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護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護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護士職業倦怠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護士職業倦怠論文

第1篇

1 急診護士職業倦怠的分析

1.1 護理工作的高風險 護士擔負著人命關天、救死扶傷的任務;臨床上職業暴露也威脅著護士,針刺傷、玻璃等劃傷有染上血液傳播等疾病的危險。

1.2 護理工作的高責任 護理工作是一項有著高度責任的職業,對象是有生命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同時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護士工作的難度和壓力越來越大。

1.3 高度緊張狀態 急診護士承擔著"120"急救任務,急救中心一旦發出出診指令,就快速趕赴現場,如果患者病情重,到了現場患者和家屬總是責備遲到,甚至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急診護士在出診途中有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使出診護士高度緊張,有些護士下班后耳畔總伴隨著救護車警報聲。

1.4 護士成就感低 在醫院重醫輕護,社會地位低,工作繁雜,待遇差,所做的護理工作不被重視,沒有得到價值的體現,成就感底下。

1.5 護理工作的超負荷 隨著經濟發展,交通事故頻發;全民醫保的實現,就診患者大大增多。急診護士每天疲于應付一般的治療。護患溝通時間少,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導致護理質量下降,患者滿意度下降。

1.6 隨著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對醫療護理質量需求不斷提高,加之急診科的工作性質,護患糾紛的情況時有發生,護理人員常因防范糾紛的發生而使自己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4],由此產生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個體因素與組織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預防和矯正護士職業倦怠必須采取改變個人和改變組織的綜合干預措施[5]。

2防范職業倦怠的措施

2.1自我調整,保持良好的心態

2.1.1急診科護士要清楚地認識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在工作中學會控制自己不良情緒,正確面對現實、面對挫折,給自己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目標,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1.2獲得社會支持,減負釋壓,舒緩心理壓力:對于工作中的困惑,可采取向家屬、親人或朋友傾訴、表達,或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大家討論得以宣泄;或采取購物、運動等方式緩解或釋放壓力。

2.1.3培養興趣愛好,修身養性,增強抗壓能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時間看看書,一句名言"書能給人以力量",健身運動等使自己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

2.1.4當工作不順利,情緒低落或身心疲憊時,用暗示法提醒自己,困難只是暫時的,勝利一定屬于自己,多思考一些積極向上的事情,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2.1.5飲食原則: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食用巧克力可以使人感到心情愉快,還可食用香蕉、菠菜、橘子等可以改善不良情緒[6],使自己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態。

2.1.6 環境 在工作中急診護士要團結一致,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良好的環境使人身心愉悅,還能促進身體健康。

2.2提升護士形象 護士應該自尊自重,應從多方面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來提升護士形象,對穩定護士隊伍起著重要作用。形象應端莊大方,語言得體,不卑不亢。好的形象可減輕患者的緊張心理,拉近護患距離,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賴[7]。語言應規范禮貌,做到來有迎聲,走有送聲,服務不足有道歉聲,從患者的需要出發,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2.3急診護士應加強全面業務學習和知識的更新,熟練掌握各種急救器材地應用及各種急救技術,靈活應變地應用于急救工作中。

2.4掌握護患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作好急診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可以緩解護士工作壓力,能降低急診護士的職業倦怠。

3 現代醫院管理要求

護士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的同時,也需要醫院為護士提供人性化管理[8]。在管理方面,醫院管理人員應認識到職業倦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尤其要關注低學歷、中高職稱及25歲~35歲年齡段急診科護士的倦怠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減輕她們的壓力,使職業倦怠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從而提高急診科護士工作滿意度。

3.1 護理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教育、培訓等手段使急診護理人員掌握新的、積極的應對方法和技巧,提高應對工作應激源的能力,促進人格的成熟與健全,提高應變能力及遇到困難時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導急診護士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人格鍛煉,極大地減輕了職業倦怠的發生。

3.2 尊重理解護理人員的辛苦付出,完善激勵機制,為護理人員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鼓勵護士撰寫論文,在新聞出版總署發行的A類或B類期刊在晉身職稱時將獲得不同的加分,調動了急診護士的積極性,使她們感到自身價值所在,有效地降低了護士職業倦怠的發生。

3.3 合理的人員配置是有效開展護理工作的基本保證,是確保護理質量的關鍵[9]。護理工作是醫院治病救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穩定的就醫環境是患者的需要,而醫療、護士人力的充足是保證正常就醫的必要條件[10],醫院領導非常重視這點,充實了護理人員數量,把護士從非護理性質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使護士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派急診護士去學習、進修,不斷渉取急診護理的新知識,推動急診護理的發展,提高了急診護士的成就感,降低了職業倦怠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宋雙,張立力 .中文版護士職業倦怠量表的信度和維度[J].廣東醫學,2010,2(4):501-502.

