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納稅會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的稅收環境相應發生了變化,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不斷地完善發展。韓丹通過對物流行業的企業所得稅進行納稅籌劃分析,提出了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要點是:利用機構設置和轉讓定價進行納稅籌劃;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3]。梁紅以IT行業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IT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方法:一是利用母子公司盈虧相抵進行納稅籌劃;二是利用有關設立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三是合理利用企業組織形式[4]。劉東波以房地產開發行業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房地產開發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基本方式是:利潤轉移法、收入調節法、扣除項目法、存貨計價方法[5]。魏威以煤炭企業所得稅為例,提出了煤炭企業開展納稅籌劃的具體途徑是:選擇低稅負最優方案;滯延納稅時間[6]。而且對煤炭企業納稅籌劃在收入和費用方面進行了實務解析。楊玉娟通過分析物流企業的納稅籌劃現狀,提出了完善物流企業納稅籌劃的4種策略:一是提高物流企業相關人員的素質;二是遵守稅收法律,規避納稅籌劃風險;三是加強納稅籌劃管理,保證企業的戰略利益;四是堅持成本效益原則,關注法律環境變化。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具體行業的所得稅納稅籌劃主要集中在一些熱門行業,如房地產、服務業等,根據各自行業的特點,適當運用稅法的優惠政策,達到節約稅收成本的目的,但是沒有針對每個行業建立相應的納稅籌劃體系。因此筆者基于會計政策選擇,對制造業企業財務中經常接觸到的項目做出納稅籌劃分析,以期達到有效降低企業稅負的目的。
2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具體運用
在納稅籌劃中,常用到的會計政策選擇包括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無形資產的成本計量方法,成本費用的攤銷方法、收入確認和結算方式等。
2.1利用企業存貨計價方法進行納稅籌劃存貨的計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選擇不同的計價方法會導致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的不同,應納稅額也就不同。首先,市場物價波動影響存貨成本的計量。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應用先進先出法計量存貨的成本比應用加權平均法計量存貨的成本小,導致企業應交企業所得稅高;反之,在物價下降的情況下,應用先進先出法計量存貨的成本比應用加權平均法計量存貨的成本大,導致應交企業所得稅少。因此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存貨計價方法。其次,考慮企業是否在免稅期。當企業正處于所得稅的免稅期時,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應用先進先出法計量存貨的成本要小于應用其他方法計量存貨的成本,企業在免稅期內得到的免稅額也就越多;相反,當企業正處于征稅期或高稅負期時,此時應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加大當期的成本攤入,以減少企業當期應納所得稅額。因此,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必須根據企業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做出正確判斷,按照以上的原則選擇對企業節稅有利的存貨計價方法。
2.2利用固定資產進行納稅籌劃首先,折舊年限影響成本的計量。當企業未處于稅收優惠期或稅收優惠期利潤為負時,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導致前期提取的折舊較高,企業利潤降低,企業所得稅稅負較低。相反,由于后期提取的折舊較少,后期企業所得稅稅負較高,因而可以取得遞延納稅的稅收收益,而且由于存在貨幣時間價值,相對于采用年限平均法負擔的企業所得稅的現值,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負擔的全部企業所得稅的現值明顯減少;相反,當企業處于稅收優惠期且利潤為正時,企業應比較提高當期應稅所得額帶來的稅收優惠收益與遞延納稅收益,當稅收優惠收益較高時,納稅人應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應盡量提高企業在當期的應稅所得額,盡量延長折舊年限,在稅收優惠期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其次,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采用歷史成本原則對企業擁有的資產進行記賬。當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企業按歷史成本收回的實際購買力大打折扣,此時企業應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既可以加快企業投資資金的回收速度,有利于創造更多的財富,又可以加快固定資產的折舊速度,抑制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取得延遲納稅的效應,增加企業相對的投資效應。
