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精品范文 貿易保護論文范文

貿易保護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貿易保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貿易保護論文

第1篇

貿易保護主義的形成背景

20世紀70年代以后,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受到國際貿易規則的限制,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及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國際貿易趨向自由化,各種關稅壁壘被逐步削減、非關稅壁壘逐步被取消,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越來越受到國際貿易規則的限制和約束。突破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尋求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已成為必然。新貿易保護主義在此背景下誕生,它是一種新式貿易保護主義,其目的仍是鼓勵出口,限制進口。新貿易保護主義是在新的全球貿易條件下,尋求以新的形式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的約束,實施貿易保護,以保護本國就業,維持本國在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中的支配地位。新貿易保護主義方式從獎勵出口和限制進口向支持和保護國內產業延伸,保護范圍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領域延伸。與傳統貿易保護主義相比,新貿易保護主義具有保護的隱蔽性、范圍的廣泛性、影響的雙刃性、手段的多樣性、技術的復雜性等特點。它與傳統貿易保護主義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它主要以綠色壁壘、技術壁壘、反傾銷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非關稅壁壘措施為表現形式,通過貿易保護,達到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約束,適應本國政治目標,保護本國經濟和就業增長,維持在國際競爭中的支配地位。

2008年由美國金融海嘯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當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之風有愈演愈烈之勢,對經濟對出口有很大依賴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產生了巨大的不利影響。

2009年3月16日,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ForeignInvestmentReviewBoard)公告稱:就中國鋁業公司195億美元增資力拓的交易案,審查期限將再延長90天。3月27日,澳大利亞財長韋恩·斯萬(WayneSwan)表示,出于國家安全方面因素的考慮,中國五礦集團對OZ礦業的收購若包含ProminentHill銅金礦資產,交易將不予以通過。一樁普通的商業收購最終以國防安全的理由被否,中國五礦集團對澳大利亞礦業巨頭OZMinerals公司高達18億美元(26億澳元)的收購遭澳大利亞政府否決。澳大利亞財長韋恩·斯萬的聲明再度重燃了目前在全球逐步升級和加劇的貿易保護主義紛爭。在美國眾議院2009年2月份通過的《2009美國復蘇與再投資議案》,“buyAmerican”(買美國貨)這一條款赫然在列。新貿易保護的手段林林總總,但其特征卻有跡可循。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新貿易保護主義主要興起于發達國家,以高新技術的發展為載體,以技術壁壘為核心,體現出更復雜、更隱蔽、更歧視、范圍更廣的新特征和健康、安全、環保等新內容向著多邊貿易規則發展的動態趨勢。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危機,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斷陷入其中,時至今日,金融海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深了經濟危機的深度和廣度,全球進入經濟衰退的國家名單越拉越長。這次經濟危機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與傳統貿易保護主義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涉及范圍廣。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新貿易保護主義具有全球性。在市場經濟體制共識基礎上的經濟全球化,通過金融、貿易、服務把世界各國結合在一起,國內外市場日益融合,經濟發展正傳遞和經濟危機的負傳遞加快。在美國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買美國貨”條款的示范下,可能引燃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之火,幾乎所有國家都不能置身局外。保護商品的范圍日益擴大。傳統貿易保護主義保護的是幼稚工業、弱小的新興工業或與國內就業密切相關的行業,主要涉及傳統貨物與農產品。新貿易保護主義除了堅持對傳統的幼稚工業、弱小的新興工業的保護,還把保護范圍擴大到新興服務業、高技術產業以及知識產權等領域,而且實施貿易保護的國家由以前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為當下的以發達國家為主的世界大部分國家。目前,可以說受到保護的商品已經涉及各個行業,被保護的商品不斷增加。