[2]應菊素,徐國英.影響急診科護士健康狀況的社會心理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04(10):721-722.

[3]邵林玲,陳水紅.急診科護士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倦怠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0,8:659-700.

[4]趙翠鳳.淺談對護士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對策探討[J].維吾爾醫藥2013,7:326.

[5]馮鶯,駱宏,葉志弘.MBI量表在護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測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7,477-479.

[6]黃薔薇,張靖.加強自我調控 改善護士職業倦怠[J].臨床護理雜志.2011,4:11-12.

[7]王毓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提高輸液室護理質量[J].中外婦兒健康2011,11:282.

[8]范巧珍.護理職業環境的若干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9,5:403.

第2篇

【中途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84―0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的更新,以及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護理角色職能發生質的變化,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護士面對的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護理人員所面臨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職業倦怠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職業病【1】。職業倦怠不但危害護士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關系到隊伍的穩定以及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 職業倦怠的概念

職業倦怠(job burnout)簡稱倦怠,是有美國臨床心理學家Freudenberg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對工作中長期的情感和人際關系壓力源的持續反應。Maslach認為職業倦怠是由3個維度構成的“心身耗竭綜合癥”:即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感降低。3個維度分別代表了工作倦怠的個人應激、人際情境和自我評價維度。情緒耗竭是職業倦怠的核心部分,指感到情緒情感處于極度疲勞狀態,經常伴隨著挫折、緊張,自認為無法致力于工作,如果這種疲勞的情緒狀態長期持續下去,就會對服務對象表現出消極冷漠的行為,就是去人格化,其特征為視服務對象為“物”,而非當成“人”看待。成就感降低是指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對自己消極評價的增長,常感覺無助及自尊心下降,失去工作成就感,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也隨之降低。

2 職業倦怠的特征

國際上通常認為職業倦怠包含以下行為特征: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沖勁和動力,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刻意與工作相關的人和事物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是很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并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不能有效勝任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沒有什么貢獻。

3 護士職業倦怠現狀

國外研究認為[2],護士職業倦怠感高、中、低的人各占33%。我國某大學心理系[3],對10多家醫院1800余名護士做“護士職業倦怠報告”顯示,62.8%護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宋春花等【4】調查顯示,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職業倦怠現象在護士人群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駱宏等【5】研究報道,國內護士職業倦怠感的發生率在55.1%―59.1%。王君俏等【6】研究顯示,護士職業倦怠感較高,處于高水平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嚴重的工作無成就感者分別占30.28%、15.49%和29.58%。護士職業倦怠已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關注。

4 護士職業倦怠產生的相關因素

4.1工作性質 護理工作的根本是增進和維護人類的健康,而工作性質又主要以執行為主,缺乏自主性,護士所從事的工作存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患者病情發展又無規律性,需要護士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根據病情變化隨時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生活無規律及護士被賦予多元化的角色,她們不僅要完成好護士的角色,還要承擔妻子、母親的角色,工作和家庭必須兼顧,在精神上給她們造成負擔【7】,這些因素都會使護士對工作產生疲憊感。駱宏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控制感能夠有效地預測護士的耗竭水平和去人格化水平。王曉春等【8】研究表明,職業中的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與工作倦怠存在中等或高程度的相關。

4.2職業認同 護士職業認同是指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所持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身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在日常工作中,護士要經常體驗臟、累、苦,有時即使遇到歪曲的事實,被誤解及冤枉,甚至言行傷害的情況,護士必須保持平和和冷靜,壓抑自身的感受,作出精神妥協,護士自尊心受到傷害,這無形中給護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護士對自身職業認同持懷疑態度。劉莉【9】的調查結果表明,護士對自身職業滿意度為中低下水平。劉玲等【10】研究結果表明,護士職業認知評價得分最低,職業認同各因子與職業倦怠各因子呈顯著負相關,即職業認同水平越高的護士,工作倦怠越低,反之亦然。