2.3利用無形資產進行納稅籌劃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原會計準則將研究費用與開發費用都確認為當期費用的做法,因此,增加了無形資產的成本計量的納稅籌劃空間。首先,研究費用和開發費用的確認。作為當期費用,研究費用在當期利潤中扣除,降低當期應納企業所得稅的稅額;開發費用作為資本化的費用計入無形資產成本中,在當期和以后各期進行攤銷。因此,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盡量將研發無形資產產生的費用計入研究費用,在當期利潤中進行扣除,使費用的抵稅作用提早發生。其次,從納稅籌劃的角度考慮,企業應盡可能將購買無形資產產生的相關費用計入企業當期的期間費用,以獲得費用抵稅的時間價值;如果企業同時購入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納稅人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關費用的分攤,選擇有利于企業的決策。
2.4選擇低值易耗品及包裝物的攤銷方法納稅攤銷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方法主要有2種:一次轉銷法和五五攤銷法,其實質是將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價值轉化為企業的成本或費用。在企業資產總額中,盡管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企業的費用水平和應納稅額等依然會受到不同攤銷方法的影響。因此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盡量采用一次攤銷法,達到延遲納稅時間的目的。
2.5銷售結算方式的納稅籌劃企業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會影響企業每個時期產生的收入、成本和費用,進而影響應交所得稅的數額。銷售結算方式主要分為以下5種,一是直接收款,不論貨物是否發出,收到貨款或取得索款憑據,并將提貨單交給買方的當天為確認銷售收入的時間;二是委托代銷,收到代銷單位銷售的代銷清單的當天為銷售收入的確認時間;三是賒銷和分期收款,按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為銷售收入的確認時間;四是預收貨款,貨物發出的當天為確認銷售收入的時間;五是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發出貨物并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為確認銷售收入的時間。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控制收入確認的條件和時間,合理歸屬銷售收入年度,確保平安收回銷售收入的同時延遲繳納企業所得稅。
2.6工資薪金的納稅籌劃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當年實際發生的合理的職工工資薪金都準予在稅前扣除,但是與之相關的工會經費、職工損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還是限額扣除。因此企業可以多列支工資薪金支出,擴大稅前扣除,例如提高職工工資,以工資形式發放超出標準的其他費用;當職工持內部職工股時,以發放績效工資或年終獎金的形式代替發放股利;將公司監事、董事等兼任管理人員的報酬計入工資總額;以工資的形式發放職工教育、培訓的費用等。
2.7費用分攤的納稅籌劃不同的分攤方式會影響企業的當期費用,因此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企業應選擇有利的分攤方法進行費用的分攤,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及時核銷入賬已發生的費用。第二,采用預提方法將能夠合理預計的費用和損失計入費用。第三,將以后年度需要分攤列支的費用和損失的攤銷期適當縮短,遞延納稅的時間。第四,準確掌握限額列支的費用限額,充分列支在限額以內的費用。
3.8壞賬準備計提的納稅籌劃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主要有4種,即年末余額百分比法、銷貨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和個別認定法。采用不同方法計算的當期應計提壞賬準備額不同,使當期的應納所得稅額也不相同,加大了企業納稅籌劃的空間。在應收款項余額或賒銷收入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企業根據應收款項的質量和預期壞賬的多少,采用年末余額百分比法或銷貨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可以靈活確定不同會計期間的壞賬損失率,達到減少稅負的目的。
3結論
(一)與合同有關零星收益的差異稅法規定:確認收入,計入收入總額,計繳稅金。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不計入合同收入而應沖減合同成本。
(二)計提合同預計損失的差異稅法規定:未經核準的準備金不得扣除。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如果預計總成本超過合同預計總收入,應將預計損失立即確認為當期費用。
二、其他業務收入的差異與調整
稅法規定:材料銷售收入、代購代銷手續費收入、包裝物出租收入。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包裝物和商品、銷售材料、材料用于非貨幣換或債務重組等實現的收入。
三、視同銷售收入的差異與調整
視同銷售是一個稅收概念,不是會計學的概念,某一經濟業務發生,首先無需考慮它是否屬視同銷售業務,而是先按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如果會計處理未確認相關的收入,即有的視同享受業務會計處理也會確認收入,而企業所得稅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按相關規定需要確認收入的再做納稅調整,調整應納稅所得額時一般無需對該業務做專門的會計處理。
四、營業外收入的差異與調整
(一)固定資產盤盈稅法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盤盈收入應當作為盤盈當期的其他收入申報繳納企業所額稅。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視為以前年度會計差錯,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日需要納稅調整。
(二)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稅法規定:作為處置當期的其他收入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最終轉入營業外收入賬戶。
