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級會計實務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級會計職稱學習計劃怎么制定?
一、 把握關鍵時間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2017年剛開始的時候就要按照時間軸做好一年的中級會計職稱備考規劃。中級會計職稱3月1日起開始報名,9月9日—10日考試。中間不過短短六個月的時間,再加上自制力不夠強的逛街游玩再占用掉一部分,留給復習備考的時間就更短了。對于本身是會計專業出身,或者已經通過初級的考生來說,報名完成后投入到復習狀態是完全可以通過中級考試的。但對于會計基礎不是太好的考生來說,一定要盡早開始復習。
小編建議大家在教材下來前先根據聽16年基礎班的課件,提前熟悉基本概念和知識點。尤其是像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財管管理這樣的科目,知識點比較多,一定要盡早開始預習。等萬題庫的基礎班課件開講的時候就可以完全跟著老師的進度走,不用擔心跟不上,以致出現學習吃力效率不高的情況。
相對實務和財管來說,經濟法科目稍微簡單一些。大家在每一階段要分清主次,小編建議大家復習初期以實務和財管為主,復習后期要加強經濟法科目的學習。當然復習過的科目要一遍遍加強練習,避免淺嘗輒止,考場上出現看著很熟悉就是做不對的局面。
總而言之,每一階段要做每一階段的事情,基礎階段要夯實基礎,強化階段可以根據重難點進行強化訓練,沖刺階段要融會貫通查漏補缺。
二、合理的科目搭配
中級的考試科目只有《財務管理》、《經濟法》和《中級會計實務》三科,相對注會巨無霸六科來說已然好多了。對于大齡考生、媽媽級考生和工作繁忙的考生來說,第一年可以選擇報考財務管理+經濟法或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這是因為財管和實務兩科同時報考的話所需的復習時間會很多,所以對于沒有太好基礎又沒有太充足時間的考生來說,盡量兩科不要同時報。
對于基礎好而且時間比較充足的考生,建議三科一起報。中級會計職稱畢竟是職稱類考試,只要跟著老師一遍遍的復習,相信一次過三科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中級會計職稱學習計劃
備注
第一周
(12。01—12。09)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存貨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章 總論
1.《經濟法》共有8章內容,公司法、合同法涉及主觀題的可能性較大,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本科目重在理解、強化記憶、戰略性復習。
2.《中級會計實務》從整體上側重于考生基礎概念、基本理論知識和基礎業務處理能力的考核。學習時應注重理解、反復練習、總結歸納。
3.《財務管理》這門課要注意各章之間的聯系。計算性內容所占分值較大,記憶公式較多。學習本科目事應注重全面復習、重點強化、梳理歸納。
第二周
(12。10—12。16)
第三章 固定資產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第一章 總論
第三周
(12。17—12。23)
第四章 投資性房地產
第六章 無形資產
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四周
(12。24—12。30)
第五章 長期股權投資
第四章 籌資管理(上)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五周
(12。31—1。06)
第七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八章 資產減值
第五章 籌資管理(下)
第三章 其他主體法律制度
第六周
(1。07—1。13)
第九章 金融資產
第十章 股份支付
整體復習前五章內容
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七周
第十一章 長期負債及借款費用
第六章 投資管理
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1。14—1。20)
第八周
(1。21—1。26)
第十二章 債務重組
第十三章 或有事項
第六章 投資管理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九周
(1。27—2。02)
新春佳節,可適當放松,閑暇之余重溫教材和習題
第十周
(2。03—2。09)
第十四章 收入
第七章 營運資金管理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十一周
(2。10—2。16)
第十五章 政府補助
第十六章 所得稅
第七章 營運資金管理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十二周
(2。17—2。23)
第十七章 外幣折算
第十八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六章 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十三周
(2。24—3。01)
第十九章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六章 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十四周
(3。02—3。08)
第二十章 財務報告
第九章 收入與分配管理
第七章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十五周
(3。09—3。15)
第二十章 財務報告
第五章 長期股權投資
第十章 財務分析與評價
第七章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十六周
(3。16—3。22)
第二十一章 事業單位會計
復習整理一下整本書框架以及公式
第八章 相關法律制度
第十七周
(3。23—3。31)
第二十二章 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
休息調整
復習整理一下整本書的概念
提示:
一、征文議題
本屆年會將以“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信息化”為主題,同時兼顧其他熱點內容,將重點研討如下議題:
1.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與應用
2.政府會計信息化研究與應用
3.內部控制與IT風險管理研究及應用
4.審計信息化研究與應用
5.XBRL企業內部運用案例研究
6.“互聯網+大會計”時代的會計信息化新發展
7.財政部會計信息化新法規實施與應用
8. 會計信息化技能認證及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研究
以上僅為參考性議題,在會計信息化理論研究和應用范疇內,作者可根據研究成果自行擬題,歡迎會計信息化理論和實務工作者提交相關論文。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將組織評選年會優秀論文。
二、征文事項
1.征文截止日期
2016年6月10日(以論文發出日期為限)。組委會遴選后在2016年7月10日前發出正式的會議論文錄用通知和參會邀請函。參會回執請務必于2016年7月20日前發至會務組。
2.征文注意事項
(1)應征論文應當是未公開發表的論文。
(2)應征論文被會議錄用后將在中國會計學會網站、中國會計視野論壇――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學術討論版 網站上登載,同時將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的“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并向《會計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財務與會計》《會計之友》等雜志推薦發表。
3.提交論文的內容與格式要求
