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五年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歙縣是徽商故里和徽文化核心發祥地,自古以來文脈和商氣并重。
“十一五”時期,歙縣圍繞建設“現代經濟強縣”目標,積極搶抓國家擴大內需、促進中部崛起等重大機遇,深入實施東向發展、工業強縣、城鎮帶動、旅游推進、可持續發展“五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2008年、2009年連續榮獲安徽省“科學發展先進縣”稱號。
站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起點,歙縣已邁入了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歙縣將矢志不渝加快富民強縣,推出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旅游文化產業增加值“五個翻番”的“新五年計劃”。
未來五年,依托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安徽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諸多戰略平臺,加上合福、黃杭、皖贛擴能“三條高鐵”等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建設,歙縣將迎來承接產業轉移、提升內在價值的前所未有機遇。
歙縣只要堅持不懈以科學發展、寓民強縣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突出項目、招商兩大重點,統籌推進園區、城鎮、新農村、文化旅游四大建設,加快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就一定能加快建成安徽工業重縣、華東旅游強縣和全國文化大縣。
工業強縣
歙縣是典型的山區、庫區,發展工業一直是歙縣人孜孜以求的“強縣夢”。近年來,工業始終是歙縣崛起趕超最強大的動力、最根本的源泉和最有力的支撐,同時也是最需要發力的領域。
抓工業關鍵在于抓園區。歙縣目前有兩個省級開發區、一個循環經濟園和三個工業創業園,要形成“二區四園”齊頭并進的新格局,就必須強力推進“園區二次創業攻堅行動”,做大做強汽摩配件、機械制造、電子電器、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型精細化工、服裝紡織等優勢主導產業,促進工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努力走出一條高新、低碳、節能、環保并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到2015年,縣經濟開發區要力爭完成12平方公里開發建設,跨入省級先進開發區行列;北岸經濟開發區力爭建設成為全省承接江浙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和示范區;循環經濟園基本實現“集聚、升級、循環”的主功能;村、富塌、王村創業園實現聯動發展、互補發展、差異發展。
做足文化:旅游文章
文化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歙縣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品位較高,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后一個時期,歙縣將繼續立足徽州文化、徽商故里、徽州古城三大特色,突出文化、旅游、生態“三位一體”,深入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推進徽州古城、棠樾、雄村三大旅游節點建設,實施徽州府衙修復、練江徽文化長廊等一批精品工程,發展徽墨、歙硯、徽派“三雕”、徽派盆景和徽派藝術品等特色產業,舉辦徽州古城民俗文化節等一系列節慶活動,進一步做大做強徽文化旅游產業。
對于文化旅游,歙縣要做足文章。到“十二五”末,歙縣將形成以徽州古城為中心、以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和雄村景區為兩翼的徽文化旅游體驗區板塊,以新安江山水畫廊為代表的山水生態休閑旅游板塊和以許村、昌溪、北岸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板塊,努力打造成華東乃至全國知名的旅游勝地。
加快城鎮化進程
山區問題是制約歙縣快速崛起的最大瓶頸,但解決的好也能成為獨具特色的后發優勢。因此,歙縣必須走城鄉互促共進的城鎮化道路,進而實現縣域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城區建設方面,歙縣將圍繞重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雄風的目標,突出“保護整治古城區,建設發展新城區,提升拓展開發區”的思路導向,加快推進城市“西進東擴、南延北拓”進程,逐步擴張城市規模,并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力爭到2015年,中心城區面積擴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15萬人,從而把歙縣建設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四大縣級古城之一。同時圍繞構建“一心兩軸五重點”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進一步加快集鎮建設步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鎮容美、業態新。商貿活的工業發展型、旅游服務型、邊界貿易型的中心集鎮,力爭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50%。