區域化和集團化。新貿易保護主義正逐步向區域化和集團化方向發展,隨著國際經濟競爭的日益加劇,一些國家紛紛結成各式各樣的經濟貿易組織,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加強。新貿易保護主義不再以國家貿易壁壘為基礎,而趨向區域性貿易壁壘,即由一國貿易保護演變為區域性貿易保護。顯而易見,區域化和集團組織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貿易保護性,組建區域性經貿集團一方面可以實行內部自由貿易以促進內部經貿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外構筑貿易壁壘,抵制貿易對手的入侵,保護成員國的市場。同時可以憑借組建經貿集團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國家的報復與競爭。在當今世界上,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安第斯條約組織、東盟、西非共同體等經貿集團遍布全球。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04年,全球已有174個國家(地區)至少參加了一個區域貿易協定(RTA),只有12個島國(地區)沒參加任何RTA。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內部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實行嚴格的保護,從而嚴重削弱了世界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利弊雙刃性。新貿易保護主義是一把雙刃劍。由于科學技術、資金和檢驗能力的相對落后,在興起的新貿易保護主義面前,發展中國家將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無論是反傾銷、反補貼還是技術性貿易壁壘,都不同程度存在著發達國家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歧視問題,有時公然違背了發展中國家加入WTO法律文件中有關措施啟動的前提條件,嚴重違反WTO一貫倡導的公平貿易原則。比如我國一些日常用品進人美國市場時,美國常常夸大事實,認為對其構成市場威脅,單邊采取反傾銷措施。而且在多邊貿易體制內部,形成了發達國家一直控制和操縱多邊貿易體制,對多邊貿易談判規定自己的目標,強迫發展中國家接受對其不利的條件。正在興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蔓延,使發展中國家受到重創,但在經濟全球化傳遞機制加速的情況下,又會出現反向作用,成為發達國家的“飛去歸來器”,陷入誰都保護不了的局面。

形式隱蔽性。傳統貿易保護無論是數量限制還是價格規范,相對較為透明,人們比較容易掌握和應對。而新貿易保護主義則不同,其隱蔽性極強。以經常被使用的貿易保護手段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例,它的隱蔽性在于國際貿易規則上沒有被禁止,為了保護環境、人類和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護國家基本安全、防止欺詐行為等合法目的,WTO賦予了成員國可以制定和實施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的權利。成員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利用這項權利制定各項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來保護其國內產業和市場,以形式上的合法性掩蓋其貿易保護之實。

方法復雜性。新貿易保護主義涉及的多是技術法規、標準及國內政策法規,它比傳統貿易保護主義中的關稅、許可證和配額復雜得多,涉及的商品非常廣泛,評定程序更加復雜。比如,發達國家采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形式多樣,每一種形式本身都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并形成一個復雜的體系。以產品質量認證為例,產品質量認證包括安全質量認證、性能質量認證、衛生環境質量認證。產品質量認證是國際上通行的用于產品質量評價、監督產品質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出口產品只要加貼了這種標記、標志,就等于獲得了產品安全質量信譽卡,就容易被海關、進口商、經銷商和各國的消費者接受。而以產品質量認證為形式的貿易保護手段則很難被分辨或指責。難于判斷名義繁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難于判斷正當還是不正當。

面對新貿易保護主義

我國政府應采取的對策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加大了我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難度,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外貿發展外部環境的惡化。來自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信息顯示,截至2006年,我國已連續13年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和被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最多的國家。可以說,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陰云下,我國已成為世界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為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影響,我們可以從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分別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建立,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構建以我國為中心的區域經濟集團。在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強化的今天,完全靠單打獨斗已很難適應,我國應充分利用作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成員和東盟的主要對話國,應實質性地發展同成員國間的經貿關系,加快同東盟一體化進程,提高本國的競爭實力和在國際談判中的地位。同時,我國應最大限度的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用一切可能的公開場合,積極開展維護自身利益的活動。

增強環保意識,運用環保壁壘維護我國正當利益。為了保護我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措施,一方面,從自我做起,增強環保意識、緊跟國際標準發展綠色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團結國際力量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抵制發達國家利用綠色壁壘采取歧視政策,減少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綠色壁壘保護國內市場,對從外國進口的產品進行適度的限制。要制定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環保法規和標準,嚴禁國外不符合我國環保法規和標準的商品流入我國。