(1)頁面設置A4紙;(2)文章標題(居中,三號黑體,上下各空1行);(3)文章作者(小四號宋體,居中,作者之間用空格);(4)單位、郵政編碼(小五號宋體,居中,后面空1行);(5)“摘要”(五號黑體,頂格),摘要內容(小五號宋體);(6)“關鍵詞”(五號黑體,頂格),關鍵詞(小五號宋體,下空1行);(7)以上項目的英文內容,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字號與中文部分相同,文題、“Abstract”、“Key Words”加粗;(8)正文(五號宋體,單倍行距),標題(黑體),圖表分別按順序編號;(9)“參考文獻”(五號黑體);(10)作者個人信息單獨一頁(作者姓名、性別、職稱、工作單位、通信方式(聯系地址、郵編、電話、傳真、E-mail地址))。
4.論文提交要求
通過電子郵件提交word格式論文。電子信箱:。郵件主題為“中國會計學會第十五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征文”。
5.聯系人:陳丹妮老師:0577-86596211;15067851757
應里孟老師:0577-86595931;15158550788
孫玉甫老師:0577-86599345;15258683890
6. 通信地址:浙江省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溫州大學城市學院會計分院
郵編:325035。
中國會計學會會計信息化專業委員會
《中級會計實務》是全國會計專業中級會計技術資格考試三門課程之一。如何順利通過《中級會計實務》考試,是廣大考生尤為關注的問題。首先,考生應熟悉《中級會計實務》的命題特點;其次,要全面深入掌握大綱、教材的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做到知識融會貫通;最后,在考試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勇敢地迎接挑戰,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一、2005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命題特點
(一)題目類型、數量和分值(見表1)
《中級會計實務》考題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部分??陀^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判斷題,以考核考生對《中級會計實務》一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觀題包括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考核考生對《中級會計實務》一書全部業務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力、融會貫通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實務操作能力。
1.單項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往往是通過計算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例如,通過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計算測試考生是否熟練掌握受托方代收代繳消費稅的會計處理;通過應付債券賬面余額的計算測試考生是否熟練掌握債券溢折價的攤銷和利息的計算等。單項選擇題中需要計算的題目有8個,占53.33%,考生必須用盡量少的時間審題、計算和做出正確判斷,這就要求考生對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熟練掌握,除此沒有其他途徑。
2.多項選擇題
多項選擇題主要考核的是會計對象要素的確認、會計基本概念和會計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3.判斷題
判斷題主要考核的是會計的基本概念,會計對象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4.計算分析題
計算分析題的特點是,通過計算和會計處理方法的綜合應用,考察考生對某一特定業務的處理能力和熟練程度。例如,固定資產取得、計提折舊、減值、改良和出售等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業務;應收債權取得時的計價、應收債權的出售和融資以及壞賬準備的核算等與應收款項有關的經濟業務等。
5.綜合題
綜合題的突出特點是每一題涉及多個相關知識點,知識點之間有比較強的關聯關系,以考核考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涉及會計差錯的各種業務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結合等。
(二)命題特點
從2005年《中級會計實務》的試題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嚴格按照考試大綱命題
試題體現了考試大綱的基本要求。試題中,考試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內容為94分,熟悉的內容為3分,了解的內容為3分。
2.重點突出
雖然試題涵蓋了考試大綱的大部分內容,邊邊角角也出題,但重點內容仍非常突出??荚嚧缶V中涉及的投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收入和固定資產等章節內容在試題中所占的分值很高,約55分。
3體現及時掌握新知識、新內容和知識更新的要求
一般來說,考題必然體現知識更新的要求,2005年計算分析題中的“應收債權出售和融資”內容是考試大綱中新增的內容,體現了考生應盡快完成知識更新的要求。
4.綜合性較強
會計師在執行業務時要面對企業大量的財務數據,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也是會計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試題中跨章節內容所占比重較高。綜合題有兩個題目,分值為33分,綜合性較強。
5.題量和難度適中
試題體現了“會計師”應具備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素質,達到基本要求的考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并順利通過考試。
二、如何學好《中級會計實務》
1訂立學習計劃
訂立學習計劃,就是訂立復習時間表。從現在到考試一共看幾遍書,每一遍到什么時間結束,每月、每周及每天學習什么內容,看多少頁,復習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要求,自己心中要有數。沒有計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次看書都只看前幾頁,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徒勞無獲。
2.全面研讀大綱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
考試大綱和教材是命題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考試大綱和教材包含了命題范圍和答案標準,考生必須按考試大綱和教材的相關內容回答試題中的問題,否則很難得到高分。會計考試的特點是覆蓋面廣、系統性強,因此考生要進行全面地、系統地學習,考試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內容絕不能忽視,特別不能忽視基礎知識,但若時間不允許,可以有選擇地放棄考試大綱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內容。
在看書時,要仔細做筆記,把重點、難點、疑點加以歸納總結,從而讓厚書變薄,并理解其精華所在。對于考試必考的知識點,如投資、收入等內容,考生一定要深刻把握,能夠舉一反三,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研讀教材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考生應合理分配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強調對教材的研讀,是要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教材的全部內容逐字逐句地背下來。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非常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可取。
