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即時通信的概念范文

即時通信的概念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即時通信的概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即時通信的概念

第1篇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 評教系統 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015-02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新課改,已歷時四年,其理念已為每一個職業學校的教師所熟悉,幾乎人人都認真地學習、研究并實踐了它,逐漸形成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觀、行動導向的教學觀”和“多元化的評價觀”。在此過程中,“如何依據新理念上好課”一直被職業學校視為重中之重,對“如何來評價教學工作”卻重視不夠、研究不夠。而這一問題卻關乎到能否鞏固課改成果并深化課改工作,關乎到能否確保新課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絕不容忽視。為此,我設計并開發了多元化評教系統。

1 多元化評教系統的設計依據

評教系統應該發揮六大功能:

導向功能:合理的教學評價就像一根“指揮棒”,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定標導航”作用。

診斷功能:通過教學評價可以發現教學活動或被評價對象有哪些方面欠缺或偏離目標的要求,使被評價對象發揚成績,改進不足。評價過程與如同看病,只有經過科學的診斷才能“對癥下藥”。

鑒定功能:通過教學評價,可以認定、判斷被評價對象合格與否、優劣程度、水平高低等。評價者只有通過評價,才能給與被評價對象恰如其分的不同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正確指導,以促進工作的進步;被評價對象也只有通過評價,才能確切地了解自己與評價目標的差距,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改進功能:教學評價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信息,促使被評價對象不斷完善與優化。

激勵功能: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對于先進者說,評價的結果是對自己過去成績的肯定與表揚,會對成功的經驗起強化作用,使被評價對象更加努力、主動,以保持或取得更大的成績;對于落后者則是一種有力的鞭策,如仍不努力就會被落下得更遠。

監控功能:教學評價能夠促使被評價對象與評價目標相比較,以確定自己是否達到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程度;找出自身與目標的差距,明確以后努力的方向和途徑,朝著評價目標前進。

2 多元化評教系統的合理設計

評教系統的合理設計,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要具有上述六大功能;二是要符合新課改理念;三是能存取大量無垃圾數據且快速;四是統計結果科學;五是要易用、安全、穩定、可靠;六是能夠繼續發展以滿足新的用戶需求。據此,我做了如下精心設計。

2.1 評價主體設計

為實現多元化評價,我設計了三個評價主體:學生、同行、教師本人。不同的主體使用不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內容,以滿足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加以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評優定先的主要依據。(各主體的評教表祥見附件)

2.2 評價結果處理

分別處理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及教師自評的成績,得到各類評價主體給每位教師的總分、平均分和最低得分項。再按照AHP層次分析法,確定不同評價主體的所占權重得出最后成績。可以按照教師最終獲得的有效總分或有效平均分進行教學質量排名,依據最低得分項,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3 評教系統設計

系統分為前臺和后臺,分別供兩類用戶使用。

前臺:用戶是評價主體。評價主體通過身份選擇和輸入登錄密碼、驗證碼后,進入評價頁面,依次選擇年級、班級、科目、教師,對各項評價內容進行評價,完成后提交即可。

后臺:用戶是系統管理員。管理員輸入用戶名、密碼和驗證碼后,可進入后臺管理系統相關數據,包括評價教師(被評價對象)、評價信息和評價結果的管理。通過“評價教師管理”,可以對“年級、班級、科目”和“教師”進行“增、刪、改”等操作;通過“評價信息管理”能夠對“評價內容”和“分值”進行“增、刪、改”等操作;通過“評價結果管理”,可以分別按教師、按科目、按班級、按年級查看和刪除評價結果,可將評價結果導入到Excel中,以滿足其它需要。

3 多元化評教系統的具體實現

3.1 關鍵技術

(1)選擇SQL Server 2005+技術。理由之一是能夠從兩方面減少過程冗余,避免同時大量訪問數據庫所引起的系統反應遲鈍,甚至癱瘓。一是利用本身的編譯特性,系統除第一次運行需要編譯使得執行稍慢外,以后都是直接執行;二是系統中凡是訪問數據庫的地方,一律使用SQL存儲過程,只需分析、編譯和優化一次。這會顯著提高數據庫驅動的網站的性能。