4.3付出―獲得的不平衡(effort . reward imbalance ,ERI) 在現代社會中,個體參加工作的目的就在于以自己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交換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生活資料,護士辛苦工作客觀上需要給予相應的經濟和心理回報。護士日常工作量大,駱宏[5]等調查425名護士中55.1%的護士感到工作量大,48.7%的護士感到工作緊張。工作時間相對不穩定,醫院普遍存在重醫輕護現象,長期超負荷的工作,護士工作較其他行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其情感上的付出也時常不能得到患者和家屬的理解,甚至領導的肯定,使護士在精力和體力上常常處于疲憊狀態。Hill[11]等提出,護士期望有經常性的工作反饋、表揚和獎勵,能在工作環境中獲取相互支持、信任和承諾,當這些意愿得到滿足時,護士個人成就感提升,職業倦怠程度降低。護士發展機會和空間有限,自身的需要很少受到關注,工資福利待遇低,陳先梅等【12】認為,與同等教育技術水平的其他行業人士相比,護士薪酬處于較低水平。王曉蕾等【13】對浙江省杭州市3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護士進行調查,結果護士處于付出、獲得不平衡狀態的比例達31.9%,超負荷比例達82.3%,研究表示ERI與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個人成就感各因素間具有高度相關性(p

4.4性格特征 護士自身的性格也與職業倦怠有明顯的相關性。席波等【15】研究指出,性格倔強、內向型人群的職業倦怠發生率明顯高于外向型人群。

5 護士職業倦怠的應對策略

職業倦怠的發生是一個連續的進程,個體最先發生的是情緒上的衰竭,而最終發生的往往的是個人成就感的降低。護士職業倦怠感既影響了護士的身心健康,工作熱情,也影響護理質量和措施,以往對護士職業倦怠的干預重點放在“改變個體”策略上,孫禧霞【16】研究結果認為采用組織干預措施,但還難以使職業倦怠得到全面有效的改善,還應從源頭抓起,防范于未然,采取“主動出擊,積極應對”的戰略措施。

5.1主動出擊―主動預防即設護士職業認同教學課程,使護生在學校里就對護士職業形成認同感。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護理學會和醫院都相繼開設了預防職業倦怠的課程培訓。有文獻表明【17】,國外護理課程設置中,有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職業認知,形成堅定職業認同感的課程研究報告和理論框架,此類文獻還佐證,面對角色轉變時,形成堅定職業認同的護士表現得更靈活。建立專門的政府機構開展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研究,保護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18】,81.9%的護士希望在感到緊張和壓力時能及時得到心理援助,37.0%的護士會主動尋求心理援助,自我接受能力強的人會積極地化解因現實與理想之間差異而造成的內心沖突,并對外部世界持同等接受的態度,在理想和現實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用積極的情緒替代消極的情緒。

5.2積極應對―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激勵是激發與鼓勵,即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19】。眾所周知,管理是一種控制行為,而激勵則是一種促進措施,利用激勵機制制定相關措施,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努力,最終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20】。護士長是護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對每個護士的性格特征都了如指掌,是護士的知己,在管理中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與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多一些關懷和鼓勵,少一些責問和訓斥,定期評估護士的壓力狀況,及時獲取信息,消除工作壓力源,把護士的壓力管理作為必備的職責之一【21】,幫助護理人員保持積極向上的愉悅心情,護士長支持系統,對緩解護士壓力和職業疲潰會有積極作用,可以減少護士職業壓力反應,降低職業疲潰的發生率,增加其工作滿意度【22】,并采用激勵化管理措施,激勵化管理包括物質激勵、責任激勵、精神激勵和形象激勵。物質激勵包括獎品、資金、外出進修學習等,精神激勵包括榜樣激勵、表揚激勵等,責任激勵既是對患者的承諾,又是一種動力,形象激勵是樹立患者和家屬認可的個人形象如服務明星、微笑天使等。邵翠萍等【23】研究表明,激勵化管理可降低護士職業倦怠的發生率。

6 小結

綜上所述,護士職業倦怠的原因及預防策略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有必要對護士倦怠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開展干預的實證研究,使護士遠離工作倦怠,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壬曉輝,孫志華.淺談護士職業倦怠的干預[J].臨床護理,2007,9(169):140-141.

