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財務管理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學校;財務管理;運用
在現階段我國許多學校內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均全面引入會計電算化的方式,利用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和相關的專業管理軟件不僅大大簡化了傳統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同時還有效提高學校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但是會計電算化在學校財務管理的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本文將重點圍繞會計電算化在學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進行簡要探究。
一、會計電算化的簡要概述
(一)會計電算化的定義
會計電算化,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完成會計工作,因此會計電算化也經常被人們看做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相互融合之后形成的會計領域的全新產物。在過去會計工作中所有的人工操作部分例如人工記賬、算賬、核查賬目等等現在均由電子計算機全部代替,由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和設備完成所有的數據整理、分析、錄入等大部分工作。由于會計電算化具有操作比較簡單、成本較為低廉且能夠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等眾多優勢特點,因此也被廣泛運用在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當中。
(二)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會計電算化是學校實現數據化財務管理的必備條件,在學校的財務管理中運用會計電算化能夠對一般財務資料進行科學化處理,同時對學校的實際運作狀況和具體財務信息等進行量化分析,并且運用簡單直接的方式呈現在工作人員面前,方便學校高層領導直接了解校內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調整,全面保障學校的財務安全。加之當前學校的擴招現象愈演愈烈,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傳統的財務管理辦法已經無法繼續適用于現代化的學校管理工作。會計電算化利用其具有高效性和精準性的電子信息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設備,不僅節省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人力和物力,同時還縮短了原來的工作時間,使得零碎繁雜的財務數據變得更加清晰直觀,全面提升學校的財務管理效率及水平,帶動學校實現整體向前發展。
二、會計電算化在學校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一)學校信息系統中的運用
在學校的信息系統當中能夠看見會計電算化的身影,會計電算化在此負責收集、處理、存儲和上報,在操作層中由會計數據處理系統提供服務,在管理層中由會計信息系統提供服務而在決策層中則是由會計決策支持系統系統服務,方便校領導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學校工作人員在網上進行費用申報和審批,突破了財務管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方便校領導隨時隨地了解學校運營狀況。但是由于大多數學校缺乏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有些學校則直接在原有信息系統上直接運用會計電算化,從而出現財務數據存在謬誤,不能夠及時處理信息數據等情況。為解決這一困境需要學校盡快改進和完善會計信息系統,建立龐大完整的網絡體系,同時在校內專門成立財務管理部門,負責更新學校內所有的財務數據并對其進行詳細研究。
(二)數據存放與管理的運用
學校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對數據信息進行記錄和存放,但是由于人工操作無法避免的人為失誤經常出現重復記錄信息數據,數據丟失或分散,這為日后的翻找查閱與審核工作帶來不小的麻煩。會計電算化利用先進的數據庫技術,通過電子計算機建立起龐大的數據庫,將學校內部所有的財務數據集中存放在數據庫當中,并且在互聯網的幫助下與其他各個部門之間實現數據共享。會計電算化有效保障了學校財務數據的安全,同時省略了繁瑣的對賬操作等工作,節省了會計人員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財務管理工作當中。
(三)人機交互完成
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并不是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完全取代人工操作,而是將人、計算機和專業的管理軟件相互整合,在對學校財務數據進行整理、記錄、管理與核算等工作中,運用會計電算化中的電子計算機以及管理軟件能夠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保障信息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但是在最終的判斷和決策工作中仍然需要專業的會計人員完成,此時會計電算化能夠將分散凌亂的財務數據整合成清晰簡單的數據報表,為決策人員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數據。
三、結論
總而言之,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在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中運用會計電算化已經成為學校實現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對會計電算化的重視,努力敦促相關從業人員加強計算機應用水平和專業知識學習,同時全面改革和完善學校的會計制度和信息系統,為全面推行會計電算化創造有利條件。
財參考文獻:
[1]鄧智敏.會計電算化在學校財務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8:98-99.
[2]呂曉利,高菲,呂曉青.試論會計電算化背景下學校財務管理的具體運用[J].經營管理者,2016,18:241.