充分利用WTO協商機制,維護我國(企業)合法權益。堅決反對任何國家針對我國實施的歧視性政策,一旦發生貿易摩擦,政府應充分利用WTO解決雙邊和多邊貿易糾紛的協商機制,幫助國內企業維護正當權益。面對一些國家對我國反傾銷和采用保障措施調查,有的國家濫用技術標準、環保標準、衛生標準、勞工標準限制我國產品出口,甚至個別國家利用“特殊條款”對我國制造麻煩等情況,要掌握運用國際通行規則處理貿易摩擦和貿易糾紛的能力,改善貿易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增強產業、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迎接國際競爭的壓力和挑戰。盡快建立反傾銷訴訟基金,鼓勵企業積極應對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訴訟,改變我國遭遇國外反傾銷訴訟時無人應訴或應訴者寥寥的被動局面。

加強對西方國家貿易保護政策、法規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的研究,及時向相關企業通報有關信息,引導企業避開貿易壁壘。政府應組織專門的人力和物力,加強對發達國家貿易保護政策和法規的研究。研究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反傾銷調查體系和綠色壁壘體系,認真總結國內外企業突破貿易保護的經驗和教訓,建立國外貿易保護的數據庫。及時搜集世界各國的技術標準法規的變動信息,動態監控及預測出口商品遭受技術壁壘的狀況,建立相應的國外貿易技術壁壘數據庫,并及時向相關企業通報并預警信息,幫助、指導國內企業突破國外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

統一國家標準,建立健全適合WTO規則的法律制度和壁壘體系。針對我國產品質量標準種類多、門檻低、不規范的事實,政府應借著入世有關法規大調整的有利時機,盡快調整、制定與國際標準相一致的國家標準。積極借鑒學習歐美發達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研究歐盟和加拿大等國反傾銷、環保條例,建立健全適合WTO規則的法律制度和有中國特色的壁壘體系。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不違反WTO規則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傳統的關稅,特別是新興的貿易保護手段來保護我國市場,求得貿易領域的持續、穩定發展。

采取的對策

加強學習,掌握規則。我國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應全面、準確的學習理解WTO規則,只有全面了解了國際上通行的貿易程序和法律規則,才能面對不同的貿易保護主義有的放矢,泰然處之。在國外對我國產品的反傾銷案件裁定結果中,我國企業是“輸多勝少”,就是因為沒有熟練掌握運用WTO游戲規則、國際貿易規則等。所以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首先要學習、了解透《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反傾銷協議》等文件和協議,把握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實質,以便在國際競爭中合理、合法地保護自身權益。

第2篇

關鍵詞:新貿易保護主義影響對策

一、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形式

新老貿易保護主義的目的都是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但兩相對比,新貿易保護主義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隱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術上的歧視性等特點。具體來說,其主要的壁壘形式有:

1.綠色壁壘。20世紀90年代中以來,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衡觀得到進一步弘揚的背景下,西方學者進而提出了所謂“綠色保護主義”的新概念。即以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名,主張對那些凡是可能對環境與健康帶來危害的商品和服務加以限制和制裁,從而以一種更為隱蔽的方式為其貿易保護行為尋求名義上的合理性。

2.技術壁壘。科學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國產品的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日益科學與成熟。但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依其經濟和技術優勢而制定的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認證標準、評審程序和認證、認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復雜多變,具有強烈的主觀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對有關國家的產品和服務構成了技術障礙,使其難有作為。

3.其他壁壘。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簡稱SA8000)是一種以保護勞動環境和條件、勞工權利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標準體系。目前,全球大的采購集團非常青睞有SA8000認證企業的產品,這迫使很多企業去申請與維護這一認證體系,從而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

