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品牌資產的價值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支撐品牌資產價值的三大因素
(一)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資產價值。
其中,品牌知名度指的是對品牌的認知度還有回憶度。企業擁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能夠讓企業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讓消費者能夠牢牢記住這一品牌,并且能夠快速地在眾多品牌當中快速認出目標品牌。所以,針對此,企業應該樹立起較為特別的品牌名稱,而且還應該不斷地在媒體當中得到宣傳。這種通過某種方式讓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的做法對于企業未來的生產和經營以及發展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隨著企業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品牌資產價值也就越高。
(二)品牌聯想和品牌資產價值。
其中,品牌聯想指的是當消費者在聽到某一品牌的時候所能夠聯想到的和此品牌有關的所有內容,主要包含了產品類別以及產品特性,還有產品較為優勢的地方。所以,針對此,商家應該充分做到了解目標消費者所思所想所需,從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出發。充分考慮到自身品牌和其他品牌之間的區別,讓消費者記住自己品牌的優勢,不斷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聯想度,并且快速提升企業品牌資產價值。
(三)品牌忠誠度和品牌資產價值。
其中,品牌忠誠度指的是消費者對某一品牌表現出的忠誠程度。只有當商家不斷提升了自身生產產品的性能以及質量,還有舒適度等方面,并且還能夠快速提升產品擁有的科技含量,做到充分了解每一位消費者的需求,全面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等等。所以說,消費者對于某一品牌表現出越高的忠誠度也就意味著其品牌資產價值越高。
二、提升品牌資產價值的對策
(一)明確品牌定位。
關于品牌定位主要的內容包含了品牌識別以及開發,還有和目標消費者建立良好溝通等等,其實,品牌定位的本質就是尋找和同類產品的差異性。企業應該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的情況下,認真分析目標市場具有哪些特征以及競爭態勢,并且認清企業在市場當中扮演的是怎樣一個角色,并且在找到目標市場的同時,還應該對企業自身定位做好把握,并且還應該制定出一份比較詳細的計劃還有企業的發展目標以及未來規劃,尤其是要做好品牌規劃。全面提升企業產品的性能以及質量,還有設計以及科技含量等等,不斷完善企業的售后服務,讓消費者能夠更加傾向于購買本公司的產品。
(二)強化企業品牌認知度。
要想提升企業品牌資產的價值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提升企業品牌認知度。企業可以從事一些慈善事業,加強對企業形象建設,并且還應該不斷加強對企業做出正面宣傳,樹立更加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并且還應該不斷強化廣大受眾對于企業品牌的認知度,并且在創造產品以及企業服務價值鏈當中所有成員企業的榮譽感以及自豪感,逐步形成一個“產品服務在前,制造商在后”的全新的產品以及服務經營方式。因此,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企業產品的銷售規模,并且進而改善企業產品的銷售結構,不斷創造更加完善的現金流來源方式,提升企業品牌的資產價值。
(三)改善產品營銷組合方式。
由于企業品牌定位以及品牌知名度都無法較為順利地轉化成為企業品牌資產,因此企業需要通過企業產品以及促銷,還有價格以及渠道,加上整合營銷策略等不同的方式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企業應該不斷轉變產品的營銷方式,全面提升企業品牌資產價值,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獲得更大的收益創造條件。
三、小結
由以上分析得出,提升企業品牌資產價值不僅僅要從企業出發,需要從產品生產一直到營銷,還有售后服務等方面都做出更為有效的措施。企業品牌資產的價值提升存在于企業生產以及經營的各個環節,企業品牌資產價值的提升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同時也是保障企業維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斯科特?戴維斯.品牌資產管理:贏得客戶忠誠度與利潤的有效途徑[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2.