[2] Maslach C,Sehauffli WB,Leite MP.Job burnout[J]. 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3] 駱宏,許百華.首份護士職業倦怠報告出爐.杭州健康頻道,2006,6-20.

[4] 宋春花,李進峰,李永鑫等.鄭州市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鄭州大學醫學報(醫學版),2006,41(5)972―973.

[5] 駱宏,葉志弘,馮鶯.護士職業倦怠與工作領域心理社會因素的相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2-14.

[6] 王君俏,黃燕華.護士工作倦怠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22):15-17.

[7] 葉鈺芬.臨床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護理研究,2004,18(88):1430.

[8] 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狀評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5):567-572.

[9] 劉莉.護士對自身職業滿意度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4(17):1557-1558.

[10] 劉玲,張雅麗,劉曉虹.護士職業認同水平與其工作壓力、職業倦怠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9,8(9):52―55.

[11] Hill RP.Managing aCFofls gener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ivory trenches[J]. J Manag lnq.2002,11:60-66.

[12] 陳先梅,吳慶芳.護士職業倦怠、離職意愿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5):73-73.

[13] 王曉蕾,周萍,任蔚虹,李羅.護士付出―獲得不平衡對護士離職意愿影響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4):459.

[14] 李永鑫,時金獻.護士工作應激與倦怠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6,29(4):983―985.

[15] 席波,李軍,王翠麗.護士職業倦怠與人格、自尊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10)外科版:3―5.

[16] 孫禧霞.社會文化因素對護士職業倦怠影響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雜志,2012,7(4):64―67.

[17] 李峰.護理本科生對護士角色認同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10

[18] 馮怡,趙國秋,張燕敏.護士心身耗竭程度及對員工援助計劃的需求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64―566.

[19] 史璞,管理學哲理―系統、愿望、人本和權變的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01―202.

[20] 姜麗萍.護理管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技術出版社,2007.136―138.

[21] 曾月蓮.腫瘤科護士心理壓力分析與應對措施[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4,26(4):622―623.

第3篇

關鍵詞:圖書館,編目員,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又稱職業枯竭、職業倦怠,是指從業人員所體驗到的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和個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綜合癥狀[1]。情感耗竭指個體的情感資源過度消耗,感受到疲乏不堪,精力喪失;人格解體指個體對待服務對象一改過去的積極和熱情的狀態而出現的負性的、冷淡的、過度疏遠的態度;個人成就感降低是指個體的勝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甚至出現不再勝任和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的狀態。工作倦怠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在工作重壓之下身心能量被耗盡的感覺,既個體因不能有效地緩解工作壓力或妥善地應對工作中的挫折所經歷的身心疲憊的狀態。工作倦怠主要發生在具有助人性的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需要長期、直接的面對公眾,并提供服務,以解決他人的困難,例如教育、醫療、新聞等社會服務行業,但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機構,其員工中的工作倦怠現象也很值得關注。Affleck等早在1996年報道了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52.8%的圖書館從業人員存在上述三方面的某一方面的表現,而夠上綜合征標準者占8.5%[2],這說明圖書館從業人員同樣是工作倦怠的高發人群。工作倦怠作為一種隱性的職業傷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論文參考,圖書館。本文主要從編目員的角度,來分析圖書館員的工作倦怠現象。

1 圖書編目員工作倦怠的表現

當今,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文獻呈幾何級數增長,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的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樣地,作為圖書館基礎業務的編目工作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編目員的職責被賦予了許多新的要求, 同時編目員也在承受著由此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各種心理壓力。

許多圖書編目員中都有下面的行為或感覺: “每天下班和清晨起床時,我都感覺到非常疲勞”、“我的工作太辛苦”、“我的工作就是不斷的重復,單調乏味”、“我對許多事情都不感興趣,同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我變得越來越冷漠沒有同情心”、“我們單位有很多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和要求”、“我的工作上班的時候做不完,周末總還要去加班”等,許多編目員開始對自身的能力、價值、前途等問題產生懷疑,擔憂、悲觀的情緒彌漫,工作倦怠日漸突出。這種工作倦怠影響到編目員自身健康和發展,比如睡眠障礙、高血壓等,并且也導致編目員在日常工作中敷衍了事,從而也嚴重影響了編目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對圖書館工作產生了巨大的負面效應[2]。

