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

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經濟學理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經濟學理論論文

第1篇

國外管理會計學者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經濟學理論。1986年,Watts和Zimmerman在《實證會計理論》中指出:“本書旨在介紹建立在經濟學基礎上的經驗性會計文獻的重要理論和方法論?!痹摃榻B了有效市場假說、資本資產計價模型、市場失靈、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稱、企業理論、公共選擇、管制理論及契約理論等在會計理論研究中的應用。齊默爾曼(2000)以機會成本概念和組織理論作為管理會計研究的基本框架,寫出《決策與控制會計》。

在管理會計研究中,經濟學相關概念的使用比例非常高(50%),經濟學成為解釋會計現象的一種工具,或是用會計數據來驗證經濟理論的一種手段。同時,許多經濟學家也認識到會計學的重要作用??扑?1990)認為,會計理論是企業理論的一部分,在經濟研究中,應很好地利用會計數據,因為會計數據能夠讓經濟理論定量化,所以經濟學家應學習會計學,理解會計數字的含義。國內管理會計學者除了對純會計理論進行探討外,也做了很多基于經濟學理論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會計理論研究中所應用的經濟學理論幾乎都是經濟學,尤為著名的是“過程的控制與觀念的總結”。這一時期,會計學界也引入了西方的一些會計理論,但側重于從會計角度進行規范論述,并沒有涉及過多的經濟理論。此時對管理理論、組織行為學理論等卻引入較多,如“會計管理”的創立以及會計行為學的研究。筆者認為,《會計研究》1992年第6期發表的《科斯定理與會計準則》(劉峰、黃少安,1992),標志著我國會計學者借鑒西方經濟學理論的開始。此后,有會計學者介紹了實證研究方法,瓦茨、齊默爾曼的《實證會計理論》有了中文譯本?!督洕芯俊房d的相當一部分會計論文也是實證會計研究的文章,主要是利用國外成熟的模型對中國市場進行檢驗,其中所用的經濟學理論大都來自于國外實證會計文獻。會計學者對企業理論、產權理論、理論和管制理論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發表了一些富有創見的成果。

近年來,公司治理理論成為會計學者應用的主要理論,在會計論文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我國的《會計研究》雜志是一本具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刊物,該刊自1981年以來,已刊載一定數量的管理會計方面的論文。我們選取1981~2000年《會計研究》上中與管理會計(包括成本會計、成本管理和業績評價等)有關的363篇論文,進行有關涉及基礎理論研究的描述性統計,剔除管理會計與其他理論結合的199個樣本,表2表明,經濟學在國內管理會計研究中出現的次數最多,應用頻率最高。

二、借鑒經濟學的精度、廣度與深度

(一)借鑒經濟學的精度———以研究方法為例

會計的研究方法根源于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規范與實證會計研究像經濟學研究一樣,把規范法和實證法引入會計研究中。下面我們將對經濟學研究方法以及規范會計研究在20世紀的歷史進程與實證會計研究的邏輯推演進行簡單的回顧。最早區分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的是西尼爾,而對實證經濟分析與規范經濟分析做出更嚴格區分的是大衛•休謨,他提出所謂的“休謨判別法”:從事實性、陳述性的說明不能推導出規范性、倫理性的說明,亦即不能從“是”中推導出“應當”。休謨提出了實證經濟分析與規范經濟分析的判別標準,即實證經濟分析研究“是”與“不是”的問題,規范經濟分析研究“應當”與“不應當”的問題。同樣,規范會計研究著重于說明會計“應當是什么”,而不限于說明會計“是什么”,因而規范會計研究不滿足于現有的會計慣例,而是從邏輯性方面概括說明怎樣才是良好的會計實務。規范會計理論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演繹推理法和歸納推理法兩種。

(1)演繹推理法

它是從一定的會計基本概念出發,推導出研究對象的邏輯性結構。演繹法的推導程序為:大前提—推導結論—驗證—具體問題。其主要步驟為:確定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目標;說明會計基本假設或目標對財務會計的指導作用;根據既定會計假設和目標,推導相關的會計基本原則和會計基本概念;以會計基本原則或會計基本概念來指導會計實務,規定會計的具體處理程序。演繹法的優點是,可以保持相關會計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會計理論的構建具有邏輯嚴密性。其缺點是,推理的正確性取決于假設前提,如果假設前提錯誤,則整個推理得出的理論結構將是錯誤的。

