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三假期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學習規劃篇
為什么有些高二學生順利過渡到高三考生的學習心態?王老師說這些考生在剛步入高三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的給自己制定了有保障的“學習計劃”。提前制定計劃、按計劃復習,使得這些剛升入高三的學生,在一開始就搶在其他學生前面,已經贏得高考勝利的第一步。
制定學習計劃,也不是什么難事,各位考生只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定制貼身的學習步驟即可。可以從課堂學習、課后習題、課外輔導、查漏補缺等環節入手。
當前,國慶長假即將來臨的時候,如果有些高三考生還沒給自己制定一套合理的“學習計劃”,那么,快快抓緊這兩個假期給自己補上這課吧。
學習資料篇
有些學生剛升到高三就四處批量購買各種參考書、模擬試題、預測試題等等。北京四中網校王老師指出,考生一定不要過多購買沒有針對性的課外輔導資料,首先要保證在學校認真聽好課的前提下,找一些有品質保證的輔導機構進行輔導,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試題。不要盲目只管做題數量,不管做題質量。王老師還提醒大家,現在社會的一些輔導機構存在不正規的地方,請考生和家長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此外輔導書籍也盡量購買正版的,盜版教材有好多文字等內容錯誤,以免耽誤考生復習使用。
合理日程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三化學;教學設計
一、引言
高三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階段,起著歸納、總結、綜合、應用中學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高三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找出學生知識的盲點與不足進行補缺補漏,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面對復習時間緊迫,教學任務繁重等困難,我們只有提高課堂效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蘇聯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認為:人的思維過程始終始于“問題情境”。提問教學一直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在問與答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是一種有效的啟發式教學法。
二、高三復習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很多教師在高三教學實踐活動中,時常感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不高,在一堂容量較大的復習課后,往往出現達不到預期目標的現象。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教學方式的轉變。在這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新課改的思想深入人心。教師們在新課授課中能較好地應用和實施新課程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而到高三復習課上,一些老師又習慣性地走回老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模糊了教師的職責了——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忽略了學生在復習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是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二是教學內容的改變。一些教師上高三復習課時,喜歡將高一高二新課的知識點進行提煉總結,將內容進行壓縮再重新講授。這種復習模式雖然可以覆蓋較全面的知識點,但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和小視的情緒,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三、“問題探究式教學”在高三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將高三復習課的知識內容設計成幾個有效的問題串,以課堂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找出知識的薄弱環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再以幾個深入性的問題為引導,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對于教師而言,通過這種方式能準確把握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后知識鞏固上也能較有針對性地進行加強,以避免在已懂問題上花費過多精力,讓學生從題海中走出來卻又不錯過提高自身水平的知識鞏固,在減輕課業壓力的同時又加強知識體系。在這種模式的復習教學下,問題設置的技巧性與有效性是其關鍵所在。下面筆者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探討說明。
1.遞進式。遞進式問題設置是將整體教學內容表現為連續性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剖析,步步深入。學生沿著教師設好的階梯拾梯而上,思維一步一步地向縱深發展。隨著問題的解決,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教師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導和指點。此種問題設置方式適用于較難理解的重要概念復習。例如:在復習魯科《物質結構與性質》電負性與電離能時,我們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問題1:分別說出電離能與電負性的定義。問題2:比較第二周期C、N、O三種元素的電離能與電負性。問題3:甲硅烷(SiH4)的結構與甲烷相似。甲硅烷能與硝酸銀發生如下反應:SiH4+8AgNO3+2H2O=8Ag+SiO2H4+8HNO3該反應中氫元素被氧化,由此可判斷電負性:SiH問題4:如圖1中,能正確表示與Si同周期部分元素的第三電離能(I3)與原子序數關系的是。
問題5:已知如下數據請寫出HCN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價及說明判斷依據。
在這幾個問題中,我們從易到難有梯度地圍繞電負性和電離能這兩個重要概念進行問題設置。問題1、2屬于基本概念記憶,學生能夠較輕松地解決。而問題3、4、5的解決是建立在學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并能對它進行靈活應用。電負性是表示兩個不同原子形成化學鍵時吸引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SiH4在反應中氫元素被氧化,由此證明氫元素在化合物中顯-1價,說明在氫元素比硅元素對共用電子對的吸引力更強,所以電負性:Si
2.矛盾式.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根據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時可能產生的困惑,或是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的矛盾,從而提出系列問題。此種問題設置方式適用于對學生進行綜合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問題設置。例如我們在定量實驗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不斷完善實驗設計準確性和科學性可以設置如下問題:已知:為了測定工業純堿中碳酸鈉(含少量NaCl)的質量分數,某學生設計了實驗裝置如圖2。準確稱取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的質量W1,準確稱取一定量純堿W0并放入燒瓶中。從分液漏斗緩緩滴入稀硫酸,待不再發生氣體后。稱干燥管的總質量W2,設學生導出的計算公式為:
Na2CO3的質量分數=■×100%
問題1:W2-W1表示什么?