山區資源多,可開發利用的潛力也大。歙縣下一步重點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以茶葉、蠶桑、貢菊、果品等特色農產品為突破口,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品質、做響品牌,積極打造“安徽特色果品之鄉”。
在發展中解決民生問題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發展的最終目的和根本途徑。歙縣將更加高度關注民計民生,繼續組織實施好各項民生工程,著力解決群眾關切的就業培訓、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平教育、住房保障等熱點問題,努力實現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
中心區管委會成立于**年9月,這6年期間,中心區建設通過不斷的努力,目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大規劃編制完畢。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于**年組織實施,同年編制完成了中心區核心部分修建性詳細規劃暨城市設計和其余部分概念性規劃,現也已在組織實施中。
2、工程建設形成。目前中心區建設項目主要有行政辦公大樓、公共配套項目和道路工程三大塊。正在建設的工程有市行政管理中心、公安指揮中心、國稅大樓、報業大樓和質監大樓等一批辦公項目;婦幼保健院、公共衛生中心和中心公園等一批公共配套項目;三環路、二環路和晨曦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其中市行政管理中心主樓主體結構于去年1月16日結頂。市民活動中心主體結構結頂于今年9月13日。三環路第二標段(約1.3km)道路已通過竣工驗收,已基本完成3KM道路的路面工程和綠化種植。質監大樓主體工程、公安指揮中心、公共衛生中心、報業大樓和國稅大樓等工程主體結構已全面結頂。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五星級酒店正在施工建設。
除以上工程正在建設之外,人民醫院、外國語學校、電訊大樓、檢察院和法院大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人才大廈、康居工程等工程已經啟動。其他一大批工程正在做前期工作。
3、資金運行逐漸進入良性循環。中心區貸款規模已從8個億減少到3個多億,土地出讓由**年至**年10月止,共出讓土地802.22畝,金額19.28億元,由土地招投標中心拍賣出讓,所得資金部分已接上交市財政。新上的公建項目政府投入已達2個多億。
4、供地步伐加快。目前道路、綠化項目供地進展比較順利,公建項目、出讓用地、村計劃留用地的供地受各方面情況限制,在短時間內全面完成供地難度較大。
5、征地與政策成效明顯。累計征地12000多畝,通過艱苦地工作,多年來沒有出現重大群體性上訪,總體平穩。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是中心區建設全面推進,形象提升的重要階段。今后五年中心區的建設的初步思路是加快建設步伐,加大開發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使中心區建設一年一個樣,五年大變樣。重點建設中心片區,大力開發濱海片區,到2010年基本形成中心區城市格局。今后五年工作重點:
1、工程建設方面,要在五年內全面完成道路網的建設,基本完成重大配套設施的建設,如文化中心、商貿中心、體育中心等重大項目。
2、資金籌集方面,主要是進一步加大開發的力度,提供城市建設的資金保障。
4月9日,對于EMC大中華區總裁葉成輝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他在軟件業的成績得到認可:獲選成為2008年中國軟件十大領軍人物之一。
三年前,葉成輝初入EMC,并不被看好,很多人暗自揣測他的任期會和前五任類似,干不滿一年。但他一“扎”入公司就提出了一個五年軍令狀,首先穩定軍心。今天,EMC軟件已經連續三年成功實現每年翻一番的計劃。這些耀眼的成果背后,得益于葉成輝對軟件未來的準確把握。
未來軟件是以數據為中心的,在葉成輝看來這個理念其實并不復雜。多年前,用戶在談論軟件的時候關注的都是使用數據庫的類型,比如Oracle或者是Sybase,然后把應用放在數據庫之上運行。而現在的做法,必須以數據和信息為中心,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庫,還需要安全地去保護這些數據以及各種數據,包括圖片、非圖片各種格式的數據。
而要把這個以數據為中心的架構搭好,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要把基礎的備份歸檔工作做得好,EMC通過重復數據刪除技術能夠把基層的數據做好、做快。其次就是安全,在保護數據的基礎上,保持數據的連續性,這對企業同樣重要。
接下來就是一些應用平臺,例如飛機在維護保養過程中有大量的圖檔資料和數據,使用內容管理平臺來對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存儲,這和傳統意義上的分析結構化數據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就是虛擬化,之前的數據中心都需要配置不同數量的電腦、存儲以及緩存資源,但是下一代虛擬中心的做法,則可以虛擬化地利用不同的存儲、CPU、緩存來直接進行工作。
因此總的來說,EMC的軟件主要是從三方面,信息保護、內容管理、信息安全能夠提供一些解決方案給我們的用戶。例如Avamar是目前唯一在業界可以在源頭做重復數據刪除的,去年的增長非常喜人。以前很多金融客戶用內容管理,但是現在很多政府行業,像石油業、電網都在開始用我們的Documentum內容管理。EMC也增加了商在這方面的服務。此外,RSA enVision安全信息事件管理平臺,這也是一個方向,越來越多需要網上信息安全的公司都會需要這個系統。