(2)歸納推理法

其特點是,通過對大量現象進行觀察,然后加以分類,從中概括出有關概念的內在聯系,再把它們組織或表述為理論。歸納法的推導程序為:觀察—分類—概括—驗證。歸納法的優點在于,它不受預定的模式束縛,把理論概念或結論建立在大量現象的基礎之上。但是,該方法的正確性取決于觀察對象的代表性。由于選擇觀察對象的范圍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定準確。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會計理論研究主要是以會計假設為前提,推導出會計原則、會計準則以及會計處理程序。70年代以后,隨著新技術革命、決策理論及行為科學等新興學科向會計領域的滲透,會計理論研究主要以會計為前提,推導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會計確認、會計計量與會計報告的標準。實證會計研究作為一個與傳統規范會計研究特點迥異的研究學派,其目的不在于提出會計“應當做什么”,而在于解釋會計“是什么”、“為何是這樣”,并據以預測未來的會計行為及其影響(羅勇、賈鴻,1998),它是根據實際效用或現實因果關系來選擇會計概念、原則、準則和各種程序。實證會計研究的基本步驟為:(1)提出理論假說和有關假設條件;(2)建立理論模型并得出主要結論;(3)對理論假設模型進行經驗驗證;(4)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提倡在會計理論中引入實證研究的是美國會計學家M.C.Jensen,他在1976年發表的《關于會計研究和會計管制現狀的反映》中指出:“由于規范的理論占優勢,會計研究是不科學的。”實證會計研究能解釋已存在的會計現實“為什么會是這樣”,以及為什么會計人員要從事這樣的工作。自1968年鮑爾和布朗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發表之后,實證研究成為西方會計研究的主流,也使得管理會計的實證研究成為可能。管理會計的實證研究可以表述為:實證研究認為會計理論的目標是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而這也是經濟學大部分以經驗研究為依據的研究的基礎;以對假設的實證檢驗代替研究人員的價值判斷,對預先提出的理論性假設不是進行一般性的推演,而是采用可觀察、可檢驗的實際證據來進行檢驗和說明;實證會計研究以定量分析為主,廣泛采用精準的計量和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實際數據,對假設進行檢驗,這使管理會計研究的結論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二)借鑒經濟學的廣度———以理論為例

人是行為人,而委托人是行為影響的一方。人根據契約為委托人做事,委托人依據契約對人給予獎勵。企業的股票持有者與企業經理的角色是不同的,后者是經營(run)企業并做出決策,而前者是在契約簽訂生效后擁有(own)企業,對企業有剩余擁有權(residualclaimant)。剩余擁有權會產生剩余控制權(residualcontrol),這是一種可以后發制人的機動權(Berle&Means,1932)。理論說明,委托人和人有不同偏好,并且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人具有機會主義行為,這將導致道德風險(Moralhazard)、成本(包括簽約成本、監督成本、保證成本和剩余損失)的產生。1976年,Jensen和Meckling首次提出成本概念,認為成本是企業所有權結構的決定因素,緣于管理人員不是企業的完全所有者這一事實。標準的委托—理論建立在兩個基本的假設之上:一是委托人對隨機的產出沒有直接的貢獻(即在一個參數化模型中,對產生的分布函數不起作用);二是人的行為不易直接被委托人觀察到(雖然有一些間接的信號可以利用)。在這兩個假設下,有兩個基本命題:(1)在任何滿足人參與約束及激勵相容約束而使委托人預期效用最大化的激勵合約中,人都必須承擔部分風險;(2)如果人是一個風險中性者,那么就可以通過使人承擔完全風險(即使他成為惟一的剩余權益者)的辦法來達到最優結果。委托問題的產生有四個原因,即授權和控制權分離、不確定性和分散投資風險、科層組織結構中的信息不對稱以及有限理性和個人能力的約束(向榮、賈生化,2001)。委托人需要一種控制系統來使人按委托人的目標來行事,這種控制系統包括三個部分:決策權的分配(誰負責做決策)、業績計量與評價(向誰報告何種信息)、獎勵與懲罰(收集到的信息與人報酬之間的關系)。契約和決策的形成需要以信息為基礎,而會計和審計正是與這種信息的收集和傳播有關,因此,理論可以用于會計和審計研究中,以分析不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和審計程序的效率特點(ChatfieldM、RVangermerch,1996)。對會計領域問題的研究最有影響的學者有:Holmstrom(1979,1982)、Jensen和Meckling(1976)、Watts和Zimmerman(1978,1983)等。理論可以深入到會計學研究的各個領域(JensenMC,1986),其對管理會計的貢獻在業績評價方面更為顯著。例如,在業績評價指標的選擇中,用理論來解釋會讓我們更深地理解會計基礎與市場基礎、財務基礎與非財務基礎、相對基礎與絕對基礎等矛盾。