2 圖書編目員工作倦怠的原因

引起工作倦怠的原因可分為社會因素、職業因素、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四大方面[3] [4] [5]。

首先是社會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信息環境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編目員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在逐級下降, 編目工作由原來組建館藏的核心地位逐漸下降至機械套錄數據的地步, 特別是近兩年來掀起圖書館編目業務外包的趨勢,更是讓圖書編目員們對行業存在的意義及自身的生存充滿著危機感。再加上編目員很少與讀者直接接觸,他們的工作很少被了解,以致他們的辛苦勞動常常被忽視了,長期從事著辛苦的編目工作,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與公平的待遇,編目員很難對自己的職業產生成就感與自豪感,情緒不斷低落,對工作出現抵觸的情緒,并逐漸發展成為工作倦怠。

其次是職業因素,較早時期,美國在東南圖書網區域進行一個“Pertinent general and library specific stress”研究,從時間、工作熟練和競爭壓力等方面進行圖書館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狀況的調查[3],結果顯示:工作環境的變化和自動化工作程序是造成圖書館工作壓力增大的重要因素。圖書編目工作既有精深細密的腦力勞動, 也有繁重的體力勞動,有限的編目人員要長時間的呆在電腦面前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編目員們經常會有體力透支感, 而且,各編目工作環節程式化特點明顯, 機械、單調、 缺乏靈活性, 這種長時間重復地操作容易產生枯燥單調的情緒。另一方面, 這種程序化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個人的創造性, 不能自主地掌握工作的效果。另外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編目員的工作成果是非“顯性”,也使得編目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受到壓制。

當今編目員工作倦怠有其時代特性,隨著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文獻增加,圖書館員的工作量加大, 服務對象層面擴大, 服務時限延長,服務質量要求提升等客觀形勢,給館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 而經濟收入與某些行業相比又明顯偏低, 從事基礎業務工作的編目員們難免要面對工作成就和經濟負擔的雙重壓力。男性編目員可能感受更深,但是占編目員絕對多數的女性館員的情感細膩、抗壓脆弱, 相對更易產生工作倦怠。

再次是個人因素,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方面。論文參考,圖書館。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圖書編目工作也帶來了巨大的革命。但是,這些并沒有減輕編目員的工作負擔,這些工作方式的改變,長時間呆在電腦前可能會導致相應的身體不適或疾病,如眼睛疲勞、脖子酸痛以及頸椎、腰椎疾病等。這些身體的不適給編目員工作帶來了許多壓力,工作倦怠的產生也是在所難免了。再者就是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人能夠及時調整自已的心態,樂觀面對問題,減少工作倦怠的發生。由于編目工作職業涉及外部空間相對較窄,予以個性展示機會不多,實現人生的目標和永無休止的重復性的煩雜工作交織在一起,感到失望而出現工作倦怠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隨著個體承擔的社會角色隨著年齡的增大,角色沖突和快速的轉換之間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很多人會經常的把工作角色的壓力帶到生活角色中,導致情感支持系統出現問題,而讓員工倍感疲勞。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社會因素還是個人因素,導致職業倦怠最主要的是壓力。壓力是自己心理或生理上對某種需求或挑戰的反應,良性壓力(good stress)是指人們能夠經受的、持續時間有限的、并能給人們帶來一種興奮的體驗。而不良壓力(bad stress)主要帶給人們一種被控制的而且無法擺脫的沮喪和無奈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是持續的或經常發生的,因此也是危險的,有害的,易于導致各種心理耗竭[6]。

3 如何改善工作倦怠

如上所述,編目員的工作倦怠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避免和處理的方法也是多元的,應該從個人、組織、社會等多方面進行干預[7]。

(1)個人調節,這是克服工作倦怠的關鍵。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①認識自己工作的意義:如果倦怠者能夠重新認識工作的意義,就會降低或緩解工作倦怠的程度。1995 年,Cary Cherniss 對教師、護士、心理咨詢師、律師等倦怠者進行個案研究之后發現,做有意義的工作是克服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近期美國醫學雜志(JAMA)提出提高對工作意義的認識,是克服初級醫生工作倦怠,提髙醫生髙質量的良方[8]。同樣,編目員需要個人在本職工作中尋求自我滿足和自我挑戰,不斷更新思想,完善知識結構,并確立較高的工作目標,提升自身價值。

