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生態環境保護履職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督察整改工作情況
XX局長、XX副局長1次深入現場檢查調研,協調推進濕地公園內栽植樹木及退化濕地恢復工作,并要求做好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補助資金預算等工作。
二、督察整改任務進展情況
截至目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共有整改任務1項,應完成整改任務1項,按序時推進1項,問題是“回頭看”反饋任務十四:“第一輪督察指出,省有關部門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管理等方面責任落實不到位,存在履職不嚴不實問題。整改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推動從源頭、體制機制上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但督察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雖然在這些方面開展了工作,但責任壓得不實、工作浮于表面,整改推進比較被動”。
市林業局整改措施:“加強水庫區域內涵養林的保護”。
現階段XX水庫林場正組織人員進行濕地公園內涵養林樹木補植及退化濕地恢復,總面積為11.473公頃。生態監測保護系統已完成規劃正在組織實施。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無
成立專門機構
開辟“綠色通道”
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專門機構4月24日正式授牌后,省檢察院迅速行動,于4月30日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座談會,要求全省檢察機關必須以積極和堅決的態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內設機構的組建和工作開展。截至5月26日,全省檢察機關已經完成省院、7個地州院和10個縣級院的專門生態環境保護檢察機構組建工作,并配備一批政治業務素質強的檢察人員。
生態環境保護檢察機構成立后,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普通刑事案件批捕、工作,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預防工作,民事行政案件的法律監督工作,均集中由生態環境保護檢察部門承辦,開啟了生態司法“綠色通道”。
查辦案件依法履職
“抓好破壞環境資源立案監督工作、生態環境領域職務犯罪摸排查辦工作和督促環境保護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履職工作,力爭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召開前,查辦一批在生態領域有影響的案件”。4月30日召開的全省檢察機關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座談會,確定了當前工作任務,明確提出對影響重大的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堅持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并采取一般案件重點審查、較大案件專人審查、重大案件專案組審查等方式,整合辦案力量,形成生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今年1至5月,全省檢察機關快捕快訴了一批涉嫌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犯罪案件,其中批準逮捕225人,提起公訴545人。
貴陽市花溪區湖潮鄉村民孟某某為在征地建設中獲得巨額補償,毀壞貴陽市環城林帶18.8畝防護林,改種桃樹苗,在當地造成不良影響。貴陽市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審查后,認為孟某某涉嫌非法占用農用地罪,依法從快批捕了孟某某。
為落實省委打擊處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懲治破壞資源環境案件背后的職務犯罪案件的要求,省檢察院還于5月13日下發了《開展重點查辦和預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職務犯罪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檢察院積極對生態職務犯罪線索進行摸排,加大查辦和預防生態領域職務犯罪的力度。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已摸排掌握了一批案件線索,有的已進入司法程序。
加強調研強化監督
為落實省委關于監督支持環境保護機關依法行政的要求,全省檢察機關還注意深入分析案發原因,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檢察建議。銅仁市檢察院針對群眾反映的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及時進行走訪調查,介入環保監管領域,與該市環保局、水務局、城管局、住建局和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等部門就治理污染問題召開座談會,分析問題原因,提出整改建議,從源頭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清鎮市檢察院組織開展林業領域預防職務犯罪預防調查,形成《林業生態調查報告》,得到清鎮市生態文明建設局的高度重視。
今年3月,貴州省檢察院部署為期8個月的全省檢察機關開展“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4月28日又下發《關于強化立案監督嚴打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通知》,再次對生態環境保護立案監督工作進行部署,要求認真摸排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線索,依法及時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案件,監督有關部門立案偵查。專項工作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已監督有關部門立案涉嫌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24件26人。
探索新路實在服務
為更好地服務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全省檢察機關不斷探索生態檢察工作新機制,著力推進生態檢察各項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
省檢察院到環保廳、林業廳等生態環保執法部門進行走訪,了解行政執法案件受理和處罰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作機制,共同研究環保、林業等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有效銜接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清鎮市檢察院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建立制定《清鎮市生態保護公眾、行政、司法三聯動制度》、《生態環境保護案件提前介入工作機制》等制度,與法院共同制定《生態補償量刑建設的相關規定》,對有效恢復受損植被的被告人實行寬緩政策,實現了刑罰打擊、教育和補償等功能。
清鎮市流長鄉中街村村委會支書金某等8人為鼓勵、扶持部分村民發展養殖業,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集體研究決定將該村集體林場內的1498棵杉木砍伐。清鎮市檢察院受理該案后,及時與林業部門聯系,督促金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補種被毀掉的林木。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結合犯罪嫌疑人補種被毀林木積極修復生態環境的情況,提出適用緩刑的量刑建議被法院采納。
一、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一)年度考核任務全面完成。市對縣各項考核任務均圓滿完成。(二)中央環保督查問題整改工作全面完成。中央環保督查提出的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問題,已于2017年12月完成提標改造工程任務。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交辦的1個水源地環境問題和水上樂園整改工作已按期全面完成。(三)環境質量逐年改善。根據省的2016年、2017年生態環境狀況評價報告,我縣連續兩年EI值分別為82.41、83.54,結果均為優,2018年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評價(?EI)為0.53,生態環境質量排名保持全省前列。(四)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全縣境內沒有發生重大環境事件或重大環境違法案件。