需要說明的是,股東雖然可以通過審計者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督,內部審計、民間審計都對審查會計信息、降低信息風險承擔重要責任,但在現實中,由于內部審計組織不夠健全,地位尚不獨立,民間審計會受到審計委托、審計費用和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難以或不愿審查虛假會計信息,甚至出現審計師與企業合謀的問題(陳關亭,2001)。

(三)借鑒經濟學的深度———以產權理論為例

我們首先對產權、交易等概念的歷史演進及重要性做一個簡要回顧,然后闡述管理會計借鑒制度經濟學的必要性。完全競爭模型被構建出來,該模型的基本前提假設,如理、公司的規模不經濟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其假定還有一個與產權相關的隱含假定是支撐完全競爭模型的基礎:商品的供給與需求是決定價格的市場條件,對它們的利用反映了私人產權的制度安排;要實現完全競爭,所有的稀缺資源必須是私有的、明確的,并被有保障地擁有。這是從完全競爭模型或者近似完全競爭的模型中推導出的結果,也是由私人分散控制資源而引起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認為,產權制度隱含在完美的假定中,在對與價格具有同樣作用的因素的研究中,對產權安排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934年,康芒斯在《制度經濟學》中提出交易的范疇。他認為,“使法律、經濟學和倫理學有相互聯系的單位必須本身含有沖突、依存和秩序這三項原則”,“這個相互的單位便是交易”,“一次交易,是制度經濟學的最小單位”,交易“不是實際交貨那種意義的物品交易,它們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對物質的未來所有權的讓渡與取得,一切決定于社會集體的業務規則”,“交易是所有權的轉移”。1937年,羅納德•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中第一次提出交易成本。之后,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中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即“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私人成本將等于社會成本”。后來有學者將其擴展、引申為:如果市場交易費用為零,不管權利初始安排如何,當事人之間的談判將使資源配置實現最優;如果交易費用不為零,不同的產權安排會帶來不同效率的資源配置,可以通過明確的產權之間的自愿交換來達到資源配置的最佳效率。

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制度對產權的初始安排和重新安排是必要的。科斯定理說明,通過改善企業內部組織制度和企業產權制度,可以不斷地降低企業內外部交易成本,提高企業效益。然而,交易、契約、產權的關系如何?哪些類型的交易適合于企業合約安排?哪些類型的交易適合于市場合約安排?威廉姆森(1985)從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三個方面區分了交易類型,認為涉及高度專用性資產且經常重復發生的交易,適合于在企業內部進行。顯然,資產專用性對于為何通過企業配置資源給予了很好的解釋,但它不能解釋威廉姆森提到的作為“賣者”的企業為何存在。

借鑒制度經濟學的發展與邏輯演進,管理會計的現代應用必須滲透到制度經濟學提及的眾多理論(如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和制度安排等),否則,“如果沒有產權的界定、劃分、保護、監督等規則,沒有產權制度,產權的交易就難以進行,產權制度的供給是人們進行交易、優化資源配置的前提”。

三、經濟學對管理會計的啟示

(一)實證研究(計量經濟學)的精度———對現代管理會計研究的啟示

無論管理會計(作業成本會計與作業成本管理、綜合記分卡、KAIZEN成本計算、產品生命周期成本計算、行為會計、環境和戰略管理會計、智力資本管理會計等)的發展趨勢如何(余緒纓,2001),無論管理會計研究的內容由內深化與向外擴展如何并舉,無論管理會計的選擇指標從滯后性向前導性怎樣轉變,無論管理會計的貨幣性與非貨幣性分析怎樣結合,現代管理會計的特點、重點及難點研究,都需要計量經濟學的背景支持與后臺支撐。計量是會計的一種屬性,也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二)理論(信息經濟學)的廣度———對現代管理會計的詮釋