②克服負面情緒:面對壓力,必須學會善于用意志和技巧避免傷害,保持心理健康。在工作倦怠中,負面情緒往往源于編目員工作所得回報低于心理預期,且工作環境始終處于一種程序化的流程中,而缺乏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甚至于工作無需團隊參與,進而缺少交流、缺乏團體感、和價值沖突等導致的結果。論文參考,圖書館。及時地調控情緒,積極樂觀面對職業困擾,是避免工作倦怠的重要內容。論文參考,圖書館。論文參考,圖書館。情緒調控的方法很多,可以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進行。

③提高職業能力,獲得團隊支持:職業能力包括工作技能以及與領導、同事相處的能力。工作能力低下,工作中疲于應對的員工是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工作能力強,但人際關系極差的員工產生工作倦怠的機率也不低,這就要求編目員既有業務專長,又有良好的處理人際交往能力,這兩者在實際工作中是相得益彰。與同事和諧的工作關系對工作倦怠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個體一旦意識到自身有工作倦怠感,就要嘗試尋求合作與幫助。在工作中不但需要技術支持,情感支持和鼓勵往往更加重要。從同事中獲得有益的建議、信息和反饋,特別是從管理層獲得關注及贊賞,均能夠有效地激起工作興趣,抑制和消除職業倦怠。

④加強體育鍛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減少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緩解職業倦怠,提高效率,觸發工作激情,這也是防治工作倦怠的手段之一。

(2)組織方面,圖書館管理者多為新老員工提供職業發展指導課,鼓勵編目員多參加繼續教育、學術交流等提升自我素質、提高專業技能的活動,保持員工的思想活力,有利于減少圖書館員倦怠的發生,鼓勵員工參與對自己所涉及的決策意識,為員工提供健康的綠色工作環境以及多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也能充分激發圖書編目人員的潛能,減少工作倦怠的發生。圖書館的行政領導,包括團體組織,如工會、青年和婦女組織要積極參與圖書館職業倦怠的防治,

(3)社會方面,提高圖書館編目員的工資待遇,給予其合理的報酬,能夠激勵編目人員的工作熱情,也能給予他們心理平衡。論文參考,圖書館。同時應加大輿論的宣傳,讓讀者在了解編目,認識編目工作的同時,增加對圖書館編目人員的理解和支持。

總之,編目員是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預防和減少編目員乃至整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倦怠,將有益于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益和服務質量。特別要指出的是,在我國尚無圖書館人員,特別是編目員的工作倦怠的流行病學數據,我們對圖書館員工的工作倦怠的特點和干預方法尚需進一步研究,引入心理學或其他心身醫學工作者參與此項工作有著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C Maslach. Job burnout, how people cope[J].Public welfare. Vol 36.,1978. 56-58.

[2]Mary Ann Affleck. Burnout among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librarians[J].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Research Volume 18,lssue 2,Spring 1996,pages 165-183

[3]Charles A.Bunge. Stress in libraryWorkplace[J]. Library trends. 1989,Vol(38),1.92-102.

[4]楊霞.高校圖書館編目人員的職業倦怠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Vol.21,No.06. 214-217.

[5]王維.高校圖書館編目員職業倦怠現象初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8 年第8 期.總第150 期,95-97. [6] Bruce S.McEwen.Physiology and neurobiology of stress and adaptation: Central Pole of the brain[J].Physiological reviews, 2007,Vol(87):873-904.

[7]任敏卿.如何克服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倦怠”[J].東南轉播.2009,11:70-72.

[8]MS Krasner,RM Epstein,H Beckman,et al:Association of an EducationalProgram in Mindful communication With Burnout, Empathy, and Attitudes AmongPrimary Care Physicians[J]. JAMA .2009,302(12):1284-12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国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18日本xxxxxxxxx视频| 夜色福利久久久久久777777| 一级特黄录像绵费播放| 日本成熟电影不卡www|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紧身短裙女教师波多野|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www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在丈夫面前| 免费在线观看日韩|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青娱乐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国产乱偷国产偷高清| 成人自拍小视频| 国产福利1000| 男女同房猛烈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 av狼最新网址| 好黄好猛好爽好痛的视频|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