貿易管理適用于發達國家對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保護,通過政府對貿易活動的干預,達到改變市場結構或環境,提高本國企業的競爭能力。其政策主張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補貼、國家貿易壟斷等。特別是反傾銷措施,具有很強的壁壘效應。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

由于新貿易保護主義具有隱蔽性、不易察覺性等特點,因此它的影響也從多方面表現出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頻繁遭受反傾銷調查。在關稅壁壘不斷削弱的今天,利用反傾銷這種被世界貿易組織認定和許可的合法手段來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做法,已成為大多數國家進行新一輪貿易保護的有效工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對華反傾銷愈演愈烈,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信息顯示,截至2006中國已連續13年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和實施反傾銷措施數量最大的國家。2.頻繁遭受反補貼調查。在中國出口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各國在大肆進行對華反傾銷調查的同時,開始使用另一種手段反補貼。2004年4月,加拿大率先對原產于中國的戶外燒烤架采取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在世界范圍內首開對中國產品提起反補貼的先河;之后,加拿大又分別于同年4月28日和10月4日對原產自中國的鋼制緊固件和復合木地板進行了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開始效仿加拿大的做法。2005年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在向國會提交的反補貼年度報告中,明確表示在收集我國補貼資料和政策。

3.形形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日趨嚴重,2003年6月10日《國際商報》的商業部,調查結果顯示,2002年我國有71%的出口企遭遇技術貿易壁壘不同程度的限制,39%的出口產品遭遇技術貿易壁壘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170多億美元的損失,相當于總出口額的5.2%。損失達90億美元。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中國每年受影響的貿易額超過500億美元。相當數量的我國傳統優勢產品由于技術貿易壁壘影響而退出國外市場,技術貿易正逐步取代反傾銷措施成為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

三、我國的應對措施

面對當代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紛紛采取應對措施,我國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大國,所受到的傷害更大,面對這種情況我國的學者研究我國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來應對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

1.強化理論研究,構建有自己特色的技術貿易壁壘體系。在經濟全球化、貿易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用技術性的共同語言來維持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成了各國政府的必然選擇。技術上的認證與認可在維持市場秩序、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市場效應,備受各國政府的青睞,具有很強的市場壁壘效應,對一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第3篇

論文關鍵詞:新貿易保護;經濟全球化;

標準

一、貿易保護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1791年12月漢密爾頓向國會提出了《關于制造業的報告》,明確提出實行高關稅政策進行貿易保護的主張。他的保護貿易思想和政策主張,反映的是落后國家進行經濟自衛、并通過經濟發展與先進國家進行經濟抗衡的保護貿易學說。他第一個明確提出保護幼稚工業的政策主張。 李斯特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進一步發展了漢密爾頓的貿易保護學說,建立了一套以生產力理論為基礎、以保護關稅制度為核心、為后進國家服務的保護貿易理論。他是第一個從理論上探討在面臨國際競爭的條件下,如何運用保護貿易的政策與措施來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建立了具有完整體系的保護貿易理論。

應當分清正當的保護貿易政策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兩者不應混為一談。二者都認為可以促進經濟發展,雖然二者的政策主張相悖,其目的都是促進經濟發展。但在當代,發展中國家為扶持本國幼稚工業、維護民族經濟的平穩發展而采取的保護貿易的政策和措施,也許不能說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專指發達國家為爭奪世界市場而采取的損人利己貿易政策,稱之為超貿易保護政策或侵略性的保護貿易政策,以區別于以保護幼稚產業為主要目的的保護政策。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

(一)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原因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日美貿易摩擦,美國貨物貿易逆差急劇上升,成為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發源地。 進入90年代后,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于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與20世紀相比,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涉及的范圍愈加廣泛。這有其深層原因:首先,全球經濟趨于疲軟,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其次,傳統工業產品一向是國家保護的重點。再次,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銷售價格偏低,而出口數量猛增,必然促使進口國家對之加以設限。最后,WTO在反傾銷與反補貼方面的措施不力。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被保護的商品不斷增加;加強了征收反補貼和反傾銷的活動;非關稅措施中的技術和環境壁壘不斷增高。