【關鍵詞】學校管理 財務管理 精細化
精細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紀中葉提出。它是以風險可控為前提,通過實施精確決策、精確計劃、精確考核來提高財務效益的一種科學管理模式。隨著管理理念的創新和發展,精細化管理在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逐步推廣到社會各個行業。因此,學校財務精細化管理順應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內部優化管理的大趨勢。
一、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學校財務精細化管理是堅持人為本為,以踏實務實、細致謹慎的態度,認真落實好校內財務工作的每個細節,其實質是一種實現校園財務管理效率最大化、最優化的現代管理思想。財務精細化管理核心是在于賬務核算精細化和財務監督精細化。其中包含了制度、執行、考評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在實際管理活動中,通過深化管理手段,優化管理模式,,并結合學校自身實際來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明確各層管理人員的職責,細化工作分工,逐步形成和建有層次、有系統的校園財務管理制度。
隨著辦學模式改的繼續推進,現代社會大多高校逐步由規模化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現代管理思想不斷滲入,這注定了在基礎教育階段,校園財務管理也應主動發展,積極進取,實現財務精細化的管理運作,為學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為國家與社會優化教育資源。
(一)學校財務精細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財務精細化管理要求財務人員由簡單機械的記賬驗算工作向經營管理轉變,并通過事前預測、事中的動態控制分析、事后的總結核算來對財務管理進行全程多角度的經營管理,從而不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終實現校園財務管理系統的全面升級與優化。
(二)學校財務精細化管理有助于建設集約型校園
精細化的財務管理,要求對理順每一對財務關系與每一筆資金,長此以往對于學校資金運作的最優化大有裨益,不僅對于資金的進出詳盡統計,使財務更加條理清晰,而且通過對賬目的分析經營,取消消費過度以及浪費的支出項目,從而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有助于建設集約型校園。精細化的財務管理要逐步深入校園管理制度,成為一種共識與文化,滲透于財務管理的每一項工作中,有助于校園和諧化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優良的教育環境。
(三)學校財務精細化管理有助于校園財務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對于現代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的財務制度,尤其是中學內部的體制改革,對于鞏固中學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打下夯實基礎。
二、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與管理流程,可以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現在大多數學校的財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如財務人員意識淡薄,欠缺積極性與上進心;在預算方面如編制缺乏科學性;財務績效分析缺失;風險管理體制落后等,這都成為發展現代財務管理制度的細節隱患。進而也就導致在企業開展精細化管理的時候,缺少相應的數據與憑證依據,無法有效的開展精細化管理。
一方面,大部分學校均沒有重視預算編制工作,即使開展了預算編制工作,也只是注重表面形式,太過隨意,根本就沒有嚴格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致使學校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時候,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的預算執行力相對比較差,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隨意更改預算的問題,致使學校無法真正落實財務的精細化管理。
三、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樹立精細化財務管理理念
所謂精細化,即去粗取精,細致入微,不斷細化內部工作結構,從而發掘事物內在的規律與聯系。學校內部的相關部門要樹立這種科學理念,并不斷向其他教員職工推廣。相關財務人員在日常財務工作中本著嚴謹、細致的精神,在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上精益求精,并且逐步落實問責制度,責任到人,強化財務人員的責任感,使其認識到財務精細化并非紙上談兵,而要腳踏實地落到實處。高級管理人員要承擔起一個轉變模式的領導帶頭作用,制定相關工作計劃,使精細化理念得到貫徹,改變傳統式的財務管理模式,主動求新求變,使理念深入人心。
(二)依靠信息技術實現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電子計算機系統已經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其便捷高校為精細化的財務管理制度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后盾。在傳統的紙質賬本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社會信息時,引入高效的電子計算機程序,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使財務管理擺脫繁瑣的計算,更加注重財務經營分析、績效管理等,同時優化財務工作模式,細化工作內容,最終達到財務精細化的最終目的。
(三)優化系統內部人力資源
