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老年疾病護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老年患者入院后,護士應給病人親人般的感受和高度的信任,首先做到儀表整潔,舉止文雅、端莊,語言溫順,態度和藹誠懇,技術操作熟練,工作認真負責,從而消除了老年患者的思想顧慮,信賴我們,從心理上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
尊重老年患者尊嚴,禮貌待患。護理操作時,不以床號代替患者姓名,不勉強改變和制止老年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怪僻。用關心和同情的語言,和藹誠懇的態度,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運用科學的語言、高尚的醫德,喚起老年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如腦血管病的患者,大多肢體活動欠靈活,語言不清或表達能力差,因生活不能自理而悲觀失望,自尊心極強。和他們講話要耐心和藹,態度要熱情誠懇,以取得患者對我們的信任,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才能很好的配合醫療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復。
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要做到心靈美,愛崗敬業,對于危重病人,尤其是無子女照顧服侍者,往往會產生悲觀輕生的念頭。對這種病人,我們不僅在精神上給予同情和安慰,生活上更要細心的照顧,用我們的愛心喚起他對生活的熱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才能產生巨大的精神治療作用。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長壽老人和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等老年患者日趨增加。有些患者,一旦確診患了某些疾病,由于對醫學常識了解甚少,便認為得了不治之癥,精神極度緊張,恐懼心理十分嚴重,往往產生精神異常的改變。對此我們要向其講解相關的醫學保健常識,解除老年患者的思想顧慮,使其正確對待疾病。例如一些冠心病的患者,恐懼心理十分嚴重,雖然他們的病情不重,但是他們行走、坐著都要手捂心前區,生怕一松手,心臟就會出事,還不時地摸著自己的脈搏,一旦發現有早搏,便驚慌失措,繼而心絞痛發作,夜不能眠,久而久之,病人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情加重。對于這類病人,我們既不能責難訓斥,更不能漠不關心,要以溫和的語言,耐心友善的態度,給他們細心講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可以舉一些療效好的典型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逐步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往往收到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常規護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狀況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很普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種老年疾病的發病率和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顯的上升態勢。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特點,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以滿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護理的質量。
1 針對日益趨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規范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愛心和細心,這是對一個護理人員最起碼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齡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纏繞,可能會出現焦躁不安、脾氣無常、容易發火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給予患者最大的寬容,始終以微笑來對待患者。要細心觀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并做好交流和溝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營養?;颊呙刻斓娘嬎坎坏玫陀?.5 L,并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增加Vit C和Vit E的攝入。幫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訓練,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通氣量。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及時提供低流量持續吸氧,并迅速報告給醫師。
1.3 嚴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沒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時留取痰液,同時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須是從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檢驗,不得拖延。在應用抗生素時切忌過早溶解,要留心藥物的半衰期。用藥期間應仔細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的變化,以驗證和確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過多,護理人員應及時記錄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時一定要按常規操作,比如,標本容器應清潔干燥,取樣一定要新鮮,送檢一定要及時,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口腔清潔對患有呼吸系統病變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樣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發生糜爛,并能有效預防霉菌感染的發生。如出現潰瘍或口唇泡疹等癥狀,可用1%龍膽紫涂抹;涂抹1 h以內,不宜進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體石臘油,以濕潤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時排出體外:對一些痰量較多而自己又無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現痰液窒息的現象,護理人員要準備好吸引器等各種設備以保證及時排痰。要保證患者時刻有充足的水分,這樣不僅能保證呼吸道黏膜濕潤與黏膜病變修復,還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況下,患者每天飲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過細胞膜而被人體吸收,使人體器官中乳酸脫氫酶的活力增強。指導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飲食,應給以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并鼓勵患者經常鍛煉身體,從而有效地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隨時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等體征的變化:觀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質,呼吸困難的類型,胸悶氣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質,咯痰、咯血的性質和量,氣急、喘鳴等,并需熟悉酸堿失衡時患者的臨床表現。尤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由于老年患者年老體衰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藥物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輸液患者應控制輸液速度,過多、過快都可能會引起肺水腫現象,甚至會導致心衰。特別注意靜脈注射氨茶堿時應緩慢??傊坏┌l現患者存在異常病情,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師。
1.7 按醫囑應用藥物治療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患者呼吸衰竭時要慎用鎮靜劑,出現昏迷或者煩躁不安情況的患者一般禁用嗎啡、巴比妥等藥物,但在機械通氣中需要患者主動抑制呼吸時例外。
1.8 在使用機械通氣來輔助呼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氣量足夠的情況下,患者呼吸應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氣量出現不足,就要考慮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內有嚴重并發癥。
1.8.2 要按時給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如呼吸不暢,一般原因是連接管道出現了漏氣,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氣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時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送氣的壓力及機器的運轉情況,防止連接的管道漏氣及脫落。
1.8.4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參數,觀察患者的意識神志變化,并做下詳細的記錄?;颊呷绻霈F煩躁、惡心、面色蒼白、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狀況,則應考慮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堿中毒等現象[3]。
1.9 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體弱,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應加強心理護理。安排患者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如適宜老年患者的活動有太極拳、戶外散步等。適宜的鍛煉將有助于增強老年人的機體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療、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1.10 治療后期,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加強膈肌的活動,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氣量。同時做好衛生宣教工作,積極向患者宣傳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知識。針對抽煙的患者,要科學地指導患者堅決戒煙。
2 參考文獻
[1] 張 晶,劉向敏.老年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8,4(12):134.
