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干部保健工作方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以維護廣大群眾根本利益、促進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提高涉農資金使用績效為目的,積極創新涉農資金監管方式,強化鄉鎮(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干部涉農資金管理職責,確保涉農資金規范、安全、高效運行,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和諧。
二、工作目標
通過推行鄉鎮(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進一步前移監督關口,下沉監督重心,探索建立監督到位、監管有力、規范有序、公開透明的涉農資金監管機制,實現涉農資金監管體系更加完善、資金安排更加合理、資金使用更加安全、使用效益更加顯著、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目標。
三、基本原則
(一)明確職責、就近就地。鄉鎮政府是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責任主體,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在鄉鎮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包村干部代表鄉鎮政府履行涉農資金監管責任,充分利用包村駐點的便利,就近就地開展涉農資金監管。
(二)多方聯動、發揮合力。監察、財政、發改委、教育、民政、住建、交通、農委、水利、衛生、計生委、審計、林業、環保等部門共同參與,支持配合鄉鎮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加強對包村干部涉農資金監管工作業務培訓,督促鄉鎮(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包村干部履行涉農資金監管職責,多方聯動、齊心協力,整體推進涉農資金監管工作的開展。
(三)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包村干部要重點監管項目類資金、補貼類資金和村級集體“三資”,突出把握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三個監管環節,并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等作用,確保涉農資金運行公開、透明、安全。
(四)試點先行、逐步推廣。按照“先試點、后推開”的原則,選擇槎水鎮和黃泥鎮2個鄉鎮進行試點,2015年上半年,在總結完善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縣推廣。
四、主要內容
(一)補貼類資金監管。按照“部門管事、財政管錢、鄉鎮管冊、銀行管發”的方式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協調一致”的原則,強化補貼補助資金政策落實。重點監管政策宣傳、調查摸底、評議程序、張榜公示、對象確定、動態管理、信息報送和檔案管理等工作,實現資金監管常態化。
(二)項目類資金監管。發揮鄉鎮就近就地監管優勢,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重點監管涉農資金項目的規劃、申報程序、公開公示、項目招投標、項目實施、工程質量、實施進度、檢查驗收、決算審計、資金報賬、項目后續管護責任制落實和項目檔案資料立卷歸檔等工作。
(三)村級集體“三資”監管。完善“三資”委托服務機制,實現“三資”歸口管理,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和包村干部的監管職責,在村級財務和村務重大事項上,實行“四議兩公開”,變事后監管為事前、事中監管,重點監管財務收支的規范核算,資產資源的有效管理、處置和保值增值,以及債務的防范、控制和化解等。
五、試點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2014年10月20 日—11月30日)。成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確定試點鄉鎮,搞好干部培訓,為試點工作開展創造條件。
(二)試點階段(2014年12月1日—2015年5月31日)。選擇槎水鎮、黃泥鎮開展試點,為全縣全面推開積累經驗??h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程參與試點,及時發現和解決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情況和問題。
(三)總結完善階段(2015年6月1日—6月30日)??h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成員單位對試點工作進行評估,總結試點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為全面推行做好準備。
(四)全面實施階段(2015年7月1日后)。在全面總結提升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行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為確保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扎實推進,縣政府成立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財政局,抽調專人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將此項工作作為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位置,切實抓好落實。鄉鎮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要選擇責任心強、素質高的人員負責包村工作,特別對工作基礎差的村要精心安排包村干部。鄉鎮政府(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要與各包村干部簽訂監管涉農資金工作責任書,明確權力、責任和義務??h財政、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指導協調,積極支持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工作的開展。
一、疾控大樓的建設
