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低年級語文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打好識字基礎
首先,教師要教好漢語拼音,使學生能準確拼讀音節。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以及構字率高的獨體字。第三,教師要教會學生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培養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識字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識字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教師可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學生有了興趣,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才會活躍,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充分發揮。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三、教給識字方法
1.猜字謎、編字謎形式識字。猜字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在識字活動中猜字謎、編字謎不僅調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鞏固了生字。如教生字“會”時,教師可讓學生猜字謎“人在云上走(打一字)”;在教生字“苗”時,教師出示謎面“田里長草(打一字)”,通過這樣的形式識字既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所學漢字的記憶,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編順口溜識字。如在教學“己―已―巳”這組字時,筆者編了一句順口溜:“己平已半巳封口,牢牢記住在心頭。”學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形上區分了這組字,這樣既生動有趣,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單純地讀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3.基本字加偏旁、減偏旁、換偏旁幫助識字。基本字往往表音,一般學得比較早,加的偏旁大多表義,抓住這一特點可幫助識字,如“青――請、清、情、睛、晴”,“包――跑、泡、炮、袍、抱”等,這一方法也可反過來運用。
4.利用漢字會意的特點識字。有一些合體字,兩個部件各表示一個意義,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新的意義。如“滅”,上邊表示物體,下邊表示火,將一種物體覆蓋在大火上,大火就熄滅了。“看”,上邊表示手,下邊表示眼睛,將手放在眼睛上就不能“看”等。
1.1賞識教育能夠讓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樹立自信。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都有優點和長處,教師賞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一般教育低年級學生的方式是當其在數學學習有過錯的時候,明確指出,讓其改正,這樣不僅會降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時間長了還會使其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因為在其幼小的心靈中,老師的夸獎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勵。而采用賞識教育的方式,通過耐心的講解,給其留足時間進行更正,最后給其表揚,從而讓學生產生“我可以”的自信,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動力。
1.2賞識教育能夠使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真摯的愛與熱情的期望,可以使一個人獲得新的生命和動力。適當的夸獎是低年級學生快樂和進步的源泉,而且在學生學習數學出現錯誤后采用賞識教育,更能顯示其作用,比如共有十道題,但是學生只做對了其中一道,如果按照常規,老師肯定要對學生橫加指責,這會嚴重打消其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可能產生抵觸心理,如果采用另外一種方式:“你真不錯,這么難的題,很多學生都不會,你竟然還能做對一道”,這是在學生學習受挫的情況得到了夸獎,會使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其能在快樂中自覺進行學習。
1.3賞識教育也可以使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通過適當的夸獎,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建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信任關系,學生有什么愿意跟老師說,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動態,更能達到教育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和理解學生的目的。
2賞識教育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好賞識教育有如下幾種途徑:
2.1賞識教育亦不能缺少嚴格要求和批評教育。
對于賞識教育來說,并不是應用賞識教育就沒有批評,就要永遠的和藹可親,這里面也離不開嚴格要求。但是在傳統的教育方法中,一些老師將嚴格誤理解為嚴厲,對待學生態度野蠻,當學生有嚴重錯誤的時候,動則訓斥和責罵,甚至采用體罰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完全站在嚴格與夸獎鼓勵的對立面,這種片面的過激化的行為只能讓學生產生抵觸、懼怕心理,不僅不會對其成長產生推動作用,甚至會使其幼小的心靈畸形發展。而賞識教育強調從正面對其進行鼓勵,在嚴格要求的同時給予其賞識和激勵,但這并不是說不管學生犯什么錯,都不給其批評,而是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處分。但是作為一名教師,這里要明白,批評和處分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提升其自主鑒別能力,確保其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背道而馳。這里要把握批評和嚴格的度,而且要少批評多鼓勵,要私下批評當眾表揚,要在批評過程中表現一種愛心和關懷,讓學生感覺老師批評,并不是討厭你,不是因為你是差學生,而是因為老師很喜歡你,很關心你。通過這種將批評、表揚和愛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維護低年級學生脆弱的自尊心,充分激發其學習上的上進心,提高其融入集體和勤奮學習的熱情。
