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地理學習計劃范文

地理學習計劃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地理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地理學習計劃

第1篇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6-0086-01

地理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培養學生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重要意義。在地理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切實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樹立起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妙設疑,以疑引思

我國清代學者陳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疑”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方式巧妙設疑,以疑引思,以疑促學。如,在教學有關“大陸漂移”的內容時,我是這樣進行新課導入的: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其分布于極寒之地或高海拔的山上。但科學家卻在非洲、印度及靠近赤道處的一些熱帶地區發現了古冰川的遺跡。這是為什么呢?本節課我們就將揭曉這一答案。在導人的過程中進行設疑,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進而為新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地理教材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有一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圖表令學生難以理解,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講解,不但費時費力,而且不易讓學生理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動態圖像、動畫視頻等將地理教材內窬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并促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如,在講解“地球運動”這部分內容前,筆者把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有關地球在宇宙空間運動的動畫視頻及圖片、樂曲等根據教學需要制成了課件,在上課時,則一邊播放課件一邊進行講解。這樣做,不僅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掌握了諸如南北半球晝夜長短變化和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規律,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了他們對地理學習意義的認識。

三、教學中穿插趣味故事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穿插一些趣味故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教學有關“日界線”的內容時,教師可給學生講一講一對孿生姐妹出生的故事,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輪船上,一位孕婦生下了一對孿生姐妹。但令人奇怪的是,后出生的妹妹卻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這是為什么呢?這既引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又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加深了學生對“日界線”的認識。

四、加強學科整合

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是地理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在注重對學生地理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同時,合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引導他們從多角度考慮問題,并根據教學實際來加強不同學科的整合,把握好學科知識內容問的交叉點,正確地利用相關學科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提高其地理素養和地理審美情趣。如,在講有關環境和人類的對立統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哲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在講有關人口遷移的問題時,可以結合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動予以闡釋。

第2篇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困生;興趣;讀圖;學習動力

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學校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問題。不管什么學科總有些反應比較慢的學生,在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也不例外。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我們教師要傾注愛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除抓好反復教育外,還要注重學困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培養,運用恰當而有效的方法。學困生是與優秀生相比較而存在的,他們的后進并非是永遠的。有一部分學生地理基礎差,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學習缺乏動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嚴重,對地理課望而生畏,影響地理課的學習和成績的提高,有些同學甚至學業水平測試都不能通過。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激發初中地理學困生的學習動力試做探討。

一、首先,學困生要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于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區,地理環境是不同的。地理學研究的正是地理環境的差異、分布規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反過來,我們還可以運用所學的地理學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習過程中就會有的放矢,目標明確,提高地理學習動力。

二、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于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于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于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于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于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像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后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既簡單又有趣。

三、尊重學困生人格,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首先要掌握他們脆弱的心理,在政策上多傾斜,生活中多幫助,感情上多交流。細心觀察留意他們的閃光點,抓住其閃光點讓其優點更優,給他們創造適合他們發展的小天地。經常與他們談心溝通、問寒問暖,以解決他們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了卻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教學中優先,多給予幫助和肯定,即使是一點滴進步,微不足道的一點兒,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在學校或在班級里設進步獎,給予鼓勵。

四、要善于培養地理學困生的自信心

培養學困生自強、自立、自信,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在課堂上,提問時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其回答,同時在作業的布置上分層布置,給他們布置一些難度較小,容易完成的,對作業布置上要有計劃,有步驟,一步一個臺階,一步一個腳印,按循序漸進規律,他們就會很快獲得一種成就感,找回自信。作為教師應該肯定他們的進步,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有時甚至要對他們學習上開小灶多輔導,不斷的耐心的幫助,使他們迎頭趕上;有時通過座位安排上結對子,一幫一,讓他們進步的更快;在全班同學面前對學困生采取友好態度,善意的幫助,使他們感到班級的溫暖,克服消極情緒、不良習慣,找回自信,提高學習熱情,培養積極向上、踏實進取的品質。良好的心理品質,是戰勝困境而獲取成功的關鍵,

五、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順應學生的心理。課堂上針對每一堂課的內容和特點組織對抗性、趣味性強的綜合競賽,競爭中學生一個個成為緊張、興奮的參賽者,課堂成為賽紀律、賽學習、競爭角逐的游戲場。好勝不甘落后的心理、集體的榮譽、答題的成功、滿意的分數、同伴的贊賞、老師的表揚,激勵著每一個學生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投入各項競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中嚴要求,善引導,多表揚,多鼓勵,及時評價、強化,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競賽過程和結果的樂趣,從而對地理課產生極大的興趣。

