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了解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及其必要性之后,我們要對孩子們的心理進行必要的分析,從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接觸到的層面,來更好的對幼兒心理健康進行教育。幼兒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獨生子女
這類孩子缺少一起玩耍的同伴,與同齡的孩子交流較少,經常獨自一人或與長輩玩耍,進入幼兒園后會比較內向膽小,與同學們的互動交流缺乏,從而導致孩子性格孤僻內向,缺乏交流能力與團結合作精神。
2.隔代教育
由于孩子家長忙于事業,將孩子交與老人看管,缺少了與孩子的交流,而老人們對孩子疼愛較多,孩子們在心理情感上的交流就出現了空缺,而且也剝奪了孩子們自我發展的空間,使孩子們在獨立自主能力方面出現欠缺。
3.溺愛過多
由于現階段家庭條件普遍較為富足,所以家長們對孩子的要求基本上都能滿足,這樣一來,孩子們的眼光也越來越高,造成孩子們都想當然的認為需求應該得到滿足,致使孩子對什么事都滿不在乎,且要求也越來越高。
4.家長期望值太高
家長的高期望值,會導致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的錯誤,使孩子遭到壓迫,而到幼兒園之后,難免產生解放的感覺,從而使孩子們在幼兒園更加調皮任性。這些方面往往是大人們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忽視,從而導致孩子們心理上的問題,甚至導致孩子性格的扭曲。所以我們要抓住孩子們的心理,有目的的去了解并引導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給予孩子們良好的心理教育。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建議
良好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得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成長順利進行,為了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施行,這里有一些很不錯的建議:
1.組織活動
組織活動指的是多多組織一些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活動,例如“找朋友”、“貓抓老鼠”之類的游戲,讓同學們都參與進去,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且可以培養孩子們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
2.以身作則
孩子們常常會將大人們的做法看在眼里,并且會模仿,所以這就需要大人們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們面前注意言行舉止,并且要尊重孩子們。這樣,孩子們才會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相處的也會更加友好和諧。
3.建立關系
不管是家長與孩子之間還是老師與孩子之間都應該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或師生關系,不能夠盲目的去對孩子進行管教,應該與孩子之間建立充滿愛意的親子或師生情誼。大人們的一些善意的言語或者舉動,都能夠使孩子們感到親切和溫暖,特別是那些內向孤僻的孩子,會使他們拾起自信,變得開朗活潑。對于一些調皮的的孩子,當他們犯錯之后,不能進行嚴厲的教訓或者體罰,大人們應該多一些寬容和體諒,應該善意的去引導孩子們,多些鼓勵,為孩子們建議一個和諧、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
4.利用榜樣
當孩子們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能只是灌輸一些解決困難和挫折的方法。其他的一些孩子們也一定會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應該給孩子們說一些其他孩子們解決難題的事情,在孩子們的心中建立一些榜樣,讓孩子們能夠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讓孩子們變得自強。一些挫折也會很好的去教育孩子們,給孩子們一些人生啟示,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和面對以后的生活。能夠做到這些,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想必會更加的健康和快樂。能夠使孩子們的心里成長更加的健康和良好。
三、總結
在分析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一條重要因素就是情感健康。孩子們情感健康,就會表現出快樂的情緒,愿意和身邊的小朋友或者母接觸、交流。反之,兒童的情感不健康,可能會造成幼兒的性格孤僻、做事不積極等現象。為了幫助幼兒養成一個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結合游戲進行,在游戲中能夠解放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幼兒在游戲中既能感受到游戲的快樂,又能在游戲中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游戲中孩子也易放松心情,一切煩惱都消失了,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通過一些簡單的事物來認識世界,這時候教師或者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帶有角色扮演式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初步去感覺每個角色的職責,不同的角色也能讓孩子樂在其中,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情感。再如:幼兒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他們禮貌待人、主動交往以及謙讓、合作的品質,不斷地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培養孩子們的語言交往的能力,提高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通過游戲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社會交往的能力。游戲中處處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資源,因此,開展游戲時,教師可以把心理健康的目標融入到游戲當中,這樣可以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和培養。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在孩子們的每日活動當中
日常活動要以幼兒心理健康的目標與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日的活動當中。在日常活動中,蘊含著很多心理教育方面的因素,比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就是一個責任心的培養過程。因此,在每次的日常活動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有些兒童會把玩過的東西整齊地放回原處,有些孩子則沒有收拾。針對這類問題,教師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仔細地去觀察每一位幼兒的表現,并且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對那些整齊收好玩具的孩子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那些不收拾玩具的孩子,要教育他們做事有始有終,要有責任心。再如,在戶外活動時,教師也可以開展“學做”或者“走獨木橋”等游戲,培養膽小幼兒大膽、勇敢且不怕困難的精神。此外,很多孩子積極的自我意識通常來源于教師對他們肯定的評價。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正確地認識和評價每一個孩子,多鼓勵他們,讓孩子們在鼓勵中健康的成長,幫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讓他們建立良好的個性與群體的關系,在群體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時刻都能感覺到其他小朋友對自己的尊重,逐漸地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心理。
