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產品質量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指導思想
按照“保障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依法科學監管,以民為本,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標,強化監測監控,健全監管長效機制,依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目標任務
1、成立鎮覆蓋全鎮的農產品質量監管、檢測隊伍,建立落實鎮街專管員3人,檢測人員3人,村級協管員52人。
2、完成生產基地農產品定量檢測64個批次,確保生產基地農產品檢測合格率98%以上。監督檢測不合格農產品處置率100%。
3、不合格農業投入品查處率100%。
4、“三品”基地產地和產品復查換證、續展認證和保持認證率100%。
5、完成生產基地農產品快速定性監測6個批次。
6、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60%以上。
三、工作重點
1、健全鎮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落實農產品質量監管職能室和專職農產品監管人員,加強農產品快速定性檢測室建設,完善檢測室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配備相應檢驗檢測人員。
2、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設。以科技成果轉化、全程標準化為重點,建立完善農產品全程標準化生產體系和全程標準化質量控制體系,按照“集成一套生產標準,編制一本操作手冊,實施一批關鍵技術,建立一批管理制度,創建一個追溯平臺”的要求,開展全程標準化生產建設。
3、強化“三品一標”建設管理?,F代農業園區的主導產業示范區和精品園應100%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鼓勵主要農產品達到綠色食品認證標準。開展對“三品”基地的規范化指導與監管工作,嚴格證后監管,規范“三品”農產品的用標行為。
4、強化產地準出管理。完善提升農產品基地快速檢測點和追溯示范點管理,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準出管理制度,加大生產環節追溯工作實施力度,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管理模式。
5、完成農產品質量監督監測和農業投入品監測。按年度制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監測計劃,開展生產基地農產品和生產經營單位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監督監測工作。積極配合完成省、市對我區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的例行抽檢工作。
6、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在鞏固整治成果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以打擊蔬菜、水果生產中使用禁限用農藥,水產養殖中使用禁限用漁藥、人用藥及銷售假劣農資等專項治理。突出對生產源頭投入品的監管,突出對生產基地生產過程的監管,加大對生產環節違法行為的查辦力度。
7、抓好節假日、重大活動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圍繞“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傳統節日及重大活動事項,切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落實人員,加強值守,明確責任,開展節前專項檢查,及時整改質量安全隱患。
一、監測目的:通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使我區農產品生產監測目的者和經營者的安全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得到保障。全區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控制在8%。
二、監測方式: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采取定期例行監測、監督抽查監測方式和風險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方式。在例行監測中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的農產品及初級加工農產品采取監督抽查的方式跟蹤監測。凡是監測點拒絕抽檢的視為不合格。
三、例行監測
1、監測對象:蔬菜。
2、監測地點:全區按設立6個蔬菜生產基地、1個農產品市場、3個超市。
3、監測品種: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甘藍、白菜、小白菜、青菜、芹菜、花椰菜、菜豆、豇豆、菜心和空心菜等蔬菜??筛鶕竟澾m當調整監測蔬菜品種。監測品種兼顧綠葉菜類、白菜類、豆類和茄果類蔬菜。
4、抽樣數量:自檢例行監測共1500個樣。
5、抽樣時間:20xx年1月-20xx年12月。詳見抽樣計劃表。
6、抽樣方法:
檢測前,嚴格按照抽樣操作規程進行抽樣。抽樣人員應事先準備好抽樣單、抽樣袋、標簽等抽樣用具,并保證這些用具整潔、干燥,不會對樣品造成污染。抽樣過程不應受雨水、灰塵等污染。
大棚蔬菜以每個大棚為一個抽樣單元;露地菜每10畝為一個抽樣單元,不足10畝的以每種植戶的同一品種的蔬菜為一個抽樣單元。在抽樣單元內按對角線法、梅花點法、蛇形法等方法隨機采集樣品,每個抽樣單元內抽樣點不少于5個,每個抽樣點1m2左右,隨機抽取該范圍內的蔬菜作為檢測樣品,每個樣品抽取量不少于1.5kg,白菜、冬瓜、西瓜等大果形瓜菜不少于2個。
抽樣人要與聯絡員共同確認樣品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抽樣完成后,要認真填寫抽樣單,由抽樣人員和經手人共同簽字確認。抽樣人員要及時將樣品送回檢測室,在運輸過程中要避免樣品受到污染和變質。
7、檢測項目和判定依據: 用農藥快速檢測法,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藥殘留情況,判定標準:NY/T448-20xx.抑制率≥70%時農藥殘留超標。此時樣本要有2次以上重復檢測,檢測結果陽性應在 80%以上。
四、監督抽查:
1、節假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重點做好“五一”、“十一”、元旦與春節的抽檢工作。
一、工作目標
根據省、市2021年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方案的相關要求,切實掌握全區食用林產品種養殖基地和林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隱患,采用日常督查、單位自查和集中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計劃配合省市開展集中抽查,檢一批重點品種,整治一批重點隱患。通過安全監測和監管,著力解決食用林產品安全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掀起食用林產品安全整頓治理,實現對轄區內食用林產品生產經營情況底數清、情況明、動態知、信息暢,繼續深化重點風險隱患的排查治理,嚴密防控,重點施治,確保食用林產品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經營行為規范有序,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食用林產品消費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二、工作重點
(一)落實主體責任。對區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林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進行食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監督食用林產品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食品質量安全保障制度,落實食品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推動食用林產品經營者誠信自律,建立健全食用林產品進、銷貨臺賬。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努力將行政監管行為轉化為經營主體的自覺行動。
(二)強化質量監管。強化食品林產品質量抽樣檢驗工作,突出重點,增加抽檢頻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開展食用林產品抽樣檢驗工作,切實做到程序合法、行為規范。開展專項監測和監督抽檢,配合完成國家、省級、市級對本區的抽檢任務,組織開展區級抽檢,同時積極引導鼓勵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種植大戶開展自檢工作。加強食用林產品抽樣檢驗結果的綜合運用,進行綜合研究和比較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報相關職能部門和行業組織,促進源頭治理和行業自律。
(三)嚴查違法案件。對食用林產品違法行為必須保持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決不能姑息遷就。要通過查辦案件鍛煉執法隊伍,提高執法能力,樹立執法權威,打造依法履職盡責的部門形象;通過查辦案件,震懾食用林產品違法違規行為。針對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適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違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切實凈化生產環境,進一步提高食用林產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推進社會共治。在新形勢下,應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力量,努力營造群策群力、社會共治的局面。利用現代通信技術手段進行食品安全信息互動溝通,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
三、工作方法及步驟
(一)明確工作責任,強化監管力度。將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心下移,將日常巡查任務落實到基層林業站。將鄉鎮管轄區域作為一個網格責任區,明確責任人,實行網格化監管,做到任務到崗,責任到人。
(二)建立主體檔案,強化規范運作。加大信用分類分級監管工作力度,研究確定科學合理的分級分類標準,創新信用分類監管的方式方法,注重監管的實效和綜合信息的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效性。同時注重與相關部門建立的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融合和共享。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食品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是林業部門的重要職責,該項目已納入2021年省、市林長制目標考核任務,為進一步落實食用林產品安全監管責任,林業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有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強化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把責任制和組織領導落到實處。
(二)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宣傳教育及培訓力度,廣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切實提高生產環節食用林產品經營者的守法意識,不斷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和依法維權意識。要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工作程序,加強信息管理,既要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又要防止不必要的炒作,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解決突出問題。針對本轄區生產環節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突出、多發和易反復的問題,明確工作重點,找準突破口,集中整治風險隱患較多的的重點品種,務求逐個解決難點問題,取得整治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