財務的逐步精細化,對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學校內部財務人力資源要不斷優化。學校通過制定長效的學習機制、定期業務考核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內部人員的優化配置,并定期組織業務培訓、財務管理講座等相關文化活動來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尤其是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應用,重點對計算機技能進行培訓,推廣高效、科學的財務理念與財務模式,從而帶動學校內整個人力系統向一個更高水平升級。
四、結束語
財務精細化是學校財務管理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學校體系中,尤其是中學,尚未形成成熟的財務精細化制度,因此這是一項繁重而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有古語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警示我們在財務上要將業務從細微之處做好做精,順應社會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形勢下,積極探索,開拓進取,將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納入學校的發展計劃,將財務精細化逐步在學校管理系統中推行。
參考文獻
Abstract: Fine management is an inevitable dem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When management reaches certain level,informatization becomes the fundamental tool to realize it.By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mong secondary colleges and the implication of fine management,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fulfilling informatization function in financial management.Moreover,it puts forward a solution to achieve the financial goal of "advance budget, in-process control, post appraisal" by applying the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 in secondary colleges,which will serve as a leading referen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intern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latform.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fine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al supervision
實施校院兩級財務管理已是如今高校財務運行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但隨著二級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張、教育專項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使得各種收入支出渠道增多、數額加大,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財務監督方式,二級學院財務管理不規范、內部分配不透明等問題日益突出,阻礙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深化[1]。所以,加強二級學院財務管理,完善財務監督體系已成為當前十分迫切的課題。
1 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內涵
精細化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做到精確細致的管理,所謂財務精細化管理,就是要求財務管理的各項內容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達到精致的程度,嚴格按照預算組織各項財務活動,將財務管理的責任化和具體化落實到實處[2],最終實現財務管理的輔助決策和監督控制功能。而信息化建設是學院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根本手段,只有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大量的相關數據資源進行加工和提煉,財務管理的各項內容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才能達到精致的程度,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
2 學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學院的財務管理是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現階段很多學院在財務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比如年度預算編制不準確、有財務數據但缺少財務分析的工具、缺少財務監督手段[3],若沒有對這些問題提供重視并缺少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將無法保證學院財務活動的正常運行。
2.1 預算編制不準確
學院各部門普遍認為預算編制就是學院辦公室的工作職責,各部門都只是簡單地編制本部門經費的支出計劃,有的甚至僅停留在初步的框算階段,有的還巧立名目虛增預算,而學院辦公室又沒有準確詳細的經過分類的歷史數據作為參考,只能依據各部門的數據統計上報,這不但不能保證預算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削弱了預算的約束力和執行力。
2.2 財務分析缺少工具
有些學院雖然有財務數據,但大多數只是Excel電子表格。雖然Excel軟件功能強大,但對于學院財務人員來說,本身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技能,利用Excel收集的財務數據分類簡單,提煉存在困難,難以使用其強大的計算功能和圖表工具來進行財務分析,一般只能做出簡單的報表分析,不能提供可靠的、全方位的分析數據。