第3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教學;優化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2-172-01

學習是一個對信息進行收集、選擇、整理、分析、運用的過程。地理教學中的信息以社會信息為主,可分為基礎信息、隱含信息和信息三大部分。基礎信息是指經過教材編寫者、教學材料的編制者以及地理教師事先加工好的地理知識。就我中學地理教學來說,這部分知識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各地區各學校情況加以適當擴充構成,包括自然、人文、經濟等方面。隱含信息指隱含教學需要的信息的各種地理數據(如文字、圖片、圖表、數字等)。信息是指學生通過非正規教學獲得的地理信息。例如,通過看電視、報紙、課外讀物、參觀博物館等方式獲得的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各種信息的運用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容量大、可操控的優勢,將各種信息優化整合,使學生在對現象步步深入地探索中發現規律,查找問題、尋求辦法,是現代地理教學的特色。

一、利用視聽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濃郁的學習氛圍之中,是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的前提和保障。多媒體技術用圖片、音樂、聲音、視頻等形式將信息直觀呈現,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對生活中各種地理現象的思考。

例如,在學習“中東”這個內容時,學生通過電視報刊等媒體獲得的信息非常多,但大多零散。我們在導入新課時,可以節選一段視頻新聞,學生們馬上能說出事件發生地,并積極交流關于這一地區的相關信息,學情高漲。然后我們簡單總結學生們的發言并提出本課探索的主題:“頻繁的沖突、戰爭,使中東成為世界矚目的熱點地區。為什么這里戰爭不斷?”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再將學習當作任務,研究更加積極,對生活更加關注,認識更加理性。

再如,在介紹“亞洲人文環境——多樣地域文化”這個地理知識時,教材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闡述了什么是文化,亞洲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各地理區域文化差異,目的是認識各地區的文化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我們可以把此節設置成活動課的形式,多媒體技術又發揮出它的優勢。準備階段,將學生分組,要求每個小組收集亞洲不同國家有特色的文化風情資料并制作成小課件;授課階段,小組代表一邊展示成果一邊描述情境,其他成員回答同學們的提問;評價階段,進行年級內部展覽,評選出優秀作品以資鼓勵。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對地理課堂有了全新的認識,全員熱情參與,將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的真諦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利用圖表整合,培養發現性思維

培養發現性思維,就是使學生在掌握基礎信息的同時,不斷提煉隱含信息的思維過程。在探究問題的同時學到思維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具有獨立探索、細心發現、有所創新的能力。

地理學具有綜合性的特征,要求對一個區域的各種地理組成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揭示客觀規律。這些組成要素涉及范圍很廣,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既有空間因素,也有時間因素。在自然方面,要考慮巖石、大氣、水體、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人文方面,要考慮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各種要素相互影響、緊密結合。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能挖掘出每篇資料的隱含信息,而且找到各信息點之間的聯系,形成信息網絡,從而揭示客觀規律。這一要求對于初中教學來說是個難點,而多媒體技術的恰當使用可以化解這個難點。

三、利用虛擬技術,發展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對學生較高層次要求的思維能力,有賴于學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利用計算機虛擬技術,將深奧的原理、現象進行模擬再現,可以把抽象變具體,復雜變簡單,幫助學生對教學中抽象的內容進行分析、理解、掌握,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海陸變遷”這個地理知識時,由于地表大規模海陸變遷經歷漫長歷史時期,人類身處其中無法直觀認識過去、現在及未來。關于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兩種假說描繪的情境,學生頭腦中很難形成科學清晰的影像。我們要結合大多數人對學說的理解,使用三維動畫技術制作模擬動畫,再現幾億年間的滄海桑田,用形象生動的畫面代替語言文字性描述。學生們通過觀察大陸整體及局部板塊的運動變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海陸變遷的過程,加深了對學說內容的理解。

四、利用大容量空間,落實教學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fabu14.xyz|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色噜噜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ww4545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 欧美精品第欧美第12页|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美国式禁忌矿桥矿17集|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小视频免费|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五月天| 美女露100%胸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又爽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网|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91噜噜噜在线观看| 在线a人片天堂免费观看高清| www.kkbokk.com|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文字幕制服诱惑| 日日夜夜天天干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成在人线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国产真实露脸精彩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