傳統的管理會計都假定信息是無成本的,或者至少不存在因信息而導致的成本差異。但是,信息經濟學理論表明,任何信息都有其特定的成本,信息成本因具體情況而異,信息系統只能根據具體情況來加以選擇。理論在信息經濟學的基礎上,從委托人與人獲取信息的角度,結合人的行為因素,在管理會計中得到應用。

1.有助于管理會計人員在備選決策方案中做出正確選擇

在理論體系中,管理會計信息可以為兩種不同性質的目標服務:(1)用于優化委托人或人將采用的決策的環境進行事前評估,即修正信息;(2)用于評價決策執行的結果,以便在委托人或人之間按照契約的規定來分享上述成果,即業績評價。決策前信息和決策后信息的作用以及對委托人和人利益的影響,有助于管理會計人員在備選決策方案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例如,業績評價與激勵人的最優努力相關,而人的努力不能被直接監督,如果沒有建立業績與報酬相聯系的、能夠反映績效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就不能激勵人為委托人而努力工作。

2.對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出現偏差的原因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管理會計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應用都面臨現代企業存在的一系列委托關系:董事會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關系、股東與董事會之間的委托關系、企業經營者與會計部門之間的委托關系、股東與審計者之間的委托關系等。從委托的機制來看,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著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出現偏差的可能性與原因。

(1)委托人與人的目標、利益、風險不同

由于所有權與控制權彼此分離,現代企業存在著一系列關系。委托人和人因各自利益、目標不同,所承擔的風險也各異,在某些情況下,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時,會損害另一方的效用最大化。

(2)契約的不完備與信息的不對稱

會計實務的變化難以預料,這不可避免地使會計法規、會計準則的制定存在滯后性。這些法規、準則不可能把會計實務中所有的情況都包括在內,只能對會計的總體目標、總體原則以及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做出規定,而對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的規定則相對靈活,這使人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有很大的變通余地。契約的不完備再加上信息的不對稱,使得人可以利用占有會計信息的優勢和契約的缺口,選擇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會計程序及會計處理方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對自身的業績進行夸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產權理論(制度經濟學)的深度———對現代管理會計的提示

1.從交易費用的定性到定量分析

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深度已經滲透到管理會計研究層面能夠涉及的深度,如產權理論涉及的交易成本概念就屬于制度經濟學的內容。在交易成本理論中,交易成本包括外部交易成本與內部交易成本,涵蓋了監督成本、信息取得成本、組織制度成本以及不確定性原因引起的成本等。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機會成本,即選擇不同制度形式的生產或消費所損失的機會成本。在成本管理會計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機會成本理論,這里的機會成本是指選擇最優方案而舍棄次優方案所喪失的收入,其實質是選擇不同企業組織形式、生產要素配置與管理方式的問題,它貫穿于投資決策、生產組織和產品銷售等過程,是既定制度約束條件下的機會成本。對企業交易費用、機會成本在定性基礎之上進行定量研究,已成為管理會計的核算分析內容。制度經濟學研究正在更為深入地展開,將會為管理會計的領域開辟新的研究空間。

2.以資產的流動性劃分資產到從專用性角度劃分資產

資產的分類一般都遵循一個原則:以資產的流動性為標準,對資產進行分類和管理。按流動性劃分資產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信息使用者既不能獲得關于無形資產的準確價值計量信息,也不能獲得有價值的評估信息。其原因是:(1)存在不能獨立存在的無形資產,這些無形資產與企業的有形資產相結合無法分離,而能夠分離的無形資產價值又往往是在企業經營有形資產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所以人們難以清晰地界定其范圍;(2)流動性劃分與無形資產的相關程度很低,按照流動性進行劃分的資產雖有利于描述有形資產的特性,但不能有效地描述無形資產的特征,也就是說,流動性與無形資產的相關程度很低,信息使用者如果僅利用現有的財務報告信息,是很難評價無形資產價值的。資產專用性并不是為描述無形資產而提出的,但從會計的角度看,專用性對資產進行另一種分類,能夠從財務報表中挖掘更多信息。我們可以對資產的專用性進行一下回顧。