我縣利用國債資金80萬元,縣人民政府無償劃拔土地1.28畝,于2004年3月10日在原防疫站辦公樓西向動工興建一座占地面積285m2,建筑面積870m2的疾控中心綜合大樓,并于7月20日完成基礎設施、土建工程,12月28日竣工,現待驗收投入使用。在疾控中心綜合大樓建設過程中,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有關問題,分管副縣長多次到中心現場辦公,幫助解決有關困難問題。由于得到縣人民政府、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發展和改革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使疾控中心大樓得以順利建成。
二、機構建設和人員配置
XX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后,經縣衛生局批準,中心對內設機構及職能及時進行了調整,中心下設辦公室、計劃免疫管理科、疾病防制科、公共衛生科、檢驗科和質量管理科6個業務科室。中心現有編制27人,現在職職工26人,現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2人,其中中級職稱13人,初級職稱9人,本科學歷1人,大專學歷6人。中層干部實行競聘上崗,干部職工實行雙向選擇上崗,從而選拔出領導、群眾都滿意的科室負責人,優化組合了現有的衛生技術人員,做到人盡其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本中心占地面積2989多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1270平方米,檢驗用房470平方米(其中恒溫面積70平方米)。擁有小汽車3輛,200毫安X光機、酶標儀、洗板機、電子分析天平、光柵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阿貝折射儀、CO紅外線分析儀等儀器設備30多萬元(原值),全中心固定資產270萬元。
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疾控中心成立后,啟用了“蒙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印章。中心領導實行分管負責制,中心主任、主管全面工作,主管人事、財務、檢驗、健康教育、質量控制、和門診工作,副主任協助主任工作,分管疾病防制、計劃免疫、結核病防治、衛生監測等工作。中心制訂了《XX縣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工作實施方案》、《XX縣艾滋病防治方案》,《XX縣結核病防治工作方案》、《XX縣乙腦防治工作方案》、《XX縣重大疾病工作方案》,《XX縣重點呼吸道傳染病監測方案》和《抗災防病工作預案》。各科室均制訂了工作規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制,確保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信息的暢通,使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及時處理,以保障全縣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四、中心成立后取得的成績
今年6月我縣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全縣9個鄉鎮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災,全縣受災人口3.7萬,農作物受淹3.94萬畝,倒塌房屋680間,損壞房屋268間,因災致傷病254人,死亡1人,失蹤1人、電力、通訊、水利設施等受到嚴重損壞。災情發生后,我中心按照縣委、縣政府和縣衛生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積極投身到抗洪救災工作中去,立即啟動抗災防病預案,有序開展災區疫情收集、指導災區進行環境、飲水衛生的消毒處理,食品衛生的監測,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環境消毒到哪里,并在洪災發生后馬上組織人員編印“訊速行動起來,洪災之后防疾病,洪災之后注意預防乙腦”等宣傳資料發放到災區群眾手中,使群眾及時了解災后疾病防治、飲水消毒、環境消毒知識。由于措施得力,工作過細,今年我縣洪災之后沒有發生與洪災有關的甲肝、痢疾、傷寒、乙腦、瘧疾、鉤端螺旋體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實現了大災之后無大疫的目標。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和建議
一、援助單位及受援地區
參加援助單位為**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受援地區為崇左市、欽州市、北海市、玉林市、梧州市、貴港市及所轄縣(市、區)。
二、對口援助單位、項目名稱及時間
1、醫療援助項目。由**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具體組織**老科協醫科大學分會、中醫學院分會、區婦幼保健院分會對口援助寧明、浦北、靈山三個縣,援助項目為醫療衛生。以臨床帶教、門診帶班、查房及病例分析、會診、技術講座等形式,以內科、外科、骨傷科、婦產科、兒科及當地發病率高的??崎_展活動,進行在崗培訓,不斷提高當地醫院及醫務人員的管理和醫療水平。時間4個月為一期。每月8~12天。
2、科技咨詢項目。由**老科協專家委員會組織**老科協科技廳、**科學院、**化工研究院等單位老專家,對口援助寧明縣膨潤土資源開發利用咨詢項目。以組織相關專家4~5人實地考察,查詢國內外相關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最后給崇左市等有關部門提供開發利用建設項目建議書。時間:5~10月。
3、實施提高科學素質行動項目。組織**科普演講團的26名專家、教授,到崇左、欽州、玉林、梧州、貴港、北海等市及所轄縣,開展科學素質報告活動100場,提高領導干部及公務員、中小學生、農村農民、城鎮勞動者。中老年人的科學素質,受益群眾3.5萬人次以上。其中領導干部及公務員10場、中小學生65場、中老年人10場。時間:5~12月。
三、工作職責
1、**老齡辦:①組織項目實施,負責項目工作方案的審定、督促檢查及驗收;②提供項目經費;③對參加項目的老專家的體檢、購買(項目實施期間)專家的人身保險;④項目啟動。
2、**老科協:①承擔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②根據實施方案,選派專家參加項目行動;③落實工作方案所確定的各項事宜;④負責管理和使用好項目專項經費;⑤項目結束后及時向區老齡辦提交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