2.2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要時刻注意向學生表達一種科學的愛和真誠的愛。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說沒有壞孩子,也沒有學習差的學生,不管對于哪種類型的學生,只要我們用愛的角度去尋找,肯定可以找到其具有的優點,就是其犯了錯誤,也能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從而用一種積極的觀點去激勵他,也才可以給學生的成長營造一種被接納、被支持、被關注和被理解的寬松氛圍。這種愛并不是無原則的遷就也不是縱容,其應是一種包含有信賴、嚴格要求、理解、熱愛、期望和尊重在內的情感,作為數學老師,也只有真正的認識到這種愛的內容和重要性,并不斷將其應用到學生中,才能將自己的事業融合到學生的教育中。
2.3賞識教育必須在講究分寸的前提下進行正面強化。
這主要是要求老師在表揚學生過程中要講究方法方式,不能一味的表揚或者事事表揚,要切實使得表揚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做到如下三點:一是表揚不要太籠統。如果表揚比較空泛且沒有特指,會讓學生產生迷惑而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二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增強學生的自信和相互之間的信任,這樣更能促使學生對老師恰當表揚的肯定。三是表揚不能太過虛假,要真實。這里所說的就是要讓學生發現,表揚并不是為了討好他們,其做的事情確實是應該得到表揚,其做了其他同齡學生不能辦到的事情。而刻意的夸獎學生,會在學生之間產生不良的影響,也會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四是表揚要有度。這里所說的度就是表揚不能太過泛濫,不要學生做任何事情就給其表揚,要引導學生在不斷探索中逐步體驗到被獎勵的快樂,而關鍵就是學生要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績。
3結語
摘要: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分為拼音、識字、讀話、說話等形式。我們首先要充分注意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基本入手。本文介紹了拼音、集中識字教學法,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較輕松地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要求,為閱讀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語文 學音 讀話 說話
一、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工具橋梁作用
漢語拼音是幫助兒童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也是進行讀寫訓練的橋梁。所以,在學生入學初進行拼音教學后,我就帶著兒童自己學字、學詞、學句、寫句,自己拼讀有拼音的課文、兒歌,引導他們運用自己學到的一點拼音知識進行讀寫,不但鞏固了拼音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兒童學字、學詞、學句、寫句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選擇說得好的一兩句話,按作業的格式抄下來,然后鼓勵他們獨自寫。
二、集中識字法即歸類識字的基本方法
1、從音歸類(同音字歸類、形聲字歸類)、從義歸類(近義字歸類、反義字歸類)、從形歸類(形聲字歸類、形近字歸類、同偏旁歸類)
其中形聲字歸類容量大,充分利用形聲構字規律將形聲字歸類,便于學生認識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記住字形的難點部分。例如:學習“清、晴、睛”三個字,基本字是“青”,加上三點水旁就是“清水”的“清”,加上“日”就是“晴天”的“晴”,加上“目”就是“眼睛”的“睛”。可以說,教師按漢字規律教,并將構字的規律教給學生,學生一旦掌握了,就可以通過一個基本字和幾個偏旁部首,學習一串字,觸類旁通,提高了識字效率,也為獨立識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集中識字教學法以“形聲字歸類”為輔助形式
漢字中獨體字是少數,絕大部分是合體字,而在合體字中有80%-85%的是形聲字。我們知道,形聲字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基本字加上偏旁就是合體字。當學生掌握了一部分獨體字,開始進入合體字的學習時,偏旁部首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使用頻率較高的偏旁部首的教學更應加以足夠的重視。當學生掌握了偏旁表義的功能后,再教給學生漢字的構字規律。
3、集中識字教學法以“形近字歸類”為補充形式
“形近字歸類”可以借助詞來辨識,但必須先占有一個,以其為支柱,記另一個字。
形近字主要有五種類型:(1)筆畫多少不同,如“斤”和“斥”、“勺”和“勻”;(2)筆畫長短、延伸不同,如“土”和“士”、“由”和“申”;(3)個別筆形不同,如“外”和“處”、“迭”和“選”;(4)個別部件不同,如“受”和“愛”、“遺”和“遣”;(5)偏旁部首不同,如“忘”和“妄”、“積”和“極”。形近字是小學階段學生最易寫錯、最難區分的字,也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難點。實踐證明,集中識字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有興趣識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可以使學生較輕松地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要求,為閱讀和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歸類、對比、推理、分析、綜合運用的識字方法。
三、加強說話訓練
要求兒童寫話,首先要培養兒童說話,識字教學要和說話訓練密切結合。在教新課前,我要求兒童借助字典作好預習,自己讀準字音,課堂上各抒己見,分析字形,講解字義。這樣能給兒童充分練習說話的機會。如分析“拿”字,一個兒童說:是一個“人”字、一個“一”字,一個“口”字,一個“手”字合起來的。我請小朋友再想一想:這樣說好嗎?為什么不好呢?經過討論,教師指出:這樣說話,表達得不準確、不清楚。應該這樣說:“拿”字是從上到下,上面一個“合”字,下面一個“手”字,是用手拿東西的“拿”字,從而讓兒童明確,只要把話說得清楚、明白、準確,這個“拿”字就容易記住了。口頭或書面的創新表達,將選擇的詞語巧妙地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激起孩子們強烈的新奇感和創作欲望,既積累了識字量,又鍛煉了表達能力。
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就得從一年級開始有意識地加強訓練。
過去有些老師認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三年級才開始閱讀和寫作,因而,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比較重視,對讀寫訓練則有些忽視。但是我認為,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就應該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培養朗讀背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