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綜合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取消中小學在校長考核中只憑小考語數雙科一錘定音的“一票否決制”,加強對學校工作的綜合考評,采用科學化的評估方案進行定期評估,結合責任區督學隨機督查考核積分制,以綜合考核結果決定校長任免、升降、獎懲。加大科學學科在中考、小考中的成績比例,以引導學校保證科學學科教學時間,從而在現有學科劃分的框架里盡量杜絕學科教學偏廢的現象。
二、推進學科應用
教育行政部門要引導學校、師生確立“大科學”意識,在校歷中增加數學、科學及健康和安全知識競賽項目,通過“科學”知識問題競賽獎勵師生,從局部開始提高學生對科學學科的興趣。
三、切實改革教學
教學方式從純口授的說教轉變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把抽象的概念和物質特性通過媒件展示和實驗物化、固化在學生的頭腦中,讓他們終身時時刻刻能體會到“科學”的重要并努力掌握物質世界的科學屬性并運用在生產、勞動工具的革新上。
四、全面整合課程
1987年我市參加了省教育學院中教部物理教研室組織的初中物理教與學綜合改革實驗,近十年來走過了一條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深化的改革之路。這項實驗是1989年哈爾濱市教委評定推廣的十七項科研成果之一。1991年又被省教委評為教育成果一等獎,并確定為八五的重點課題。這項實驗成果現已在全省大面積推廣。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教與學綜合教改實驗。
一、實驗目標
“教與學綜合教改實驗”的總目標是:讓全體同學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下分兩個目標系統。其一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的目標系統,由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意目標和德育目標組成。其二是教法與學法同步發展的目標系統,其核心是尋求最近發展區,給每個學生均等的學習成功機會,以教法的轉變促進學生學法的轉變,形成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原則
1.綜合同步發展原則:教師的教學過程必須在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動作領域同步展開,既要重視知識結構、思維能力、觀察實驗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又要重視學生興趣、動機、態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并且使這兩者的發展同步。
2.循序漸進動態變化原則: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素質不斷提高的規律,設計動態的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素質朝著預定目標變化。
3.學生參與與成功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民主寬松的情境,提供全體學生參與的氣氛,給中、后進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4.反饋調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還要注意指導學生獲得自我反饋的技能,培養學生主動尋求反饋信息,同時進行自我調整的習慣。
5.時效原則: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必須以45分鐘課堂時間為基準。當堂作業,當堂完成,從少留課外作業,到不留課外作業,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負擔。
三、教改發展過程
第一階段:初步實驗階段1.預實驗階段:1987年7月到1988年8月,在這一年里組織各區、縣(市)教研員和實驗教師學習理論,考查和借鑒國內外各種教法的長處,設計了教與學綜合教改實驗”的框架,邊學習邊研究,初步形成了進行教改的骨干隊伍。2.探索前進階段:1988年9月到1990年9月,進行各種專題研究,邊探索邊完善。探索的問題有如何掌握學生各種素質的最近發展區;學習準備的內容、形式和程度的把握;參與的形式和質量;如何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等等。
第二階段:探索提高、推廣階段1990年到1992年,對前3年的實驗進行了全面總結,以實驗點為基地,逐漸推廣。要求在哈市的八區五縣中,區區縣縣有實驗點,這樣就由原來的五個實驗點發展到二十多個實驗點,有的實驗點從實驗的有效作法中抽取大多數教師能操作的作法,推廣到其它學科和班主任工作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現如今大部分的小學都還沒有給音樂基礎教育一個完整而明確的定位,沒有完全意識到音樂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沒能夠充分挖掘出音樂的功能。音樂綜合教育的宗旨在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但是,在實際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出現了多種“硬套”的現象,使課堂的教學內容與音樂教育的宗旨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從而失去了音樂課原有的特色。隨著現在教育事業的發展,升學競爭的不斷加劇,大部分小學都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當然,對音樂教育的投入就會越來越少,這就使得師資力量嚴重短缺。某些教師綜合考慮教學的實際效果,只是把教學的重心放在了音樂之外的講解以及練習中。還有的忽視了音樂教育的藝術性,不能突出教材中知識和技能的系統性。
二、小學音樂綜合教學問題的對策
1.明確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
落實教學目標是為了增強音樂綜合教學的效果,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開端,也是實施的最終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及教學水平,使得我們的小學音樂教育水平上升到一個可觀的高度。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有價值的音樂問題,并且要帶領學生去主動思考,從而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
2.注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
為了更好地解決小學音樂綜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要要求廣大的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采用合理適宜的訓練方法鍛煉學生的思維創作能力。要讓學生學會通過對音樂的欣賞、演唱,和在音樂的舞蹈以及表演中欣賞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表現力。
3.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
教師的音樂專業水平也是影響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提升音樂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多多積累音樂知識,而且還得定期做一些針對性的培訓。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給學生適當地加一些課外延伸知識,比如樂器知識、歌曲創作的背景故事以及一些少數民族音樂等等。例如,有的教師就會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一些有名的音樂家的小故事,像莫扎特、貝多芬還有我國著名音樂家聶耳的故事,講述他們在音樂的道路上是如何前進、如何創造輝煌的。教師還要給學生傳達一些具有時代性和流行性的音樂知識,讓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健康、積極向上,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更能引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4.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
小學音樂教師應不斷地優化教學組織形式,豐富音樂課堂的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視頻、文字、動畫相結合的方式給學生一個更直觀的印象。教師還必須多開展音樂活動,適當增加音樂課的數量,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音樂環境。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會表現出多樣性,對于喜歡流行音樂的學生也要積極引導,對于喜歡古典韻律的學生應進行專門的熏陶,如《二泉映月》等經典曲目的賞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