1985年,威廉姆森將描述交易的主要維度分為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次數。資產專用性,是指為支持某項特殊交易而進行的耐久性投資。專用性資產一旦被用于某種交易,它就無法在不發生巨大損失的前提下轉移到其他交易中。由此可見,資產專用性表明資產有專門用途,其收益依賴于它所支持的專門交易。資產專用性包括地點專用性、實物資產專用性、人力資產專用性、完全為特定協議服務的資產專用性以及名牌商標資產的專用性。交易的不確定性,是指由于交易雙方的協議不可能完全,在交易過程中就可能因為一方的機會主義行為而出現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在雙方進行了專用性投資的情況下,由于不確定性的存在,雙方的交易關系更加復雜化,進而出了對契約關系進行調整的要求,并因此對組織與交易的匹配關系產生影響。交易發生頻率,是指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經常性或重復程度。采用垂直一體化方式,能夠提高契約關系的穩定性和調整性能,但垂直一體化會增加組織管理費用。因此,只有對較高頻率的交易實行縱向一體化,在經濟上才是合理的。需要補充的是,考量交易的另一主要維度應涉及交易效率,交易效率對分工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隨合約自、合約結構的優化、產權保護程度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四、結語

第2篇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后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并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等。最近幾十年來,在以克魯格曼、弗里德曼等經濟學家的推動下,國際經濟學一般理論各個方面方面均獲得了持續和富有成效的發展。

一、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

1、新李嘉圖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

在國際貿易實踐中,H-O-S理論一直占據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夫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入了困境。新李嘉圖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經堅持并繼承了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論,認為貿易的真正來源在于各國的比較優勢的差異,而并非資源稟賦的差距。新李嘉圖主義以一種比較動態的、長期均衡的分析來解釋國際貿易。新李嘉圖主義貿易理論把收入分配置于整個的突出位置,并貫穿分析的始終。

新李嘉圖主義的國際貿易理論與李嘉圖理論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圖是從各國生產的角度即從各國的生產特點不同和勞動效率的高低不同上來解釋比較優勢的差異;新李嘉圖主義不僅從各國生產的角度來分析和比較各國的比較優勢的差異,而且,同時強調要從各國分配領域、從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動態角度來分析和比較各國比較優勢的不同。

新李嘉圖主義的代表斯蒂德曼認為他的貿易理論是把分析的重點放在貿易與被生產的生產資料、利潤、工資和經濟增長的聯系上,特別地,斯蒂德曼強調了收入分配在其理論中的突出作用。按照新李嘉圖主義的價格決定方式,影響價格的因素主要是生產資料投入系數,勞動投入系數,分配率。由于一國生產某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是由生產技術、分配關系(表現為利潤率、利息率和工資率)、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程度等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因此不同國家生產某種產品的比較優勢的差異不僅表現在生產技術、生產條件、勞動效率等差異上,而且不同國家由于分配關系的不同也會導致產品的比較優勢不同。而影響分配關系變動的一個重要影響是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程度。這樣,處于不同經濟增長階段、處于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國家生產某種產品的比較優勢就自然不同。

2、克魯格曼的貿易理論思想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以李嘉圖以要素稟賦差異為基礎的“比較優勢”原理為代表,但是實際國際貿易中大量貿易是發生在同類產品內部,70年代末以來,保羅·克魯格曼提出“規模經濟作為國際貿易產生原因”的解釋,他在產業內貿易理論有關基本假設和結論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各種模型深入闡述了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的關系,成功的解釋了戰后國際貿易的新格局。保羅·克魯格曼的新貿易理論以成熟的壟斷競爭模型(張伯倫壟斷競爭)來分析規模經濟以及產業內貿易。

克魯格曼認為在“張伯倫壟斷競爭”模式下的市場體系中,產業部門的擴張是通過廠商數目的增加(更大的規模經濟)相結合而實現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每個國家都以其生產的產品供應世界需求,因而我們就得到了雙向的產業內貿易,若各國擁有相同的要素稟賦,就不存在產業間貿易(各國生產等于本國消費量的競爭產品),而存在大量的產業內貿易。