二、考核指標完成情況
(一)生態空間不斷優化。結合縣域實際制定了《縣國家主體功能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試點示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生態紅線、發展布局和保護措施,提出8項目標、99項指標體系。完成空間規劃(送審稿)、《縣環境保護規劃》(2014-2020)及生態紅線劃定方案編制,三線一單編制加快推進,完成《制定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全面構建起生態建設與管理、保護與開發“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二)生態經濟蓬勃發展。我縣利用自身生態優勢,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經濟結構,綠色產業發展體系加速成型,三次產業結構為13.8:56.1:30.1,其中,服務業增加值17.85億元,增長7.5%,一、三產業占比逐年提高,呈現質量向好、結構更優、活力倍增的良好態勢。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0.393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3.22%,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75.2立方米/萬元,達到省級考核要求。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為60萬元/畝。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達到100%。農業源污染治理成效明顯,秸桿綜合利用率達到96.72%。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100%。2017年我縣通過無公害農產品整縣環評,我縣種植的所有農作物均為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的比重達到100%。(三)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截止2019年10月,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5,在全省127個縣(區)中排名第九,在陜南地區32個縣(區)中排名第九,嵐河、大道河出境斷面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以上標準,流域地表水優良率達到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任務,自開展國家主體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以來,我縣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評價(?EI)始終保持穩步變好趨勢,2018年?EI為0.53,評價結果為優,全市排名第三,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各項資料已報送省廳審查評分。全縣森林面積155697.6公頃,覆蓋率達到79.6%。林業用地規劃占比89.41%,境內重點物種收到嚴格保護,外來物種入侵不明顯。危險廢物處置率達到100%,污染場地環境監管體系全面建立。(四)生態生活全民共享。堅持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環境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入手,廣泛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加大資金投入。目前,縣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100%。完成鎮級污水處理廠11處,垃圾填埋場6座,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6.16%,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累計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莊總數達到91個,整治率達到72.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18%。下大力氣推行綠色生活方式,普及節能、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積極推廣環保建筑材料,新建節能建筑比例達到40.7%,新建綠色建筑工作已全面開展;大力倡導綠色出行,推廣公交、新能源汽車等綠色出行工具,公眾綠色出行率達到52%;政府制定采購目錄優先綠色產品,政府綠色采購比例達到98.32%,全縣節能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69.35%。(五)生態制度不斷完善。2017年,我縣實施了《縣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規劃》(2017-2020年),全面啟動了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工作。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制度,制定了《縣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辦法》,將生態文明建設履職情況納入年度干部考核和選人用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據。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單項考核獎懲工作機制,制定了《縣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縣生態環境保護問責暫行辦法》,進一步強化了對損害生態環境的單位和個人責任追究,“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得到進一步落實。2018年以來,共立案查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違紀違法案件22件22人。其中:保護生態環境工作中履職不力、責任未落實類立案查處11人;非法捕獵破壞生態資源類立案查處4人;企業及個人污染破環生態環境類立案查處6人;秦嶺生態環保問題整治和大棚房整治期間企業違規占用耕地類立案查處1人。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積極把實踐經驗化為制度成果,探索創新了河道管理河長+警長+督查長“三長治河”模式,先后被央視、國土部簡報、《人民日報》和省委《改革工作動態》等重量級媒體報道。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開展,今年新完成民主鎮、滔河鎮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年度固定源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全面完成,環境信息公開率達到100%。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鎮創建比例100%,經對標自查全部達標;省級生態鎮創建命名比例達到66.6%。(六)生態文化全面普及。注重發揮文化的引領推動作用,以生態文化普及抓手,積極傳播正能量,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程度、政策力度和實踐深度。全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率每年都達到100%。同時,通過生態文明“六進”系列宣傳活動,公眾對生態文明知識知曉度和滿意度分別達到91.4%和92.4%。
三、創建信息公開情況
按照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要求,我縣在縣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了創建規劃和方案、年度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和創建工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