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校工程管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當前我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中暴露的問題
國外相關學者在進行對中國的教學調研時曾經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受到人才的制約,從而難以有效的推行產業升級計劃。這種觀點主要來源于對我國當前高校教育的教學方式進行判斷,當前我們國家的高校教育中,主要使用書本型、理論性以及教師單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上很難與學生日后的工作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使培育出的高校學生在社會上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基于這種觀點,提出了應當改變當前以課堂、教材、教師等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應當面向社會需求以及日后的工作實踐進行教學,從而走上一條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道路上。筆者通過對當前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進行調查,總結了如下幾點當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辦學水平差異明顯,許多院校需要對專業進行提升
目前工程管理這項專業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而這項學科是一項涵蓋較廣、跨度較大的學科體系,有著理論緊密連接著實踐,并且呈現出文理交融等特性的綜合性學科。此外由于各個高校的背景存在差異,各個工程管理專業的開設院系不同、課程設置不同、教學水平也有很大不同[2]。當前我們國家的工程管理專業有六成的學校不能達到標準水平,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社會突然對此專業需求擴大,導致許多學校不顧自身辦學條件的限制直接開設這項專業,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述院校在開設了工程管理專業后并沒有跟上相關的配套設施,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掌握到全面的知識技能。
1.2缺乏實踐教學
通過對當前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調查可以看出,多數高校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從工程管理的實際出發,學生缺乏對這項專業的了解,并且對工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缺乏對工程項目的整體認識概念,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性,使學生缺乏對于工程管理中問題的切身了解,影響了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的能力培養。
1.3缺乏對學科定位的準確認識
工程管理這項專業出現的時間較短,當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還有這一定的分歧,不確定這項專業應當是以學生知識結構為中心還是應當以管理技術作為中心進行教學。這也使得許多學校在進行工程管理專業定位時,出現一定的偏差,將不同的方向的專業捆綁到一起的現象時有發生。也導致了不同院校將工程管理專業放在了不同學院中,。如有些學校將工程管理放到管理學院。有的則放到建筑工程學院。這種學科定位上出現的問題同樣也影響到了學生對于專業的認知,在學生的學習中,不同學生對于不同專業課重視也不同,所以最終所學習到的知識重點與知識架構也存在著差異,這一點對于日后實際工作中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都會產生影響。
2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模式的改進與優化策略
2.1突出重點課程,合理進行專業課設置
各個高校之間工程管理的歸屬存在差異,有效高校將其劃入管理學科、有的是工科;此外還有著房地產方向、項目管理方向、工程造價方向等等不同的培養方向。但是從專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不管是如何劃分以及哪種培養方向,都應當讓學生明白核心課程是哪些,這樣學生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知道學習重點[3]。此外不僅要指明重點課程,還需要強化重點課程所配套的實踐。當前多數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都缺乏實踐,到了社會工作后,空有書本知識而不能施展,還需要從頭進行實踐學習,面對這種狀況就要有針對的去解決,使學生能夠明白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并且加強對于工程管理的實踐。
2.2高校明確培養目標
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專業牽涉到建筑施工領域的許多環節,所以在進行專業的設置上,許多高校以為求大求全,但是在實際的培養方向上,卻沒有清晰的目標,最終培養出的學生“什么都懂一點,又什么都不精通”。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在進行工程管理教學中,要明確和清晰培養目標,在不同專業上做到重點突出,兼顧其他專業,只有搞懂了自身專業的基礎上,在進行其他方向上的學習,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3強調對學生專業道德素養的培養
在社會中許多建設單位反映,當前學校走出來的畢業生中,經常出現學生的技術水平較高,但是與之配套的職業素養卻較低。進入工作單位后,在實際的工程管理時間中缺乏相應的責任心,在一些人為因素上對建設工程的施工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就說明這當前高校教育中過分的強調專業技能教育,忽視了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養,所以這一點也應當應用到高校教學的優化中去。
2.4對教師隊伍進行機構上的優化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社會大建設的時期,迫切的需要實踐性人才。而在當前高校的工程管理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在工程管理教學理論知識儲備上較為雄厚,但是在實踐上存在著經驗不足等問題,所以在面對工程管理的實際問題時,往往會出現解決方案缺乏操作性、過于理想化等現象[4]。這樣的教學最終會影響到學生對于工程實踐的認知,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高校在進行師資力量建設時,應當注意多使用實踐性人才進行工程實踐類的教學。工程管理對于實際操作有著較強的要求,這也意味著教師在發展中應當注意理論知識需要搭配著實際的工程管理實踐進行,也就是說高校應當注意對高校教師的時間培訓,使教師對實際的工程實踐有所認識,保證學生能夠從學校也學習到工程管理的實踐知識。
3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們國家在應用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實踐改革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于提升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以及高效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將實踐項目與專業知識理論進行有機的結合,全方位的讓學生認識到應用管理專業的特點,并且有效的將知識融會貫通,從而保證我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在教學質量上的提升。與此同時,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在發展中也需要依托工程管理的行業與社會支持,我們國家的高校應當在辦學中通過突出自身優勢的辦法,形成專業特色。并在進行理論教學的環節中,不斷的對學生理論知識以及時間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從而在教學中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條件發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課題研究組.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問題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9.