(2)采用基于Web的三層架構(即表示層、業務處理層和數據層)。大大降低了應用系統開發和維護的成本;將數據訪問和邏輯操作都集中到組件中,增強了系統的復用性;模塊化使得系統很容易在縱向和水平兩個方向拓展:一方面可以將系統升級為更大、更有力的平臺,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規模來增強系統的網絡應用。

(3)安全性保證。所有密碼都用MD5算法進行加密;每個用戶對一位教師只能進行一次評價;利用session和cookies對象,實現對用戶的跟蹤,保證每類用戶只能在自己的評價頁面進行操作。

3.2 部分系統界面

(1)前臺登錄界面,如圖1所示。

(2)學生評價界面,如圖2所示。同行評價及教師自評界面與此類。

(3)后臺登錄界面,如圖3所示。

(4)后臺管理界面,如圖4和圖5所示。

4 結語

我的評教系統已經使用了近兩年,它可以高效地對每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有效地深化了課改工作、鞏固了課改成果,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專業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還為學校合理配置師資資源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2篇

(一)電腦與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

最早的網絡即時通信工具是一種依附在電腦終端上的,通過使用者互相傳遞文本信息達到一對一人際交流目的的應用軟件。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逐漸在傳遞文本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了語音、視頻、文件傳輸等功能。

以電腦為平臺的網絡即時通信軟件首次使人際傳播不再受地域的制約,迅速受到人們的歡迎。

2014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機端即時通信使川保持穩步增長趨勢,使用率為91.2%。使用者上網從電腦終終端向手機終端轉移,使用者對即時通信軟件的使用從電腦終端向手機終端轉移。

本文借用滿足 效用生態位理論,研究定位于使用者在電腦即時通信工具與智能手機聊天工具的使用感受上有哪些不同;如今二者問的競爭關系如何;面對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挑戰,電腦即時通信工具又應如何適應新的媒介生態環境。

(二)滿足 效用生態位理論

1.滿足一效用生態位的概念。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義叫小生境或是生態龕位。生態位原本是對于生態系統中一個利群在時間、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種群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生態學解釋。研究者將這一概念應用到媒體研究中,以解釋不同媒體間的競爭關系,并對其進行長期預測。其關注點在于,當新興媒體進入現有的媒介生態環境中,并試圖與其他相似的媒體共享這一環境中的資源時,新媒體與現有其他媒體間所產生的競爭程度如何,通過競爭,今后二者的關系是共存還是被收代。

滿足一效用生態位是生態位的子概念之一,由美國學者約翰.迪米克提出。生態位是指與用戶、媒體組織和產業相互作用的媒介生存環境。“滿足”是指用戶對某種媒體的選擇或需求,解釋了人們在消費這一媒體方面支出的時間和金錢等原因,具體分為“獲得的滿足”與“滿足機會”兩個方面。

在方法論上,界定滿足一效用生態位要素有三項指標:一是使用者在媒體選擇或使用上“獲得的滿足”的生態位寬度;二足這一媒體與其他相似媒體在使用者“獲得的滿足”上生態位的重疊程度;三是這一媒體與其他相似媒體相比在使用者“獲得的滿足”方而的生態位優勢。通過對提供相似服務的不同媒體間生態位的寬度、生態位的相似性(童疊程度)以及媒介生態環境里二者的密集程度(相對優勢)的測量,可以衡E…媒體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范圍的大小,呈現出媒體間不同的競爭關系。

2.滿足一效用生態位的計算公式。滿足- 效用生念位的計算公式包括三項:

首先是有關生態位寬度的計算公式。生態位寬度代表著媒體能夠為使用者所提供的功能的多樣性,具體指媒介生態環境中各媒體資源所占據領域是相對廣泛,還是相對狹窄。生念化寬度越廣泛,滿足的使用者需求也就越趨于多樣化。生念位寬度的計算公式如圖1。

其中,u、1分別表示某個既定范圍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O表示各問項中有關“獲得的滿足”的取值;N表爾使用某種媒體的調查對象人數;n表示第一個凋查對象;K代表往某個維度上的取值范圍;k是指“獲得的滿足”的第一個取值。

其次是生態位重疊的計算公式。它的作用足測量不同媒體為使用者所提供的服務的相似性,被看作是描述競爭媒體之間共存或替代程度的指標。生態位重疊的計算結果越低,兩種不同媒體間所提供的服務或者資源越相似,可被替代的可能性越高;計算結果越高,則媒體間所提供的服務或資源的羞異越人,可被替代的程度越低。生態位重疊的計算公式如圖2。

在生態位重疊的計算公式中,i,j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媒體;G代表各問題項中,在媒體i和媒體j的“獲得的滿足”上的取值;N表示使用這兩種媒體的調查對象人數;n是指第一個調查對象。

最后是生態位優勢計算公式。它的作用是測量哪個媒體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使用滿足感,在競爭中更具優勢。競爭優勢得分越高的媒體,為使用者帶來的使用滿足感越高,在競爭中更具有優勢。生態位優勢的計算公式如圖3。

在生態位優勢計算公式中包含兩個小公式。在這兩個小公式中,i、j依然分別代表兩種不同的媒體。第一個公式用于當用戶對媒體i比對媒體j評分更高的問題項目上;而第二個公式則是用于使用者對媒體j比對媒體i評價更高的問題項目上。K,表示在問卷中各個維度上的取值范圍;k是指第一個有關“獲得的滿足”的取值;N是指同時使用媒體i和媒體j的調查對象人數;n則代表一個調查對象。

在國外,借用滿足 效用生態位理論來分析媒體間競爭關系的實證研究,主要是活躍在廣告占有率的研究、媒介內容的研究⑨等媒介研究與傳播學研究的各個領域。而在國內,運用生態位理論來分析媒體組織、媒體產業間競爭關系的實證分析并不多見,著眼于滿足-效用這個維度上對媒介生態環境中,新興媒體的進入與既有現存媒體間的競爭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的研究更是少見。

滿足-效用生態位理論及其所包含的這三個測量公式,都是新興媒體要替代較舊媒體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新興媒體要在媒介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首先提供與較舊媒體相似的服務,其次,在提供相似服務的基礎卜.要有其新穎性與獨特性,最后,新興媒體在所有讓使用者感到滿足的維度上的綜合評價要高于較舊媒體。

研究方法

1.變量與問卷構成。國外,將滿足-效用生態位理論應用于即時通信工具的研究,早在智能手機登場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以電腦終端作為研究的對象。約翰-迪米克及其同事們在2008年,通過對滿足-效用生態位理論中“獲得的滿足”與“滿足機會”兩個維度對電腦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四者間的競爭關系進行了研究。本文參考約翰?迪米克及其同事們在2008年的研究,使用的“獲得的滿足”與“滿足機會”兩個維度來界定電腦即時通信工具與智能手機通信工具二者間的競爭關系。

具體的,在本文中將社交性滿足作為“獲得的滿足”維度的操作性定義。它的問項主要由“與他人交換彼此想法或意見”、“與無法直接見面交流的人保持聯系”等13項構成。使用便利性作為“滿足的機會”維度的操作性定義,主要由“能更方便地與他人進行交流”、“能更輕松地知道他人的動向”等6項構成。受訪者對兩大維度的評分范圍分別從“1,非常不好”到“5,非常好”。