(三)新舊貿易保護主義的焦點 在以往的貿易保護理論中,其關注的焦點主要是經濟問題,重點是產業的發展。但近年來流行的新貿易保護理論,其關注的焦點已擴展到社會問題,轉向了人本身。其中,保護就業論關注的是人的勞動權力,保護環境論關注的是人的生存環境。由于新貿易保護關注焦點的變化,從而導致勞工標準、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認證(SA8000)、產品質量認證標準等成為發達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工具。

(四)新貿易保護實施的手段 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在新貿易保護理論的框架下,由于保護關注的焦點變化,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受到了局限,新貿易保護的手段發生了變化:

1、以保護公平貿易為由,濫用WTO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條款,通過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或者激勵企業實行反傾銷的方式,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如2000年10月美國通過的《伯德修正案》,明確規定,美國財政部將海關征收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以“抵消款”的形式發給提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申請的國內生產商。

2、以保護消費者安全和健康為由,通過建立新的動植物檢驗檢疫措施、環境技術標準等削弱對方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如日本規定,2003年后,日本進口大米必須標明品種、產地、生產者姓名和認證號碼等,否則禁止銷售。

3、以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為由,通過建立新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認證,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目前,全球200多家跨國公司制定并推行了公司社會責任守則,要求供應商和合約工廠遵守勞工標準。由于勞工標準涉及工人的年齡、加班時間、宿舍條件等人權問題,技術標準涉及一國的技術法規和技術水平等問題,從而貿易保護的手段也由關稅等貿易政策轉向了勞工標準和 技術標準等社會經濟技術政策。

(五)新貿易保護的影響 在傳統的貿易保護中,貿易保護的對象或者是國內幼稚產業、衰退產業,或者是國內戰略性產業。新貿易保護主義與此不同,新貿易保護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勞工標準、環境標準、技術標準等實施貿易限制,不符合標準的產品一律不能進口。而要使產品符合上述標準出口,必須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調整社會經濟政策等,因此新貿易保護還會滲透到國內社會經濟制度。 重視環境保護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出勞工標準也有助于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但是無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環境保護及勞動條件方面的較大差距,將其與貿易掛鉤,納入WTO框架,不僅會削弱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的優勢,而且必將影響發達國家的市場開拓。

(六)理論評價 新保護貿易主義可以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但它大大的扭曲了對外貿易公平、公正、平等原則。新保護貿易理論除了使用傳統的關稅作為保護的手段之外,更加強了對非關稅壁壘的設置和使用,使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受挫。而且,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受非關稅壁壘的影響程度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由于出口減少,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加重。繁重的債務負擔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進口萎縮,進而發達國家的出口遭到沖擊。如此下去將形成惡性循環,最終貿易各方都無法獲得對外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利益。

三、中國與貿易保護政策

(一)“中國” 日前,商務部公布了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報告》稱:中國是世界上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中國央行針對國內外匯市場進行了貨幣掉期操作。美國的交易員們將此舉看作是中國政府將允許人民幣在未來一年小幅升值的一個信號。中美之間關于人民幣問題一前一后的兩個“示好”舉動,表現出一種難得的默契。而在這種默契背后,重要的還是中美之間共同的經貿利益。為了保護這利益,貿易保護主義者必受到遏制。一直以來,美國財政部官員最大的擔心在于,若正式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將會激起國會更強烈的貿易保護情緒。世界銀行在今年8月間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崛起并未對其他國家造成傷害,反而對促進國際貿易的活躍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歐盟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不斷發展。據外電報道,自1978年以來,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增加了40多倍,2002年達到了1100億歐元的規模。歐洲有識之士指出,中國方面的貿易順差是個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咎于中國的貿易壁壘和人民幣匯率。當前,改頭換面的“中國”又以新的形式出現,目的在于利用中國產品和人民幣匯率做文章,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和貨幣政策興師問罪。