葉成輝透露說,目前Avamar和RSA這兩個領域增長最快。談到提升軟件營收比例的關鍵,葉成輝認為是提升售前和售后服務的能力,“現在的存儲市場跟三年前不一樣,三年前可能是硬件為主,現在有很多很復雜的軟件解決方案。”
時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在歐美產生觸目驚心的影響,其危害還在進一步擴大和蔓延,葉成輝也認為:現在才剛剛開始,未來的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會是非常困難的時期。但葉成輝仍然對EMC的業績增長表示了相當的信心:“經濟情況不好的情況下,EMC的增長也還是可以。EMc大部分的解決方案都是與數據相關的,不一定是EMC100%有機會,但起碼數據的增長對EMC是有利的。”
EMC在經濟危機時期也加緊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正如EMC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范承工博士所說,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是企業研發最好的“冬訓”時機,EMC將繼續保持技術領先地位,確保產品升級換代周期,以期在經濟回暖的時候獲得更大的份額。“這個冬天也是我們最好的契機,能夠創出EMC下一個春天。”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EMC擁有的現金和投資超過98億美元,充足的現金為EMC“冬訓”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軟件測試擎研發之重
徐海峰
“近70%的中國軟件開發商競爭力不足”,這是在近期IDC的《軟件商成長路線圖》白皮書中明確提出的中國軟件產業的問題。作為提升軟件整體產業發展水平,提高軟件質量的關鍵步驟,軟件測試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問題的重中之重。
有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我國軟件測試人才缺口就已經達到了30萬人,而軟件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的測試人才缺口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城市。而天津,作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其軟件產業發展近幾年呈顯著增長趨勢,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軟件質量的要求明顯提高,“天津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明顯加強了軟件產業的扶植力度,希望通過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天津整體高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黃亞樓教授如是說,“為了能夠快速推動產業發展,我們從去年開始就著手從多方面組織產業內的研討等一系列活動,而2009年第二屆(天津)國際軟件測試大會則是我們眾多活動中的重點。”
4月24日,為期兩天的“2009第二屆(天津)國際軟件測試大會”(TIST2009)在天津高新區賽象酒店圓滿結束。據了解,本次大會由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天津市外國專家局聯合主辦,天津市軟件評測中心,天津市軟件行業協會、天津華苑軟件園管理中心,麥思博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大會圍繞“應對金融危機,加強中國軟件測試體系建設”主題展開,國內外知名的軟件測試行業專家及權威人士進行分論題演講,在講解技術理念和知識的同時,展望軟件測試及相關服務的未來發展趨勢,引導國內軟件測試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國際水平保持同步。
出席此次大會講師及嘉賓分別來自國家信產部標準化所-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軟件評測中心,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上海軟件測試重點實驗室,以及河南、黑龍江、江蘇、福建、吉林、上海、山東、廣州、廣西、重慶、河北、遼寧、昆明、成都、天津等15個省市自治區的評測中心和公司的測試機構。
“作為軟件質量的關鍵環節,軟件測試是提升軟件產業快速發展的最有利武器,在面臨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軟件企業更應該從軟件質量入手,提升自身的產業競爭力,從而在嚴峻的形式下保持自有的增長目標。作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軟件質量乃至軟件研發的管理培訓都將成為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一把利劍,而麥思博愿意為推動軟件產業的整體發展添磚加瓦。”麥思博(北京)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劉付強在本次論壇中如是說。
本次大會有四大亮點:
一 TIST2009首次突破傳統,采用公開招納的方式招募演講人,為所有業內人士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為國內軟件測試技術發展帶來很大社會效益。
二 會議采用分會場、分內容的演講形式進行,根據軟件測試相關的不同領域和內容分別聘請國內外資深,權威技術顧問進行專題演講,進而使參會嘉賓全面了解軟件測試領域知識,挖掘軟件測試行業發展商機,在獲得技術知識同時獲得更多商業合作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