[2]謝丹鳳,郭樹榮,李素蕾.基于遞進式思想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集”教學特色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26).
關鍵詞: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現狀;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0引言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生產管理水平也不斷的上升,對建筑業等工程管理要求逐漸加強。擁有高素質的工程管理人才,是當前建筑企業在建筑業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對于建筑的工程質量最佳保障,直接影響著工程活動的開展[1]。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質高低則由我們國家的高校教育模式所決定,所以當前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現狀如何,所培育出的工程管理人才是否能夠滿足社會企業的需要,這一點是我們當下應該深入進行研究的問題,只有使高校教育進行有效的優化,才可以培育出高素質的工程管理人才,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1當前我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中暴露的問題
國外相關學者在進行對中國的教學調研時曾經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受到人才的制約,從而難以有效的推行產業升級計劃。這種觀點主要來源于對我國當前高校教育的教學方式進行判斷,當前我們國家的高校教育中,主要使用書本型、理論性以及教師單向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上很難與學生日后的工作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使培育出的高校學生在社會上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基于這種觀點,提出了應當改變當前以課堂、教材、教師等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應當面向社會需求以及日后的工作實踐進行教學,從而走上一條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道路上。筆者通過對當前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進行調查,總結了如下幾點當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辦學水平差異明顯,許多院校需要對專業進行提升
目前工程管理這項專業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而這項學科是一項涵蓋較廣、跨度較大的學科體系,有著理論緊密連接著實踐,并且呈現出文理交融等特性的綜合性學科。此外由于各個高校的背景存在差異,各個工程管理專業的開設院系不同、課程設置不同、教學水平也有很大不同[2]。當前我們國家的工程管理專業有六成的學校不能達到標準水平,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社會突然對此專業需求擴大,導致許多學校不顧自身辦學條件的限制直接開設這項專業,另外一方面在于上述院校在開設了工程管理專業后并沒有跟上相關的配套設施,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掌握到全面的知識技能。
1.2缺乏實踐教學
通過對當前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調查可以看出,多數高校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從工程管理的實際出發,學生缺乏對這項專業的了解,并且對工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缺乏對工程項目的整體認識概念,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性,使學生缺乏對于工程管理中問題的切身了解,影響了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的能力培養。
1.3缺乏對學科定位的準確認識
工程管理這項專業出現的時間較短,當前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還有這一定的分歧,不確定這項專業應當是以學生知識結構為中心還是應當以管理技術作為中心進行教學。這也使得許多學校在進行工程管理專業定位時,出現一定的偏差,將不同的方向的專業捆綁到一起的現象時有發生。也導致了不同院校將工程管理專業放在了不同學院中,。如有些學校將工程管理放到管理學院。有的則放到建筑工程學院。這種學科定位上出現的問題同樣也影響到了學生對于專業的認知,在學生的學習中,不同學生對于不同專業課重視也不同,所以最終所學習到的知識重點與知識架構也存在著差異,這一點對于日后實際工作中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都會產生影響。
2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模式的改進與優化策略
2.1突出重點課程,合理進行專業課設置
各個高校之間工程管理的歸屬存在差異,有效高校將其劃入管理學科、有的是工科;此外還有著房地產方向、項目管理方向、工程造價方向等等不同的培養方向。但是從專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不管是如何劃分以及哪種培養方向,都應當讓學生明白核心課程是哪些,這樣學生才可以有的放矢的知道學習重點[3]。此外不僅要指明重點課程,還需要強化重點課程所配套的實踐。當前多數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都缺乏實踐,到了社會工作后,空有書本知識而不能施展,還需要從頭進行實踐學習,面對這種狀況就要有針對的去解決,使學生能夠明白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并且加強對于工程管理的實踐。
2.2高校明確培養目標