(二)貿易保護給我國的啟示 1、以史為鑒,認清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的實質和規律。從規律上看,只有強大的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倡導自由貿易,而且往往是口頭高喊只有貿易,暗中搞貿易保護。事實上,沒有超國家的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我國在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貿易的同時,必須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2、學會駕馭貿易保護的新手段。一些國家配合國際經濟發展變化,不斷創造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如各種名目繁多的技術壁壘和貿易保護壁壘。我們不僅要學習掌握,更要從中國實際出發進行創新。 3、學會在競爭中求發展,在妥協中求保護。必要的自由貿易有利于競爭和企業的發展。相對開放和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對推動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改革十分必要,只有把企業放在更開放、更規范的市場環境中才能發展。為了發展必須嚴格遵循和執行國際規則,但當國家和整體民族利益受到迫害和不公平待遇時必須學會妥協和保護。

四、經濟全球化與貿易保護

經濟全球化是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動力,以跨國公司的全球運作為載體而進行的一場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

首先,對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要大驚小怪,驚慌失措。我們應該看到對中國實施這樣的貿易保護主義有它的必然性。也就是說我們中國遭遇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是中國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參與全球化。 其次,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出口增加很多,量很大,但是真正遭受反傾銷貿易保護措施的也不過在2003年只占了中國整個貿易量的0.5%。具體措施來講,對外交涉要硬,我們應該明確的告訴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每個國家都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再次,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 家,我們的出口要顧及其他國家的利益,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自己的紡織品出口,在配額取消以后要實施一些自我限制,增加一些進口關稅,進行出口數量的限制的原因了。 最后,在對待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要避免內部的惡性競爭。

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我們一是要認真對待,第二是重在防范,這是最好的策略。 五、貿易保護主義的利弊 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會在一定的情況下、在一定范圍內采用貿易保護的措施。從實踐效果來看,保護政策和開放政策各有利弊,應根據具體地區、時間、產業、經濟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則。但無論什么樣的保護措施,本質上都是對市場的不信任以及維護自己的利益,從長遠來講都不利于增進效率和發展經濟。保護措施只能是權宜之計,戰術手段,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和基本制度。而且,任何保護措施都是強制消費者和非保護產業的生產者為受保護產業的生產者提供補貼,因而實際上都具有收入轉移效應。許多研究的結果顯示,從全社會來看,這樣的收入轉移往往得不償失。因此,在保護措施的運用上必須慎之又慎,不能只顧眼前的一點利益。

另外,不少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導致保護主義政策歷久不衰的原因中,政治因素多于經濟因素,保護措施往往是政治強勢群體操縱國家決策機制的產物。在多數情況下,保護主義措施在全社會造成的成本往往大于其帶來的效益。而保護成本的分攤方式較之其他轉移收入和產業補貼方式更難以被一般保護成本的負擔者察覺,所以也更難以引起政治決策者的重視。日本在戰后的經濟發展是成功的,但這種成功的缺陷也十分突出。日本經濟的戰后五十余年中,1945至1955年期間是戰后的經濟恢復期,20世紀80年代是泡沫翻飛的病態繁榮期,90年代是泡沫破滅后的持續蕭條期,真正的經濟增長期只有中間的二十幾年。但這二十幾年的高增長卻帶來了近十年的高燒狂亂和逾十年不治的經濟衰退,代價不小。究竟貿易保護是有利還是有弊,有待進一步探討。

1、任烈.貿易保護理論與政策[M].立信會計出版社,1997.

2、趙偉.國際貿易——政策與現實問題[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88av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自慰被室友看见强行嗯啊男男|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 | 欧美亚洲综合视频| 亚洲综合色网站|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97久久免费视频|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三级4级做a爰60分钟| 无套进入30p|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的毛片|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观看播放器| 91chinese在线|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2016天天干|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好吊操视频在这星| 一级毛片完整版|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综合成人网| 狠狠操精品视频|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好爽…又高潮了毛片|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91国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