張伯倫壟斷競爭部門的更低單位成本的更多商品種類對每個工資收入者而言都是有利的,產業內貿易帶來的社會凈福利將抵消收入分配(要素價格)上的矛盾,從而使貿易自由化獲得普遍支持。[2]

根據斯蒂格里茲的規模經濟與多樣化消費之間兩難選擇的模型,克魯格曼建立了一個由規模經濟而不是由要素稟賦或技術的模型,模型中假定規模經濟內在于廠商,分析方法去分析規模報酬遞增條件下的國際貿易,最終得出結論或要素稟賦差異的結果,相反,由于與勞動力增長和區域聚集類似的貿易效應,貿易可能僅僅是擴大市場和嚴密、有說服力的收益遞增條件下的貿易模型是可以建立奠定了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在貿易理論中的地位。

克魯格曼又考察了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與貿易型式的關系。競爭的經濟被允許貿易時,即使它們有著相同的偏好并從貿易中得益??唆敻衤职l表了《產業內專業化分工與得自貿易的利益》該理論模型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理論中完全競爭和規模收益不變這兩個基本假定,使新貿易理論向規范化方向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二)新貿易政策理論的發展

貿易政策理論是較早發展起來的國際經濟學理論之一。早在本世紀20年代末,作為“新重商主義”的凱恩斯在《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一書中就指出:“政府的機能不能不擴大,這從19世紀政治家來看,或從當代美國的理財家來看,恐怕要認為是對于個人主義之極大侵犯,然而我為之辯護,認為這是一切現實的辦法,可以避免現行經濟形態的全部毀滅?!保?]在國際貿易方面凱恩斯主張政府干預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利用貿易順差保持國內充分就業。

本世紀7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義占據了經濟理論的中心位置,主張政府應該對國際貿易進行適度的干預。作為其中的代表弗雷德曼認為:“自由市場的存在當然并不排除政府的需要,相反的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競賽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解釋和強制執行這些已經被決定的規則的裁判者,時常所做的是大大減少必須通過政治手段來決定的問題范圍,從而縮小政府直接參與競賽的程度?!保?]

1、貿易保護理論的新發展

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貿易的擴大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在貿易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形勢下,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紛紛出現。DominickSalvatore在的《國際經濟學》一書中列出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包括:自動出口限制,技術、行政與其他法規限制、國際卡塔爾、傾銷、進出口補貼等。[5]目前較為代表性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包括:地區經濟主義新貿易保護論、國際勞動力價格均等化保護論以及環境有限新貿易保護論。

1994年,英國學者蒂姆·朗和科林·海茲在《新貿易保護主義》一書中提出,地區經濟主義新貿易保護論“旨在通過減少國際貿易和對整個經濟的重新定位及使其多樣化,讓它朝向地區或國家內生產的最大化方向發展,然后以周邊地區作為依賴對象,并且只把全球貿易作為最后選擇?!保?]其代表人物是英國學者蒂姆·朗和科林·海茲。

他們認為在目前的世界環境中,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問題比其期望解決的問題多,鑒于自由貿易無法解決貿易與發展、貿易與環境等問題,因此必須用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取代它,新貿易保護主義主張:首先要加強地區間合作,實施新型的地區主義“自力更生應該成為國家內部以及一個地區的國家之間的一個共同目標,這樣可以使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最大程度的滿足需要和提供服務,如果經濟活動市委自力更生提供服務,那麼他們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就會降低,經濟增長會受到無情競爭的影響也會減少,當生產和就業必須一致為了滿足地方需要而服務時,就應該重新將經濟活動定位,使其擺脫出口導向的模式。”[7]

實行地區性貿易保護主義后,既可以利用本地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福利,又可以改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結構中的不利地位,同時也可以保護環境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還主張為使地區經濟發展,來實現貿易平衡和保護世界環境,這就需要一國根據預期的出口量控制進口量并且要使兩者嚴格平衡,并制定高標準的進出口限制規則。