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專業牽涉到建筑施工領域的許多環節,所以在進行專業的設置上,許多高校以為求大求全,但是在實際的培養方向上,卻沒有清晰的目標,最終培養出的學生“什么都懂一點,又什么都不精通”。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在進行工程管理教學中,要明確和清晰培養目標,在不同專業上做到重點突出,兼顧其他專業,只有搞懂了自身專業的基礎上,在進行其他方向上的學習,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3強調對學生專業道德素養的培養
在社會中許多建設單位反映,當前學校走出來的畢業生中,經常出現學生的技術水平較高,但是與之配套的職業素養卻較低。進入工作單位后,在實際的工程管理時間中缺乏相應的責任心,在一些人為因素上對建設工程的施工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就說明這當前高校教育中過分的強調專業技能教育,忽視了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養,所以這一點也應當應用到高校教學的優化中去。
2.4對教師隊伍進行機構上的優化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社會大建設的時期,迫切的需要實踐性人才。而在當前高校的工程管理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在工程管理教學理論知識儲備上較為雄厚,但是在實踐上存在著經驗不足等問題,所以在面對工程管理的實際問題時,往往會出現解決方案缺乏操作性、過于理想化等現象[4]。這樣的教學最終會影響到學生對于工程實踐的認知,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高校在進行師資力量建設時,應當注意多使用實踐性人才進行工程實踐類的教學。工程管理對于實際操作有著較強的要求,這也意味著教師在發展中應當注意理論知識需要搭配著實際的工程管理實踐進行,也就是說高校應當注意對高校教師的時間培訓,使教師對實際的工程實踐有所認識,保證學生能夠從學校也學習到工程管理的實踐知識。
關鍵詞:工程管理;民辦高校;專業素質;實踐教學體系;ABC分類法
引言
許多的專家學者們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做了深入的探討研究。如馬輝提出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該實踐教學體系形成“理論教學、課程實踐、創新訓練”三位一體的結構,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對工程項目進行總體把握[1]。但大部分的專家學者在理論層面的研究較多,而對實證方面研究較少,而且也沒有把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區別分析,而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在某些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如相對于公辦高校,民辦高校有著辦學歷史較短、經費短缺、生源差以及師資條件弱等劣勢[2]。如果民辦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過多地復制了公辦高校的辦學模式,如課程體系尤其是實踐教學體系等,而沒有把民辦高校的體制優勢發揮出來,就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就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好腳跟[3]。因此如何發揮福建省民辦高校的優勢,建立適合民辦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課題對福建省建筑行業的現狀進行調研,并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對學生、教師以及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得出福建省民辦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課程體系中應重點開設的課程,以供參考。
一、福建省建筑行業現狀
調研課題組首先對福建省建筑行業的目前狀況進行了相關的調研。通過調研發現:許多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反映部分工程管理畢業生存在人際交往差、工程類的公文寫作能力差、溝通協調能力弱、職業道德素養缺乏以及心理素質低等專業素質問題。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乃至課程實踐體系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對學生上述專業素質很少有專門的培養,或者隱含在專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接受調研的建筑企業建議學??砷_設相應的課程尤其是課程實踐環節來針對性地進行專業綜合素質培養訓練,以解決上述問題。
二、初步擬定實踐教學體系的調整課程
1.確定調整課程范圍
為保證課程調整及人才培養的合理性,課題組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和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框架中尋找可調整的課程范圍,其建議的實踐內容中有一個是“方向相關課程設計與實習”,建議周數是6周[4]。故課題組把“方向相關課程設計與實習”部分作為實踐教學體系的調整部分,而其他部分保持不變。同時課題組將在該部分設置6門相應的課程,每門課程實踐性環節的課時數為一周。根據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綜合能力需求,課題組進行總結綜合擬定了涵蓋人際交往差、工程類的公文寫作能力差、溝通協調能力弱、職業道德素養等能力培養的12門相關課程,并以此清單為藍本,展開課程的問卷調查。
2.確定調查對象及其權重