2.3 財務監督缺乏手段
學院保存的財務數據由于不能實時共享,導致分管財務的負責人、部門之間、崗位之間,往往受制于信息反饋的渠道,難以在財務活動過程中將財務管理的監督控制功能加以利用,從而不能為學院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3 學院財務精細化管理的解決方案
利用信息化平臺的逐步建設,將信息技術融入財務管理工作,創新“財務管理網絡化、財務監管全程化、經濟活動透明化”的新模式[4],是提升學院財務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財務工作精細化管理目標的有效方案。
3.1 進行財務信息化建設,打造精細化工作平臺
信息化建設是學院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根本手段,財務管理必須建立在大量的相關數據資源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數據資源的加工和提煉,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對于學院的財務管理主要包括預算、收入和支出管理,因此信息化平臺主要模塊應包括:學院經費預算支出、學院部門(專項)預算支出、學院預算收入、日常收入與支出、數據統計、支出分析等。通過這些模塊,學院負責人可以隨時查看和分析各個預算的具體收支情況,實現對學院內部財務活動的監控。通過數據統計模塊對各部門開放,使部門之間、崗位之間都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督,以此來加大監督的力度。
學院經費預算支出模塊按經費編號顯示了各類學院自籌經費、專項經費、學校下撥經?M等的使用情況和明細;學院部門(專項)預算支出模塊顯示了每個部門的每一項預算列表的實際支出和明細;學院預算收入模塊顯示了學院的辦學收入和上交學校完成的任務量;日常收入與支出用于財務秘書記錄學院的財務活動數據;支出分析模塊顯示不同要求下的學院預算完成情況的分析圖表;數據統計模塊可以設置成內部共享,按不同的條件完成支出情況的統計,并顯示財務活動明細。
3.2 利用精細化工作平臺,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
財務的精細化管理,目標就是要達到“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5],體現在具體環節上是指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撐,提升預算管理的顆粒度(顆粒度用于表示預算項目的最小組成單元),嚴格按預算控制支出,增強預算對經濟活動的約束力。
做好“事前預算”:學院的財務預算通常是根據歷年整體的運行狀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對下一年度的財務收支進行科學的規劃。根據信息平臺的歷史數據,學院各部門能清晰的了解近幾年的實際開支,再結合學院下一年度的發展計劃,基本能測算出本部門的下年度開支情況。當然,為保證學院預算的準確性,各部門的預算列表清單必須足夠細化,細分成最小的單元后,也有利于進行財務分析(圖1)。
做好“事中控制”:有效的財務分析方法可以準確判斷當前學院的運行狀況,分析的結果可反映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便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信息平臺中利用狀態-顏色表示法,來表示當前財務支出情況,把實際支出占預算支出的比例從0到超額分成7個狀態,分別為0-20%、21%-40%、41%-60%,61%-80%、81%-100%、101%-120%、大于121%,用不同顏色代表支出的不同狀態,分別為紅、橙、黃、綠、青、藍、紫(圖1)。通過定期的檢查預算執行情況,對于實際支出與預算偏差較大的情況,要重點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與控制措施。圖2,圖3分別為二種財務分析方式。
做好“事后考核”:為達到財務預算的準確率,減少預算數據和實際執行數據之間的差異,并把財務預算作為各部門績效考核的組成部分,需要把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以具體的數字形式表現出來。信息化平臺以每個部門為單位,以公式 得到的數字結果作為預算執行情況的得分(圖4)。
An代表實際支出的7個狀態分別對應的預算列表數量;
S代表每個部門的全部預算列表數量;
Bn代表7個狀態對應的分值,分別為20、40、60、80、100、100、20分;
3.3 利用精細化工作平臺,構建財務監督“透明” 體系
在財務管理中,應該注重內部監督體制的建設, 使部門之間、崗位之間都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督。通過精細化工作平臺,學院很容易建立內部監管、領導監管和外部監督三位一體的“透明”監管體系[6]。內部監管是各部門負責人通過“學院部門(專項)預算支出”模塊,可以查看本部門預算列表實際支出情況,通過支出明細了解本部門的運行狀況;領導監管是具有相關權限的領導可以通過“學院部門(專項)預算支出”“學院經費預算支出”“支出分析”等模塊了解學院經費使用情況和分析各部門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外部監督是通過“數據統計”模塊,把財務數據反映的事務活動對全院員工進行公開。
3.4 信息化平臺的應用實現了學院財務精細化管理
應用信息化平臺以前,學院財務數據使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的記錄,需要時再進行簡單的統計,財務活動基本按經費類別分類,很難通過各部門的實際開支反映部門的運行狀態,數據單機化又不能實時共享,財務管理基本不能對學院的日常活動起輔助決策的作用。在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推動下,學院財務管理工作才可能從規范化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發展。應用信息化平臺之后,學院負責人可以隨時掌握各個預算的具體收支情況,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相關數據資源進行加工提煉和分析,加強對學院內部管理績效的監控。財務數據還可以對各部門開放,使部門之間、崗位之間都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督, 構建了“透明” 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