國際勞動力價格均等化新貿易保護論的基本觀點是: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工資水平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如果西方國家不對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限制,將會造成發達國家工人的工資水平向低收入國家的工資水平看齊,從而導致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發達國家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性產品實行貿易限制。進入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受到低增長和高失業率的困擾,增加了大工業的保護,抵制發展中國家的進口,1993年發展中國家將近1/3的出口產品受到發達國家的配額制和其他非關稅壁壘限制。

環境優先新貿易保護論主要表現在借保護世界環境之名限制國外產品的進口,保護本國衰退的劣勢產業,其主要論點是:由于人類生態系統面臨巨大威脅,在國際貿易中應該優先考慮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為了保護環境任何國家都可以設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控制污染產品進出口,同時任何產品都應將環境和資源費用計入成本,使環境和資源成本內在化。

2、國際貿易的內生性增長的新理論

長期以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國際貿易的增長可以帶動國內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哈伯勒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國際貿易是新觀念、新技術、新管理和其他技能的傳播媒介,國際貿易可以充分利用沒有開發的國內資源、刺激國內生產者提高效率,同時通過市場規模的擴大,貿易使勞動具有了經濟規模性,因此國際貿易可以稱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為了從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角度進一步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正面作用,經濟學家羅莫和盧卡斯提出了內生性增長理論,他們認為一國減少貿易壁壘并促進國際貿易后,將長期取得加快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效應,這主要因為國際貿易可以使該國加快技術引進、吸收、開發以及創新過程,擴大生產經濟規模,減少價格扭曲提高資源利用率等[8]。

3、不完全市場競爭下的新貿易政策理論

不完全競爭的貿易政策理論認為市場結構的類型決定了行業的競爭程度和貿易形式,因此依據國內外市場結構的狀況來選擇指定貿易政策可以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護國家利益。80年代初以來,以布蘭德、斯本色、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以“戰略性貿易”為核心的新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認為,在規模收益可變和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下,政府干預的貿易政策只要使用得當能夠使一國從相對自由貿易中獲益。

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等經濟學家根據不同的市場結構,討論各種貿易工具如關稅、配額、進出口補貼和進出口稅等,在各種市場結構下的運用結果,得出了不同市場結構下應該運用的最佳政策工具,與此同時,他們還指出在寡頭市場結構下,貿易政策可能會使干預者獲得有利的“戰略效應”,并通過抽取和轉移他人經濟利潤以及獲得更大的外部經濟來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9]新貿易理論對市場運行的優化、干預政策的制定等均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

(1)不同市場結構中貿易政策的制定

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等將其研究領域集中以下兩種市場結構中貿易政策的制定上:

①考慮戰略互動作用對出口市場的影響。

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在假設一國市場上的國內公司具有市場力量,并同具有市場力量的國外公司競爭基礎上,對政府施加的貿易政策如何影響公司行為以及市場運行結果進行探討,這就是所謂“戰略出口貿易政策”問題。對于戰略出口貿易政策問題,他們根據80年代初提出的布蘭德—斯本色模型,分析了寡占市場下廠商進入對貿易政策選擇的影響和“一致性推測”的寡占行為,指出廠商進入的可能性進一步削弱了出口補貼促進進出口的作用,更多地加強了出口稅收鼓勵進出口的作用,同時“一致性推測”這種寡占行為對于自由貿易是最佳的。

②探討國內市場上戰略互動的影響。

他們在假設具有市場力量的國內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基礎上,探討政府政策的作用,這就是所謂“戰略出口貿易政策”問題。對于這一問題,克魯格曼首先經過對外部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進行重新定位之后,提出了建立在外部經濟基礎上的“出口促進型進口保護理論”,即將外部的規模經濟作為獨立的幼稚產業加以保護。另一方面,克魯格曼建立了一個存在規模經濟和寡頭壟斷市場下,以貿易保護促進出口的模型。

通過這一模型可以看出,國內公司的邊際成本與國外公司的邊際成本成負相關,通過關稅保護可以提高國外公司的成本。克魯格曼還把研究與開發、學習效應與國內公司的邊際成本聯系起來,認為貿易保護會導致研究與開發的投入的提高,使得外部經濟效益提高。[10]