問題2:如果不計稱量誤差,該生的實驗結果有無明顯誤差?如有,是偏大還是偏小?請簡要說明,并提出補救措施。
通過分析計算公式,學生不難推測出W2-W1應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設計者的意圖是利用CO2~Na2CO3的關系,通過測定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求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鈉質量,從而計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但事實上,此實驗裝置圖中干燥管前后質量差并不單純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質量,至此矛盾產生。抓住時機,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解決矛盾。(1)生成的CO2沒有進行干燥其中混有H2O,被堿石灰一同吸收,使結果偏高;(2)空氣中的CO2和H2O,會被堿石灰吸收,使結果偏高;(3)裝置中殘留的CO2,無法被堿石灰吸收,使結果偏低。為排除以上影響因素,學生不難對實驗裝置圖進行改造和完善,得出了嚴密的定量實驗裝置圖3。在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定量實驗設計的嚴密性與準確性是其解題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矛盾的產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因此這種問題設置方式對于高三化學復習也是十分有效的。
(1)吸收CO2中的H20;
(2)防止空氣中的CO2和H20進入D裝置;
(3)使裝置中殘留的CO2全部進入D。
高考化學是以新情景為依托,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綜合考查學生獲取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命題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在這種“問題化”的高三復習模式下,教師引導學生從認知需要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探究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問題情境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探究問題的心理,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探究下,能自主總結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出知識網絡,掌握知識遷移應用的方法,體會到化學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實現提高高三復習課上課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中考生:補習弱項是關鍵
專家建議,寒假中,要客觀地對期末考試試卷進行分析,看看哪些題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寒假學習中要多補習“瘸腿科目”,對薄弱環節進行分析,哪科沒考好,冷靜分析原因,判斷該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則要抓緊寒假時間,多補弱科基礎知識,避免中考時“瘸腿科目”拉分。另外假期既不要睡懶覺,也不要開夜車,要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以保證每科的學習時間,每天至少進行三科的復習,文理分開,擅長、喜歡和厭惡的科目交叉進行。記住,完成作業不是目的,根據作業查漏補缺,或翻書再復習一下薄弱環節才是根本。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千萬不要鉆“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電話請教一下老師或同學。
針對英語的復習,成績落后生要靜下心來,加強概念、單詞和公式的記憶,盡量多做歷年中考真題。在做完一套真題試卷后,要及時核對答案,看看哪些題目丟分,弄清丟分原因。通過做真題可了解中考命題范圍、題目深淺以及相關題型。同時,還要把做錯的題記錄在錯題集里,或用紅筆做上記號,便于下一次復習。通過有選擇性地做中考真題,可以體會和熟悉中考題型,同時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使訓練更有效。
高考生:鞏固提高是關鍵
高三學生對最后一個寒假應該持何種態度,才能最大程度有利于備戰高考呢?寒假是高三生自我調整、鞏固提高的關鍵時期。寒假里,考生的學習將由在校時的被動學習變為完全靠主動學習。因此,考生要制訂一套合適的學習計劃和假期作息時間表,做到復習有計劃,生活有規律。假期復習計劃一方面包括學習知識內容的計劃,;另一方面還包括整個假期的時間安排。以往,很多考生放假后早上不吃飯,睡懶覺,盡情地放松,平時的生物鐘完全被打亂。開學后,這些考生很難適應正常的作息時間,從而直接影響了新學期的復習狀態。專家認為,高三生在制訂一份詳細的作息時間表時,要把每天的學習任務、時間具體化。高三生寒假里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時間,每天上午學習3個半小時,下午學習兩個半小時。另外,每天還要堅持看半小時的新聞時事(電視或報紙),并留出半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家長:要保證孩子張弛有度
寒假期間,學生和家長相處的時間多了起來。一些老師建議,假期中高考生的家長別忘幫助孩子制定明確學習目標,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
新思路的專家提醒家長,家長要督促孩子完成好老師布置的作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家教、輔導班,但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假期安排得過于緊張,要給孩子一個張弛有度的假期。這個寒假,高三和初三的學生進入了“休整期”,不論平時成績如何,高三和初三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潛力。為什么有相當多的學生的潛力沒有發揮出來?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素質不高。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很不錯,但是一旦某次測驗成績不理想就一籌莫展,甚至想休學、退學、降級,家長和老師的規勸無濟于事。也有的高三學生,為了迎接高考,家長硬逼著學習,晚上學到12點,早晨4點就起床,但仍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家長認為只要學習時間長效果就會明顯,殊不知這樣卻違背了大腦的運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