民辦高校要想在競爭中取勝,除了有教學質量保證外,還要有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構建起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機制[2]。因此首先應該征求學生的意見,只有他們想學、愛學,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次,民辦高校的競爭歸根到底仍是教育人才資源的競爭,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關鍵在于教師人才[5]。因此也應該征求該專業教師的意見,只有他們想教、愿意教,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果的。最后,市場是民辦高校辦學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應該始終以市場為導向[5]。因此也應該征求企業的意見,只有企業認可的課程才是最有用的課程。為此,課程組以上述擬開設的課程為基礎編制調查問卷,分別對福建省內民辦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教師以及企業進行問卷調查。他們分別代表該實踐體系的受教育者、教育執行者以及教育成果評價者,他們的權重各占1/3。
三、擬開設課程的問卷調查
1.確定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
該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是:企業認為大部分的工程管理畢業生存在人際交往差、工程類的公文寫作能力差、溝通協調能力弱、職業道德素養缺乏以及心理素質低等專業素質問題。為解決此問題,作為學生/教師/企業,您認為下列課程(建筑工程應用文寫作、Office辦公軟件高級應用、商務禮儀、商務談判、中國酒及酒文化概論、茶文化概論與茶藝實訓、職場口才綜合實訓、職場為人處事、職業道德與工作價值觀、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心理素質訓練、生活中的心理學)中哪些課程應該列為重點開設的課程,哪些課程應該列為次要開設的課程。請按課程的重要性給分,0分代表不需要開設,100分代表最需要開設。調查組同時對上述12門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備注解釋,以便以調查對象理解。
2.問卷調查的開展
調查組采用郵寄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對學校的學生、教師以及企業分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組共發出學生類的調查問卷500份,最終收回有效份數483份;發出教師類的調查問卷100份,最終收回有效份數96份,發出企業類的調查問卷200份,最終收回有效份數182份。
3.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
分別對學生、教師及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將該課程的得分與所有課程的總得分之比作為該課程的權重。對于教師,他們認為心理素質訓練等心理素質方面課程更重要,而知識應用方面的課程重要性次之;對于企業,他們對職業道德與工作價值觀等專業素養方面的課程表現出較高的興趣,而對知識應用方面的訓練則要求不高。根據表2可以看出,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心理素質訓練以及職業道德與工作價值觀等10門課程的累計權重為84.75%,超過80%,所以應該作為工程管理專業開設的重點實踐課程。又因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關于“方向相關課程設計與實習”建議周數是6周。因此可設置的課程數量最多為6門,則取前6門,也即取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心理素質訓練、職業道德與工作價值觀、職場為人處事以及職場口才綜合實訓作為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課程,其他重點開設的課程可以考慮安排其為選修課程。Office辦公軟件高級應用與建筑工程應用文寫作應該作為工程管理專業開設的次要實踐課程,民辦學??梢愿鶕约旱膶嶋H情況酌情開設。
四、結論與展望
1.雖然民辦高校同公辦高校相比有著很多的劣勢,但也有對市場變化反應快速、靈活的體制等優點。民辦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要在市場的競爭中取勝就應該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靈活的體制,也即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對該專業課程體系的實踐性教學體系進行調整。
2.從調查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實踐體系課程構成應該加強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專業素養方面的訓練,而對知識應用方面的訓練可以適當弱化。即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心理素質訓練、職業道德與工作價值觀、職場為人處事以及職場口才綜合實訓等課程或其相類似的課程作為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課程。其他課程民辦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開設。
3.本課題組的問卷調查的總有效樣本僅為761份,樣本數量略顯不足,不能很有力地說明民辦高校的學生、教師以及企業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課程體系的建議,這是本文的不足之處。同時本文在學生、教師以及企業的權重系數的分配上僅進行平均分配,其合理性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對于上述缺陷,筆者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使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課程體系的建設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
[1]馬輝.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項目管理技術,2011,10(9):40-43.
[2]向磊.論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構建[D].四川師范大學,2008.
[3]李宏波.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
[4]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