一、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價值的構成
明確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的內容,就是明確了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價值評估的基礎。對于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的評估有多個角度,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評價結果,因此對品牌資產的評估應該采用系統性的思維。旅游文化資源作為品牌,它必須具有持續創造利潤的能力,同時,旅游文化資源品牌還屬于消費者和社會,它依附于一定時期的特定地域的文化環境。在評估的時候,從品牌價值的影響因素分析,至少考慮兩個層面的內容,即品牌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科學的反應出品牌的綜合價值和競爭力。
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的市場價值是指將這種無形的資產轉化為一種可以衡量的資產,是通過這項旅游文化資源所占用的資金情況,盈利能力等,通過財務核算的方式體現出來的資產機制。旅游文化資源品牌的建立可以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樹立自己的優勢,提高競爭力,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優質的品牌,會產生較強的溢價效益,主要表現在銷售量和獲利能力上。銷售量從企業的角度反映了品牌的影響力和在量上的影響。獲利能力反映了品牌的生命力和在質上的音響。例如故宮博物院的門票價格要遠遠高于同類景點的價格,這就是品牌資產所帶來的溢價效應。
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的社會價值是指旅游文化資源品牌對社會的影響,消費者對旅游文化資源所滲透的精神、價值觀念、生活態度等的認同。社會價值比較復雜,難以定量化研究,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通過測評與消費者生活的關聯性、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性、認同品牌價值觀的人群占有量等指標來替代評估。
二、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價值的評估內容
基于旅游文化資源的特殊性以及其品牌資產價值的構成,旅游文化資源品牌資產價值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核心價值:旅游產品的市場表現;旅游文化資源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品牌個性代表的象征性價值。
旅游產品的市場表現方面的價值評估,除了一般意義上對于市場占有率和銷售增長率的評估,還應該考慮到旅游文化資源的特殊性,在這里加入一個綜合分析指標,即旅游資源的等級。可以利用過去進行的旅游文化資源的評估結果來評價旅游文化資源品牌價值的優劣情況。按照我國旅游景區的等級劃分,可以將旅游文化資源劃分為5個等級。按照我國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強度來劃分,可以分為世界級的旅游資源、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旅游資源。
旅游文化資源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是具有資產價值的,它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了廣泛而高度的知名度、良好且與預期一致的產品知覺 、強有力且正面的品牌聯想以及穩定的忠誠這四個方面的核心。(1)旅游文化資源品牌的品質認知是指旅游者根據出游動機,與備選的其他目的地相比,對旅游文化資源類的目的地及其配套設施質量和優越成都的感知。(2)旅游文化資源的品牌知名度是指潛在的旅游者認識或者記起旅游文化資源突出特點的能力。旅游文化資源與周圍旅游資源的互補情況以及吸引范圍都會影響到其知名度。(3)旅游文化資源的品牌聯想是指旅游者透過其他的文化資源能夠聯想到該旅游文化資源的特征。旅游文化資源所處的環境和區域社會經濟條件會對此維度產生持久的影響力。(4)旅游文化資源的品牌忠誠是指旅游者重復購買或者反復地向親友推薦某項旅游文化資源。忠誠度可以用有客的滿意度和偏好度來衡量,其中滿意度包括游客對旅游文化資源展現出來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滿意程度,偏好度則主要是游客對旅游文化資源的識別程度。
旅游文化資源品牌的象征性價值即品牌所具有的個性,是指游客想到該旅游文化資源時能夠想起的品牌的名稱、標志及其感官沖擊力等。比如提到金沙遺址,旅客是否會聯想到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太陽神鳥以及古蜀文明。
品牌資產的價值評估有利于旅游企業或組織采取積極措施不斷提升自身品牌的價值,并合理有效的保護品牌這一重要的無形資產。要想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有效的應用品牌資源,必須先對自身所擁有的品牌資源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價,以便獲得有效的信息,來進行品牌戰略的制定與修正,更好的發揮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Maja Konecnik,William C.Gartner.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for a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2):400-421.
[2]崔鳳軍,顧永鍵.景區型目的地品牌資產評估的指標體系構建與評估模型初探[J].旅游論壇,2009,(1):67-71.
由于原產地品牌代表著某種特色的歷史傳統、資源稟賦以及聲望,而這些特色通常是無法復制同時能夠持續保持的,所以原產地品牌不僅能夠向其對象承諾提供功能性、情感性或自我表達性利益來創造價值,而且也能夠為與之相連的商業品牌提供可信度來創造價值。原產地品牌的資產價值可以分為向目標對象提供的價值和向商業品牌提供的價值這兩個層面,當然從邏輯上講正是因為創造了目標對象價值才提高了商業品牌的價值,然而現在有很多人并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只要把某個地名予以商標注冊,就能收獲點石成金之效,價值會憑空自動滾滾而來,這種把商標當做品牌、把注冊當做管理的想法和做法顯然是一種謬誤,緣木求魚可得之乎?
