一,致力于為行業精英提供專業化的職業培訓,打造最專業的金融培訓機構。為了實現自己構建行業誠信建設的職業理想,2007年8月,謝清順創立了中國金融保險業唯一的誠信品牌――九鼎獎。
樹立誠信經營標桿
“打造保險品牌,倡導誠信行風。國際化視野、專業化服務、品牌化制勝”就是九鼎獎的宗旨,謝清順說:“在今天的保險市場上,保險從業人員的歸屬感不強,老百姓的接受度低,行業的整體格局還有待提升。針對中國保險業誠信的問題,樹立行業標桿、推動行業品牌建設、提高行業地位和形象,在保險業內知名人士,如秦道夫先生、卓志先生、江生忠先生、魏華林先生,以及保監會領導周道許先生、呂宙先生、王建先生、姚慶海先生等人的建議和指導下,我們推出中國金融保險業誠信服務獎項――九鼎獎。”
隨著金融業的混業經營,中國銀行業協會的參與主辦,九鼎獎進而升級為中國金融業誠信大獎。眾多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都參與到九鼎獎對于金融保險業誠信品牌的構建當中,這其中,成思危、周道炯、侯云春、張文魁、汪國真、莊則棟和盧勤等,都曾參與頒獎,并為誠信建設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意見。
九鼎獎在評獎機制上重點突出了誠信服務對于衡量保險從業者良莠的作用,這是其有別于MDRT等其他保險行業獎項的最大特點。不同于其他評獎將目光投向保險從業者的業績,九鼎獎的首要評選指標是客戶投訴率。在客戶投訴率以下,才是客戶數量、從業時間、保單收入的衡量。“客戶投訴率是最能直接反應客戶滿意度的數據,改變了以往行業中以業績為導向的風氣,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只有當這樣的指標確定后,才能在行業中樹立起誠信經營的標桿。通過提高營銷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升客戶滿意度來最終降低客戶的高投訴率,才能真正建立誠信經營的行業之風。”謝清順說。
在當下的中國商業環境下,誠信的缺失是很多行業都存在的痼疾,而在金融行業,這種缺失就更為致命,甚至可能演變為行業危機。誠信更是每個保險機構的立業之本,唯有不斷完善誠信建設、樹立誠信楷模、優化誠信環境,才能推動行業的良性發展。這正是謝清順和他創立的九鼎獎所勵志實現的事業,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熱愛金融服務行業、保險營銷工作的人應盡的責任和使命。
打造九鼎誠信品牌
九鼎獎成功地在行業內樹立了一個標桿,這是謝清順和他創立的國風正確地把握行業脈搏的一個表現。在國風13年的公司發展史上,幾乎每一年都會為市場帶來一些新的元素。從2001年開始,國風就主動進行服務營銷,為國內保險公司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舉辦了中國壽險高峰會議。
據謝清順介紹,在2001年,他牽頭舉辦中國壽險高峰會的初衷,就是希望構建行業的共識,樹立中國壽險業的標桿。而之后的多屆營銷精英交流大會也為國內優秀的業務精英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流舞臺。隨著參會人員的增多以及中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業內迅速成長起來了一些頂尖的業務高手和優秀的講師,所以在第四屆時,謝清順又將交流大會升級為高峰論壇,希望提供更多的舞臺給保險精英去展示他們的才華與成績。
2006年12月,國風在大會升級的過程中加入了“品牌”的元素。謝清順認為,大多數的保險從業人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還在進行簡單的產品銷售而不是品牌經營。所以,為了協助保險營銷人員制定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內涵價值,國風開始在保險營銷管理高峰論壇以及常規的培訓服務中加入了“品牌”的概念。
之所以這樣做,謝清順介紹指出,保險人的生涯規劃需要從一個簡單滿足客戶的保障需求――推銷,過渡到第二個階段――為客戶提供服務,未來還需要上升到第三個階段――創造客戶的需求,也就是成為客戶的企業和家庭的理財規劃顧問,而最高境界就是品牌經營。只有當中國的保險營銷人員開始關注品牌,開始進行品牌經營的時候,保險從業人員才能真正獲得尊嚴,獲得社會的理解與認同,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把握保險業時代脈搏
謝清順對于保險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遠不僅如此,在銀行保險低迷的那幾年,是他牽頭組織銀保行業的研討會,甚至還將美國銀保專家克林頓請來進行演講分享,希望為行業注入發展的動力。通過各種行業內誠信楷模的故事和成功案例,來激勵業內從業者,把誠信建設融入到實際的培訓服務當中,將銀保行業的規模從最初的幾億元發展至數于億元的量級,真正推動了中國銀保行業的快速發展。
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保險資產總規模達到3.02899萬億元,實現了保險行業發展歷史上首次突破3萬億元的歷史記錄。]
16個月突破第3個萬億
2007年1月,保險總資產數額為2.0967億元,實現了第二個萬億元,而從2萬億到3萬億時間僅為1年零4月。
近年來,保險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1980年恢復國內業務到2004年初,保險業積累第一個1萬億資產用了24年,積累第二個1萬億資產僅用了3年。保險業資本金總量超過2000億元,是2002年的5.6倍。
2002年以來,保險業務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6年全國保費收入達到5641億元,是2002年的1.8倍。2007年末,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共計29003.92億元,比年初增加9272.60億元,同比增長46.99%,是2002年的4.59倍,年均增長35.62%。
“保險行業總資產突破3萬億元,表明中國保險行業發展在提速”,保險專家郝演蘇說。
從各保險公司的情況來看,去年底,國壽集團總資產為11680.16億元,占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的40.27%;人保集團總資產1471.4億元,占比5.07%;太保集團總資產3093.78億元,占比10.67%;平保集團總資產5257.84億元,占比18.13%;中再集團總資產785.37億元,占比2.71%;其他中資保險公司資產共計5458.95億元,同比增長59.73%,占比18.82%,占比較上年同期上升2.49個百分點;外資保險公司資產共計1256.42億元,增長38.39%,占比4.33%,占比較上年同期下降0.04個百分點。
保險專家表示,目前這種態勢沒有大的變化,大型保險集團占據市場重要地位的格局沒有發生改變。
投資總額再超兩萬億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保險投資數量為2.06089萬億,再次實現了保險投資歷史上的第二個1萬億。上次突破倆萬億大關,還是在去年年底。
而從2006年6月,保險投資實現了第一個1萬億元,為1.014萬億。從第一個1萬億走到第二個1萬億,相比保險資產的增長,稍微慢些。但不管怎樣,從去年以來,保險投資數量上升很快,即使今年受股市影響放慢了腳步,但保險投資速度與前些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