1 患病特點
1.1病史采集困難且參考價值小 由于視力、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能力降低,思維遲緩,因而病史采集較困難;老年人對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準確表述疾病的狀況,病史的參考價值較小,故應反復確認,以免影響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
1.2起病隱匿、癥狀體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經較為嚴重,卻無明顯的自覺癥狀,或臨床表現不典型,臨床無法依據癥狀判斷是何種疾病及其嚴重程度,易造成漏診和誤診。有些老年疾病表現為非特異性癥狀,如老年人發生心肌梗死時常無疼痛感,僅出現低熱、食欲減退等表現。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可能以低熱、腹瀉或者陣發性房顫的癥狀出現。癌癥患者可因癥狀及體征不典型而延誤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機會。
1.3多種疾病同時存在 因全身各系統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償功能降低,容易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約有70%的老年人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由于多個系統之間互相影響,各鐘癥狀的出現及損傷的累積效應也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增加,使病情錯綜復雜。
1.4病程長、恢復慢、并發癥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與組織修復能力差,導致病程長、恢復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長期臥床,因而容易出現組織器官骨質疏松、壓瘡等多種并發癥。
1.5病情變化迅速,預后不良 老年病進程緩慢,病程長,疾病反復發作,對身體各器官損害加重、致殘率高,當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受到各種誘因激化,病情易惡化。
1.6伴發各種心理反應 老年人患病后,在發病的不同時期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發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慮為主要表現,當病情有波動時患者主要 表現為恐懼,如果疾病長期未愈則患者又會表現出抑郁、絕望等心理反應,這些反應嚴重影響疾病的康復。因此,對老年人心理、精神問題要給予重視。
1.7易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 由于老化使機體的肝腎功能減退,藥物在體內代謝和排泄速度遲緩,老年人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藥常會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例如對鎮靜劑、強心劑、利尿藥等,一般成人常規劑量可引起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用藥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藥物。
在對老年患者評估時應盡量考慮到上述特點,并注意個體差異,將問診、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其他輔助檢查與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相結合。在老年人的治療方面應盡可能控制病情進展,減輕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復正常功能。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行動不便、無人照顧使醫囑的執行能力下降并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因此,醫護人員應盡量簡化治療方案,減少用藥種類和頻次,以提高其用藥安全性。對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做好充分術前準備,盡可能降低手術風險,提高安全性。
2 老年患者的護理特點
由于老年病的表現、診斷、治療、預后方面的獨特特點,護理方面也與成人護理有所區別。除了要做好疾病護理外,還要做好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尤其要保證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評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損以及認知功能的改變,接受信息和溝通能力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護士對老年患者進行評估時,要注意正確應用溝通技巧,通過觀察、詢問、體格檢查、量表篩查、輔助檢查等手段,獲取全面、客觀的資料,準確判斷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功能狀態,為老年人的診斷、治療及護理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
2.2疾病護理的特殊性
2.2.1要有責任心 老年人機體代償能力相對較差,反應不敏感,健康狀況容易發生變化,掩蓋疾病的癥狀,病情發展迅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誤病情。要求護理人員既要有較高的??谱o理技術,具備準確、敏銳的觀察能力、正確的 判斷能力,更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以足夠的愛心、細心、和耐心,全身心地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最佳護理服務,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并發癥。
2.2.2注重整體護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與其他人群有不同之處,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種疾病共存,疾病之間彼此交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樹立整體護理的理念,研究多種因素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護理。一方面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全面負責,在護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統一,解決患者的整體健康問題:另一方面要求護理業務、護理管理、護理制度、護理科研和護理教育各個環節的整體配合,共同保證老年護理水平的整體提高。
2.2.3增強老年人的自我照顧能力 對于老年人的需求,專業老年工作人員常常想到其他社會資源的協助,而很少考慮到老年人本身的資源。老年人在很多時候都以被動的形式生活在依賴、無價值、喪失權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顧意識逐漸淡化,久而久之將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資源,以健康教育為干預手段,采取多種措施,盡量強化、鞏固和維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顧能力及自我護理能力,避免過分依賴他人,從而增強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嚴。
2.3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種心理變化,常感到孤獨無助、焦慮緊張,康復求生欲強,希望得到及時診斷、良好的治療和護理。針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點實施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在護理工作中,要善于通過觀察、傾聽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釋,技術操作時動作輕柔,盡量減少疼痛和緊張情緒。在生活上給予充分照顧,讓患者感受到溫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護理的普遍性 在臨床護理中,做到預見性護理,對保證患者安全,減少并發癥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護士要對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提高警覺性和責任感,做到預見性護理,嚴密觀察,為醫生提供準確可靠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