研讀教材主要是掌握教材內容的本質及不同章節的內在聯系,能夠從整體上全面、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做到知識融會貫通。研讀教材時,要循序漸近,一步一個腳印,不放過每個環節,并認認真真地作好筆記。對每章節內容,哪些問題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只作為一般了解,哪些要點要熟練精通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3.講究學習方法,善于總結規律,掌握問題的關鍵點,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教材的很多章節都是根據準則、制度及相關法規編寫的,其語言精煉、嚴密、邏輯性強,提高了教材的檔次。不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考生閱讀教材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考生在研讀教材時應注意掌握教材中重點和難點內容的關鍵點。如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核算,教材中文字的表述和公式的運用比較難理解,但只要掌握了問題的關鍵點,這部分內容也就很容易掌握。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核算的關鍵點是,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按應享有的部分,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當被投資企業宣告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應得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伴L期股權投資”賬戶金額的確定比較復雜,具體作法是當投資后應收股利的累積數大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的累積數時,其差額即為累積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然后再根據
前期已累積沖減的投資成本計算本期應沖減或恢復的投資成本;當投資后應收股利的累積數小于或等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的累積數時,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復的投資成本,則首先將尚未恢復數額全額恢復,然后再確認投資收益。舉例說明如下:
甲企業2003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購入C公司10%的股份,并準備長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C公司于2003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2年度的現金股利100000元,C公司2003年實現凈利潤400000元。
2003年5月2日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投資持股比例計算的份額應沖減投資成本。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股利
1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
10000
(1)若2004年5月1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300000元
應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應收股利累積數=100000×10%+300000×10%
=40000(元)
投資后應得凈利累積數=400000×10%=40000(元)
因應收股利累積數等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累積數,所以應將原沖減的投資成本10000元恢復。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股利
30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
10000
貸:投資收益40000
(2)若C公司2004年5月1日宣告分派現金股利450000元
應收股利=450000×10%=45000(元)
應收股利累積數=100000×10%+450000×10%=55000(元)
投資后應得凈利累積數=400000×10%=40000(元)
累計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為15000(55000-40000)元,因已累積沖減投資成本10000元,所以本期應沖減投資成本5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股利4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
5000
投資收益
40000
(3)若C公司2004年5月1日宣告分派現金股利360000元
應收股利=360000×10%=36000(元)
應收股利累積數=100000×10%+360000×10%=46(IX)(元)
投資后應得凈利累積數=400000×10%=40000(元)
累計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為6000(46000-40000)元,因已累積沖減投資成本10000元,所以本期應恢復投資成本4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股利
36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4000
貸:投資收益40000
(4)若2004年5月1日C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200000元
應收股利=200000×10%=20000(元)
應收股利累積數=100000×10%+20000×10%=30000(元)
投資后應得凈利累積數=400000×10%=40000(元)
因應收股利累積數小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累積數,所以應將原沖減的投資成本10000元恢復。注意這里只能恢復投資成本10000元,不能盲目代公式恢復投資成本20000元。
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股利
20000
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
10000
貸:投資收益
30000
4.加強練習
從某種意義上講,考試就是做題。因此,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適當地做一些典型的習題是考試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吨屑墪媽崉铡飞婕暗膬热菔謴V泛,僅僅依靠記憶和自身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做一些典型題目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逐漸總結出考試的重點與規律,發現自身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從而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