由于原產地品牌通常以擅長提供某種類型的產品或服務而著稱,或者以傳遞某種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而聞名,所以消費者就會產生對原產地品牌的認識和預期,這種認識和預期能夠影響對品牌的評價進而影響品牌的選擇,這種影響可能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強烈得多,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原產地品牌對購買意向的平均影響程度是0.19。
為何原產地品牌有如此顯著的影響力呢?因為消費者為了處理海量信息、降低購買風險或者提高滿意程度,通常會依據某些可視化的特征來做出最終的決策,這些可視化特征也被稱作品牌信號。品牌信號可以分為內部信號和外部信號,所謂的內部信號是與產品屬性相關的信號,如消費者判斷音響的品質通常會聽聽高音是否存在破音,判斷啤酒的品質通常會看是否能搖出大量的泡沫,判斷酸奶的品質通常會著重粘稠性如何,判斷醫院的品質通常會在意整潔和擁擠程度怎樣。在缺乏內部信號或需要更廣體驗時,消費者就會傾向于以外部信號為主的決策模式,所謂的外部信號是與產品屬性無關的信號,如價格就是重要的外部信號,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通常會被消費者看做品質水準以及品牌形象的代表,一味的信奉“利潤最大化”或者信奉“薄利多銷”其實都不符合品牌戰略的深度思考。
原產地品牌也是一種重要的外部信號,“物以稀為貴”,基于某種獨特的地理和人文條件,原產地品牌很容易就能獲得高度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也易于長期保持,如拿宜興紫砂壺來說,別的地方壓根就沒有所必需的那種特殊砂土所以絕無可能做得出來,另外原產地品牌通常也代表著超乎一般的高品質和可信度,如國外的相關研究表明原產地品牌對品質和可靠性認知的平均影響程度是0.30,原產地品牌甚至能夠幫助消費者進行自我表達,如奢侈品原產地品牌強烈地突出了個人品味和社會地位,正是因為兼具這樣的優勢,消費者會以原產地品牌為評判基準來形成購買意向和做出購買決策,以避免決策過程中通常會產生的權衡麻煩和認知不協調。
在原產地品牌的顧客價值方面有三種現象值得注意:第一是價值觀文化會影響到對原產地品牌的認知,受愛國主義和民族尊嚴的驅動(當然有時也會走向大國主義和民族狹隘),消費者或多或少會表現出對母國原產地品牌的偏愛,這種偏愛的背后實際上暗含了文化遺產和身份認同(當然從此延伸開去對來自價值觀文化相近的國家的原產地品牌也會傾向于更正面評價),有時即便石母國原產地品牌并不見得有多少的品質和特色也仍然如此,如日本人對“MADE IN JAPAN”癡迷單戀到了近乎偏執的程度動不動就自詡“日本第一”,韓國人也是一樣(或許是殖民時代混血的緣故),最近居然大放厥詞將東北史篡改為“高麗史”。第二是原產地品牌容易造就認知剛性,原產地品牌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如“陽澄湖”原產地品牌管理者曾經試圖從大閘蟹延伸到其它的魚類蝦類,但問題在于陽澄湖并不是水族館不可能讓人相信美人魚應有盡有,如果要強行改變固有認知的話,反而可能會削弱原本清晰的品牌價值焦點,最后會是魚也沒有了螃蟹也沒有了,另外來自發達國家的原產地品牌通常會優于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原產地品牌,這也是一種認知剛性,比如獼猴桃原本產自于中國,但現在中國的“花果山”就是賣不過新西蘭的“奇異果”,還有西洋參其實也來自于東土,是西方殖民者為了平衡前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而移植至北美地區,現在又是“西風”壓倒“東風”!第三是原產地品牌的價值發揮跟產品類別密切相關, 我們知道品牌戰略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相關性,相關性會影響到品牌價值的實現程度,如GE的品牌價值在工業電子上極其有力,而在家用電器上則相當疲軟無力,九十年代進軍電腦甚至因負資產價值而全軍覆沒,原產地品牌同樣也和產品類別高度相關,并非所有的產品都能獲得原產地效應,如“MADE IN JAPAN”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評價最好優勢最強,但在食品領域就評價很低乏善可乘,所以原產地品牌一般難以成功地進行品牌延伸,除非其品牌核心不是類別聯想而是某種抽象的價值聯想。
在剖析了原產地品牌對顧客的價值之后,我們繼續解構原產地品牌對商業品牌的價值:
首先原產地品牌能夠提高投資回報,原產地品牌不僅能夠通過特色來吸引新顧客或留住老顧客。從而達到增加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目標,還能夠通過高品質和稀缺性的形象來采取溢價定價,從而達到獲得更高邊際利潤的目的。2008年中國工商部門對22個種植類原產地品牌的調查顯示,原產地品牌的類別均價注冊后比注冊前上漲了3倍,而最高的原產地品牌甚至上漲了28倍!如新疆“哈密大棗”從每公斤30多元上漲到130多元,“庫爾勒香梨”的售價也提高了20%到30%,“安吉白茶”的每公斤零售價從過去100多元達到現在的2000多元,就連極其普遍而低值的大白菜也由于帶有“膠州大白菜”原產地標簽,從原先每十斤一元的價格火箭般飚升至每棵二十多元,在沒有原產地品牌的情況下這些附加價值都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