三、開展音樂活動,促進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長。在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大綱中,已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德育課程,并規定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意識的教育,其任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其次,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特殊性,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的大多數是女性,心理發展具有其獨特性,對她們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將來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幼兒的成長。據了解,隨著國家近年來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幼兒教師虐童事件時有發生,這說明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僅應了解和掌握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而且自身還應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質。然而,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各類課程設置比例失調,實踐課程附屬理論課程上的傳統教學,同時課程設置又過于單一且交叉重復,職業技能培養不夠。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注重開設多媒體教學和雙語教學等,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以計算機、英語等技能課程為主,而對于幼兒心理學等課程的課時設置比例不多,使得學生對于如何開展和設計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更是無法把握到位。此外,大多數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行2+1模式,所以,在目前中職的教學計劃中,另外增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困難較大,并且效益不高,很多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此,我們認為應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心理學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根據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我們認為,在幼兒心理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處理好兩方面的問題:1)如何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體系;2)如何解決教學內容增加而課時有限的問題。而在幼兒心理學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可能全面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確定為:使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培養自己的積極情感,能進行自我心理矯治,以適應校園生活,為參與社會工作奠定基礎。對于課時緊張問題,我們的做法是在教學中應用投影、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精講、自學、討論、實踐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人的心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的心理問題常常涉及到認知、情意、人格等心理結構的各方面,但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們采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來解決教學內容的安排問題,即結合幼兒心理學基礎知識章節教學,側重解決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結合認知過程,強化“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的教育,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在情緒教學中,學生了解覺察情緒的方法和理解“釋放壓力,調節情緒”的方法技能,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情緒壓力;結合社會化教學,講授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內容,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社會評價;結合個性心理闡明,重視“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強化“排除自卑,樹立自信”教育,激發學生的自信感;在講授嬰幼兒心理健康時,重點講授心理健康的調節,注重“適應社會,職業心理”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規劃和人生選擇。
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結合章節教學講授心理健康知識。例如,在《緒論》中學習心理的實質,同時使學生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以獲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本校面積比較小且教學樓宿舍比較老舊,外觀不美,新生到校后心理反差很大,難以適應新環境。鑒于此現狀,筆者結合心理具有主觀能動性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從教學設備齊全、學校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教學質量高、艱苦的住宿環境可以鍛煉和提高意志力等方面進行思考,從而降低學生的心理落差,以盡快適應新環境。2)結合幼兒的認知,通過案例分析學習多通道感知,學生學會使用多通道來學習技能和知識;以茱莉?安德魯斯和羅琳等名人為例學習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習動機,提高自我效能感;通過實驗理解記憶的規律,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學會學習。3)結合幼兒情緒和情感的學習,通過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學生能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合理宣泄消極情緒,掌握獲得更多積極情緒的方法。4)結合幼兒社會化的學習,通過分析自身的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學生懂得與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正確方法,并確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5)結合幼兒個性的學習,通過問卷測驗和案例分析學習性格和氣質,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性格、氣質等個性特征,并采用取長補短的方法,使自己擁有良好的個性特征,提高人格魅力,為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做準備。例如,通過設置“一頂帽子”的問題情境和分析《紅樓夢》、《水滸傳》等經典影視作品人物的個性特征,嘗試分析自己的個性特征中積極和消極的一面,并談今后該如何取長補短,從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準備。6)結合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學習,通過制作心理健康手抄報,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課外知識,爭做健康人,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規劃職業人生道路。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