對“社交滿足”與“使用便利性”的信度檢驗(Cronbach's a)結果顯示(參照表1):首先,在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方面,“社交滿足”的信度系數是0.906;“使用便利性”的信度系數是0.824。其次,在電腦即時通信工具方面,“社交滿足”的信度系數是0.847;“使用便利性”的信度系數為0.765。根據結果,信度檢驗系數均在0.6以上。這說明,不論是智能手機,還是電腦即時通信工具,構成其“社交滿足”與“使用便利性”兩個維度的問卷問項之間存在內在一致性、穩定性。

2.數據來源。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于2014年11月6日~l5日,向在中國國內以及國外居住的,同時使用電腦與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者發放問卷300份,共收回問卷240份,其中有效問卷共207份。

根據有效樣本,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如下,按照性別劃分:男性共94名( 45.4%)、女性113名(54.6%);按年齡段來分:“20~25歲”124名(59.5%)、“26~30歲”52名(25.1%)、“30歲及以上”24名(11.1%)。另外,職業方面,占據受訪者比例最高的是學生(148名,71.5%);居住點方面,占據受訪者比例最高的是二級城市(187名,90.3%)。最后,受訪者日均使用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時間排序為:“l小時以下”(66名,31.9%)、“5小時以上”(63名,30.4%)、“1~2小時”(46名,22.2%)、“3~4小時”(52名,15.5%);日均使用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時間排序為:“5小時以上”(61名,29.5%)、“3~4小時”(52名,25.1%)、“1小時以下”和“l~2小時”均為47名(22.7%)。

頻度分析結果顯示,108名(52.2%)受訪者表示在使用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后,對原有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頻度、時間開始減少;94名(45.4%)的受訪者表示對于智能手機和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頻度、時間與之前沒有變化;僅有5名(2.4%)受訪者表示在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出現后對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變得更頻繁。

另外,在受訪者對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與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偏好方面,111名(53.6%)的受訪者比96名(46.4%)的受訪者更頻繁地使用著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

(二)電腦與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間的生態位寬度分析

據表3顯示,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生態位寬度范圍是在0.650~0.713之問;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生態位寬度范圍是在0.676~0.681之間。“社交滿足”方面,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生態位寬度人于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而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生態位寬度大于電腦即時通信工具。

生念位重疊的計算的數值越小,二者間的重疊程度越深。結果顯示,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與電腦即時通信工具在“社交滿足”方面的相似度為3.460;茌“使用便利性”方面的相似度為1.820。

(四)電腦與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間的生態位優勢分析新媒體

結果顯示,二者在“社交滿足”和“使用便利性”兩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的生態位差異。電腦即時通信工具在“社交滿足”方面占優勢,而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更占優勢。

研究結論

一方面,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已經撼動電腦即時通信工具的地位。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使用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頻率和時間均有所增加;且一部分受訪者表示比起電腦即時通信工具,更偏好使用智能手機即時通信工具。

第3篇

關鍵詞:即時通信; 信息傳播; 傳播模型; 輿情監控

   即時通信是隨著互聯網的出現而興起的新型通信手段,由于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自誕生以來廣受青睞。按易網國際《中國即時通信市場季度監測報告》的定義,即時通信(簡稱IM),是一個終端服務,允許兩人或多人使用網絡傳遞文字、檔案、語音與視頻交流,實現溝通信息實時收發及相關輔助信息即時更新。

由于網絡世界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網絡上人人都是傳播者。每個使用即時通信工具的人都有固定的“好友”作為信息的“受眾”。一旦有事發生,可以馬上在小范圍信息,同時以復制鏈接的方式向好友或群,使更多人知曉,因而對即時通信網絡上信息傳播模型的研究意義重大。

1 即時通信網絡的特點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又黄又骚的网站|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xxxwww欧美性|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综合|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 99久久国产免费-99久久国产免费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品善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69| 葫芦里不卖药葫芦娃app|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人| taoju.tv| 小小的日本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欧美爽爽爽爽爽爽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男人边吃奶边做边爱完整|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老司机久久精品| 国产一级生活片| 青青草在视线频久久|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800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