(三)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收益稅法規定:確定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損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分析:稅法均應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和購進兩筆業務確認損益。
(四)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稅法規定:作為處置當期的其他收入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計入營業外收入。
(五)罰款凈收入稅法規定:計入營業外收入。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計入營業外收入。
(六)企業因破產、清理整頓、財務困難等情況需要債務重組收益,要區別對待,既要考慮債務人沒有發生財務困難時發生的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問題;又要考慮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時發生的債務重組的會計核算問題;如果債權人沒有讓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賬或訴訟方式解決,沒有直接發生權益或損益變更,不涉及會計的確認和披露,也不必進行會計處理;如果企業清算或改組時,債務重組屬于非持續經營條件下的債務重組,有關的會計核算應遵循特殊的會計準則。
(七)政府補助收入稅法規定:我國政府補助收入屬于構成收入總額財政性資金,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者除外,應一律并入所得額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實際收到款項時確定收入實現。《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規定政府補助收入劃分為與資產相關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分別進行處理,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
企業籌集資金的一個重要方式是發行企業債券。債券可以等價發行,也可以溢價發行或折價發行。在溢價或折價發行時,必須在發行期內進行攤銷。溢價或折價攤銷進入財務費用,沖減利息費用或增加利息費用。利息費用作為扣除項目,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可以從所得里扣除,納稅人利息費用的多少直接影響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的多少。攤銷方法有直線法和實際利率法兩種,兩種方法計算出來各年的攤銷額是不同的。因此,企業債券溢(折)價攤銷要對納稅人每年的應納所得稅額產生影響。
2企業債券溢價發行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2.1企業債券溢價發行的直線攤銷法企業債券溢價發行的直線攤銷法是指將債券的溢價按債券年限平均分攤到各年沖減利息費用的方法。
[例]大盛公司1994年1月1日發行債券100000元,期限為5年,票面利率為10%,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公司按溢價108030元發行,市場利率為8%。
2.2企業債券溢價發行的實際利率法企業債券溢價發行的實際利率法是以應付債券的現值乘以實際利率計算出來的利息與名義利息比較,將其差額作為溢價攤銷額[15]。其特點是使負債遞減,利息也隨之遞減,溢價攤銷額則相應逐年遞增。仍以上例為例,該公司債券溢價發行
債券攤銷方法不同,不會影響利息費用綜合,但要影響各年度的利息費用攤銷額。如果采用直線攤銷法,前幾年的溢價攤銷額都為1606元,而實際利率法的攤銷額為1357.6元、1466.2元、1583.5元、1710.2元、1912.5元,前少后多。前幾年的利息費用則大于直線法的利息費用,如93年多出248元,94年多出139.8元。公司前期繳納稅收較多。因此,由于貨幣的時間價值,大多數企業愿意采用實際利率法,對債券的溢價進行攤銷。
3結論
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履行法律義務的前提下,運用稅法賦予的權利,通過對企業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節約納稅的一種方法和手段。企業實現稅收籌劃的途徑有很多,會計政策選擇是其中之一。通過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稅收籌劃,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受企業內外部的經濟、技術條件約束最小,籌劃成本最低,因而,最具有可操作性。那么,稅收籌劃是否會成為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在此動機下進行的會計政策選擇將產生什么樣的經濟后果?基于對資產會計政策的選擇對納稅籌劃產生的影響進行的研究,就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地合理避稅的方案選擇。
參考文獻:
[1]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國際稅收辭匯[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198.
[2]梅格斯.會計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776.
[3]印度稅務專家N.J.雅薩斯威.個人投資和稅收籌劃[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4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3~24.
[5]ddLawrenceRevsine.DanielWCollins.W.BruckJohnsonkFinanciallReporting&Analysis[M].NewYorkMcgrawHill.2004,11~12.