(2)貿易政策工具的選擇

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等在對不同市場結構下的貿易政策工具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在現有的不完全競爭的模型下,有關最佳貿易政策工具的選擇方式:在國內外的市場結構均為完全競爭情況下,自由貿易政策是最優的,但是當一國商品的進口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程度的優勢時,關稅可以改善貿易條件并提高福利;在國內外市場結構均為壟斷競爭的情況下,貿易形式表現為規模經濟與產品差異的行業內貿易,這時對差異產品征收最佳關稅可以改善貿易條件和提高福利;在國內市場是完全競爭但國外市場是壟斷情況下,可以通過將國外企業的超額利潤抽取一部分作為關稅;在國內市場是壟斷但國外市場是完全競爭的情況下則可依據國內產業發展情況,采取關稅或配額政策;在國內外市場都處于壟斷時,可以依據不同的貿易模型如古諾雙頭壟斷模型等制定不同的政策。

保羅·克魯格曼則認為如果某個國家的政府能夠設法保證占領本個某一市場的企業是本國企業而非他國企業,就能以犧牲他國的產業為代價,確保本國企業在這一產業領域內的發展,也能夠提高本國的國民收入與福利。他與詹姆斯·布蘭德合作發展了國際雙頭壟斷模型,在這一模型的基礎之上,他假設有一個本國廠商和國外廠商,在國內外市場中進行競爭,在本國開始征收進口關稅的情況之下,外國廠商在國內市場的交貨成本上升,其邊際成本上升,本國廠商產量上升,邊際成本下降,這將最終導致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中,本國廠商的銷售量上升,外國廠商銷售量下降,本國廠商不僅加強了在國內市場上的優勢,也加強了在國外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從而將在出口市場中獲利。[11]克魯格曼因此認為政府可以實行對每個產業加以保護的政策,直到該產業成本下降到具有在世界市場上的優勢為止。

二、國際金融理論和政策

1997年發生在東亞地區并波及到整個世界的金融危機,推動國際經濟學界對國際金融一體化發展、國家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流動、匯率制度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國際金融和政策理論有國際金融安全、克魯格曼的貨幣匯率理論、國際貨幣一體化等。

(一)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負面影響

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出一個重要特征,世界金融一體化則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由于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分工的發展,經濟國際化對世界金融一體化提出了客觀要求。隨著電訊技術的普及和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跨國銀行空前的海外擴張,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發達國家積極開拓、控制新興市場等等,國際金融一體化發展迅速。此外,各國金融管制不斷放松,國際投機活動的加劇,以及為逃避各國政府種種限制以取得自由化的舉措國際金融一體化趨勢經過80年代的發展,到了90年代已形成了國際金融一體化一個,對促進世界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般認為,世界經濟一體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出了國界,使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動相互依存、相互聯系,進而形成世界范圍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機整體?;蛘哒f,是指世界各國均參與全面的經濟合作并到任何一國或經濟領域的變動均會引起世界經濟整體動狀態。世界金融一體化是指各國或地區在金融業務金融政策等方面互相依賴、影響而產生的逐步聯合成為一個整體的趨勢。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表現是:各國金融政策傾向一體化;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重點是離岸金融市場與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證券投資國際化);資本流動自由化、國際化,這是世界金融一體化最突出的表現,它包括貨幣兌換自由、資本在行業間轉移自由和資金進出自由。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對國際經濟體系構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1、國際金融一體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限制國際

第3篇

1.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2.淺論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

3.論飯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4.西部大開發與全面提高民族地區勞動力素質

5.淺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本產權問題

6.國有大型企業組織人事制度改革的經濟學思考

7.假日經濟提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探索

8.欠發達地區人才外流對策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丝袜制服在线| 日本猛少妇色xxxxx猛交| 半甜欲水兄妹np| 成人免费小视频|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清纯秘书被总经理吸乳小说| 午夜视频体验区|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娇bbbb搡bbbb| 中文字幕看片在线a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毛片色毛片18毛片美女|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182tv午夜线路一线路二|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香蕉大无线视频 | 国产女人的高潮大叫毛片| youjizz亚洲| 国产精品视频yy9099|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女人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放进去岳就不挣扎了|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男生被男生到爽动漫| 四月婷婷七月婷婷综合| 英国video性精品高清最新|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网站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97色伦综合在线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